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御 → 禦御”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柱下
(1).相传 老子 曾为 周 柱下史,后以“柱下”为 老子 或 老子 道德经的代称。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贵清静者,以席上为腐议;束名实者,以柱下为诞辞。” 李贤 注:“柱下, 老子 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 漆园 之义疏。”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词:“莫怪新来白髮,恐是当年柱下,《道德》五千言。” 清 龚自珍 《邵子显校刊〈娄东杂著〉序》:“此事成,可以傲 嬴 刘 ,媲柱下,储以俟后圣。”
(2). 周 秦 置柱下史,后因以为御史的代称。汉书·张苍传:“﹝ 张苍 ﹞ 秦 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 颜师古 注:“柱下,居殿柱之下,若今侍立御史矣。” 唐 独孤及 《张侍御写真图赞》:“执法柱下,分形画工。” 明 夏完淳 《招魂》:“先生在柱下三年,从初服者六年。” 清 钱谦益 《左汇序》:“侍御起家为刑官,今方执法柱下。”参见“ 柱下史 ”。
(3).借指藏书之所。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九》:“瞽宗、辟雍、泮宫、柱下,固册府礼乐之渊渚,师友讲习之林囿也。”
《國語辭典》:柱下史  拼音:zhù xià shǐ
职官名。周、秦时掌理天下图书、计籍的官吏。《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句下唐。司马贞。索隐:「周、秦皆有柱下史,谓御史也。所掌及侍立恒在殿柱之下,故老子为周柱下史。」后用为御史的代称。唐。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诗:「公为柱下史,脱绣归田园。」
《國語辭典》:风闻(風聞)  拼音:fēng wén
传闻。《汉书。卷九五。南粤传》:「又风闻老夫父母坟墓已坏削,兄弟宗族已诛论。」《文选。沈约。奏弹王源》:「风闻东海王源嫁女与富阳满氏。」
《國語辭典》:风闻言事(風聞言事)  拼音:fēng wén yán shì
把传闻的事情向上级报告。《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也有一班妒忌魏生少年登高科的,将这桩事只当做风闻言事的小小新闻,奏上一本。」
《漢語大詞典》:台郎(臺郎)
(1).指尚书郎。 三国 魏 曹操 《选举令》:“国家旧法,选尚书郎……典曹治事,起草立义,又以草呈示令僕讫,乃付令史书之耳。书讫,共省读内之。事本来臺郎统之,令史不行知也。”《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近日 路粹 、 严象 ,亦用异才,擢拜臺郎。 衡 宜与为比。” 吕延济 注:“皆以高才擢拜尚书郎。” 唐 李颀 《寄綦毋三》诗:“共道进贤蒙上赏,看君几岁作臺郎。”参见“ 尚书郎 ”。
(2).指御史。 清 梁章钜 称谓录·御史古称:“ 唐 授 李彤 、 王源中 侍御史制:臺郎宪吏,金印银章。”
《國語辭典》:尚书郎(尚書郎)  拼音:shàng shū láng
职官名。东汉以后,尚书属官任满一年者,称为「尚书郎」。
《漢語大詞典》:铁冠(鐵冠)
(1).古代御史所戴的法冠。以铁为柱卷,故名。后汉书·方术传上·高获:“ 获 冠铁冠,带鈇鑕,诣闕请 歙 。” 唐 岑参 《送魏升卿擢第归东都》诗:“将军金印嚲紫綬,御史铁冠重绣衣。” 明 张煌言 《挽张鲵渊相国》诗之二:“千秋共惜遗金鑑,十载何惭戴铁冠。”
(2).借指御史。 唐 戴叔伦 《抚州被推昭雪答陆太祝》诗之三:“已对铁冠穷事本,不知廷尉念冤无。”
分類:御史法冠
《漢語大詞典》:宪臣(憲臣)
(1).指御史。新唐书·元稹传:“宰相以 稹 年少轻树威,失宪臣体,贬 江陵 士曹参军。”
(2). 宋 代指提点刑狱,即后之按察使。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宋史五·职官志七:“ 宋 人称转运为漕司,安抚为帅司,提点刑狱为宪司,提举、常平为仓司,故有漕臣、帅臣、宪臣之目。”
《國語辭典》:柱下史  拼音:zhù xià shǐ
职官名。周、秦时掌理天下图书、计籍的官吏。《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句下唐。司马贞。索隐:「周、秦皆有柱下史,谓御史也。所掌及侍立恒在殿柱之下,故老子为周柱下史。」后用为御史的代称。唐。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诗:「公为柱下史,脱绣归田园。」
《漢語大詞典》:柱下
(1).相传 老子 曾为 周 柱下史,后以“柱下”为 老子 或 老子 道德经的代称。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贵清静者,以席上为腐议;束名实者,以柱下为诞辞。” 李贤 注:“柱下, 老子 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 漆园 之义疏。”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词:“莫怪新来白髮,恐是当年柱下,《道德》五千言。” 清 龚自珍 《邵子显校刊〈娄东杂著〉序》:“此事成,可以傲 嬴 刘 ,媲柱下,储以俟后圣。”
(2). 周 秦 置柱下史,后因以为御史的代称。汉书·张苍传:“﹝ 张苍 ﹞ 秦 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 颜师古 注:“柱下,居殿柱之下,若今侍立御史矣。” 唐 独孤及 《张侍御写真图赞》:“执法柱下,分形画工。” 明 夏完淳 《招魂》:“先生在柱下三年,从初服者六年。” 清 钱谦益 《左汇序》:“侍御起家为刑官,今方执法柱下。”参见“ 柱下史 ”。
(3).借指藏书之所。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九》:“瞽宗、辟雍、泮宫、柱下,固册府礼乐之渊渚,师友讲习之林囿也。”
《漢語大詞典》:豸衣
(1).古时监察、执法等官员所穿的官服,因其上绣有獬豸,故称。 明 归有光 《送福建按察司王知事序》:“乃除为 福建 按察司知事。知事於州倅,品秩为降。然衣豸衣,自郡守二千石皆与抗礼,於外省为清阶。”
(2).借指御史。 明 唐顺之 《丹阳别王道思》诗:“卧病不知久,见君三徙官。还将鶡冠贱,来伴豸衣欢。”
《漢語大詞典》:铁骢(鐵驄)
(1).毛色青白相杂的马。泛指骏马。尔雅·释畜“青驪,駽” 晋 郭璞 注:“今之铁驄。” 唐 王昌龄 《观猎》诗:“角鹰初下秋草稀,铁驄抛鞚去如飞。” 唐 温庭筠 《湖阴词》:“ 祖龙 黄鬚珊瑚鞭,铁驄金面青连钱。” 明 徐渭 《龛山凯歌》之八:“更教厮养眠营灶,自向霜糟餵铁驄。”
(2).指御史。 明 李贽 《高同知奖勤序》:“今年春,巡按 刘公 直指铁驄,大敉羣吏,乃 高子 亦与奬赏。”
《漢語大詞典》:谏宪(諫憲)
指御史。 唐 刘得仁 《和郑先辈谢秩闲居寓书所怀》:“名占文章重,官归諫宪迟。”参见“ 宪臺 ”。
分類:御史
《國語辭典》:宪台(憲臺)  拼音:xiàn tái
1.御史治事的地方。参见「御史台」条。
2.属吏对长官的尊称。《福惠全书。卷五。莅任部。禀帖赘说》:「回天挽日之功,皆出宪台起死嘘枯之赐矣。」
《漢語大詞典》:持斧翁
御史的别称。 唐 杜甫 《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诗:“借问持斧翁,几年 长沙 客?” 仇兆鳌 注引 申涵光 曰:“称御史为持斧翁,亦新。”参见“ 持斧 ”。
分類:御史
《漢語大詞典》:持斧
汉书·王訢传:“ 武帝 末,军旅数发,郡国盗贼羣起,绣衣御史 暴胜之 使持斧逐捕盗贼,以军兴从事,诛二千石以下。”后以“持斧”指执法或皇帝派出的御史等执法之官。 唐 沈亚之 《上家官书》:“顾世之持斧之士,安足以摹哉!” 宋 王禹偁 《贺冯起张秉二舍人》诗:“绣衣脱后休持斧,珠履抛来免过厅。”
《漢語大詞典》:柱后史(柱後史)
御史的别称。通典·职官六:“侍御史,於 周 为柱下史, 老聃 尝为之……一名柱后史,谓﹝冠﹞以铁为柱,言其审固不橈也。”参见“ 柱后 ”。
分類:御史
《漢語大詞典》:柱后(柱後)
(1).执法官、御史等所戴的一种帽子。也称惠文冠、獬豸冠。后汉书·舆服志下:“法冠,一曰柱后,高五寸,以纚为展筩,铁柱卷,执法者服之,侍御史、廷尉正监平也。”
(2).借指执法官、御史等。《文选·左思〈魏都赋〉》:“詰朝陪幄,纳言有章。亚以柱后,执法内侍。” 李周翰 注:“柱后,御史官。”
《國語辭典》:御史  拼音:yù shǐ
职官名。周时掌赞书、授法令的事务。战国时为史官,秦汉并为亲近之职,其长官为御史大夫,为汉三公之一,次为御史中丞,掌秘书,兼司纠察,官署称为御史府,后汉以降称为御史台,以中丞为台长,始专任弹劾。唐御史台复置大夫,中丞为副,至明改为都察院,以都御史统辖诸御史,清因之。见唐。杜佑《通典。卷二四。职官六》。
《國語辭典》:吏部  拼音:lì bù
职官名。旧时官制的六部之一。掌管官吏的铨叙、勋阶、黜陟等事。汉时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东汉改为吏部曹;魏晋以后皆称为「吏部」。因专司铨选,故也称为「铨部」。
《國語辭典》:风霜(風霜)  拼音:fēng shuāng
1.风和霜。唐。杜审言〈赠苏味道〉诗:「雨雪关山暗,风霜草木稀。」
2.比喻艰辛,多指行旅而言。《红楼梦》第六四回:「果然年迈的人,禁不住风霜伤感,至夜间便觉头闷心酸,鼻塞声重。」
3.比喻峻厉。《南齐书。卷二八。崔祖思传》:「以教化比雨露,名法方风霜。」
4.所经历的岁时。比喻人阅历世故多。如:「饱阅风霜」。
《國語辭典》:中丞  拼音:zhōng chéng
职官名。汉代御史大夫的属官,掌兰台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案章。东汉以降,御史大夫转为大司空,以中丞为御史台的长官。明初设都察院,其中副都御史职位相当于御史中丞。明、清常以副都御史或佥都御史出任巡抚,清代各省巡抚亦例兼右都御史,因此,明清的巡抚也称为「中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