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刺举(刺舉)
(1).检举。史记·田叔列传:“天下郡太守多为姦利, 三河 尤基,臣请先刺举 三河 。”资治通鉴·晋明帝太宁元年:“ 氾公 糟粕书生,刺举小才,不思国家大计。” 胡三省 注:“刺者,以直伤人;举者,招人之过。” 严复 《原强》:“祖宗之成宪俱在,吾寧率由之而加实力焉。于是而督责之令行,刺举之政兴。” 周振甫 注:“刺举,派人刺探阴私加以举发。”
(2).谓检举奸恶,举荐有功。魏书·术艺传·张渊:“执法刺举於南端,五侯议疑於水衡。”注:“太微南门,谓之执法。刺举者,刺姦恶,举有功。”
《國語辭典》:出首  拼音:chū shǒu
1.举发他人的犯罪行为。《水浒传》第二回:「银子并书都拿去了,望华阴县里来出首。」《文明小史》第二二回:「从前李子梁在江苏任上,也遇著这种稀奇案件,是一个剃发匠出首的。」
2.自首。元。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我踏门进去,奸夫走脱,小人将妻子杀了,今来出首。」
《漢語大詞典》:简举(簡舉)
(1).简要而周全。宋书·王弘传:“ 高祖 因宴集,谓羣公曰:‘我布衣,始望不至此。’ 傅亮 之徒并撰辞,欲盛称功德, 弘 率尔对曰:‘此所谓天命,求之不可得,推之不可去。’时人称其简举。”北齐书·李绘传:“素长笔札,尤能传受,缉缀词议,简举可观。”
(2).检举。 明 刘若愚 酌中志·累臣自叙略节:“﹝ 王体乾 ﹞知为 纍臣 简举,甚衔之。”
《漢語大詞典》:纠检(糾檢)
检举。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夏,四月,甲子, 东魏 吏部令史 张永和 等伪假人官,事觉,纠检、首者六万餘人。” 胡三省 注:“纠检,官所纠检而发之者也;首,自首者也。”
分類:检举
《國語辭典》:不举(不舉)  拼音:bù jǔ
1.拿不起、举不起。《孟子。梁惠王上》:「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水浒传》第一一五回:「众人看张横时,四肢不举,两眼朦胧。」
2.不举办、不兴办。《左传。庄公二十七年》:「诸侯非民事不举,卿非君命不越竟。」《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一三。古词。焦仲卿妻》:「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3.不检举、不告发。《后汉书。卷六一。左周黄列传。左雄》:「项背相望,与同疾疢,见非不举,闻恶不察。」
4.不推荐、不推举。《金史。卷八。世宗本纪下》:「卿等所廉皆细碎事,又止录其恶而不举其善。」
5.勃起障碍。泛指男性性功能障碍。
《國語辭典》:论列(論列)  拼音:lùn liè
议论并列举比较。《荀子。王霸》:「相者,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以饰朝廷臣下百吏之分。」《宋史。卷三三七。列传。范镇》:「初,苏轼约俱上章论列,谏草以具,见祖禹疏,遂附名同奏。」
《國語辭典》:觉察(覺察)  拼音:jué chá
察知。《宋史。卷二六四。沈伦传》:「以伦与之同列,不能觉察,诏加切责。」
《國語辭典》:举首(舉首)  拼音:jǔ shǒu
1.第一名或第一等。《史记。卷一一二。主父偃传。太史公曰》:「上方乡文学、招俊乂,以广儒墨,弘为举首。」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议对》:「汉之中年,始举贤良,晁错对策,蔚为举首。」
2.检举告发。《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首状人幸运,系张家湾民,为举首略卖事。」《福惠全书。卷一三。刑名部。监禁》:「犯者同罪,举首者赏。」
《國語辭典》:检察(檢察)  拼音:jiǎn chá
稽查、查看。《续汉书志。第二八。百官志五》:「里魁掌一里百家。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检察。」
《國語辭典》:大举(大舉)  拼音:dà jǔ
1.大规模的发动军事。《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故大举天师百万之众,……霆奋席卷,自寿春而南。」宋。苏轼 王仲仪真赞:「方是时,虏大举犯边,转运使摄帅事。」
2.大起、大振。《三国演义》第一○回:「曹嵩正坐,忽闻四壁喊声大举。」
《漢語大詞典》:自劾
检举自己的过失。汉书·王嘉传:“臣谨封上詔书,不敢露见,非爱死而不自法,恐天下闻之,故不敢自劾。”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杜子春》:“ 子春 既归,愧其忘誓。復自劾以谢其过。” 宋 程颢 《辞西京提刑奏状》:“既已抗章自劾,屏居俟命,岂意刑书未正,而恩典过颁。”清史稿·勒尔锦传:“中途引还,具疏自劾,请解大将军任,赴 沅州 自効。”
《國語辭典》:司直  拼音:sī zhí
职官名:(1)汉置,佐理丞相检举不法官吏。东汉时改属司徒,北魏后沿置,掌理纠察或复勘讼狱等事。(2)唐置,为东宫官属,职掌纠劾宫寮和率府之兵。
《漢語大詞典》:自举(自舉)
(1).自我推荐。逸周书·酆保:“十败:一、佞人败朴,二、諂言毁积,三、阴资自举……” 宋 王谠 唐语林·夙慧:“ 开元 初, 潞州 常敬忠 ,十五明经擢第,数年遍诵五经,上书自举云:‘一遍诵千言。’”
(2).凭自己的好恶来推荐人。韩非子·有度:“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
(3).自己举起。庄子·逍遥游:“ 魏王 貽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新唐书·韩滉传:“始,漕船临 江 , 滉 顾僚吏曰:‘天子蒙尘,臣下之耻也。’乃自举一囊,将佐争负之。”
(4).自我检举。《明律·名例律·公事失错》:“若主典自举者,减二等。”
《漢語大詞典》:知从(知從)
亦作“ 知纵 ”。 谓知道别人犯法而不检举告发。 汉 律定为有罪。后汉书·梁统传:“豪桀犯禁,姦吏弄法,故重首匿之科,著知从之律,以破朋党,以惩隐匿。” 李贤 注:“知纵谓见知故纵, 武帝 时立见知故纵之罪,使 张汤 等著律。”
《國語辭典》:劾奏  拼音:hé zòu
上奏罪状,加以弹劾。《汉书。卷七三。韦贤传》:「而丞相御史遂以玄成实不病,劾奏之。」《南史。卷二六。袁湛传》:「昂依事劾奏,不惮权家,当时号为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