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罪名  拼音:zuì míng
根据违法或所犯罪恶的事实,所判定的犯罪名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乌龟买良为娼,问了应得罪名,连姜秀才前程都问革了。」《文明小史》第四回:「就是杀了黄举人,我这个罪名也耽不起。」
《國語辭典》:罪过(罪過)  拼音:zuì guò
1.罪恶过失。《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老残游记二编》第七回:「所以陛下问我有何罪过,自己不能知道,请按律定罪便了。」
2.责备、抱怨。《警世通言。卷三○。金明池吴清逢爱爱》:「老拙两个薄薄罪过他两句言语,不想女儿性重,顿然悒怏,不吃饮食,数日而死。」
3.自谦不敢当。
《國語辭典》:交代  拼音:jiāo dài
交互接替。《尔雅。释山》「嵩高为中岳」句下宋。邢炳。疏:「万物之始,阴阳交代。」
《國語辭典》:交代  拼音:jiāo dai
1.移交、接替。《后汉书。卷五八。傅燮传》:「及津为汉阳,与燮交代,合符而去,乡邦荣之。」《儒林外史》第四○回:「到了任,查点了运丁,看验了船只,同前任的官交代清楚。」
2.递交、交给。《官场现形记》第四八回:「老师叫你起的那个稿子,今儿早上还催过两遍,你交代上去没有?」《文明小史》第一七回:「贾家兄弟三个也买了许多书,都交代小厮拿著。」
3.嘱咐、叮咛。宋。苏轼 与黄敷言书:「交代民师,且为再三致意。」《文明小史》第二七回:「他母亲又交代他许多话,无非是挂念他姨母的套文。」
4.解释、说明。《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儿女英雄传的大意都在缘起首回交代明白,不再重叙。」《文明小史》第七回:「倘若我今番拿不到人,不要说上司跟前不好交代,就是衙门里朋友面上也难誇口。」
5.完毕、完结。《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只要到午时,他这条性命可就交代了。」
《漢語大詞典》:腥秽(腥穢)
(1).腥臭;秽气。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 孙登 见曰:‘此病龙雨,安能苏禾稼乎?如弗信,请嗅之。’水果腥秽。”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补编·许建宗》:“ 唐 济阴郡 东北六里, 佐山 龙兴 古寺前,路西第一院井,其水至深,人不可食,腥秽甚,色如血。” 清 戴名世 《成周卜诗序》:“至於屠沽之肆,腥秽之所,飞虫之所集,驱之而不能去。”
(2).指盗匪、外敌等及其残酷屠杀的罪行。 元 王恽 《平原行》:“滔天腥秽思一扫,誓与此羯不两存。” 明 何景明 《城南妇行》:“前年弥 鲁 乱,腥秽入我堂。”
《漢語大詞典》:罪衅(罪釁)
罪行;过恶。后汉书·桓帝纪:“祸害深大,罪衅日滋。”北史·李顺传:“ 蒙逊 数与 顺 游宴,颇有悖言,恐 顺 泄之,以金宝纳 顺 怀中,故 蒙逊 罪衅得不闻。” 宋 司马光 《论屈野河西修堡第二状》:“臣以蕞尔之躯,亏国家至平之法,罪衅愈重,不容於死。”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必且阴遣使臣,覘你罪衅。”
分類:罪行过恶
《漢語大詞典》:轻罪
比重罪为轻的罪行,特指未被判死刑而监禁在国家监狱的罪犯
尤指不可能成为起诉理由的罪行。例如:有轻罪的经历。
《國語辭典》:声讨(聲討)  拼音:shēng tǎo
声明罪状而加以讨伐。如:「声讨叛逆」。
《漢語大詞典》:反霸
(1).指反对霸权主义。《世界知识》1982年第1期:“从世界全局来看,联合反霸是大势所趋。”
(2).指土改运动中清算恶霸地主的罪行。
《國語辭典》:死罪  拼音:sǐ zuì
1.依法应判死刑的罪。《红楼梦》第八一回:「如今闹破了,被锦衣拿住,送入刑部监,要问死罪的了。」《文明小史》第一○回:「他们犯的事未必一定是死罪,不过叫他们回去等兄弟光光面子,那里就会要了他们的命呢?」
2.古人书札或奏疏中常用以谦称自己犯错,表示惶恐的话。《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臣机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三国演义》第九回:「儒慌赶入园中劝解,不意误撞恩相。死罪!死罪!」
《國語辭典》:同罪  拼音:tóng zuì
相同的罪责。如:「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三国演义》第四回:「擒献者,赏千金,封万户侯,窝藏者同罪。」
《國語辭典》:情实(情實)  拼音:qíng shí
1.真心真意。《管子。形势解》:「与人交,多诈伪无情实,偷取一切,谓之乌集之交。」《韩非子。解老》:「所谓处其厚不处其薄者,行情实而去礼貌也。」
2.真相、实际情形。《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主不审其情实,坐而患之,马犹不肥也。」《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传》:「于是秦王下吏治,具得情实,事连相国吕不韦。」
3.罪状确实。《六部成语注解补遗。刑部》:「情实:犯罪者已经审讯明确罪情已实也。」
《國語辭典》:罪状(罪狀)  拼音:zuì zhuàng
犯罪的事实。《晋书。卷六七。温峤传》:「峤于是列上尚书,陈峻罪状。」《大宋宣和遗事。利集》:「与汝罪状一同,在此公事未了。」
《國語辭典》:检举(檢舉)  拼音:jiǎn jǔ
1.举发他人行为的过失或违法的情事。如:「检举匪谍,人人有责」。《西游记》第二七回:「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
2.捡择举出。宋。苏轼 杭州上执政书:「伏望相公一言,检举成法。自朝廷行下,使五谷通流,公私皆济。」
3.荐举拔用。《续资治通鉴。卷一二八。宋高宗绍兴二十年》:「丙申,诏责受建宁军节度副使、昌化军安置李光,永不检举。」
《國語辭典》:告诉(告訴)  拼音:gào sù
被害者向高级长官或机关告发,称为「告诉」。《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中和四年七月,李克用奉表自陈,告诉朱全忠上源驿谋杀的事。」明。徐霖《绣襦记》第二二出:「近日闻得东西二肆相争主顾,必来告诉于我,且待审个是非则个。」
《國語辭典》:告诉(告訴)  拼音:gào su
通知。《红楼梦》第六一回:「芳官便又告诉了宝玉,宝玉也慌了。」
《國語辭典》:犯罪  拼音:fàn zuì
违反法令的行为。《儒林外史》第一回:「你又不曾犯罪,难道官府来拿你的母亲去不成。」《文明小史》第三八回:「这人虽说是陆制军送来的,究竟他是犯罪的人,陆制军作不得主。」也作「犯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