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情实(情實)
(1).真心。管子·形势解:“与人交,多诈伪无情实,偷取一切,谓之乌集之交。”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齐 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 宋 主征 李煜 ……初出师,抚 曹彬 背曰:‘会取,会取。彼本无罪,只是自家著他不得。’此则情实之语也。”
(2).实情;真相。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主不审其情实,坐而患之,马犹不肥也。”史记·吕不韦列传:“於是 秦王 下吏治,具得情实,事连相国 吕不韦 。”《宣和遗事》前集:“其人略无一语,亦无痛楚之色,终不肯吐露情实。” 梁启超 《暴动与外国干涉》:“此种情实,本甚显浅,今以彼言之嘵嘵也,故一是正之。”
(3). 清 代死刑判决的一种。谓认定罪行属实,将付诸执行。与缓决对言。清史稿·刑法志三:“ 康熙 二十二年, 圣祖 御 懋勤殿 ,召大学士、学士等入,酌定在京秋审情实重犯。 圣祖 取罪案逐一亲閲,再三详审。其断无可恕者,始定情实。因諭曰:‘人命事关重大,故召尔等共相商酌。情有可原,即开生路。’” 清 龚自珍 《升平分类读史雅诗自序》:“本朝死刑别二等:曰情实,曰缓决。又有情实而不予勾者。”
《漢語大詞典》:本情
(1).本心。后汉书·王望传:“今 望 怀义忘罪,当仁不让,若绳之以法,忽其本情,将乖圣朝爱育之旨。”
(2).实情。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词讼》:“狡诈之徒,欲陷害怨家,恐细事不准,务张大其词,以耸上听,及其准后,始将所告本情説出。”
(3).原来的感情。南史·范泰传:“与 范 本情不薄,中间相失,傍人为之耳。”
《漢語大詞典》:真话(真話)
(1).犹言实情。《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达生 道:‘前年未做道场时,不曾见説有这个舅舅。就果是舅舅,娘只是与他兄妹相处,外人如何有得説话?’ 吴氏 见道着真话,大怒道:‘好儿子,几口气养得你这等大,你听了外人的説话,嘲掇母亲,养这忤逆的做甚!’反敲檯拍櫈哭将起来。”
(2).实话。 老舍 《茶馆》第二幕:“你嘴里半句实话也没有!不对我们说真话,没有你的好处!” 巴金 《探索集·春蚕》:“一九二七年春天我在 巴黎 开始写小说,我的启蒙老师是《忏悔录》的作者 卢骚 ,我当时一天几次走过他的铜像前,我从他那里学到的是:讲真话,讲自己心里的话。”
分類:实情
《漢語大詞典》:内情
(1).内在的情欲或情感。汉书·艺文志:“房中者,情性之极,至道之际,是以圣王制外乐以禁内情,而为之节文。”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六:“你不知道,他这是内情积郁呵。要唱点悲的他才能听得下去呀。”
(2).实情;内部情况。《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五回:“其实説到他的内情,只要有钱送给他,便万事全休的了。”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新闻上记事简略,殊难知其内情。”
《漢語大詞典》:款实(款實)
(1).真诚;朴实。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三国志·魏志·锺会传:“ 会 典综军事,参同计策,料敌制胜,有谋謨之勋,而推宠固让,辞指款实。” 宋 叶适 《祭赵知宗文》:“至於思虑款实,皆有益之言。”
(2).实情。南史·孝义传下·吉翂:“敕廷尉 蔡法度 严加胁诱,取其款实。”
《漢語大詞典》:情核
实情。后汉书·张宗法雄等传论“而景风之赏未甄,肤受之言互及” 唐 李贤 注:“肤受谓得皮肤之言而受之,不深知其情核者也。”
分類:实情
《漢語大詞典》:请实(請實)
实情;真相。请,通“ 情 ”。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五年:“诸路监司,今后分上下半年依条巡按,询访民间疾苦,纠察贪惰不职官吏,仍具请实以闻。”
分類:实情真相
《漢語大詞典》:真相
(1).佛教语。犹言本相,实相。后指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实情况。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修梵寺:“ 修梵寺 有金刚,鳩鸽不入,鸟雀不栖, 菩提达摩 云:‘得其真相也。’” 唐 李贺 《听颖师弹琴歌》:“ 竺 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答问》:“不过他们可以装作懂得的样子,来胡说八道欺骗不明真相的人。”
(2).谓实任宰相。 宋 徐度 却扫编卷下:“今岁便当登第,十餘年间可为侍从,又十年为执政,然决不为真相,晚年当以使相终。”
(3).犹宝相。即神、佛的画像或塑像。 唐 白居易 《画大罗天尊赞文》:“爰命国工,俾陈绘事,真相儼若,玄风穆如。” 唐 慧能 《坛经·机缘品》:“过数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尽其妙。”
《漢語大詞典》:本真
(1).犹正道,准则。 汉 扬雄 《〈法言〉序》:“事有本真,陈施於意,动不克咸,本诸身。譔《修身》。”
(2).真实情况;本来面目。 宋 程大昌 考古编·诗论十四:“古民陈诗以观民风,审乐以知时政。诗若乐,语言声音耳,而可用以察休戚得失者,事情之本真在焉。”朱子语类卷一二六:“盖道、释之教皆一再传而浸失其本真。” 金 王若虚 《新唐书辨下》:“至於记録他人之言,岂可过加润色而失其本真。”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大臣者,探本真以奉君,过言有诛,矧旁饰躗言?故慎毋借言矣。” 张舜徽 《清人文集别录·正谊堂文集四十卷》:“且其所刊布儒先之书数十种,悉经删节,多失本真。”
(3).犹天性,本性。 明 宋濂 《报恩说》:“爱如魑魅,幻化不一,能迷惑一切修善之士,颠倒错繆,丧其本真。” 清 曾国藩 《陈仲鸾同年之父母七十寿序》:“天之生圣人也,大抵以刚直葆其本真。其回枉柔靡者,常滑其自然之性,而无以全其纯固之天。” 茅盾 《子夜》十二:“那书房窗外的树木苏苏地讥笑他的心乱智昏。他又坐下了,咬紧着牙齿想要再一度努力恢复他的本真。”
(4).质朴。 周立波 《曾五喜》:“他为人本真、稳重,性情和睦,在生产上总是亲自带头干,并且吃得苦。”
《漢語大詞典》:粉饰(粉飾)
(1).傅粉妆饰。史记·滑稽列传:“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 河伯 妇,即娉取……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 河 中。” 三国 魏 曹植 《释愁文》:“加之以粉饰不泽,饮之以兼肴不肥。”《武王伐纣平话》卷上:“有 妲己 ,面无粉饰,宛如月里 嫦娥 。”
(2).指文词上的修饰润色。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 退之 与 孟郊 联句,前辈谓皆 退之 粉饰。恐皆出 退之 ,不特粉饰也。”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字说·集字一》:“ 许氏 训字之义而为説文,其引经皆不悖於义。 徐鉉 稍为之粉饰,遂成一家之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凤:“生略述 涂山女 佐 禹 之功,粉饰多词,妙绪泉涌。”
(3).引申为过分雕饰。 金 王若虚 《高思诚咏白堂记》:“ 乐天 之诗坦白平易,直以写自然之趣……子则雕鎸粉饰,未免有侈心而驰骋乎其外,是又未可以 乐天 论也。” 鲁迅 《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4).褒扬;奖誉。《韩诗外传》卷五:“善粉饰人者,故人乐之。”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故将军 周瑜 之子 胤 ,昔蒙粉饰,受封为将。” 唐 司空图 《成均讽》:“揄扬盛业,粉饰元猷。”
(5).装饰外表,掩盖实情。 宋 苏辙 《乞裁损待高丽事件札子》:“其意欲以招致远夷,为太平粉饰,及掎角 契丹 ,为用兵援助而已。”明史·文震孟传:“今四方多故,无岁不蹙地陷城,覆军杀将,乃大小臣工卧薪尝胆之日,而因循粉饰,将使祖宗天下日销月削。”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二》:“教育界的称为清高,本是粉饰之谈,其实和别的什么界都一样。”
(6).引申为夸大事实或妄自造作。 宋 苏轼 《与陈季常书》之六:“然某所虑,又恐好事君子便加粉饰,云擅去安置所,而居於别路,传闻京师,非细事也。”
(7).粉刷。 唐 裴铏 《传奇·崔炜》:“主者曰:‘ 徐大夫 绅 ,因登此臺,感 崔侍御 诗,故重粉饰,臺殿所以焕赫耳。’” 宋 张齐贤 《洛阳缙绅旧闻记·少师佯狂》:“院僧有 少师 未留题咏之处,必先粉饰其壁,洁其下,俟其至。”
《漢語大詞典》:情款
亦作“ 情欵 ”。
(1).情意诚挚融洽。 汉 枚乘 《杂诗》之七:“愿言追昔爱,情疑感四时。”宋书·隐逸传·陶潜:“先是, 颜延之 为 刘柳 后军功曹,在 寻阳 ,与 潜 情款。”南史·谢灵运传:“ 庐陵王 义真 少好文籍,与 灵运 情款异常。”
(2).交情,情意。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於是嘲族以叙欢交,极黷以结情欵。”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二年:“ 行逢 能谋, 文表 善战, 叔嗣 果敢,三人多相须成功,情款甚昵。”《全元散曲·风入松·离情》:“后期远约今秋判,那其间甚娘情款,受几度枕冷衾寒,捱几宵月苦风酸。”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欲待通箇情款,争奈无门可入。”
(3).真实情况。旧唐书·崔昭纬传:“赖诸王作朕腹心,嫉其蠹害,尽将 昭纬 情款,兼其亲吏姓名,直具奏闻,拒其求託。”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十一:“今后犯罪者,有司并据情欵,直引条法定断,更不奏裁。” 宋 叶适 《与赵丞相书》:“顾今日之势,非一吐露情款於相公,则区区之义不足以自明。”
《漢語大詞典》:事情
(1).事物的真相;实情。战国策·秦策二:“ 公孙衍 谓 义渠君 曰:‘道远,臣不得復过矣,请謁事情。’” 高诱 注:“謁,告也;情,实也。言 义渠君 道里长远,不能復得相见也,请告事之情实。”北史·杨汪传:“时繫囚二百餘人, 汪 通宵究审,詰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遗误,帝甚嘉之。” 唐 刘禹锡 《苏州谢上表》:“﹝臣﹞竟坐飞语,贬在遐藩。 宪宗 皇帝后知事情,却授刺史。”《英烈传》第十二回:“﹝太祖﹞备説了会上事情,众将皆称 吴禎 真是虎将。”
(2).事理人情。《汉纪·成帝纪一》:“朕承先帝盛绪,涉道未深,不明事情,是以阴阳错繆……咎在朕躬。”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旧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贤能也。”晋书·郑袤传:“ 袤 曰:‘昔与 俭 俱为臺郎,特所知悉,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
(3).人类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和所遇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陈列事情,昭然可见也。”元史·世祖纪一:“以海青银符二、金符十,给中书省,量军国事情缓急付乘驛者佩之。” 老舍 《骆驼祥子》二:“ 祥子 知道事情要坏。”
(4).犹工作,职业。 洪深 《贫民惨剧》第一幕:“偏偏我又害了一身大病,把事情也丢啦,现在是闲住着。” 丁玲 《奔》:“现在他却来到 上海 ,求 赵四爹 替他找事情,怕不十分靠得住吧。”
《漢語大詞典》:察眉
列子·说符:“ 晋国 苦盗。有 郄雍 者,能视盗之貌,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 晋侯 使视盗,千百无遗一焉。”后因以“察眉”谓察看人的面容便知道实情。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即事须尝胆,苍生可察眉。” 明 王世贞 《送李员外实夫》诗:“有疏堪流涕,无人可察眉。”
《漢語大詞典》:得实(得實)
谓审案、察访等得其实情。语出史记·五帝本纪:“ 皋陶 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实。”周书·明帝纪:“自 周 有天下以来,虽经赦宥,而事跡可知者,有司宜即推穷。得实之日,但免其罪,徵备如法。”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待本院廉访得实,当有移文至彼知会,关取尔等到此明寃。”
《漢語大詞典》:从实(從實)
依照实际、真实情况。汉书·匡衡传:“恐郡不肯从实,可令家丞上书。”《水浒传》第二六回:“你把我的哥哥性命,怎地谋害了,从实招了,我便饶你。”红楼梦第九四回:“还是 李紈 探春 从实的告诉了 王夫人 一遍。” 许地山 《凶手》第二幕:“你与我从实招来,若有一句谎言,难免受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