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2,分24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分类词汇
不是
大故
事过
过差
罪过
差失
过阙
败阙
遗失
罪愆
过咎
愆违
过误
过尤
瑕玷
《國語辭典》:不是  拼音:bù shi
非,表示否定。《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看那人家,虽不是个大大宅院,却也精致。」《红楼梦》第六五回:「不是小的吃了酒,放肆胡说。」
《國語辭典》:不是  拼音:bù shì
1.错误、过失。《书经。益稷》:「侯以明之,挞以记之。」汉。孔安国。传:「笞挞不是者,使记识其过。」《文明小史》第三七回:「如今你们倒要编排我的不是来,这个理倒要请教请教。」
2.不合法。《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不想却有一个做不是的,日间赌输了钱,没处出豁,夜间出来掏摸些东西。」《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便诬陷老爷有些不是的勾当,家乡隔绝,岂是同谋?」
3.不然。《水浒传》第一七回:「这日娘贼恨杀洒家,分付寺里长老不许俺挂搭,又差人来捉洒家。却得一夥泼皮通报,不是著了那厮的手。」
4.语助词,表示反诘的语气。《儒林外史》第四二回:「王义安进来道:『……看见六老爷在这里,不敢进来。』六老爷道:『这何妨?请他进来不是?』我就同他吃酒。」
《國語辭典》:大故  拼音:dà gù
1.父亲或母亲去世。《孟子。滕文公上》:「今言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聊斋志异。卷一一。陈云楼》:「今遭大故,音耗遂梗,久不如黄省问。」
2.死期、死亡。《楚辞。屈原。九章。怀沙》:「舒忧娱哀兮,限之于大故。」《汉书。卷六○。杜周传》:「延年愚,以为丞相久故,及先帝用事,非有大故,不可弃也。」
3.重大的错误。《论语。微子》:「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
4.充足条件。《墨子。经说上》:「大故,有之必无然,若见之成见也。」
《國語辭典》:大故  拼音:dài gù
1.大略。《朱子语类辑略》卷五:「因言读书用功之难,诸公觉得大故浅近,不曾著心。」也作「大古」。
2.特别。也作「大古」。
《國語辭典》:大古  拼音:dài gǔ
1.大扺、大概。元。白朴《梧桐雨》第三折:「更问甚陛下,大古是知重俺帝王家。」明。贾仲名《金安寿》第三折:「正末云:『大古里你吃了风药来也。』」也作「大故」。
2.总之。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二折:「大古是家富小儿娇,我则愁腌日月没柴没米怎生熬泠。」元。马致远《汉宫秋》第四折:「又不是心中爱听,大古似林风瑟瑟,岩溜泠泠。」也作「待古」。
3.特别。元。关汉卿《玉镜台》第四折:「我从小里文章不大古,年老也还有甚词赋。」也作「大故」、「待古」、「待骨」、「特古」、「特故」。
《漢語大詞典》:大古
太古。仪礼·士冠礼:“始冠緇布之冠也,大古冠布,齐则緇之。” 郑玄 注:“大古,指 唐 虞 以上。”荀子·非十二子:“羣天下之英杰而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顺。” 唐 李白 《明堂赋》:“观夫明堂之宏壮也,则突兀曈曨,乍明乍蒙,若大古元气之结空。”
分類:太古
《漢語大詞典》:事过(事過)
犹过失。《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 焦氏 ﹞一日趁老公不在家,寻起 李承祖 事过,揪来打駡。”
分類:事过过失
《漢語大詞典》:过差(過差)
过分;失度。书·胤征“ 羲和 湎淫,废时乱日” 孔 传:“沉湎於酒,过差非度。”三国志·蜀志·张飞传:“ 飞 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先主 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
过失;差错。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陈书·陆山才传:“坐侍宴与 蔡景歷 言语过差,为有司所奏,免官。” 宋 司马光 《进士策问》之二:“夫 唐尧 圣人之盛者,举事兴为,岂容过差,顾后之学者不能辨明耳。” 清 曾国藩 《箴言书院记》:“或有过差,方图盖覆,谴亦及之,曰:‘此犹小眚,过是,诛罚重矣。’”
过往的差役。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定买办》:“遇衝途供应过差,用印票发买。”
《國語辭典》:罪过(罪過)  拼音:zuì guò
1.罪恶过失。《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老残游记二编》第七回:「所以陛下问我有何罪过,自己不能知道,请按律定罪便了。」
2.责备、抱怨。《警世通言。卷三○。金明池吴清逢爱爱》:「老拙两个薄薄罪过他两句言语,不想女儿性重,顿然悒怏,不吃饮食,数日而死。」
3.自谦不敢当。
《國語辭典》:差失  拼音:chā shī
差错、闪失。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二折:「你怎敢发大言,独自保主公去?倘或主公有差失,谁人承认?」《三国演义》第八二回:「孔明诡计极多,倘有差失,丧我军之锐气。不可轻进。」
《漢語大詞典》:过阙(過闕)
过失;错误。 三国 魏 嵇康 《家诫》:“且俗人传吉迟,传凶疾,又好议人之过闕,此常人之议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真宗 为 寿春郡王 开府, 太宗 詔宰臣:为朕选端方纯明有德学无过闕臣僚二人为王友。”
分類:过失错误
《漢語大詞典》:败阙(敗闕)
犹过失。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宰相者,所以临察百司,考其殿最,若自为使,纵有败闕,遣谁举之?此又不可者也。”
分類:过失
《國語辭典》:遗失(遺失)  拼音:yí shī
1.丢失。《薛仁贵征辽事略》:「祝付公!若充军止作长行,妾与公一物,慎勿遗失。」《红楼梦》第一三回:「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
2.疏漏。《后汉书。卷二五。鲁恭传》:「既显岩穴以求仁贤,无使幽远独有遗失。」
《國語辭典》:罪愆  拼音:zuì qiān
罪过。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一一出》:「休悲我枉屈后,死而无怨。到如今怎知道,番成罪愆。」也称为「罪戾」。
《漢語大詞典》:过咎(過咎)
过失;错误。后汉书·循吏传·秦彭:“吏有过咎,罢遣而已。”北史·韦世康传:“闻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 宋 蔡襄 《去冗》:“ 仁宗 时但无过咎,无不转官。” 邹韬奋 《萍踪寄语》一一一:“有些智力差些,还是受旧环境遗下的结果,并非自身有何过咎。”
分類:过失错误
《漢語大詞典》:愆违(愆違)
(1).过失。《法言·吾子》“虐政虐世,然后知圣人之为郛郭也” 晋 李轨 注:“郛郭限内外,御姦宄;圣人崇仁义,正愆违。” 唐 陆贽 《论度支京兆府折税市草事状》:“妄作但不施用,岁计必免愆违。” 清 刘大櫆 《胡母谢太孺人传》:“虽其后壮有室,稍有愆违,即令长跽受杖。”
(2).失时。明史·雷复传:“今雨雪愆违,饥民疾病流离,困瘁万状。”
分類:过失失时
《國語辭典》:过误(過誤)  拼音:guò wù
过失。《书经。梓材》汉。孔安国。传:「察民以过误残败人者,当宽宥之。」
《漢語大詞典》:过尤(過尤)
过失;过错。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高僧谕:“汝更脩何善,赎此过尤。” 宋 范仲淹 《谢传宣表》:“臣愿奔走塞下,再竭心膂,少赎过尤。”
《國語辭典》:瑕玷  拼音:xiá diàn
1.玉的斑点及毛病。唐。辛宏〈白圭无玷〉诗:「皎皎无瑕玷,锵锵有佩声。」元。杨讷《西游记》第一八出:「将山色来瞻,似碧玉无瑕玷。」
2.比喻缺点、过失。《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宜收藏图谶,一禁绝之,则朱紫无所眩,典籍无瑕玷矣。」《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何不追还了你原聘的财礼?另要了一房好的,毫无瑕玷,可不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