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沈重
亦作“沉重”。
1.沉静庄重。意林引 汉 仲长统 《昌言》:“人之性……安舒沉重者,患在后时;好古守经者,患在不变。”后汉书·刘恺传:“伏见前司徒 刘愷 ,沉重渊懿,道德博备。”南史·荀伯子传:“车骑将军 王弘 称 伯子 ‘沉重不华,有 平阳侯 之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仙:“ 水仙 貌少亚,而沉重温克,满座倾谈,惟把酒含笑而已。”
2.分量重。《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看你气色这般光彩,行李又这般沉重,多分有些钱钞。” 冯雪峰 《雪峰寓言·苦力父子》:“他们的工作是用肩和背,替商人从码头上把非常沉重的一大包一大包的货物背负到堆栈里去。” 茅盾 《子夜》九:“他闷闷地想着,觉得心头渐渐沉重。”
3.笨重,不灵活。 宋 范仲淹 《奏乞拣沿边年高病患军员》:“如内有年高、脚手沉重人员,并疾患尫弱不堪披带,及愚戇全无精神不能部辖者,并开坐申奏。”
4.犹严重。表示程度深。《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又过了一二年, 张老 患病,沉重不起。” 庐隐 《海滨故人》一:“当她病势沉重的时候,她母亲绝望了。”
5.担子。比喻担负的责任。红楼梦第六七回:“人家陪着你走了二三千里的路程,受了四五个月的辛苦,而且在路上又替你担了多少的惊怕沉重。”《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 庄大老爷 只见头朝上仰着天,一手拈着鬍鬚,慢慢的説道:‘诬告大事,本县担不起这个沉重。’” 浩然 《艳阳天》第三二章:“ 马之悦 假装半开玩笑地说:‘你们是造干部的谣言吧?要为这个引起不团结,这个沉重可不小啊!’”
《國語辭典》:沉重  拼音:chén zhòng
1.沉静庄重。《后汉书。卷三九。刘般传》:「沉重渊懿,道德博备。」
2.形容物体厚重。《水浒传》第二七回:「一者见伯伯包裹沉重,二乃怪伯伯说起风话,因此一时起意。」
3.形容心情或病势严重。《红楼梦》第一二回:「倏忽又腊尽春回,这病更又沉重。」
《國語辭典》:沉重  拼音:chén zhòng
1.沉静庄重。《后汉书。卷三九。刘般传》:「沉重渊懿,道德博备。」
2.形容物体厚重。《水浒传》第二七回:「一者见伯伯包裹沉重,二乃怪伯伯说起风话,因此一时起意。」
3.形容心情或病势严重。《红楼梦》第一二回:「倏忽又腊尽春回,这病更又沉重。」
《國語辭典》:要紧(要緊)  拼音:yào jǐn
急切重要。《三国演义》第一一回:「西寨是个要紧去处,倘或曹操袭之,奈何?」《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姚乙心理也只要家里息讼要紧,细思月娥说话尽可行得。」
《漢語大詞典》:丛剧(叢劇)
(1).犹繁杂。 唐 柳宗元 《万年令裴府君墓碣》:“陟 万年 令,丛剧辨肃,谈宴终日,人视之若居冗官然。” 清 钱谦益 《太原府推官唐君墓志铭》:“又八年举进士,除 太原 府推官。 太原 省会丛剧,奸利盘互,案治决遣,奋髥抵几,豪右莫不慑服。”
(2).犹严重。形容程度深。新唐书·杜中立传:“答曰:‘轂下百司养名不肯事,如司农尤丛剧。陛下无遽信流言,假臣数月,事可济。’”
《國語辭典》:碍事(礙事)  拼音:ài shì
1.不方便、有所妨碍。《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公初克城时,虽倾藏尽取去,亦无碍事。」《老残游记》第一五回:「天明后,我自会上街置办行李,毫不碍事。」
2.危险、严重。如:「他的病碍事不碍事?」
《國語辭典》:扎实(紮實)  拼音:zhá shí
稳固结实。如:「地基打得扎实,建筑物才牢固安全。」
《國語辭典》:扎实(扎實)  拼音:zhā shi
坚固。如:「这栋房子盖得很扎实。」、「他的数学基础很扎实。」
《國語辭典》:了不起  拼音:liǎo bù qǐ
1.杰出,超乎寻常。如:「贝多芬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作曲家。」
2.至多也不过。表示极限之意。如:「没关系,了不起我赔他一件衬衫就是了。」
《漢語大詞典》:甚者
指情况比较严重或突出的人或事。墨子·号令:“伤甚者令归治病家,善养,予医给药。”汉书·宣帝纪:“大旱,郡国伤旱甚者,民毋出租赋。” 鲁迅 《书信集·致宫竹心》:“其甚者且骗取别人的文章作自己的生活费。”
《国语辞典》:尤甚  拼音:yóu shèn
更加。用以表示程度更大、更严重。《文选。李密。陈情表》:「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國語辭典》:危机(危機)  拼音:wéi jī
1.潜藏的危险、祸害。晋。赵至〈与嵇茂齐书〉:「常恐风波潜骇,危机密发。」唐。刘言史〈观绳伎〉诗:「危机险势无不有,倒挂纤腰学垂柳。」
2.生死成败的紧要关头。如:「经济危机」。
《國語辭典》:大过(大過)  拼音:dà guò
1.大的过失。《论语。述而》:「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2.学校或机关对犯错者的一种惩戒处分。如:「记满三大过,就要被退学。」
《國語辭典》:履霜  拼音:lǚ shuāng
脚踩在霜上。比喻在事态的开始阶段,持戒慎警惕的态度。参见「履霜坚冰」条。《宋书。卷四三。檀道济传》:「曾不感佩殊遇,思答万分,乃空怀疑贰,履霜日久。」《新唐书。卷三。高宗本纪。赞曰》:「高宗溺爱衽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贻祸邦家。」
《國語辭典》:履霜坚冰(履霜堅冰)  拼音:lǚ shuāng jiān bīng
脚踩在霜上,即可知严寒冰冻的季节即将到临。语出《易经。坤卦。初六》:「履霜坚冰至。」后比喻从事物的徵兆可看出它将来发展的结果或逐渐扩大、严重。唐。王义方 请重勘李义府致死毕正义奏:「臣恐履霜坚冰,积小成大,请乞重勘。」也作「履霜之戒」、「履霜知冰」。
《漢語大詞典》:履霜操
古乐府琴曲名。 汉 蔡邕 《琴操·履霜操》:“《履霜操》者, 尹吉甫 之子 伯奇 所作也。”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一·〈履霜操〉题解:“ 伯奇 无罪,为后母谗而见逐,乃集芰荷以为衣,採楟花以为食,晨朝履霜,自伤见放,於是援琴鼓之而作此操。曲终,投河而死。” 唐 韩愈 有《履霜操》诗。
分類:乐府琴曲
《國語辭典》:大乱(大亂)  拼音:dà luàn
1.混乱骚动,毫无秩序。《孟子。滕文公下》:「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三国演义》第二回:「玄德连忙回军,军中大乱,败阵而归。」
2.大灾祸、大祸乱。《老残游记》第七回:「因为我二十几岁的时候,看天下将来一定有大乱,所以极力留心将才。」
《國語辭典》:大故  拼音:dà gù
1.父亲或母亲去世。《孟子。滕文公上》:「今言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聊斋志异。卷一一。陈云楼》:「今遭大故,音耗遂梗,久不如黄省问。」
2.死期、死亡。《楚辞。屈原。九章。怀沙》:「舒忧娱哀兮,限之于大故。」《汉书。卷六○。杜周传》:「延年愚,以为丞相久故,及先帝用事,非有大故,不可弃也。」
3.重大的错误。《论语。微子》:「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
4.充足条件。《墨子。经说上》:「大故,有之必无然,若见之成见也。」
《國語辭典》:大故  拼音:dài gù
1.大略。《朱子语类辑略》卷五:「因言读书用功之难,诸公觉得大故浅近,不曾著心。」也作「大古」。
2.特别。也作「大古」。
《國語辭典》:大古  拼音:dài gǔ
1.大扺、大概。元。白朴《梧桐雨》第三折:「更问甚陛下,大古是知重俺帝王家。」明。贾仲名《金安寿》第三折:「正末云:『大古里你吃了风药来也。』」也作「大故」。
2.总之。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二折:「大古是家富小儿娇,我则愁腌日月没柴没米怎生熬泠。」元。马致远《汉宫秋》第四折:「又不是心中爱听,大古似林风瑟瑟,岩溜泠泠。」也作「待古」。
3.特别。元。关汉卿《玉镜台》第四折:「我从小里文章不大古,年老也还有甚词赋。」也作「大故」、「待古」、「待骨」、「特古」、「特故」。
《漢語大詞典》:大古
太古。仪礼·士冠礼:“始冠緇布之冠也,大古冠布,齐则緇之。” 郑玄 注:“大古,指 唐 虞 以上。”荀子·非十二子:“羣天下之英杰而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顺。” 唐 李白 《明堂赋》:“观夫明堂之宏壮也,则突兀曈曨,乍明乍蒙,若大古元气之结空。”
分類:太古
《國語辭典》:赤地  拼音:chì dì
旱灾、虫灾后,地面寸草不生,称为「赤地」。《韩非子。十过》:「晋国大旱,赤地三年。」《汉书。卷七五。眭两夏侯京翼李传。夏侯胜》:「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