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荆棘
(1).泛指山野丛生多刺的灌木。老子:“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汉 班昭 《东征赋》:“睹 蒲城 之丘墟兮,生荆棘之榛榛。” 晋 张载 《七哀》诗:“蒙笼荆棘生,蹊逕登童竪。”《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我﹞跳出荆棘丛中,面都刺碎。”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九幕第一场:“山岭上松柏挺立,石缝中荆棘繁茂,野菊盛开。”
(2).比喻奸佞小人。《楚辞·东方朔〈七谏·怨思〉》:“行明白而曰黑兮,荆棘聚而成林。” 王逸 注:“荆棘多刺,以喻谗贼。”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思树芳兰,剪除荆棘。” 李善 注:“荆棘以喻小人。” 清 孙枝蔚 《句容题二颜公祠》诗:“杀公者 杞 非 希烈 ,有如荆棘损芝兰。”
(3).比喻纷乱。后汉书·冯异传:“为吾披荆棘,定 关 中。” 李贤 注:“荆棘,榛梗之谓,以喻纷乱。” 唐 刘长卿 《和袁郎中破贼后上太尉》诗:“ 剡 路除荆棘,王师罢鼓鼙。” 宋 陆游 《〈傅给事外制集〉序》:“及 高皇帝 中兴,虽披荆棘,立朝廷,中朝人物,悉会於行在。”
(4).喻艰险境地。 清 方文 《三月十九日》诗:“龙种陷荆棘,未审存与亡。” 鲁迅 《华盖集·北京通信》:“我不妨大步走去,向着我自以为可以走去的路,即使前面是深渊、荆棘、狭谷、火坑。”
(5).芥蒂;嫌隙。 唐 孟郊 《择友》诗:“虽笑未必和,虽哭未必戚,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 唐 元稹 《苦乐相倚曲》:“君心半夜猜恨生,荆棘满怀天未明。” 宋 苏轼 《与刘宜翁书》:“胸中廓然,实无荆棘,窃谓可受先生之道。”
《漢語大詞典》:过节(過節)
(1).超过限度;没有节制。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权:“故圣人之制民,使之有欲,不得过节;使之敦朴,不得无欲。无欲有欲,各得以足。” 宋 苏轼 《御试制科策》:“浮雨过节,煗气不效。”
(2).过于节制。新唐书·礼乐志十二:“慢者过节,急者流荡。”
(3).待人接物等方面应注意的礼节或手续。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人既如此通达諳练,岂有连个送礼的轻重过节他也不明白的理?”《官场现形记》第五八回:“王爷同他们议了半天,无非‘是是是’,‘者者者’,闹了些过节儿,一点正经主意都没有。”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三:“她陪着 招弟 去练习滑冰,在一些小小的过节上都把 招弟 伺候得舒舒服服。”
(4).在节日进行庆祝等活动。 宋 戴复古 《新年自唱自和》之三:“过节喜无事,谋欢要及辰。”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小柱子 年约十四五,光葫芦头,穿一身农村的孩子过年过节才穿的新衣裳。” 孙犁 《白洋淀纪事·杀楼》:“兵荒马乱,人们不能像平常那么心里干干净净的过节。”
(5).指过了节日。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南人冬至岁首,不诣丧家;若不脩书,则过节束带以申慰。”
(6).嫌隙。 邓友梅 《烟壶》四:“大奶奶和 刘奶妈 有什么过节,且不说他。”
(7).事情的过程。 梁斌 《红旗谱》五:“ 朱老忠 讲着, 严志和 在一边听,这些来派过节他都知道,低着头儿不说什么,心里却翻绞得难受。”原注:“来派、过节--事情的源委、过程。”
《漢語大詞典》:罅隙
(1).缝隙;裂缝。 唐 姚合 《拾得古砚》诗:“背面生罅隙,质状朴且丑。”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琉璃瓶》:“良久,金附着满中,了无罅隙。” 清 陈确 《报当事揭》:“深则必实,矿内棺外用灰土实筑之,不留罅隙。”
(2).嫌隙。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独松关:“若便拥兵前进,吾恐别生罅隙,则和议之事必难成矣。”《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他想在 鲁迅先生 和《新文化》一群人之间找出一点罅隙,加以挑拨,进一步扩大文艺界的分裂。”
(3).瑕疵;缺憾。 宋 苏轼 《吊李台卿》诗:“看书眼如月,罅隙无不照。”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虽盛 唐 名家,亦有罅隙可议,所谓瑜不掩瑕是也。” 清 恽敬 《与胡竹村》之二:“虽注家强为分别,而罅隙显然。”
《漢語大詞典》:纤介(纖介)
亦作“ 纤芥 ”。亦作“纎芥”。
(1).细微。战国策·齐策四:“ 孟尝君 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 冯諼 之计也。” 鲍彪 注:“介,独也。独则不众,故为微细之词。一説喻草芥也。” 吴师道 补正:“‘介’、‘芥’通。”《易纬乾凿度》卷上:“善虽微细,必见吉端;恶虽纤芥,必有悔吝。”三国志·吴志·顾雍传:“举罪纠奸,纤介必闻。” 唐 李德裕 《赐回鹘书意》:“朕想可汗公主以久修邻好,累降嘉姻,望我国家,如归亲戚,朕每宏容纳之意,固无纤芥之嫌。” 宋 苏轼 《寄周安孺茶》:“有如刚耿性,不受纤芥触。”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人谓家常日用之事,已被前人做尽,穷微极隐,纤芥无遗。”
(2).指细小的嫌隙。汉书·元后传:“ 定陶共王 来朝,太后与上承先帝意,遇 共王 甚厚,赏赐十倍於它王,不以往事为纤介。” 颜师古 注:“往事,谓先帝时欲以代太子也。言无纤介之嫌怒。”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元年:“今大王安不虑危,宴乐过度,一失也。宗室骨肉,当无纤介,今则不然,二失也。”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行》:“将相有纤芥,中外为危慄。”
《漢語大詞典》:闲隙(閒隙)
亦作“ 閒隟 ”。亦作“间隙”。
(1).空隙(中间空着的地方或尚未占用的时间)。吕氏春秋·长利:“今使燕爵为鸿鵠凤皇虑,则必不得矣。其所求者,瓦之间隙,屋之翳蔚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田鹏鸞 ﹞年十四五,初为閽寺,便知好学……所居卑末,使彼苦辛,时伺閒隙,周章询请。” 明 唐顺之 《牌》:“造成二册后,乘此秋冬间隙,各该道亲自下场操练。” 毛泽东 《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总之,除有特殊情形者外,一切部队、机关,在战斗、训练和工作的间隙里,一律参加生产。”
(2).引申为缺漏。 清 恽敬 《〈陶靖节集〉书后》三:“夫古人之事往矣,其流传记载,百不得一,在读书者委蛇以入之,综前后异同以处之,盖未有无间隙可寻讨者。”
(3).指可乘之机。汉书·刘向传:“是以羣小窥见间隙,缘饰文字,巧言丑詆。”陈书·傅縡传:“骋异家,衒别解,窥伺閒隙,邀冀长短。” 宋 司马光 《乞申敕州县依前敕差役札子》:“必有本因新法得进之臣,乘此间隙,争言免役钱不可罢。”
(4).隔阂;嫌隙。国语·晋语八:“及 文子 成 晋 荆 之盟,丰兄弟之国,使无有閒隙,是以受 郇 櫟 。” 韦昭 注:“閒隙,瑕衅也。” 汉 王符 潜夫论·志氏姓:“降兄弟之国,使无閒隟。”北史·冯子琮传:“时内外除授,多由 士开 奏拟, 子琮 既恃内戚,兼带选曹,自擅权宠,颇生间隙。”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五:“他在 日本 和大哥生了点间隙,大约因为钱不够用。”
《漢語大詞典》:怨嫌
怨恨不满;嫌隙。后汉书·冯衍传下:“臣 衍 自惟微贱之臣,上无 无知 之荐,下无 冯唐 之説,乏 董生 之才,寡 李广 之埶,而欲免谗口,济怨嫌,岂不难哉!” 宋 苏轼 《杭州召还乞郡状》:“窃谓人主之待臣子,不过以公道,党人之报怨嫌,必为巧发而阴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葛巾:“僕与娘子,夙无怨嫌,何至赐死?” 郭沫若 《鼎》:“旧的怨嫌可以变为新的友爱,旧的友爱也可以变为新的怨嫌。”
《漢語大詞典》:扣子
亦称“ 扣儿 ”。 1.条状物打成的结。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还怕他挣开了绳头儿,又把西边窗欞上那根空绳子解下来,十字八道的背了几个死扣儿。”
(2).纽扣。 曹禺 《日出》第四幕:“ 张乔治 走出来,穿着最讲究的西服,领带散着,背心的扣子没有扣好。” 卞之琳 《翻一个浪头·从乡村出发》诗:“他们掉一颗扣子,我们抢着缝好。”
(3).预设的圈套。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 邓九公 是昨日合老爷搭就的伏地扣子。”
(4).比喻心里的疙瘩或嫌隙。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只是他心里的劲儿一时背住扣子了,转不过磨盘儿来。” 老舍 《全家福》第一幕:“看,你还是没解开扣儿!”
(5).章回小说或说书在最紧张、热闹时突然停顿的关节处。又称关子。 赵树理 《〈三里湾〉写作前后》三:“评书的作者和艺人,常用说到紧要关头停下来的办法来挽留他们的听众……叫做‘扣子’,是根据听书人以听故事为主要目的的心理生出来的办法。”
《漢語大詞典》:怨隙
嫌隙。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此诸为怨隙者,因相陷害,睚眦之忿,滥入狱中。”旧五代史·晋书·郑韬光传:“平生交友无怨隙,亲族之间无爱憎,恬和自如,性尚平简。” 清 陈确 《洛蜀论》:“夫事理则有曲直,怨隙则有大小,兵端则有先后,昭然在人耳目,不可掩也。” 师陀 《寒食节》一:“ 痣脸老叔 同那 关七 有点小怨隙。”
分類:嫌隙
《漢語大詞典》:携隙(攜隙)
犹嫌隙。三国志·魏志·任城威王彰陈思王植等传论:“ 陈思 文才富艳,足以自通后叶,然不能克让远防,终致携隙。”宋书·何承天传:“去岁三王出镇,思振远图,兽心易骇,遂生猜惧,背违信约,深搆携隙。”
分類:嫌隙
《漢語大詞典》:惎间(惎間)
(1).毒乱,危害。左传·定公四年:“ 管 蔡 启 商 ,惎间王室。” 杜预 注:“惎,毒也。 周公 摄政, 管叔 、 蔡叔 开道 紂 子 禄父 ,以毒乱王室。”新唐书·姚崇传:“太子惧,上疏以 崇 等惎间王室,请加罪,贬为 申州 刺史。”
(2).挑拨离间。明史·张翀传:“重臣批答,乏体貌之宜,而入羣小惎间之论。” 清 钱谦益 《太祖实录辨证一》:“而次夫人独能知 高帝 ,且以其子相託。当 滁阳 信谗疑忌, 高帝 忧疑疾疢之时,其所以周旋侧陋解释惎间,又可知矣。” 清 王韬 《英待中国意见不同》:“ 英 於 中国 ,惟恐 美 人从而惎间之。”
(3).指嫌隙。新唐书·李纲传:“ 纲 上书太子曰:‘……凡为人子,务孝谨,以慰上心,不宜听受邪説,与朝廷生惎间。’”
《漢語大詞典》:闲郤(閒郄)
隔阂;嫌隙。管子·君臣下:“然则兄弟无閒郄,谗人不敢作矣。”
分類:隔阂嫌隙
《漢語大詞典》:有闲(有閒)
亦作“ 有间 ”。
(1).有区别;有差距。庄子·天地:“ 桀 跖 与 曾 史 ,行义有间矣,然其失性均也。”新唐书·李石传:“ 石 曰:‘……陛下春秋少,非起人间也,而知人情伪。令自视何如即位时?’帝曰:‘有间矣。’”金史·宗宪传:“莫非王臣,庆幸岂可有间邪?” 清 恽敬 《〈听云楼诗钞〉序》:“ 张子树 题其集曰《听松》。松之於雨於雪则有閒矣。”
(2).有嫌隙。左传·昭公十三年:“诸侯有间矣,不可以不示众。” 杜预 注:“间,隙也。”鹖冠子·天则:“上下有閒,於是设防,知蔽竝起。”
(3).有谗言。史记·秦本纪:“ 繆公 许之,使人与 丕郑 归,召 吕 郤 。 吕郤 等疑 丕郑 有閒,乃言 夷吾 杀 丕郑 。”
(4).病情渐有好转。左传·昭公七年:“ 晋侯 有间,赐 子产 莒 之二方鼎。” 杜预 注:“间,疾差也。”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大臣衩衣见百官:“时伏暑甚,丞相 淮 体弱不能胜,至闷絶。上亟召医,疾有閒。”
(5).有间隙。 宋 欧阳修 《读书》:“古人重温故,官事幸有间。” 宋 苏轼 《赐太师文彦博乞致仕不许批答》:“药饵有间,时游庙堂。家居之乐,何以异此!”
亦作“ 有间 ”。 有一定时间;有顷。列子·仲尼:“ 孔子 愀然有閒曰:‘有是言哉?汝之意失矣。’”史记·五帝本纪论:“缺有閒矣,其軼乃时时见於他説。” 司马贞 索隐:“言古典残缺有年载,故曰‘有閒’。”文选·张衡〈东京赋〉:“ 安处先生 於是似不能言。憮然有閒,乃莞尔而笑。” 薛综 注:“有閒,谓有顷之閒也。” 苏曼殊 《非梦记》:“有间,生再问曰:‘婶娘安睡未?’”
《漢語大詞典》:微嫌
细小的嫌隙。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林·王师竹宫庶:“其为庶常时,值同馆有以微嫌詈吏部吏者。时, 蒲坂 杨襄毅 为太宰,闻之大怒,愬之 江陵 相公 。”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自尽》:“若其微嫌小隙,殞身于彼者之家……此又刁恶之无足惜者也。”
分類:细小嫌隙
《漢語大詞典》:少间(少間)
亦作“ 少閒 ”。
(1).稍稍停息。国语·晋语八:“本根犹树。枝叶益长,本根益茂,是以难已也。今若大其柯,去其枝叶,絶其本根,可以少间。” 韦昭 注:“间,息也。”
(2).谓病好了一些。 汉 枚乘 《七发》:“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间乎?”列子·周穆王:“ 尹氏 闻其友言,宽其役夫之程,减己思虑之事,疾并少閒。” 宋 欧阳修 《晏元献公神道碑铭》:“臣疾少间,行愈矣。”
(3).一会儿;不多久。朱子语类卷六九:“有是君必有是臣,虽使而今无,少间也必有出来。”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我耽搁长久,不吃饭了。少间,我送盘缠来与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少间,将琴入,旋出即坐。”
亦作“ 少閒 ”。
(1).些微嫌隙。新唐书·惠文太子范传:“然帝於 范 无少间也,谓左右曰:‘兄弟情天至,於我岂有异哉!趋竞者疆相附,我终不以为纤介。’”
(2).指些微空隙。 宋 李之仪 《跋慎伯筠书》:“户外之屨,至无少间。”
(3).谓暂令从人离开。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 曰:‘善。先生相寡人何如?’﹝ 蒯通 ﹞对曰:‘愿少閒。’ 信 曰:‘左右去矣!’”
(4).稍稍空闲。礼记·曲礼上:“侍坐於君子,若有告者,曰:‘少间,愿有復也。’则左右屏而待。” 郑玄 注:“欲须少空閒有所白也。”大戴礼记·少间:“今日少间,我请情於子。”汉书·公孙弘传:“今事少閒,君其存精神,止念虑,辅助医药以自持。”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每燕集, 蜀工 未尝不与极饮尽欢。少间,则必以谈禪相勉。”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指使他眼耳手口随了一个心,不曾一刻少閒。”
《漢語大詞典》:有隙
亦作“有隟”。 有嫌隙;有怨恨。 唐 许嵩 建康实录·太祖上:“会郡与州有隙,曲直以先闻者善。”
分類:嫌隙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