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参差(參差)  拼音:cēn cī
1.杂乱不齐的样子。《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其间远望,势交岭表,有五六峰,参差互出。」
2.不一致、有问题。《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有甚么说话参差了?不然或是女孩儿家贪睡,忘记了。」《儒林外史》第八回:「为这交盘的事,彼此参差著,王太守不肯就接。」
3.大约、几乎。唐。白居易〈长恨歌〉:「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宋。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词:「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
《國語辭典》:差池  拼音:cī chí
参差不齐。《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一八首之三:「春燕差池风散梅,开帏对景弄禽雀。」
分類:参差不齐
《漢語大詞典》:过差(過差)
过分;失度。书·胤征“ 羲和 湎淫,废时乱日” 孔 传:“沉湎於酒,过差非度。”三国志·蜀志·张飞传:“ 飞 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先主 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
过失;差错。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陈书·陆山才传:“坐侍宴与 蔡景歷 言语过差,为有司所奏,免官。” 宋 司马光 《进士策问》之二:“夫 唐尧 圣人之盛者,举事兴为,岂容过差,顾后之学者不能辨明耳。” 清 曾国藩 《箴言书院记》:“或有过差,方图盖覆,谴亦及之,曰:‘此犹小眚,过是,诛罚重矣。’”
过往的差役。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定买办》:“遇衝途供应过差,用印票发买。”
《漢語大詞典》:差殊
差错。旧唐书·崔仁师传:“ 仁师 后为度支郎中,尝奏支度财物数千言,手不执本, 太宗 怪之,令黄门侍郎 杜正伦 齎本, 仁师 对唱,一无差殊。”
差异;不同。 金 王若虚 《五经辨惑下》:“ 三代 损益不同,制度名物,容有差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并入解装,则与岛中居无稍差殊,洞房内几榻宛然。”
《國語辭典》:差失  拼音:chā shī
差错、闪失。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二折:「你怎敢发大言,独自保主公去?倘或主公有差失,谁人承认?」《三国演义》第八二回:「孔明诡计极多,倘有差失,丧我军之锐气。不可轻进。」
《國語辭典》:差忒  拼音:chā tè
差错、舛误。《吕氏春秋。季夏纪。季夏》:「是月也,命妇官染采,黼黻文章必以法,故无或差忒。」
《國語辭典》:睽违(睽違)  拼音:kuí wéi
分离、别离。如:「在街上邂逅睽违已久的好友,令她十分开心。」
《漢語大詞典》:差舛
差错。 汉 蔡邕 《上汉书十志疏》:“请太师 田注 考校连年,往往颇有差舛。” 宋 苏轼 《上皇帝书》:“一消一息,一呼一吸,昼夜与天地相通,差舛毫忽,则邪沴之气干之矣。” 清 戴名世 《孔庙从祀议》:“如 毛 郑 之释经於名物,固为賅洽,而义理间有差舛。”
分類:差错
《漢語大詞典》:差互
(1).错过时机;差错。南史·范晔传:“二十二年九月……上於 武帐冈 祖道。 曄 等期以其日为乱, 许耀 侍上,扣刀以目 曄 , 曄 不敢视,俄而坐散,差互不得发。” 金 王若虚 《史记辩惑一》:“在‘本纪’则併《无逸》为告 殷 民,在‘世家’则併《多士》为戒 成王 ,混淆差互,一至於此。”
(2).交错;错杂。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清 梅曾亮 《吴淞口验功记》:“ 太湖 三万六千顷……浦溆差互,茭苇怒生。”
《漢語大詞典》:差谬(差謬)
错误;差错。后汉书·独行传·陆续:“事毕, 兴 问所食几何? 续 因口説六百餘人,皆分别姓字,无有差谬。”新唐书·崔善为传:“督工徒五百营 仁寿宫 ,总监 杨素 索簿閲实, 善为 执板暗唱,无一差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珊瑚:“主疑似旧金,以翦刀断验之,纹色俱足,无少差谬。”
分類:错误差错
《國語辭典》:争差(爭差)  拼音:zhēng chā
1.闪失、差错。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倘或间有些儿争差,儿也,将您这双老爹娘,可便看个甚么,畅好是心粗胆大。」《警世通言。卷三○。金明池吴清逢爱爱》:「若子弟贤的,一般如凡人叙用;若有些争差的,罪责却也不小。」
2.商量。明。汤显祖 牡丹亭。第七出:「则要你守砚台,跟书案,伴『诗云』,陪『子曰』,没的争差。」
3.争议。元。白朴《梧桐雨》第三折:「国家又不曾亏你半掐,因甚军心有争差。」
《漢語大詞典》:僭差
(1).僭越失度。书·洪范“人用侧颇僻,民用僭忒” 孔 传:“在位不敦平,则下民僭差。”史记·礼书:“ 周 衰,礼废乐坏,大小相踰, 管仲 之家,兼备三归。循法守正见侮于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 唐 元稹 《茅舍》诗:“不使及僭差,粗得御寒夏。” 宋 龚鼎臣 东原录:“如三德之不善,则臣僭而后凶,民亦僭差。”
(2).差错;差失。 章炳麟 《訄书·订文》附录《正名杂义》:“后王置文部之官,以同一文字,比合形名,勿使僭差,其道犹齐度量,一衡榘也。”
《國語辭典》:乖舛  拼音:guāi chuǎn
1.不齐。晋。潘岳〈西征赋〉:「人度量之乖舛,何相越之辽迥。」
2.谬误、差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至于文字,忽不经怀,己身姓名,或多乖舛,纵得不误,亦未知所由。」《明史。卷二一九。张四维列传》:「而文武诸臣,不达朝廷励精本意,务为促急烦碎,致徵敛无艺,政令乖舛,中外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3.不顺利。唐。陈子昂〈为苏令本与岑内史启〉:「虽命途乖舛,良或甘心。」
《漢語大詞典》:舛谬(舛謬)
亦作“ 舛繆 ”。
(1).差错;错误。 晋 郭璞 《〈山海经〉叙》:“其山川名号,所在多有舛谬,与今不同。”北史·韩麒麟传:“抄百餘人名,各读一徧,随即覆呼, 法抚 犹有一二舛谬, 显宗 了无误错。”旧唐书·德宗纪上:“得非刑法舛繆,忠良鬱湮,暴赋未蠲,劳师靡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我为汝作冰,有何舛谬?”
(2).悖谬;荒谬。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五:“虽间有小疵,多不害大体;惟东西二 周 一节极其舛谬,深误学者。”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仇鸾谈兵之舛:“其间意气之骄盈,议论之舛谬,概难枚举。”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停止闰月:“然 光先 实於历法毫无所解,所言皆舛谬。”清史稿·高宗纪三:“左副都御史 孙灝 奏请明年停止巡幸,上斥其识见舛繆。”
(3).错乱。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灾祥:“皇天降灾,将由视听弗明,刑罚失度,遂使阴阳舛谬。”清史稿·礼烈亲王代善传:“五年三月,詔询诸贝勒:‘国人怨断狱不公,何以弭之?’ 岳托 奏:‘刑罚舛谬,实在臣等。’”
《國語辭典》:失错(失錯)  拼音:shī cuò
失误、差错。元。高文秀《渑池会。楔子》:「据著我说,玉璧不当与他,倘有失错,悔之晚矣。」《红楼梦》第四一回:「那刘姥姥惊醒,睁眼见了袭人,连忙爬起来道:『姑娘,我失错了。』」
分類:差错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