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儳互
不齐。说文·人部:“儳,儳互,不齐也。” 段玉裁 注:“今人作‘搀和’,字当用此。”周礼·地官·廛人“緫布” 清 孙诒让 正义:“ 杜子春 云‘緫当为儳’者…… 杜 以无肆立持者儳互不齐,故其税谓之儳布也。”
分類:不齐
《國語辭典》:参差(參差)  拼音:cēn cī
1.杂乱不齐的样子。《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其间远望,势交岭表,有五六峰,参差互出。」
2.不一致、有问题。《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有甚么说话参差了?不然或是女孩儿家贪睡,忘记了。」《儒林外史》第八回:「为这交盘的事,彼此参差著,王太守不肯就接。」
3.大约、几乎。唐。白居易〈长恨歌〉:「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宋。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词:「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
《國語辭典》:差池  拼音:cī chí
参差不齐。《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一八首之三:「春燕差池风散梅,开帏对景弄禽雀。」
分類:参差不齐
《國語辭典》:不具  拼音:bù jù
1.不详尽。为书信结尾用语。也作「不备」。
2.不完备。《晋书。卷一一二。苻生戴记》:「既自有目疾,其所讳者不足、不具、少、无、缺、伤、残、毁、偏、只之言皆不得道,左右忤旨而死者不可胜纪。」
《國語辭典》:不备(不備)  拼音:bù bèi
1.没有防备。《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晋军专守德胜,魏州必无措置,咱悉引军袭取魏州,出其不备,可以成功。」《三国演义》第九回:「不想是夜二更,牛辅乘萧不备,竟来劫寨。」
2.书信结尾用语。含有不详尽的意思。如:「仓卒作答,不备。」也作「不具」。
《漢語大詞典》:槎牙
亦作“ 槎枒 ”。亦作“ 槎岈 ”。
(1).树木枝杈歧出貌。 唐 元稹 《寺院新竹》诗:“寳地琉璃坼,紫苞琅玕踊……槎枒矛戟合,屹仡龙蛇动。” 宋 王安石 《虎图》诗:“槎牙死树鸣老乌,向之俯噣如哺雏。” 明 李东阳 《悼手植桧次匏庵先生韵》:“嗟哉古檜燬,仅见孤根存。槎岈插高空,突兀撑重门。” 清 唐孙华 《治圃》诗之二:“束缚少生意,卑枝自槎牙。” 叶圣陶 《寒晓的琴歌》:“白蒙蒙的晓雾笼罩着杨树的顶部,只见很模糊的稀疏而槎枒的枝痕,仿佛是用淡墨描的。”
(2).形容错落不齐之状。用于云、山、碑、石等。 唐 刘禹锡 《客有为余话登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滉瀁雪海翻,槎牙玉山碎,蛟龙露鬐鬣,神鬼含变态。” 宋 苏轼 《江上看山》诗:“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宋 陆游 《断碑叹》诗:“断碑槎牙弃道边,文字班班犹可读。”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仙人洞》:“西壁一门,高四五尺,濶二三尺,皆石槎牙而成。” 陈去病 《自居庸关南骑行入口漫成》诗:“岁晚晴云烘笠屐,西风黄叶露槎枒。”
(3).形容错落不齐之状。用于人与动物。 唐 曹唐 《病马》诗:“堕月兔毛轻斛蔌,失云龙骨瘦槎牙。”一本作“ 牙槎 ”。红楼梦第五十回:“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以上形容瘦骨嶙峋。 宋 苏轼 《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二古铜剑》诗:“空肠得酒芒角正,肝肺槎牙生竹石。” 金 段克己 《乙巳清明游青阳峡》诗:“府肺槎牙倩酒浇,顾我非狂亦非狷。” 象升 《〈振素庵诗集〉序》:“君( 蒋伯寅 )负才尚气,肝肺槎枒,於人世务利委琐之途,夷然不屑也。”以上多形容胸怀不平。
(4).形容错落不齐之状。用于形容语句不整饬。 宋 苏轼 《游三游洞有亭吏乞诗乃复以此诗授之》:“洪荒无传记,想像在 羲 媧 ……山翁劝留句,强为写槎牙。” 清 钱泳 《履园丛话·书学·宋四家书》:“后见 冯定远 论 山谷 诗,以为 江 西粗俗槎枒之病,一入笔端,便九牛拔不出,必以 义山 、《西崑》诸体退之。”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赵昌父诗集》:“又诗中多言梅花及山林閒适之趣,故笔墨间亦时觉萧然尘外。惟根柢太浅,语多槎枒,时堕江湖、击壤两派。”
(5).指错杂不齐的山石树木等物。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然其路险絶,乱石当道,将至峡,必捨舆,躡草履,经营蹞步於槎牙兀臬中,方至峡口。” 宋 陆游 《舟过季家山小泊》诗:“健犊破荒耕犖确,幽禽除蠹啄槎牙。”
《漢語大詞典》:差差
犹参差。不齐貌。荀子·正名:“君子之言,涉然而精,俛然而类,差差然而齐。” 杨倞 注:“差差,不齐貌。谓论列是非似若不齐,然终归於齐一也。” 唐 温庭筠 《东郊行》:“緑诸幽香注白苹,差差小浪吹鱼鳞。” 清 钱谦益 《书石屋语录》诗:“神剑光差差,飞矢锋鏃鏃。”
分類:参差不齐
《漢語大詞典》:不集
(1).无成就;不成功。《诗·小雅·小旻》:“谋夫孔多,是用不集。” 毛 传:“集,就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日之事,幸而集, 晋国 赖之。不集,三军暴骨。” 杜预 注:“集,成。”
(2).不栖止。列子·杨朱:“鸿鵠高飞,不集污池。”
(3).不齐一,不一致。汉书·晁错传:“士不选练,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动静不集,趋利弗及……百不当十。” 颜师古 注:“集,齐也。”
《漢語大詞典》:崭岩(嶄巖)
亦作“嶃巖”。
(1).高峻的山崖。 汉 班固 《西都赋》:“超洞壑,越峻崖,蹷嶃巖,鉅石隤。”
(2).尖锐貌;峻险不齐。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深林巨木,崭巖参差。” 颜师古 注:“崭巖,尖鋭貌。” 唐 宋之问 《龙门应制》诗:“山壁崭巖断復连,清流澄澈俯 伊川 。” 宋 程大昌 演繁露·浮石:“石之出水也,本甚崭巖不齐。 绍兴 甲子岁,两 浙 大水漫灭垠岸,浮石没焉。水退石仍出,而崭巖者皆去,盖为猛浪沙石之所淙凿乃此圜浑也。”
《國語辭典》:心悸  拼音:xīn jì
1.因贫血、神经系统失调或过度劳累而引起心跳加速、心律不整的症状。
2.心中惊恐害怕。如:「思及那次强烈台风肆虐,摧枯拉朽的恐怖情况,至今犹教人心悸。」《镜花缘》第六六回:「若非当日见机,早早逃避,岂能活到今日!一经回想,尚觉心悸。」
《漢語大詞典》:差参(差參)
长短、高低不齐;不一致。
《漢語大詞典》:岩崿(巖崿)
亦作“岩崿”。亦作“嵒崿”。
(1).山势不齐貌。文选·郭璞〈江赋〉:“厓隒为之泐嵃,碕岭为之嵒崿。” 吕延济 注:“泐嵃、嵒崿皆坎穴,言水急激之所为也。”《文选·江淹〈杂体诗·谢临川〉》:“嵒崿转奇秀,岑崟还相蔽。” 张铣 注:“嵒崿、岑崟,并山势不齐貌。”
(2).起伏的山峦。 唐 章八元 《天台道中示同行》诗:“八重巖崿迭晴空,九色烟霞绕洞宫。” 宋 苏辙 《〈题李公麟山庄图诗〉序》:“自西至东凡数里,巖崿隐见,泉源相属。”
《漢語大詞典》:嵯岈
错杂不齐貌。 明 王世贞 《过故陆虞郭第有感》诗:“此梅十亩阴,老龙吐嵯岈。”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要览》卷十四:“﹝ 兴安 一府﹞各要阨,皆怪石嵯岈,谷深山阻,号称天险。”《人民文学》1979年第2期:“站在这一式三台七米多高的卷取机下举目仰视,只见钢铁嵯岈,齿盘交错。”
分類:错杂不齐
《漢語大詞典》:查牙
错出不齐貌。 唐 李贺 《马诗》之六:“飢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此指瘦骨突露。 宋 王禹偁 《谢宣赐御草书急就章并朱邸旧集歌》:“又似大鲸吞尽沧海波,查牙露出珊瑚树。” 元 耶律楚材 《和吕飞卿韵》:“笔跡查牙森似戟,词源浩瀚注如川。”此指笔势虬逸。 元 张翥 《摸鱼儿·题熊伯宣藏梅花卷子》词:“记 西湖 ,水边曾见,查牙老树如此。”此指杈枝歧出。参见“ 槎牙 ”。
《漢語大詞典》:槎牙
亦作“ 槎枒 ”。亦作“ 槎岈 ”。
(1).树木枝杈歧出貌。 唐 元稹 《寺院新竹》诗:“寳地琉璃坼,紫苞琅玕踊……槎枒矛戟合,屹仡龙蛇动。” 宋 王安石 《虎图》诗:“槎牙死树鸣老乌,向之俯噣如哺雏。” 明 李东阳 《悼手植桧次匏庵先生韵》:“嗟哉古檜燬,仅见孤根存。槎岈插高空,突兀撑重门。” 清 唐孙华 《治圃》诗之二:“束缚少生意,卑枝自槎牙。” 叶圣陶 《寒晓的琴歌》:“白蒙蒙的晓雾笼罩着杨树的顶部,只见很模糊的稀疏而槎枒的枝痕,仿佛是用淡墨描的。”
(2).形容错落不齐之状。用于云、山、碑、石等。 唐 刘禹锡 《客有为余话登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滉瀁雪海翻,槎牙玉山碎,蛟龙露鬐鬣,神鬼含变态。” 宋 苏轼 《江上看山》诗:“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宋 陆游 《断碑叹》诗:“断碑槎牙弃道边,文字班班犹可读。”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仙人洞》:“西壁一门,高四五尺,濶二三尺,皆石槎牙而成。” 陈去病 《自居庸关南骑行入口漫成》诗:“岁晚晴云烘笠屐,西风黄叶露槎枒。”
(3).形容错落不齐之状。用于人与动物。 唐 曹唐 《病马》诗:“堕月兔毛轻斛蔌,失云龙骨瘦槎牙。”一本作“ 牙槎 ”。红楼梦第五十回:“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以上形容瘦骨嶙峋。 宋 苏轼 《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二古铜剑》诗:“空肠得酒芒角正,肝肺槎牙生竹石。” 金 段克己 《乙巳清明游青阳峡》诗:“府肺槎牙倩酒浇,顾我非狂亦非狷。” 象升 《〈振素庵诗集〉序》:“君( 蒋伯寅 )负才尚气,肝肺槎枒,於人世务利委琐之途,夷然不屑也。”以上多形容胸怀不平。
(4).形容错落不齐之状。用于形容语句不整饬。 宋 苏轼 《游三游洞有亭吏乞诗乃复以此诗授之》:“洪荒无传记,想像在 羲 媧 ……山翁劝留句,强为写槎牙。” 清 钱泳 《履园丛话·书学·宋四家书》:“后见 冯定远 论 山谷 诗,以为 江 西粗俗槎枒之病,一入笔端,便九牛拔不出,必以 义山 、《西崑》诸体退之。”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赵昌父诗集》:“又诗中多言梅花及山林閒适之趣,故笔墨间亦时觉萧然尘外。惟根柢太浅,语多槎枒,时堕江湖、击壤两派。”
(5).指错杂不齐的山石树木等物。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然其路险絶,乱石当道,将至峡,必捨舆,躡草履,经营蹞步於槎牙兀臬中,方至峡口。” 宋 陆游 《舟过季家山小泊》诗:“健犊破荒耕犖确,幽禽除蠹啄槎牙。”
《漢語大詞典》:茈虒
不齐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柴池茈虒,旋环后宫。” 司马贞 索隐引 张揖 曰:“柴池,参差也。茈虒,不齐也。”
《漢語大詞典》:民碞
谓民心不齐。书·召诰:“王不敢后,用顾畏于民碞。” 孔颖达 疏:“碞,即巖也,参差不齐之意,故为僭也。”一说谓民情险恶。 陈澔 集说:“碞,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