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众心(衆心)
众人之心;民心。韩非子·八经:“深一以警众心,泄异以易其虑。” 陈奇猷 集释:“人君深知一事之详情则可警众人之心也。”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田氏 得 齐 众心。”北史·序传:“ 孝文 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 宋襄公 虽行仁义,失众而亡, 田常 虽不义,得众而强。是以君子未论行事之是非,先观众心之向背。”清史稿·理密亲王允礽传:“稽古史册,兴亡虽非一辙,而得众心者未有不兴,失众心者未有不亡。”
分類:众人民心
《漢語大詞典》:氓心
民心。新唐书·刘蕡传:“陶甿心以居简,凝日用於不宰,厚下以立本,推诚而建中。”
分類:民心
《漢語大詞典》:物情
(1).物理人情,世情。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情不繫於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 唐 孟浩然 《上张吏部》诗:“物情多贵远,贤俊岂遥今?”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二:“ 华亭 王文恭 公宽然长者,于物情多所未諳。”
(2).物的情状。 唐 刘威 《游东湖黄处士园林》诗:“物情多与闲相称,所恨求安计不同。” 清 俞国贤 《与史文兹饮月下》诗:“物情犹惜晚,吾鬢已成翁。” 鲁迅 《且介亭杂文·〈看图识字〉》:“即如《看图识字》这两本小书,就天文、地理、人事、物情,无所不有。”
(3).众情,民心。后汉书·爰延传:“事多放滥,物情生怨。”北齐书·段荣传:“除 山东 大行臺、大都督,甚得物情。”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彭晋叟》:“ 胡颖 为 浙西 宪,政尚猛厉,物情不安。”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督抚·海忠介抚江南:“自丁亥有 凌司马 洋山 殴诸生一事,大拂物情。”
《漢語大詞典》:子来(子來)
谓民心归附,如子女趋事父母,不召自来,竭诚效忠。《诗·大雅·灵台》:“经始 灵臺 ,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朱熹 集传:“ 文王 之臺,方其经度营表之际,而庶民已来作之,所以不终日而成也。虽 文王 心恐烦民,戒令勿亟,而民心乐之,如子趣父事,不召自来也。”宋书·武帝纪中:“今 荆 雍 义徒,不召而集,子来之众,其会如林。” 元 揭傒斯 《大元敕赐修堰碑》:“吾伐石兮石自摧,吾召民兮民子来。” 清 黄本铨 《枭林小史》:“邑文生 郁松年 捐银二十万为办善后,士民皆踊跃,子来之力必有可观。”
《漢語大詞典》:民心
人民的思想、感情、意愿等。左传·昭公七年:“六物不同,民心不壹,事序不类,官职不则,同始异终,胡可常也?”汉书·息夫躬传:“﹝人君﹞推诚行善,民心説而天意得矣。” 宋 苏轼 《送表忠观钱道士归杭》诗:“先王旧德在民心,著令称忠上意深。”《东周列国志》第三回:“ 秦穆公 乘民心之变,命 百里奚 兴兵袭 梁 ,灭之。” 鲁迅 《南腔北调集·谈金圣叹》:“试翻 明 末的野史,就知道 北京 民心的不安,在 李自成 入 京 的时候,是不及他出 京 之际的利害的。”
《漢語大詞典》:人和
人事和协;民心和乐。《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 岳阳楼 。” 清 洪升 《长生殿·定情》:“天喜时相合,人和事不违。”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更有人和胜天时,地利攻守相攸关。”
《漢語大詞典》:边情(邊情)
(1).边地的民心人情。宋书·刘道产传:“前者兵寇攻逼,边情波骇。” 宋 刘克庄 《挽黄岩赵郎中》诗之一:“讣传 淮甸 边情惜,路出 萧山 巷祭多。” 清 昭梿 啸亭杂录·裘文达公:“而能下协边情,上符睿算。”
(2).边人的思乡之情。 南朝 陈后主 《陇头水》诗之一:“登山一回顾,幽咽动边情。” 唐 朱湾 《寒城晚角》诗:“羇人此夜寐不成,万里边情枕上生。”
(3).边境的形势、情况。 宋 刘克庄 《北来人》诗:“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明 张居正 《答宣大巡抚吴环洲》:“辱示边情,一一领悉。”
《漢語大詞典》:借留
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政绩卓著、深得民心的官吏。 唐 白居易 《乔弁可巴州刺史制》:“ 巴州 刺史 乔弁 前假竹符,俾临 巴郡 。一心为理,三年有成;州人借留,廉使置奏。”宋史·何承矩传:“﹝ 咸平 ﹞三年,召还,拜引进使。州民百餘诣闕贡马,乞借留 承矩 。”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一:“﹝ 陈鎰 ﹞尝以议事还朝、民讹传得代,遮道借留者数千人。”参见“ 借寇 ”。
《漢語大詞典》:借寇
后汉书·寇恂传载 恂 曾为 颍川 太守,颇著政绩,后离任。 建武 七年 光武帝 南征 隗嚣 , 恂 从行至 颍川 ,百姓遮道谓 光武 曰:“愿从陛下復借 寇君 一年。”后因以“借寇”为地方上挽留官吏的典故。 南朝 梁 何逊 《哭吴兴柳恽》诗:“霞区两借 寇 , 贪泉 一举巵。” 明 张居正 《赠袁太守入觐奏绩序》:“余不佞,谨述公治郡状,并致其借 寇 之意,敢以告於銓衡。”
《漢語大詞典》:得民
谓得民心。易·屯:“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孔颖达 疏:“屯难之世,民思其主之时,既能以贵下贱,所以大得民心也。”国语·周语中:“辠不由 晋 , 晋 得其民。” 韦昭 注:“得民,得民心也。”
分類:得民民心
《漢語大詞典》:丧师(喪師)
(1).谓失去民心。《诗·大雅·文王》:“ 殷 之未丧师,克配上帝。” 郑玄 笺:“师,众也。”
(2).谓战败而损失军队。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韙,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晋 陆机 《辩亡论下》:“彊寇败绩宵遁,丧师太半。” 明 王琼 《双溪杂记》:“ 毛鋭 丧师不加罪。”
《漢語大詞典》:移民
(1).往他地迁移居民。包括国内外。周礼·秋官·士师:“若邦凶荒,令移民通财。”管子·七法:“不明于决塞,而欲殴众移民,犹使水逆流。” 宋 王安石 《还自河北应客》诗:“塞水移民久,川防动众初。”
(2).指迁移到外地或外国的人。 毛泽东 《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为了反对 美 帝国主义, 中南美 国家的 欧洲 移民要同本地 印第安人 团结起来。”
(3).犹言改易民心。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行篡》:“用兵移民之道,权衡也。” 太平天囯 石达开 《白龙洞题壁》诗:“毁佛崇天帝,移民復古风。”
《漢語大詞典》:顺人(順人)
顺从民心。韩非子·用人:“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后汉书·章帝纪:“俗知顺人,莫知顺天。” 唐 权德舆 《仲秋朝拜昭陵》诗:“抚运斯顺人,救焚非逐鹿。”
分類:顺从民心
《漢語大詞典》:民志
民意,民心。易·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 汉 张衡 《东京赋》:“且天子有道,守在海外。守位以仁,不恃隘害。苟民志之不谅,何云巖险与襟带?” 南朝 梁 萧子云 《雅乐歌·需雅》之四:“在昔哲王观民志,庶羞百品因时备。” 清 端方 《请平满汉畛域密折》:“奏为统筹全局,永策治安,请降明詔,举行 汉 满 一家之实,以定民志而固国本。” 章炳麟 《序〈革命军〉》:“ 蜀 邹容 为《革命军》方二万言,示余曰:‘欲以立懦夫,定民志,故辞多恣肆,无所回避,然得无恶其不文耶?’”
分類:民意民心
《漢語大詞典》:顺民(順民)
(1).顺应民心。孝经·广致德:“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邢昺 疏:“若非至德之君,其谁能顺民心如此。” 三国 魏 锺会 《檄蜀文》:“ 高祖 文皇帝 应天顺民,受命践祚。” 南朝 齐 王屮《头陀寺碑文》:“应乾动寂,顺民终始。”
(2).教化百姓。顺,通“ 训 ”。管子·牧民:“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祇山川,敬宗庙,恭祖旧。”
(3).旧指听天由命、安守本分的人。列子·杨朱:“不逆命,何羡寿?不矜贵,何羡名?不要势,何羡位?不贪富,何羡货?此谓之顺民。” 汉 桓宽 盐铁论·授时:“ 三代 之盛无乱萌,教也。 夏 商 之季世无顺民,俗也。”
(4).指归附外族侵略者或归附改朝换代后的新统治者的人。含贬义。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今者 北京 之破,民则愿为外国之顺民,官则愿为外国之总办,食其俸禄,资其保护。” 老舍 《四世同堂》二二:“城亡了,他一筹莫展;国亡了,他还是低着头去作个顺民。” 田汉 《回春之曲》第三幕:“ 日本 帝国主义正企图继续进攻 中国 、奴役 中国 人民,不愿意做亡国奴的,不愿意做顺民的起来,杀啊,前进!”
(5).泛指逆来顺受的人。 老舍 《茶馆》第三幕:“我呢,作了一辈子顺民,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 柳青 《狠透铁》五:“三十来岁,还是光棍汉,和他妈一块过着他是暴君、老婆婆是顺民的无冲突的日子。”
《漢語大詞典》:失众(失衆)
谓失去民心;失去众心。左传·襄公十八年:“且社稷之主不可以轻,轻则失众。”孙子·行军:“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 杜牧 注:“忧在内,是自失其众心也。” 张预 注:“言士卒相聚私语,低缓而言,以非其上,是不得众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