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修  拼音:bù xiū
1.不整理。如:「不修边幅」。
2.不修练。《三国演义》第三八回:「侵求吏民,人心皆怨;战具不修,军无法律。」
《國語辭典》:不脩  拼音:bù xiū
1.不整治。汉。班彪〈北征赋〉:「过泥阳而太息兮,悲祖庙之不脩。」三国吴。韦曜〈博弈论〉:「人事旷而不脩,宾旅阙而不接。」
2.不修练。《论语。述而》:「德之不脩,学之不讲。」南朝齐。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今农战不脩,文儒是竞。」
《國語辭典》:狼狈(狼狽)  拼音:láng bèi
1.二种兽名。狈是一种似狼的动物,它的前二足短,后二足长;而狼则前二足长,后二足短,狼与狈常相互搭驾走路或偷袭牲畜。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六。毛篇》。比喻彼此勾结,相倚为恶。如:「狼狈为奸」。《幼学琼林。卷四。鸟兽类》:「犹豫多疑,喻人之不决;狼狈相倚,比人之颠连。」
2.一说狈为「跋」的讹字。狼跋指老狼前进则踩到自己下巴垂下的肉,后退则绊到自己的尾巴而跌倒。见《诗经。豳风。狼跋》。比喻情势窘迫,进退两难。晋。李密〈陈情表〉:「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比喻身心困顿疲乏。如:「狼狈逃走」。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二三出:「奴家自从婆婆死后,万千狼狈,谁知公公病又将危。」《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朝廷大典,李大人耑要借光,不想先生病得狼狈至此。不知几时可以勉强就道?」
《漢語大詞典》:槎牙
亦作“ 槎枒 ”。亦作“ 槎岈 ”。
(1).树木枝杈歧出貌。 唐 元稹 《寺院新竹》诗:“寳地琉璃坼,紫苞琅玕踊……槎枒矛戟合,屹仡龙蛇动。” 宋 王安石 《虎图》诗:“槎牙死树鸣老乌,向之俯噣如哺雏。” 明 李东阳 《悼手植桧次匏庵先生韵》:“嗟哉古檜燬,仅见孤根存。槎岈插高空,突兀撑重门。” 清 唐孙华 《治圃》诗之二:“束缚少生意,卑枝自槎牙。” 叶圣陶 《寒晓的琴歌》:“白蒙蒙的晓雾笼罩着杨树的顶部,只见很模糊的稀疏而槎枒的枝痕,仿佛是用淡墨描的。”
(2).形容错落不齐之状。用于云、山、碑、石等。 唐 刘禹锡 《客有为余话登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滉瀁雪海翻,槎牙玉山碎,蛟龙露鬐鬣,神鬼含变态。” 宋 苏轼 《江上看山》诗:“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宋 陆游 《断碑叹》诗:“断碑槎牙弃道边,文字班班犹可读。”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仙人洞》:“西壁一门,高四五尺,濶二三尺,皆石槎牙而成。” 陈去病 《自居庸关南骑行入口漫成》诗:“岁晚晴云烘笠屐,西风黄叶露槎枒。”
(3).形容错落不齐之状。用于人与动物。 唐 曹唐 《病马》诗:“堕月兔毛轻斛蔌,失云龙骨瘦槎牙。”一本作“ 牙槎 ”。红楼梦第五十回:“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以上形容瘦骨嶙峋。 宋 苏轼 《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二古铜剑》诗:“空肠得酒芒角正,肝肺槎牙生竹石。” 金 段克己 《乙巳清明游青阳峡》诗:“府肺槎牙倩酒浇,顾我非狂亦非狷。” 象升 《〈振素庵诗集〉序》:“君( 蒋伯寅 )负才尚气,肝肺槎枒,於人世务利委琐之途,夷然不屑也。”以上多形容胸怀不平。
(4).形容错落不齐之状。用于形容语句不整饬。 宋 苏轼 《游三游洞有亭吏乞诗乃复以此诗授之》:“洪荒无传记,想像在 羲 媧 ……山翁劝留句,强为写槎牙。” 清 钱泳 《履园丛话·书学·宋四家书》:“后见 冯定远 论 山谷 诗,以为 江 西粗俗槎枒之病,一入笔端,便九牛拔不出,必以 义山 、《西崑》诸体退之。”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赵昌父诗集》:“又诗中多言梅花及山林閒适之趣,故笔墨间亦时觉萧然尘外。惟根柢太浅,语多槎枒,时堕江湖、击壤两派。”
(5).指错杂不齐的山石树木等物。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然其路险絶,乱石当道,将至峡,必捨舆,躡草履,经营蹞步於槎牙兀臬中,方至峡口。” 宋 陆游 《舟过季家山小泊》诗:“健犊破荒耕犖确,幽禽除蠹啄槎牙。”
《國語辭典》:芜秽(蕪穢)  拼音:wú huì
1.杂草丛生,土地荒废。《楚辞。宋玉。九辩》:「农夫辍耕而容与兮,恐田野之芜秽。」《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彼南山,芜秽不治。」
2.比喻作奸败德的人。《三国志。卷四五。蜀书。杨戏传》:「剪除芜秽,惟刑以张。」
《國語辭典》:不整  拼音:bù zhěng
紊乱、杂乱。《三国演义》第五○回:「军器旗幡,纷纷不整。」
《漢語大詞典》:不脩
亦作“ 不修 ”。
1.不修明;不整治。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不脩其政德,而贪昧於诸侯,以逞其愿,欲久,得乎?” 三国 吴 韦昭 《博弈论》:“人事旷而不脩。”
2.不修缮。 汉 班彪 《北征赋》:“过 泥阳 而太息兮,悲祖庙之不脩。”
3.不学习;不讲究。汉书·高帝纪下:“ 高祖 不脩文学,而性明达。”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公为人和易有容,不修苛节,见人无贵贱皆与饮酒。”
《國語辭典》:不修  拼音:bù xiū
1.不整理。如:「不修边幅」。
2.不修练。《三国演义》第三八回:「侵求吏民,人心皆怨;战具不修,军无法律。」
《國語辭典》:不脩  拼音:bù xiū
1.不整治。汉。班彪〈北征赋〉:「过泥阳而太息兮,悲祖庙之不脩。」三国吴。韦曜〈博弈论〉:「人事旷而不脩,宾旅阙而不接。」
2.不修练。《论语。述而》:「德之不脩,学之不讲。」南朝齐。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今农战不脩,文儒是竞。」
《國語辭典》:偏倚  拼音:piān yǐ
偏袒、靠向。如:「你到底偏倚那一方?」
《漢語大詞典》:断垄(斷壟,斷壠)
亦作“断陇”。
(1).高而陡的冈垄。 宋 黄庭坚 《题王仲弓兄弟巽亭》诗:“人登断壠求,我目归鸿送。” 任渊 注:“孟子曰:‘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注云:‘龙断谓堁断而高者也。’”
(2).不整齐、不连续的田垄。 金 元好问 《野菊》诗:“荒畦断壠新霜后,瘦蝶寒螿晚景前。”
(3).条播作物由于土壤不好,病虫害严重,或播种技术不好等原因,一垄中有些地段的种子不出苗或出苗后死亡,这种现象叫断垄。
《國語辭典》:猖披  拼音:chāng pī
衣带散乱不整。引申为恣意胡为,狂妄偏邪。《楚辞。屈原。离骚》:「何桀纣之倡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辨骚》:「讥桀纣之猖披,伤羿浇之颠陨,规讽之旨也。」也作「昌披」。
《國語辭典》:了鸟(了鳥)  拼音:liǎo diǎo
1.破烂、垂悬的样子。《三国志。卷三。魏书。明帝纪》「分襄阳郡之鄀叶县属义阳郡」句下南朝宋。裴松之。注:「而使穿方举土,面目垢黑,沾体涂足,衣冠了鸟,毁国之光以崇无益,甚非谓也。」
2.金属制门搭钩。唐。李商隐〈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诗:「锁门金了鸟,展障玉鸦叉。」也作「门吊儿」。
《國語辭典》:邋遢  拼音:lá ta
1.不整洁或做事不谨慎。如:「他真是生性邋遢,身上那套西装居然已经连穿三个月没洗了。」或读为ㄌㄚ 。ㄊㄚ lā ta。
2.拖著脚步走路。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眼见得路迢遥、芒鞋邋遢,抵多少古道西风瘦马。」或读为ㄌㄚ 。ㄊㄚ lā ta。
3.极为疲累、浑身无力。《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你们瞧著罢,回来到了这里,横竖也邋遢了!」或读为ㄌㄚ 。ㄊㄚ lā ta。
《漢語大詞典》:露盖(露蓋)
(1).车无帷盖。仪仗不整貌。借指君王栉风沐雨,戎马倥偬或蒙尘遭难。史记·萧相国世家:“ 汉 三年, 汉王 与 项羽 相距 京 索 之閒,上数使使劳苦丞相。 鲍生 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 宋 岳珂 《桯史·献陵疏文》:“恭惟 大行孝慈渊圣皇帝 ,夙躋上圣,遽辱多艰,嗣服几年,躬勤庶政。屈尊絶域,本为生灵,已深露盖之嗟,更剧輬车之痛。”按, 孝慈渊圣皇帝 指 宋钦宗 。
(2).泛指劳苦狼狈貌。 宋 陆游 《谢晁运使启》:“焦头烂额,本资众力之同;露盖暴衣,至屈使华之重。”
《漢語大詞典》:藞苴
(1).犹邋遢。不整洁;不利落;不端庄。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面目皱瘦,行步藞苴。”
(2).犹阑珊。 清 曹寅 《题柳村墨杏花》诗:“ 勾吴 春色自藞苴,多少清霜点鬢华。”
《漢語大詞典》:鼓儳
乘敌方阵列不整齐时,即鸣鼓进击。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杜预 注:“儳巖未整陈。” 洪亮吉 诂:“説文:‘儳儳,互不齐也。’盖谓及其成列不齐鼓之。”
《国语辞典》:不一致  拼音:bù yī zhì
不整齐、不规格化。如:「这些表格怎么搞得,大小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