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潦倒
(1).举止散漫,不自检束。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旧知吾潦倒麤疎,不切事情。” 唐 杜甫 《戏赠阌乡秦少府短歌》:“今日时清两京道,相逢苦觉人情好。昨夜邀欢乐更无,多才依旧能潦倒。”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几乎和 北平 土生的公子哥儿的神情毫无二致……神色带着几分潦倒模样。”
(2).颓丧;失意。 唐 沈传师 《次潭州酬唐侍御》诗:“嗟余潦倒久不利,忍復感激论元元。”红楼梦第一回:“一技无成,半生潦倒。”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以后他也很凄切地告诉我,说他是如何的潦倒。”
(3).反常;颠倒。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 王沐 者, 涯 之再从弟也。家於 江 南,老而且穷。以 涯 执相权,遂跨蹇驴至京师索米,僦舍经三十餘日,始得一见, 涯 於门屏,所望不过一薄尉耳。 涯 潦倒无雁序之情。”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记观王氏书画:“ 贾秋 壑题诗,语潦倒可笑。”
(4).衰老。 唐 李华 《卧疾舟中相里范二侍御先行赠别序》:“ 华 也潦倒龙钟,百疾丛体,衣无完帛,器无兼蔬。” 唐 杜甫 《夔府书怀》诗:“形容真潦倒,答效莫支持。”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字说·集字二》:“《緗素杂记》云:古语有二声合为一字音……从西域二合之音,盖切字之原也。学者不晓龙鐘潦倒之义,正如二合之音是也。龙鐘切为‘癃’字,潦倒切为‘老’字。谓人之老羸癃疾者即以龙鐘潦倒目之。”
(5).形容酒醉。 明 吾邱瑞《运甓记·家门始末》:“潦倒金尊,畅饮娱宾主。” 清 张岱 陶庵梦忆·姚简叔画:“﹝ 姚简叔 ﹞拉余饮 淮 上舘,潦倒而归。” 清 方文 《送钱而介归携李》诗:“牀头破瓮有老春,且復与君共潦倒。”
(6).沉迷。 清 孙枝蔚 《同杜于皇等集龙眉春草堂》诗:“几处鶯花潦倒中,心情兄弟略相同。” 清 赵执信 《绝句十首》序:“此间诸妓往往迁自 山右 ,问其年,大都二十年中所生长者也。而余乃荒迷潦倒其间,有似补当时之所不足。”
《漢語大詞典》:乖违(乖違)
(1).背离;违背。 汉 王充 论衡·顺鼓:“乖违礼意,行之如何?”晋书·秃发乌孤载记:“及吾承业,诸部背叛,邇既乖违,远何以附,所以泣耳。”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无议院则君民之间势多隔阂,志必乖违。”
(2).隔绝;离散。 晋 陶潜 《于王抚军座送客》诗:“洲渚四缅邈,风水互乖违。” 南朝 宋 鲍照 《代邽街行》:“念我捨乡俗,亲好久乖违。” 唐 韦应物 《答令狐侍郎》诗:“朝宴方陪厕,山川又乖违。”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我则道夫妇分离,父子乖违,怎能彀再得团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锺生:“ 生 谢曰:‘娘子仙人,相耦为幸。但有祸患,恐致乖违。’”
(3).失误;不当。周书·宣帝纪:“动止所为,莫不钞録,小有乖违,輒加其罪。” 宋 欧阳修 《论乞建议元昊通和事状》:“及其处置乖违,岂能掩蔽。”明史·杨嗣昌传:“比下军前,则机宜已变,进止乖违,疆事益坏。”
(4).反常;颠倒。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六:“若四时失运,寒暑乖违,则五纬盈缩,星辰错行,日月薄蚀,彗孛流飞,此天地之危诊也。” 清 恽敬 《春秋说下》:“是非乖违名实紊乱。”
(5).不如意;挫折。 南朝 梁 何逊 《赠江长史别》诗:“中岁多乖违,由来难具敍。”隋书·贺若弼传:“如事有乖违,得葬 江 鱼腹中,死且不恨。”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篇:“大率才子佳人之事,而以文雅风流缀其间,功名遇合为之主,始或乖违,终多如意。”
《漢語大詞典》:倒颠(倒顛)
(1).颠倒。谓事物的位置、顺序、状况等与原有的或应有的相反。 宋 欧阳修 《送荥阳魏主簿》诗:“子足未及閾,我衣惊倒颠。” 清 顾梦麟 《盗警诗和陈确庵》:“举世从知付倒颠,赤丸不怍青氊怍。”
(2).反倒,反而。《水浒传》第四九回:“我好意请你吃饭,你倒颠赖我大虫。”
《漢語大詞典》:丁倒
颠倒。丁、颠双声,通用。 南朝 宋 刘义康 《读曲歌》之四八:“鹿转方相头,丁倒欺人目。” 清 曹寅 《菊蟹竹菇》诗:“竹菇丁倒自圆匀,缚束 韩 彭 一辈新。” 清 恽敬 《上举主笠帆先生书》:“五尺之童,未知丁倒,即有集,此誑科第耳。”
《漢語大詞典》:反易
颠倒。左传·哀公二年:“ 范氏 、 中行氏 ,反易天明,斩艾百姓,欲擅 晋国 而灭其君。”荀子·成相:“是非反易,比周欺上,恶正直。”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渊 ( 公孙渊 )遣使南通 孙权 ,往来赂遗”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臣伏惟遭天地反易,遇无妄之运;王路未夷,倾侧扰攘。” 宋 曾巩 《太祖皇帝总叙》:“当是时,天地五行人事之理,反易谬乱,不同夷狄者亡几耳。”
分類:颠倒
《漢語大詞典》:颠到(顛到)
(1).颠倒;错乱。到,通“ 倒 ”。 汉 扬雄 《太玄·上》:“升堂颠倒,失大众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刀尺颠到者,则恐人之议己也;达不由道者,则患言论之不美也。” 前蜀 韦庄 《江上村居》:“颠到梦魂愁里得,撅奇诗句望中生。”
(2).反倒。到,通“ 倒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叫你出来,分付你少则声,颠到説出一篇来,这个苦恁的好!”
《漢語大詞典》:倒逆
犹颠倒。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三》:“所以在程序上应该先民而后士,假使在上者把这程序倒逆了,要先士而后民,那就是自己毁灭自己。” 郭沫若 《羽书集·逢场作戏》:“在这儿可以发生出一个‘价值的倒逆’来。”
分類:颠倒
《漢語大詞典》:舛逆
颠倒;悖逆。汉书·贾谊传:“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 唐 柳宗元 《与吕道州温论非〈国语〉书》:“尝读国语,病其文胜而言尨,好诡以反伦,其道舛逆,而学者以其文也,咸嗜悦焉。”
分類:颠倒悖逆
《漢語大詞典》:倒盭
颠倒。 清 顾炎武 《〈浯溪碑歌〉序》:“工人不知碑自左方起,而以年月先之,遂倒盭不可读。”
分類:颠倒
《高级汉语词典》:颠倒
亦作“颠到”。颠倒;错乱
分类:颠倒
《漢語大詞典》:反覆
亦作“ 反復 ”。
(1).重复再三;翻来覆去。易·乾:“终日乾乾,反復道也。” 朱熹 本义:“反復,重復践行之意。”孟子·万章下:“君有大过则諫,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后汉书·陈蕃传:“言及反覆,诚辞恳切。” 殷夫 《放脚时代的足印》诗:“春给我一瓣嫩绿的叶,我反复地寻求着诗意。”
(2).变化无常。《诗·小雅·小明》:“岂不怀归,畏此反覆。” 朱熹 集传:“反覆,倾侧无常之意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和亲:“反復无信,百约百叛。” 宋 苏轼 《罢徐州往南京寄子由》诗之四:“岁月如宿昔,人事几反覆。” 明 王琼 《双溪杂记》:“故世道反覆,相寻亦无一定。” 陈白尘 《大风歌》第五幕:“当年他投奔 高皇帝 之时,我等大都说他是反复乱臣?”
(3).翻转,颠倒。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往者天尝在下,地尝在上,反覆颠倒。”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夫 庄周 安知有毁誉哉!彼盖不胜天下之颠倒反覆於名实者,故激而为是言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音律》:“调得平仄成文,又虑阴阳反覆。”
(4).倾覆;倾动。战国策·赵策二:“欲反覆 齐国 而不能。”文选·班固〈西都赋〉:“草木涂地,山渊反覆。” 李善 注:“反覆,犹倾动也。”
(5).动荡,动乱。后汉书·伏湛传:“遭时反覆,不离兵凶。” 宋 李纲 《议迎还两宫札子》:“宗社颠危,天下反覆。” 清 顾炎武 《井中心史歌》:“天知世道将反覆,故出此书示臣鵠。”
(6).来回;往返。后汉书·耿弇传:“我至 长安 ,与国家陈 渔阳 、 上谷 兵马之用,还出 太原 、 代郡 ,反覆数十日。”陈书·周文育传:“﹝ 文育 ﹞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 唐 罗隐 《芳树》诗:“春夏作头,秋冬为尾,循环反覆无终已。” 宋 曾巩 《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 巩 辞不能,书反復至五六,辞不获。”《西游记》第二八回:“乘龙福老,往来必定皱眉行;跨鹤仙童,反覆果然忧虑过。”
(7).再三考虑;再三研究。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沉潜乎训义,反復乎句读。” 宋 苏舜钦 《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反復身世,惘然莫知。”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元年:“愿陛下反覆臣言,慎勿轻事改易。”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及反覆明史·土司传,始知 明 代用兵多者,皆在 滇 粤 土司之地,汉兵三而土兵七。”
(8).指反覆诗。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反覆。”原注:“举一字而诵,皆成句,无不押韵,反覆成文也。 李 公《诗格》有此二十字诗。” 郭绍虞 校释引《冰川诗式》所举一例为:“碧天临逈阁,晴雪点山屏。夕烟侵冷箔,明月歛闲亭。”并谓“此二十字,连环读,反覆成诗四十首”。
(9).修辞格之一。用同一语句,反复申说,以表现强烈情感的修辞手法。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孟子·万章上:“ 子产 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以上例句都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10).重迭。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山反覆而参错,水遶灌而縈薄。” 明 冯梦龙 《挂枝儿·送别》:“那瓦儿一片片反覆又蹊蹺。”
《漢語大詞典》:反复(反復)
见“ 反覆 ”。亦作“ 反復 ”。
(1).重复再三;翻来覆去。易·乾:“终日乾乾,反復道也。” 朱熹 本义:“反復,重復践行之意。”孟子·万章下:“君有大过则諫,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后汉书·陈蕃传:“言及反覆,诚辞恳切。” 殷夫 《放脚时代的足印》诗:“春给我一瓣嫩绿的叶,我反复地寻求着诗意。”
(2).变化无常。诗·小雅·小明:“岂不怀归,畏此反覆。” 朱熹 集传:“反覆,倾侧无常之意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和亲:“反復无信,百约百叛。” 宋 苏轼 《罢徐州往南京寄子由》诗之四:“岁月如宿昔,人事几反覆。” 明 王琼 《双溪杂记》:“故世道反覆,相寻亦无一定。” 陈白尘 《大风歌》第五幕:“当年他投奔 高皇帝 之时,我等大都说他是反复乱臣?”
(3).翻转,颠倒。 三国 魏 阮籍《大人先生传》:“往者天尝在下,地尝在上,反覆颠倒。”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夫 庄周 安知有毁誉哉!彼盖不胜天下之颠倒反覆於名实者,故激而为是言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音律》:“调得平仄成文,又虑阴阳反覆。”
(4).倾覆;倾动。战国策·赵策二:“欲反覆 齐国 而不能。”文选·班固〈西都赋〉:“草木涂地,山渊反覆。” 李善 注:“反覆,犹倾动也。”
(5).动荡,动乱。后汉书·伏湛传:“遭时反覆,不离兵凶。” 宋 李纲 《议迎还两宫札子》:“宗社颠危,天下反覆。” 清 顾炎武 《井中心史歌》:“天知世道将反覆,故出此书示臣鵠。”
(6).来回;往返。后汉书·耿弇传:“我至 长安 ,与国家陈 渔阳 、 上谷 兵马之用,还出 太原 、 代郡 ,反覆数十日。”陈书·周文育传:“﹝ 文育 ﹞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 唐 罗隐 《芳树》:“春夏作头,秋冬为尾,循环反覆无终已。” 宋 曾巩 《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 巩 辞不能,书反復至五六,辞不获。”《西游记》第二八回:“乘龙福老,往来必定皱眉行;跨鹤仙童,反覆果然忧虑过。”
(7).再三考虑;再三研究。 唐 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沉潜乎训义,反復乎句读。” 宋 苏舜钦 《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反復身世,惘然莫知。”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元年:“愿陛下反覆臣言,慎勿轻事改易。”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及反覆明史·土司传,始知 明 代用兵多者,皆在 滇 粤 土司之地,汉兵三而土兵七。”
(8).指反覆诗。 宋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反覆。”原注:“举一字而诵,皆成句,无不押韵,反覆成文也。 李 公《诗格》有此二十字诗。” 郭绍虞 校释引《冰川诗式》所举一例为:“碧天临逈阁,晴雪点山屏。夕烟侵冷箔,明月歛闲亭。”并谓“此二十字,连环读,反覆成诗四十首”。
(9).修辞格之一。用同一语句,反复申说,以表现强烈情感的修辞手法。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孟子·万章上:“ 子产 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以上例句都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10).重迭。 南朝 梁 江淹《水上神女赋》:“山反覆而参错,水遶灌而縈薄。” 明 冯梦龙 《挂枝儿·送别》:“那瓦儿一片片反覆又蹊蹺。”
《漢語大詞典》:颠覆(顛覆)
(1).颠倒失序。书·胤征:“惟时 羲和 ,颠覆厥德,沉乱于酒,畔官离次。” 孔颖达 疏:“惟是 羲和 颠倒其奉上之德,而沉没昏乱於酒。”墨子·非儒下:“颠覆上下,悖逆父母。”后汉书·乐成靖王党传:“ 萇 有靦其面,而放逸其心……出入颠覆,风淫于家,娉取人妻,馈遗婢妾。”
(2).颠仆;跌落。《楚辞·刘向〈九叹·逢纷〉》:“椒桂罗以颠覆兮,有竭信而归诚。” 王逸 注:“颠,顿也;覆,仆也。”隶释·汉武都太守李翕西狭颂:“郡西狭中道,危难阻峻……财容车骑,进不能济,息不得驻,数有颠覆霣隧之害。”
(3).谓倾侧,翻倒。 清 刘大櫆 《金节母传》:“而孤又善病,太恭人口虽不言,而心怀隐忧,如捧盈而常恐其颠覆也。”
(4).颠坠覆败;灭亡。诗·王风·黍离序:“閔 周 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孔颖达 疏:“以先王宫室,忽为平田,於是大夫閔伤 周 室之颠坠覆败,彷徨省视不忍速去。” 唐 元结 《漫酬贾沔州》诗:“上将屡颠覆,偏师常救乱。”清史稿·礼志三:“﹝ 明太祖 ﹞末叶灾荒,臣工内訌,寇盗外起,以致社稷颠覆。”
(5).推翻;摧毁。孟子·万章上:“ 太甲 颠覆 汤 之典型, 伊尹 放之於 桐 。” 晋 左思 《吴都赋》:“颠覆巢居,剖破窟宅。”《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诒书》:“倘违吾言,自罹罗网,颠覆宗祀,虽及泉下,誓不相见。” 孙中山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
(6).困顿。《诗·邶风·谷风》:“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 余冠英 注:“颠覆,谓困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凤:“此天数也,不因颠覆,何得相从?”
《漢語大詞典》:倒置
亦作“ 倒寘 ”。
(1).颠倒过来。指事物所处的状况与正常的相反,如事物在顺序、方位、道理等方面的颠倒。庄子·缮性:“丧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 明 朱鼎《玉镜台记·闻鸡起舞》:“更筹尚未换,怎的鷄鸣了……此乃乾坤倒寘,万物失序之象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儒林传稿:“作史者倒置时代,亦乖史法。” 毛泽东 《蒋介石在挑动内战》:“这样的敌我倒置,真是由 蒋介石 自己招供,活画出他一贯勾结敌伪、消除异己的全部心理了。”
(2).犹言倒映。 陈毅 《游柏林失不雷河》诗:“河岸松林,影似长城。倒置水中,随波盈盈。”
《漢語大詞典》:颠蹶(顛蹶)
亦作“ 颠蹷 ”。
(1).颠倒失次。管子·小匡:“ 桓公 惧,出见客曰:‘天威不违颜咫尺, 小白 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恐颠蹶於下,以为天子羞。’”
(2).倒仆;跌落。战国策·齐策三:“颠蹶之请,望拜之謁,虽得则薄矣。” 鲍彪 注:“颠,倒;蹶,僵也。言其请救之急。”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芘之而误者,譬如荫朽树之被笮也,彼尚不能自止其颠蹶,亦安能救我之碎首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相公:“正回惑间,又一石子落,中巫,颠蹷。” 何垠 注:“颠,倒也。蹙音厥,僵也。”
(3).困顿挫折。 汉 桓宽 盐铁论·疾贪:“百姓颠蹶而不扶,犹赤子临井焉,听其入也。若此,则何以为民父母?”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四凶:“翌日,敕以 磻叟 诬罔上听,訐斥大臣,除名为民,流 爱州 。 磻叟 虽至颠蹶,輒不敢以其道自屈。”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早年气盛,鋭於进取,自谓卿相可立致,卒致颠蹶。”
(4).覆亡;毁灭;失败。明史·曹文诏周遇吉等传赞:“ 曹文詔 等秉驍猛之资,所向摧败,皆所称万人敌也。大命既倾,良将颠蹶。” 清 顾炎武 《天津》诗:“呜呼事一乖,宇宙遂颠蹶。”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湘路纪事》:“倘第一问题即遭颠蹶,将来牵动全局,貽笑远人,万万无以自解。”
(5).犹颠狂。朱子语类卷一○四:“如今都教坏了后生,箇箇不肯去读书,一味颠蹷没理会处,可惜!可惜!” 明 刘基 《天说下》:“是故瘥癘夭札,人之病也,狂乱反常,颠蹶披猖,中天之病气而不知其所为也。”
(6).动荡不平貌。 汉 焦赣 《易林·大有之萃》:“雀行求食,出门见鷂,颠蹶上下,几无所处。” 宋 秦观 《海康书事》诗之九:“怒号兼昼夜,山海为颠蹶。”
(7).指行走不平稳貌。 许杰 《台下的喜剧》:“ 二木 老婆紧抱起她的小孩,在密集着板凳的中间,颠蹶的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