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原兽(原獸)
野兽。左传·襄公四年:“不脩民事,而淫于原兽。” 唐 钱起 《汉武出猎》诗:“且贪原兽轻黄屋,寧畏渔人犯白龙。”
分類:野兽
《漢語大詞典》:咆哮
(1).高声大叫。常形容人的暴怒或恣肆。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咆哮者不必勇,淳淡者不必怯。” 唐 沈佺期 《被弹》诗:“劾吏何咆哮,晨夜闻扑抶。” 前蜀 杜光庭 《贺诛刘知俊表》:“﹝ 刘知俊 ﹞咆哮自恣,残忍为怀;屠害黎元,罔遵刑宪。”《元典章·刑部十六·违错》:“ 雷润 ……就公厅高声恶言咆哮,不有上下,抵触官府。” 王西彦 《刀俎上》:“红人 章富 咆哮一通,又冷笑了几声,就悻悻地离开了。”
(2).比喻哄闹,搅扰。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十五:“六国始咆哮,纵横未定交。” 清 鲁一同 《秦论》:“ 共 、 康 、 灵 、 平 咆哮中国。”
(3).谓风浪、雷雨或炮弹等发出呼啸轰鸣声。艺文类聚卷八引 晋 庾阐 《涉江赋》:“排巖拒瀨,触石兴涛,澎湃洗渒,鬱怒咆哮。” 唐 李白 《公无渡河》诗:“ 黄河 西来决 昆仑 ,咆哮万里触 龙门 。” 许杰 《的笃戏》:“现在还刮着咆哮的西北风呢。” 李劼人 《天魔舞》第一章:“左近的高射炮发威了,砰呀訇的咆哮着。”
(4).野兽、牲畜怒吼。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李汾:“豕视 汾 ,瞋目咆哮,如有怒色。”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武夷道人》:“夜未久,果有虎咆哮来前。” 明王玉峰《焚香记·传笺》:“ 大都 来雄兵十餘万,马咆哮,浑身也掛着铁甲明耀日,戈矛刀剑立如山。” 罗旋 《红线记》三:“猪牯痛极咆哮一声,弃了 山虎 带着钢叉狂奔。”
《漢語大詞典》:狼狈(狼狽)
(1).二兽名。狈是传说中一种似狼的野兽。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毛篇:“或言狼狈是两物,狈前足絶短,每行常驾两狼,失狼则不能动,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如‘自朱耶之狼狈,致赤子之流离’,不唯赤对朱,耶对子,兼狼狈、流离,乃兽名对鸟名……如此之类,皆为假对。”
(2).喻指恶人。 唐 舒元舆 《坊州按狱》诗:“门墙见狼狈,案牘闻腥臊。”
(3).喻艰难窘迫。后汉书·任光传:“ 更始 二年春, 世祖 自 蓟 还,狼狈不知所向,传闻 信都 独为 汉 拒 邯郸 ,即驰赴之。”三国志·蜀志·马超传:“ 康 故吏民 杨阜 、 姜敍 、 梁宽 、 赵衢 等,合谋击 超 ……﹝ 超 ﹞进退狼狈,乃奔 汉中 依 张鲁 。” 晋 李密 《陈情表》:“臣欲奉詔奔驰,则 刘 病日篤;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三国演义》第三一回:“ 绍 口吐鲜血不止,嘆曰:‘吾自歷战数十场,不意今日狼狈至此!’”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十:“他现在感到自己出马过早,使得处境狼狈,进退不得。”
(4).急速,急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周伯仁 为吏部尚书,在省内夜疾危急。时 刁玄亮 为尚书令,营救备亲好之至。良久小损。明旦,报 仲智 , 仲智 狼狈来。始入户, 刁 下牀对之大泣,説 伯仁 昨危急之状。”宋书·后妃传·文帝袁皇后:“初,后生 劭 ,自详视之,驰白 太祖 :‘此儿形貌异常,必破国亡家,不可举。’便欲杀之。 太祖 狼狈至后殿户外,手拨幔禁之,乃止。”隋书·李密传:“ 世充 夜潜济师,詰朝而阵, 密 方觉之,狼狈出战,於是败绩。” 宋 司马光 《尚书驾部员外郎司马府君墓志铭》:“少时家贫,有衣一笥,夜遗火,比家人觉,狼狈救之,笥衣已尽。”
(5).喻互相勾结。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漕弊》:“﹝盐漕﹞浮收之原由于旗丁之索加帮费……卫官在 淮 ,奉法惟谨,不率则漕督褫其章服而扑之;及到 江 南,挑米色,促兑期,互为狼狈,又旗丁之羽翼也。”《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绅士为平民之公敌》:“盖政府既利用彼,彼又利用政府,同恶相济。而又别有彼所利用之人……彼欲为最有权力之绅士,必先利用此两种人,夫然后上可以狼狈政府,假公济私,下可以把持社会,淆黑乱白。”
(6).喻互相配合。 梁启超 《论俄罗斯虚无党》:“虚无党之筹款,亦固有术;大率由募集而得者十之一二,由强取而得者十之八九……此等手段,必与暗杀手段相狼狈,而非泛泛然以口舌煽暴动者所能有也。”
(7).犹竭力。南史·刘歊传:“奉母兄以孝悌称,寝食不离左右。母意有所须,口未及言, 歊 已先知,手自营办,狼狈供奉。”《英烈传》第十一回:“却説 滁阳王 未及半月,偶因惊疑成疾, 太祖 日视汤药,十分狼狈。”
(8).困顿疲惫貌。《金瓶梅词话》第二六回:“可怜这 来旺儿 ,在监中监了半月光景,没钱使用,弄的身体狼狈,衣服蓝缕,没处投奔。”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却説孽龙精既出其井,仍变为 慎郎 ,入于 贾使君 府中。使君见其身体狼狈,举家大惊,问其缘故。”《说唐》第五五回:“﹝ 盖世雄 ﹞被 秦叔宝 打了一鐧,背上又痛,身子又十分狼狈……这番一放倒,就睡着了。”
(9).破敝不整貌。《西游记》第三八回:“彩画雕栏狼狈,宝妆亭阁攲歪。”
(10).指邋遢。 沈从文 《大小阮》:“他见 小阮 衣着显得有点狼狈,就问 小阮 到了 北京 多久,住在什么地方。” 老舍 《骆驼祥子》三:“他也能看到自己身上的一切,虽然是那么破烂狼狈,可是能以相信自己确是还活着呢。”
(11).犹尴尬。 叶圣陶 《未厌集·苦辛》:“新人交拜的时候,几个伴娘扶着新郎跪起,形相略带狼狈,象醉人跌交似地。” 沙汀 《祖父的故事·三斗小麦》:“她们一时被他的反话弄得狼狈起来。”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四:“ 黎伥 被骂得狗血喷头,有口难言;含垢忍辱,蜡黄着脸,狼狈地离开宴席。”
《漢語大詞典》:陷阱
为捕捉野兽或为擒敌而挖的坑穴,上面浮盖伪装物,踩在上面就掉到坑里。常比喻陷害人的罗网、圈套。礼记·中庸:“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 孔颖达 疏:“陷阱,谓坑也。穿地为坎,竖锋刃于中以陷兽也。”汉书·食货志下:“夫县法以诱民,使入陷阱。” 颜师古 注:“阱,穿地以陷兽也。” 宋 陆游 《初归杂咏》:“平地本知多陷阱,羣儿随处觅梯媒。” 清 戴名世 《盲者说》:“倀倀焉躓且蹶而不之悟,卒蹈於网罗入於陷阱者,往往而是。” 周而复 《印第安人》:“ 比萨罗 的军队却是全副武装,事先设好陷阱。”
《漢語大詞典》:哮吼
(1).野兽吼叫。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师子哮吼奋起,左右咸惊。” 唐 薛用弱 集异记·丁岩:“虎则跳跃哮吼,怒声如雷。” 清 赵翼 《檐曝续记·西山煤》:“虎性急不耐烦,滚愈急,輙哮吼而死。”
(2).泛指大声喊叫。《西游记》第二七回:“ 孙大圣 布施手段,舞着铁桿,哮吼一声,諕得那狼虫颠窜,虎豹奔逃。”
(3).指器物发出声响。 唐 罗邺 《早发宜陵即事》诗:“青萍委匣休哮吼,未有恩讐拟报谁?” 宋 陆游 《圆通寺建僧堂疏》:“木鱼哮吼,千僧阁也在下风;露柱证明,九梁星直须退步。”
(4).谓声威震慑。 汉 桓谭 新论:“ 周亚夫 严猛哮吼,可谓国之大将。” 清 吴从先 《妓虎传》:“ 鄴下 以文章哮吼人,人目之为绣虎。”
(5).病症名。《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喘吼总括》“喘则呼吸气急促,哮则喉中有响声”注:“呼吸气出急促者,谓之喘急。若更喉中有声响者,谓之哮吼。”参见“ 哮喘 ”。
《漢語大詞典》:哮喘
气喘病。以呼吸急促费力、喉间哮鸣为特征。 元 朱震亨 《丹溪先生心法·哮喘》:“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於痰,宜大吐。”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王孙》:“小人贫苦无家室,復病哮喘,託此以蔽风雨有年矣!” 孔厥 《新儿女英雄续传》第八章:“仿佛是犯了哮喘的老毛病,他喉咙里发出咝咝的声音,吃力地回答着。”
《漢語大詞典》:作威
(1).谓利用威权滥施刑罚。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权:“所好多则作福,所恶过则作威。” 清 孙枝蔚 《君子行》:“古人贵损怨,今人贵作威。”
(2).指野兽发威,怒吼。 清 阎尔梅 《出都门往游西山》诗:“虎豺乘野乱奔林,当道作威声震怒。”
《漢語大詞典》:无耳(無耳)
(1).没有听觉器官。文子·上德:“鱉无耳而目不可以蔽,精於明也。” 汉 扬雄 《法言·问明》:“不聪,实无耳也;不明,实无目也。”
(2).古代传说的一种野兽。即混沌。太平御览卷九一三引神异经:“﹝ 崑崙 西有兽,﹞名曰浑沌,一名无耳,一名无心。”
《漢語大詞典》:吮血
(1).指吸出败血。 唐 吴兢 贞观政要·仁恻:“ 太宗 征 辽东 ,攻 白严城 ,右卫大将军 李思摩 ,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
(2).野兽、毒虫吸饮人血。常比喻残害人民,榨取血汗。 唐 李白 《蜀道难》诗:“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怎当得做鴇儿龟子的,吮血摩牙,不管天理。” 高旭 《书感步蒋观云皎然韵》诗:“投身五浊牺牲少,吮血中原豺虎多。” 金近 《“好”人国医生》:“穷人有臭虫吮血,有了病还用得着进抽血医院吗?”
《漢語大詞典》:野兽(野獸)
家畜以外的兽类。逸周书·王会“兹白牛” 晋 孔晁 注:“兹白牛,野兽也。”晋书·凉后主李歆传:“谚曰:‘野兽入家,主人将去。’”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后言曰,尔时吾自觉如野兽,力与风雨电光猛虎战也。” 严阵 《天柱山颂》诗:“不信请看看我们茅屋里的兽皮,什么样的野兽见了它不胆寒?”
《漢語大詞典》:困兽(困獸)
被围困的野兽。比喻处绝境中的人。晋书·李势载记:“授甲晨征,则理均于困兽;斩关宵遁,则义殊于前禽。” 唐 李白 《古风》之三四:“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清 钱谦益 《四川按察司佥事戴君恩授奉政大夫》:“以谓顿兵孤城之下,穷困兽以老师,不若收功片檄之中,解重围以蹙寇。”参见“ 困兽犹鬭 ”。
《漢語大詞典》:困兽犹斗(困獸猶鬭)
被围困的野兽仍然搏斗。比喻处于绝境仍作竭力挣扎。左传·定公四年:“困兽犹鬭,况人乎?”旧唐书·张孝忠传:“然 恒州 宿将尚多,迫之则困兽犹鬭,缓之必翻然改图。” 梁启超 《意大利建国三杰传》二十:“ 尼布士 以困兽犹鬭之势,抵抗颇力。” 郭沫若 《蜩螗集·颂苏联红军》:“纳粹匪徒还在企图着困兽犹斗而残喘苟延,‘无条件投降’仅仅靠着空谈绝对不能实现。”今多含贬义。
《漢語大詞典》:兽心(獸心)
(1).野兽之心。谓人居心极坏。列子·黄帝:“戴髮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汉书·燕剌王刘旦传:“ 薰鬻氏 虐老兽心,以姦巧边甿。” 颜师古 注:“兽心,言贪暴而无仁义也。” 唐 孟郊 《择友》诗:“人中有兽心,几人能真识。”
(2).指有兽心者。晋书·王导传:“使帝典闕而復补,皇纲弛而更张,兽心革面,饕餮检情。”
分類:野兽居心
《漢語大詞典》:兽面(獸面)
(1).兽形的面具。隋书·柳彧传:“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
(2).指野兽头面的图像。宋书·魏胜传:“ 胜 尝自创如意战车数百两,砲车数十两,车上为兽面木牌……可蔽数十人。” 金 元好问 《学东坡移居》诗之三:“雷文绕杖节,兽面出佩璜。”
(3).指如野兽的面孔。
《漢語大詞典》:兽骇(獸駭)
野兽惊窜。亦以形容慌乱状。孙子·行军:“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 杜牧 注:“凡敌欲覆我,必由他道险阻林木之中,故驱起伏兽骇逸也。”三国志·蜀志·谯周传:“当 秦 罢侯置守之后,民疲 秦 役,天下土崩,或岁改主,或月易公,鸟惊兽骇,莫知所从。”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花老虎:“ 苗 匪既知王持重不战,乃兽骇豕突。”
《漢語大詞典》:槛阱(檻穽)
亦作“ 槛阱 ”。
(1).捕捉野兽的机具和陷坑。后汉书·宋均传:“郡多虎暴,数为民患,常募设槛穽而犹多伤害。” 李贤 注:“槛,为机以捕兽。穽谓穿地陷之。” 宋 李纲 《靖康传信录》卷二:“彼以孤军入重地,正犹虎豹自投於槛穽中。”《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 勤自励 ﹞行至中途,地名 大树坡 ,见一黄斑老虎,误陷于槛穽之中。” 清 心青 《廿世纪女界文明灯弹词·茶会》:“如果一个女子,虽是十分文明,却只家庭中与男子相见,不能出外交游,仍是束缚其自由之权,与槛阱中牛马无异。”
(2).喻人世间的陷阱、牢笼。 宋 欧阳修 《别后奉寄圣俞二十五兄》:“自兹遭槛穽,一落谁引汲?” 宋 曾巩 《书阁》诗:“世路因仍忧槛穽,他乡衰暮傍风尘。”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祐元年:“今 延寿 方坠槛穽,吾何忍更害 匡赞 乎?”
《漢語大詞典》:孤兽(孤獸)
孤单的野兽。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孤兽走索羣,衔草不遑食。” 晋 陆机 《赠从兄车骑》诗:“孤兽思故藪,离鸟悲旧林。” 晋 陆机 《赴洛道中作》诗之一:“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悲情触物感,沉思鬱缠绵。”
分類:孤单野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