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菲薄  拼音:fěi bó
1.薄少。如:「待遇菲薄」。
2.鄙贱。《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俭约。《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朝廷躬自菲薄,去绝奢饰,食不兼味,衣无二䌽。」
《國語辭典》:薄陋  拼音:bó lòu
1.粗陋。《新五代史。卷四八。杂传。刘审交》:「出视民田,见民耕器薄陋,乃取河北耕器为范,为民更铸。」
2.浅薄鄙陋。《汉书。卷五一。贾邹枚路传。邹阳》:「吾先日欲献愚计,以为众不可盖,窃自薄陋不敢道也。」唐。柳宗元 代柳公绰谢上任表:「上答鸿造,忘其薄陋,委以雄藩。」
《漢語大詞典》:猥下
鄙陋;低下。 宋 苏轼 《申省论八丈沟利害状》之一:“而 义修 先欲置津渡,立课额,以网小利,所见猥下,无足观採。”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外国·奉使被议:“同时使 日本 者,有 临淮侯 应袭 、 李宗城 ,亦为 沈惟敬 所紿,尽弃其节印宵遁。归,坐斩繫狱。后赦出,遣戍。其人尤猥下,不足纪也。” 鲁迅 《花边文学·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上)》:“他未经士大夫帮忙时候所做的戏,自然是俗的,甚至于猥下,肮脏,但是泼剌,有生气。”
分類:鄙陋低下
《漢語大詞典》:猥酿(猥釀)
杂乱;鄙陋。新唐书·刘子玄吴兢等传赞:“旧史之文,猥酿不纲,浅则入俚,简则及漏。” 金 王若虚 《〈新唐书〉辨上》:“ 子京 ( 宋子京 )讥旧史猥酿不纲,而以传远自许。”文献通考·经籍十八:“二列传皆猥酿不足进,而其餘六篇,《景纪》最疏略。”
分類:杂乱鄙陋
《漢語大詞典》:猥陋
(1).鄙陋。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元祐 献诗十首,其词猥陋,皆寓言嬖幸,而意及兵戍。”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长孙无忌》:“ 无忌 嘲 欧阳询 形状猥陋云:‘耸膊成山字,埋肩畏出头。谁令 麟阁 上,画此一獮猴?’”
(2).用作谦称。 宋 范仲淹 《答安抚王内翰书》:“又询及猥陋,某敢不罄其所见?”
《漢語大詞典》:浊滥(濁濫)
鄙陋。 唐 寒山 《诗》之二三三:“世间浊滥人,恰以黍黏子。”
分類:鄙陋
《漢語大詞典》:山鄙
犹鄙陋。自谦之辞。儒林外史二十二回:“晚生山鄙之人,胡乱笔墨,蒙老先生同 冯琢翁 过奬,抱愧实多。”
分類:鄙陋自谦
《漢語大詞典》:猥劣
(1).鄙陋;卑劣。北史·尒朱世隆传:“ 世隆 弟 世承 , 庄帝 时位侍中,领御史中尉,人才猥劣,备员而已。” 鲁迅 《二心集·“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须到无产阶级革命的风涛怒吼起来,刷洗山河的时候,这才能脱出这沉滞猥劣和腐烂的运命。”
(2).用作谦词。晋书·忠义传·虞悝:“ 悝 望 对曰:‘ 王敦 居分 陕 之任,一旦构逆,图危社稷,此天地所不容,人神所忿疾。大王不以猥劣,枉驾访及, 悝 兄弟并受国恩,敢不自奋!’”
《漢語大詞典》:窭陋(窶陋)
(1).狭小简陋。新唐书·王琚传:“至所庐,乃萧然窶陋。”
(2).鄙陋;浅薄。 清 魏源 《陶文毅公神道碑铭》:“故便文畏事窶陋之臣,遇大利大害则动色相戒,却步徐视而不肯身预。”
《漢語大詞典》:蚩陋
愚昧;鄙陋。 宋 苏舜钦 《上杜侍郎启》:“幸冀移意於彼,以重所褒,则蚩陋者甘心自屏,安有所覬望哉!”
分類:愚昧鄙陋
《漢語大詞典》:僿陋
鄙陋。 清 包世臣 《与杨季子论文书》:“ 世臣 僿陋偃蹇,何足以称盛指。”
分類:鄙陋
《國語辭典》:市井  拼音:shì jǐng
1.市集或街道。《诗经。陈风。东门之枌。序》:「男女弃其旧业,亟会于道路,歌舞于市井尔。」《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刘宠传》:「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2.商人。《史记。卷三○。平准书》:「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3.无赖。《醒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尤辰虽然市井,从未熬刑,只得实说。」
《國語辭典》:乡曲(鄉曲)  拼音:xiāng qū
1.乡野偏僻的地方。《庄子。胠箧》:「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
2.比喻家乡。唐。白居易 种桃杏诗:「路远谁能念乡曲?年深兼欲忘京华。」
《國語辭典》:草茅  拼音:cǎo máo
1.杂草。《楚辞。屈原。卜居》:「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2.閒居不做官的人的谦称。《新唐书。卷九八。马周传。赞曰》:「由一介草茅言天下事,若素宦于朝,明习宪章者。」
3.山野乡间。《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孙程传》:「臣生自草茅,长于宫掖。」《孤本元明杂剧。卓文君。第二折》:「小生草茅,复姓司马。」
《國語辭典》:草野  拼音:cǎo yě
1.民间、江湖。唐。白居易〈兰若寓居〉诗:「名宦老慵求,退身安草野。」
2.形容鄙陋、粗俗。《韩非子。说难》:「虑事广肆,则曰草野而倨侮。」《儒林外史》第三三回:「但小侄麋鹿之性,草野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