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邑里
(1).乡里。墨子·尚贤中:“凡所使治国家,官府,邑里,此皆国之贤者也。” 宋 陈师道 《〈茶经〉序》:“上自宫省,下迨邑里,外及戎夷蛮狄,宾祀燕享,预陈於前,山泽以成市,商贾以起家。” 清 俞蛟 梦厂杂著·李少白传:“ 李杜 ,字 少白 ,与余同邑里。”
(2).指乡里的人民。吕氏春秋·诬徒:“归则愧於父母兄弟,出则慙於知友邑里。”后汉书·朱暉传:“自去 临淮 ,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 清 归庄 《噫嘻》诗之二:“虏方逼断髮,邑里尽夷蛮。”
(3).乡贯;籍贯。 唐 刘知几 史通·邑里:“昔《五经》、诸子,广书人物,虽氏族可验,而邑里难详。” 清 陈鳣 《对策》卷二:“其所叙邑里世系,又详且悉矣。”
《漢語大詞典》:里居
(1).古指官吏告老或引退回乡居住。书·酒诰:“越百姓里居,罔敢湎于酒。” 孔 传:“於百官族姓及卿大夫致仕居田里者。”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三·赵解元:“其父 赵翁 曾官通判,里居。”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二·麻姑缔姻:“ 陈翁 游幕 河南 ……晚岁倦游里居。”
(2).聚居于里中。 隋 王通 中说·关朗:“人不里居,地不井受,终苟道也。”
(3).寓所,住址。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谐谑·贾实斋宪使:“邑中先辈 贾宪使 实斋 名 儒 ,里居与 赵甬江 文华 少保前后门相通。”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别驾》:“详誌里居,并书姓氏。”
(4).指籍贯。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一章:“这时的诗人,尚有 郭遐周 、 郭遐叔 兄弟及 阮侃 ,皆与 嵇康 相赠答。二 郭 未知其里居。”
《漢語大詞典》:本居
籍贯。 唐 刘知几 史通·邑里:“昔五经、诸子,广书人物,虽氏族可验,而邑里难详。逮 太史公 始革兹体,凡有列传,先述本居。”
分類:籍贯
《漢語大詞典》:乡贯(鄉貫)
籍贯。《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 子胥 乃问船人曰:‘先生姓何名谁?乡贯住在何州县?’”《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多谢兄长厚情,愿闻姓名、乡贯。”镜花缘第六三回:“谁知刚才 秀英阿姐 所説之人,恰与这个姓名、乡贯相对,年岁又一样。”
分類:籍贯乡贯
《漢語大詞典》:乡籍(鄉籍)
籍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世子过,目生曰:‘此非异域人。’即有前马者来詰乡籍。生揖道左,具展邦族。”
分類:籍贯
《漢語大詞典》:黑籍
(1).旧时称吸鸦片等毒品的人为黑籍中人。 沙汀 《淘金记》十九:“当第一天号召那些身居黑籍的可怜虫前来戒烟的时候……来的很是不少。”
(2).指隐瞒或冒充的籍贯。 鲁迅 《华盖集·我的“籍”和“系”》:“终于也明白了,现在写它出来,庶几乎免得又有‘流言’,以为我是黑籍的政客。”
(3).即黑名单。 白韬 《陶行知的生平及其学说·城市生活》:“许多救国领袖如 邹韬奋 等,都名列黑籍。”参见“ 黑名单 ”。
(4).旧说神佛所存的坏人名册。 清 王有光 吴下谚联·因为烧香惹祸殃:“乃一炷清香,投之案下,通陈姓名,面呈情愫,查对黑籍案应死生定罪轻重处分,立时的决。”
《漢語大詞典》:黑名单(黑名單)
反动统治者或反革命集团等为了进行政治迫害而开列的革命者和进步人士的名单。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二三章:“这时候,凡是黑名单上有名的同志,都准备撤离 厦门 。”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未带地图的旅人》:“接着传来一个险恶的消息:说我上了市党部的黑名单。”亦省作“ 黑单 ”。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一章:“随着谣言四起,有几种‘黑单’的传说,鄙人也蒙他们青睐,列名其中。”
《漢語大詞典》:里籍
籍贯。 章炳麟 《印度人之论国粹》:“譬如人有里籍与其祖父姓名,他人不知,无害为明哲;己不知,则非至童昏莫属也!”
分類:籍贯
《漢語大詞典》:贯址(貫址)
籍贯。 明 张居正 《进职官书屏疏》:“顾人主尊居九重,坐运四海,於臣下之姓名、贯址尚不能知,又安得一一别其能否而黜陟之乎?” 明 无名氏 《女真观》第二折:“它问我那弹琴的姑姑,是何处人氏,几岁在此出家,这等聪明!我对它説师父的贯址来歷。”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问拟》:“其年岁贯址之下,有职者序履歷,吏序参充,僧道序簪剃。”
分類:籍贯
《漢語大詞典》:世贯(世貫)
籍贯;祖籍。新唐书·文艺传中·吕向:“ 吕向 字 子回 ,亡其世贯,或曰 涇州 人。”
分類:籍贯祖籍
《漢語大詞典》:乡里(鄉里)
(1). 周 制,王及诸侯国都郊内置乡,民众聚居之处曰里。因以“乡里”泛指乡民聚居的基层单位。周礼·地官·遗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惠施,乡里之委积以卹民之囏阨。” 郑玄 注:“乡里,乡所居也。”吴子·治兵:“乡里相比,什伍相保。”晋书·隐逸传·陶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释名》:“民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自然民谣;一种为假作民谣。二者的共同点,都是流行乡里间的徒歌。”
(2).家乡;故里。管子·立政:“劝勉百姓,使力作毋偷,怀乐家室,重去乡里,乡师之事也。”后汉书·刘盆子传:“﹝ 杨音 ﹞与 徐宣 俱归乡里,卒於家。”《水浒传》第三九回:“﹝ 黄文炳 ﹞胜如己者害之,不如己者弄之,专在乡里害人。” 叶圣陶 《倪焕之》二六:“譬如 蒋士镳 ,平时欺侮善良,横行乡里,那倒要当心点儿。”
(3).居里或籍贯相同的人。犹乡亲;同乡。墨子·尚贤中:“入则不慈孝父母,出则不长弟乡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许允 为吏部郎,多用乡里。” 清 陈康祺 《郎潜记闻》卷一:“时知县事者为 湖北 温壮勇公 绍原 , 陆制军 乡里也。” 黄谷柳 《虾球传·难童之家》:“好,我们两人算是同乡了。喂,乡里,你大还是我大?”
(4).指居里或籍贯相同。周书·寇洛传:“及 贺拔岳 西征, 洛 与之乡里,乃募从入 关 。” 明 王琦 寓圃杂记卷下:“公与 熊 有乡里之好,因以阴隲之説諭之, 熊 不省。”明史·奸臣传·鄢懋卿:“ 植 与 嵩 乡里,尝劝 嵩 杀 杨继盛 。”
(5).指妻。 南朝 梁 沈约 《山阴柳家》诗:“还家问乡里,詎堪持作夫?”南史·张彪传:“ 沈泰 説 陈文帝 遣 章昭达 领千兵重购之,并图其妻…… 彪 知不免,谓妻 杨 呼为乡里曰:‘我不忍令乡里落佗处,今当先杀乡里然后就死。’”
《漢語大詞典》:仙籍
(1).神仙之乡。亦形容清幽之境。 唐 孟郊 《游韦七洞庭别业》诗:“ 崆峒 非凡乡, 蓬瀛 在仙籍。”
(2).仙人的名籍。 唐 李商隐 《重过圣女祠》诗:“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明 袁宗道 《绝句》:“贫穷輒慕宦游,将相更希仙籍。” 清 洪升 《长生殿·传概》:“幸游魂悔罪,已登仙籍。”
(3).古以科举及第为登仙,因称及第者的资格与名姓籍贯为仙籍。 唐 孟球 《和主司王起》诗:“仙籍共知推丽藻,禁垣同得荐嘉名。” 唐 李沧 《及第后宴曲江》诗:“紫毫粉壁题仙籍,柳色簫声拂御楼。”
《漢語大詞典》:同乡(同鄉)
(1).同一乡里。庄子·盗跖:“ 知和 曰:‘今夫此人以为与己同时而生,同乡而处者,以为夫絶俗过世之士焉。’”
(2).引申指同一地方。 唐 柳宗元 《憎王孙文》:“善与恶不同乡兮,否泰既兆其盈虚。”
(3).同一籍贯而在外地者互称同乡。汉书·外戚传上·史皇孙王夫人:“﹝ 王嫗 ﹞年十四嫁为同乡 王更得 妻。” 元 方回 《次韵许太初见赠》之一:“赖是同乡復同味,一寒如此遽春还。”儒林外史第二九回:“此位就是我们同乡 萧金鉉 先生,你难道不认得?” 巴金 《寒夜》十一:“那位对他有好感的同乡已经到别的省分去了。”
《漢語大詞典》:乡曲(鄉曲)
(1).古代居民组织的基层单位。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官一》:“制卒以州閭,授正以乡曲。”庄子·胠篋:“闔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閭、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 王先谦 集解引司马法:“五州为乡。”又引 郑玄 曰:“二千五百家为州,万二千五百家为乡。”
(2).家乡,故里。战国策·秦策一:“卖僕妾售乎閭巷者,良僕妾也;出妇嫁乡曲者,良妇也。”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僕少负不羈之才,长无乡曲之誉。”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强 尝丞 溧阳 ,名与乡曲俱失之。” 梁启超 《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中国 人之入耶教者,亦有两种类:一曰真信教者,二曰利用外国教士以抗官吏武断乡曲者。”
(3).乡亲;同乡。指人。三国志·吴志·孙静传:“ 坚 始举事, 静 纠合乡曲及宗室五六百人,以为保障。” 唐 卢照邻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乡曲争持钱帛,竞施珍宝。”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家礼二:“与其得直於有司,不如两平於乡曲之为愈也。”
(4).谓居里或籍贯相同。太平广记卷一六六引 唐 牛肃 《纪闻·吴保安》:“侧闻吾子之急人之忧,不遗乡曲之情。”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三:“ 常名立 , 汝阴 人,与家中有乡曲之旧。”警世通言·范鳅儿双镜重圆:“ 韩元帅 部下将士都是北人,语言相合,岂无乡曲之情。”
(5).偏僻的村野。荀子·非相:“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北齐书·文襄帝纪:“僕乡曲布衣,本乖艺用,出身为国,绵歷二纪。”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恶俗·出会》:“城市之民,俱有其业;乡曲之民,各有其事。”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篇:“所举佳篇,復多鄙倍,如乡曲学究之为。”
(6).指村野鄙陋之人。 唐 李端 《赠道士》诗:“懒説岁年齐 絳老 ,甘为乡曲号 涪翁 。”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诚以蒭蕘之言,虽出自乡曲,而听一言之是非,可覘政治之得失。”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若其自尊乡曲,以一己所闻知为最普通者……实乃与里巷嗇夫同其傖陋。”
《漢語大詞典》:邦族
(1).邦国宗族。《诗·小雅·黄鸟》:“言旋言归,復我邦族。” 孔颖达 疏:“故我今回族,我今还归,復反我邦国宗族矣。”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本名 议 ,世 江 东大族” 裴松之 注引《陆氏世颂》:“父 骏 ,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 宋 范成大 《舅母太夫人方氏挽词》之一:“四德仪邦族,三迁奠里门。” 清 吕履恒 《牛口谷》诗:“终岁许许,不寧邦族。”
(2).籍贯姓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展问邦族,云:‘ 登州 宋 姓。’”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谭九》:“ 谭 曰:‘听姥言似非京师人,娘子则又旗粧,敢问邦族?’媪曰:‘诚如郎説,身本 凤阳 侯 氏。’”
《漢語大詞典》:人氏
人,指籍贯说。《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有一秀士,姓 王 名 勃 ,字 子安 ,祖贯 山西 晋州 龙门 人氏。”红楼梦第一回:“这 贾雨村 原系 湖州 人氏。” 克非 《春潮急》十七:“他原是 金山铺 山沟里人氏。”
分類:籍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