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是非  拼音:shì fēi
1.事理的对与错。《孟子。告子上》:「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2.泛称口舌的争论。《儒林外史》第三二回:「替他免了一场是非,成全了功名。」《红楼梦》第一○一回:「凤姐知道不过是家下婆子们,又不知搬什么是非。」
《國語辭典》:风波(風波)  拼音:fēng bō
1.被风所播荡。汉。李陵〈与苏武诗〉三首之一:「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楚辞。屈原。九章。哀郢》:「眇不知其所蹠。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2.比喻人事的变故。《儒林外史》第八回:「宦海风波,实难久恋。」《红楼梦》第九四回:「头里在这里吃饭的倒先别问去,找不成再惹出些风波来更不好了。」
《國語辭典》:风浪(風浪)  拼音:fēng làng
1.泛指水面的风与浪。如:「今天风浪很大。」
2.比喻危险或突发的事情。如:「人生的旅途,可能处处有风浪。」
《國語辭典》:风波亭(風波亭)  拼音:fēng bō tíng
1.南宋时大理寺狱中有风波亭,在今浙江省杭县城内,宋岳飞遇害之处。
2.戏曲剧目。宋代故事戏。叙述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加害的经过。
《國語辭典》:纷争(紛爭)  拼音:fēn zhēng
纠纷争执。如:「这两人因意见不合,时起纷争。」
《國語辭典》:口舌  拼音:kǒu shé
1.说话的器官。《易经。说卦》:「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
2.劝说,交涉时的言语、言辞。《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咱非六国愚主,怎被你口舌所能摇撼?」
3.言语上的争吵、争执。《儒林外史》第一七回:「我是个良善人家,从不曾同人口舌,经官动府。」
4.谈论、评论。《红楼梦》第七七回:「这才乾净,省得旁人口舌。」
《國語辭典》:事端  拼音:shì duān
1.事情的真相。《史记。卷四。周本纪》:「今王使卒之周,诸侯皆生心,后举事且不信。不若令卒为周城,以匿事端。」
2.事故、纠纷。《三国演义》第一六回:「都是你夺他马匹,惹起事端!如今马匹在何处?」《西游记》第五回:「恐后闲中生事,不若与他一件事管,庶免别生事端。」
《漢語大詞典》:纷纠(紛糾)
亦作“ 纷糺 ”。
(1).纠纷;纷扰;祸乱。史记·陈丞相世家论:“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魏书·地形志上:“ 魏 自 明 庄 ,寇难纷糺。” 宋 司马光 《清逸处士魏君墓志铭》:“夺攘纷纠兮,非愚则狂,惟君之生兮,遭世寧昌。” 明 唐顺之 《送林宜兴迁官南部》诗:“谁言簿书日纷纠,劳君为我频置酒。” 闻一多 《红烛·李白之死》:“我企望谈谈笑笑,学着 仲连 、 安石 们,替他们解决些纷纠,扫却了胡尘。”
(2).交错杂乱貌。 唐 杨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冈峦纷纠, 天彭 双闕而作门;珠贝浮沉, 巴水 三迴而成字。” 唐 李华 《仙游寺》诗:“灵溪自兹去,紆直互纷纠。”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山川纷纠盘,佳气亦苍苍。”
《國語辭典》:争差(爭差)  拼音:zhēng chā
1.闪失、差错。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倘或间有些儿争差,儿也,将您这双老爹娘,可便看个甚么,畅好是心粗胆大。」《警世通言。卷三○。金明池吴清逢爱爱》:「若子弟贤的,一般如凡人叙用;若有些争差的,罪责却也不小。」
2.商量。明。汤显祖 牡丹亭。第七出:「则要你守砚台,跟书案,伴『诗云』,陪『子曰』,没的争差。」
3.争议。元。白朴《梧桐雨》第三折:「国家又不曾亏你半掐,因甚军心有争差。」
《國語辭典》:楼子(樓子)  拼音:lóu zi
1.楼房。明。僧德祥〈横塘寺〉诗:「白发老人知旧寺,绕塘楼子十三房。」《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那外江的船,都下掉了楼子,换上凉篷,撑了进来。」
2.物体层叠的形状。《红楼梦》第三一回:「翠缕道:『他们那边有棵石榴,接连四五枝,真是楼子上起楼子,这也难为他长。』」
3.乱子、纠纷、祸殃。如:「小心点,别再出楼子了。」也作「漏子」。
《國語辭典》:娄子(婁子)  拼音:lóu zi
乱子、祸事。如:「他平日游手好閒,一天到晚在外面捅娄子。」也作「漏子」。
《國語辭典》:官防  拼音:guān fáng
1.官府的印信。引申为官府。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一折:「(唱)怎生的打碎了这牌额。(谢金吾云)我便碎了这面牌额,打甚么不紧,你要告,告了我去。(正旦唱)难道你有官防无世界。」
2.官司、诉讼。《董西厢》卷八:「您死后教人打官防,我寻思著甚来由?」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四折:「走向前来,揝住罗裳,咱两个明有官防。」
《漢語大詞典》:乱子(亂子)
逆子。 汉 刘向 说苑·正谏:“故无亡国破家、悖父乱子。”
分類:乱子逆子
《國語辭典》:轩然大波(軒然大波)  拼音:xuān rán dà bō
1.高涌而盛大的波涛。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2.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如:「这个消息经报端披露后,在舆论界掀起轩然大波。」民国。梁启超〈俄德协商之将来〉:「去冬十二月,俄德两皇忽相会于德之砵丹,未几而有两国关于波斯之协商文牒出现,此实最近外交界之轩然大波也。」
《漢語大詞典》:吵子
乱子;纠纷。《实事白话报》1926.2.24:“况是宝局里头好人少,都是勾心带刺,各不相让,一个赌急了,就要出吵子。”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三六:“听着呢,真生闷气;不听呢,就是吵子。”
分類:乱子纠纷
《國語辭典》:人事  拼音:rén shì
1.人的作为。《孟子。告子上》:「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
2.世间的事。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唐。杜甫 野望诗:「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3.世路人情。唐。韩愈 题李生壁:「始相见,吾与之皆未冠,未通人事。」
4.礼物。元。张国宾《合汗衫》第四折:「有甚么人事送些与老爷,就放了你去。」
5.房事。《红楼梦》第六回:「袭人本是个聪明女子,年纪又比宝玉大两岁,近来也渐通人事。」
6.人员升调、奖惩、任免等事。机关中多设有人事处、人事科之类。
《漢語大詞典》:人事关系(人事關係)
(1).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交往关系。 柳青 《狠透铁》三:“甭把你狠透铁的劲儿使在人事关系上啊!”《花城》1981年第6期:“是任务完成得好?是人事关系处理得好?”
(2).特指工作人员的录用、工资、使用、调配、奖惩等隶属关系。如: 小李 人在此地工作,但人事关系还在原单位。
《國語辭典》:公案  拼音:gōng àn
1.官署治理公事用的桌子。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四折:「快把公案打扫的乾净,大人敢待来也。」也作「书案」。
2.人事争执的案件。《文明小史》第一六回:「他们拆姘头拆不好,所以请了包打听的夥计来,替他们判断这件公案。」
3.宋人话本分类之一。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百戏伎艺》:「凡傀儡,敷演烟粉、灵怪、铁骑、公案、史书历代君臣将相故事话本,或讲史,或作杂剧,或如崖词。」
4.以古代禅师开悟的故事、非逻辑的言行,作为参禅时思惟的内容。这类的故事或言行,称为「公案」。
《漢語大詞典》:公案学(公案學)
佛教名词。公案,原指官府判决是非的案例。佛教禅宗借用,指前辈祖师的言行范例,用来判断是非迷悟。以这种方法发展的禅学,称公案学。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谈公案就是重要的一种方法。公案都是含意隐晦,无人能确实懂得的事情或话头,如果弟子思索得一个公案的答案,说给师听,得师同意(称为印可),那就表示得道了……这些动作和话头成为新的公案,流传在丛林(禅寺)间,愈积愈多,禅学转化为公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