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巫峡(巫峽)
(1). 长江三峡 之一。一称 大峡 。西起 四川省 巫山县 大溪 ,东至 湖北省 巴东县 官渡口 。因 巫山 得名。两岸绝壁,船行极险。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 巫峡 ,盖因山为名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絶。故渔者歌曰:‘ 巴 东 三峡 巫峡 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唐 杨炯 《巫峡》诗:“ 三峡 七百里,惟言 巫峡 长。” 宋 苏轼 《巫山》诗:“ 瞿塘 迤邐尽, 巫峡 峥嶸起。” 郭沫若 《月蚀》:“ 巫峡 中的奇景,恐怕是全世界中所没有的。”
(2). 战国 宋玉 《高唐赋》记 楚襄王 游 云梦 台馆,有 楚怀王 梦与 巫山 神女相会的故事,后遂以“巫峡”称男女幽会之事。 唐昭宗 《巫山一段云》词:“冰眸莲脸见长新, 巫峡 更何人。” 宋 陈德武 《玉蝴蝶·雨中对紫薇》词:“梦回 巫峡 ,春在瑶池。”《宦海》第十五回:“﹝ 木观察 ﹞虽然丁了艰,却不肯守着居丧的礼节,在那寝苫枕块的时候,还要寻那 阳臺 巫峡 的风流。”参见“ 巫山 ”。
《漢語大詞典》:巫山
(1). 战国 宋玉 《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 ,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 巫山 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臺 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之立庙,号曰 朝云 。”后遂用为男女幽会的典实。 五代 冯延巳 《鹊踏枝》词之七:“心若垂杨千万缕,水阔花飞,梦断 巫山 路。”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通嚭》:“今夜同欢会,梦魂飞, 巫山 一对暮云归。”《西湖佳话·西泠韵迹》:“但求一见,为荣多矣,谁敢妄想 巫山 之梦。”
(2).山名。在 四川 、 湖北 两省边境。北与 大巴山 相连,形如“巫”字,故名。 长江 穿流其中,形成三峡。 唐 李白 《古风》之五八:“我行 巫山 渚,寻古登 阳臺 。” 宋 陆游 《三峡歌》:“十二 巫山 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毛泽东 《水调歌头·游泳》词:“截断 巫山 云雨,高峡出平湖。”
《漢語大詞典》:中丞
(1). 汉 代御史大夫下设两丞,一称御史丞,一称中丞。中丞居殿中,故以为名。 东汉 以后,以中丞为御史台长官。 明 清 时用作对巡抚的称呼。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臺,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清 梁章钜 称谓录·巡抚:“ 明 正统 十四年,命都察院右僉都御史 邹来学 廵抚 顺天 、 永平 二府……今廵抚之称中丞,盖沿于此。” 清 钱大昕 《内阁侍读严道甫传》:“ 毕中丞 沅 廵抚 陕西 ,招至官斋,为文字交。”
(2).指宫官,内官。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琵琶:“ 文宗 朝,有内人 郑中丞 ,善胡琴。”原注:“中丞,即宫人之官也。”
《漢語大詞典》:首阳(首陽)
山名。一称 雷首山 ,相传为 伯夷 、 叔齐 采薇隐居处。《诗·唐风·采苓》:“采苓采苓, 首阳 之巔。” 毛 传:“ 首阳 ,山名也。”论语·季氏:“ 伯夷 、 叔齐 ,饿于 首阳 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史记·伯夷列传:“ 武王 已平 殷 乱,天下宗 周 ,而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按, 首阳山 在今何地,旧说不一。论语 何晏 集解引 汉 马融 曰:“ 首阳山 在 河东 蒲坂 , 华山 之北, 河曲 之中。” 蒲坂 故城,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
《漢語大詞典》:岳麓
亦作“岳麓”。 山名。一称 麓山 。在 湖南省 长沙市 郊, 湘江 西岸,因当 衡山 之足,故以麓名。山上有 晋 代修建的 麓山寺 ,山下有岳麓书院。 唐 李咸用 《夏日别余秀才》诗:“ 岳麓 云深麦雨秋,满倾杯酒对 湘 流。” 宋 陈傅良 《潭帅潘德鄜生辰》诗:“ 岳麓 沉沉秋柝静, 湘 波穆穆夜帆迟。”按,岳,旧时多写作“岳”。
《漢語大詞典》:云岭(雲嶺)
(1).高耸入云的山峰。 晋 江逌 《咏秋》:“鸣雁薄云岭,蟋蟀吟深榭。” 唐 岑参 《左仆射相国冀公东斋幽居》诗:“宅占凤城胜,窗中云岭宽。” 金 元好问 《岳祠斋宫夜宿》诗:“朅来石门道,烟岫接云岭。”
(2).山名。一称 大雪山 。在 云南省 西北部,为 澜沧江 、 金沙江 的分水岭。山势高峻,终年积雪。主峰名 玉龙山 。
《漢語大詞典》:格格
(1).扞格,互相抵触。 元 揭傒斯 《赠吴主》诗之一:“ 赵公 温温 蔡中郎 , 虞公 格格由 钟梁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勿再投矣!格格而不能下,强受之以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余曰:‘《摽梅》三章非女子自赋耶?’ 秋圃 曰:‘旧説如是,於心终有所格格。’”
(2).犹耿耿。形容有心事。 清 杜漺 《〈书影〉序》:“世人胸中有疑难事,便格格而不能忘。” 清 褚人穫 《坚瓠四集·唐六如》:“倚柱而听,数刻未落一韵,格格苦思,勿成,二人相视而哂。”
(3).满语。意为小姐。为 清 皇族女儿的统一称呼。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远愧 木兰 身手健,替耶征战在他乡。’ 靳 註谓‘为 定南王 孔有德 女 四贞 作。’…… 四贞 脱归京师,朝廷念其父功,命照 和硕 格格食俸,通籍宫禁。” 清 龚自珍 《蒙古册降表序》:“今以国朝公主之适外藩者,谨依玉牒詮次其諡号,而以外藩福晋、郡主之荷册封者,貂冠毳袜之伦,缀於后为一表,曰哈屯者视福晋,曰格格者视郡主也。”参阅清史稿·职官志四
(4).方言。犹这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 宪太太 一声也不懂他的,肚子里还想道:‘格格人朝仔倪痴形怪状格做倽介!’”
象声词。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有鸟如乌,先鷄而鸣,架架格格。” 前蜀 朱希济 《妖妄传·周济川》:“忽闻窻外有格格之声,久而不已……俄而摆臂格格者骨节相磨之声也。”《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那妇人﹞口里格格的冷笑。” 茅盾 《多角关系》一:“女的掌不住格格地笑了。”
《漢語大詞典》:焉支
(1).山名。一称 燕支山 、 胭脂山 。在 甘肃省 永昌县 西, 山丹县 东南。山势险要,历代驻兵防守。 汉 将 霍去病 曾越此山大破 匈奴 。史记·匈奴列传:“ 汉 使驃骑将军 去病 将万骑出 陇西 ,过 焉支山 千餘里,击 匈奴 ,得 胡 首虏万八千餘级,破得 休屠王 祭天金人。”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 焉支山 一名 删丹山 ,在 甘州 删丹县 东南五十里。《西河故事》云:‘ 匈奴 失 祁连 、 焉支 二山,乃歌曰:“亡我 祁连山 ,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 焉支山 ,使我妇女无颜色。”其慜惜乃如此。’” 清 孙枝蔚 《明妃词》之一:“镜里愁容懒更窥,閒来立马见 焉支 。”
(2).一种红色的颜料,多用以涂脸颊或嘴唇。也写作“胭脂”。五代诗话卷一引《稗史汇编》:“北方有 焉支山 上红蓝,北人採其花染緋,取其鲜者作胭脂,妇人粧时用此颜色,殊鲜明可爱。” 程善之 《译蒙古军歌》:“白马溅赤血,少女施焉支。”
《漢語大詞典》:帝孙(帝孫)
星名。即织女星。一称天孙。红楼梦第七六回:“犯斗邀牛女,乘槎访帝孙。”
《漢語大詞典》:贺兰山(賀蘭山)
山名。一称 阿拉善山 。在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北边境和 内蒙古自治区 接界处。 唐 卢汝弼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 贺兰山 。” 宋 岳飞 《满江红》词:“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 贺兰山 缺。”亦省作“ 贺兰 ”。 宋 文莹 《续湘山野录》:“ 嗣宗 也因写二诗於驛壁,有‘踏碎 贺兰 石,埽清西海尘’……之句。” 金 折元礼 《望海潮·从军舟中作》词:“六郡少年,三 明 老将, 贺兰 烽火新收。” 明 李梦阳 《胡马来再赠陈子》:“沿边十城九城 闭 , 贺兰 之山安在哉?”
《骈字类编》:一称(一称)
宋史律历志等一钱半者以取一称之法其衡合乐尺一尺二寸重一钱锤重六分盘重五分初毫星准半钱至稍总一钱半析成十五分分列十氂中毫至稍一钱柝成十分分列十氂末毫至稍半钱柝成五分分列十氂
分类:一称
《漢語大詞典》:隐句(隱句)
不直述本意而借它辞暗示的话。一称廋辞。 明 杨慎 升庵诗话·谢诗:“ 谢朓 《酬王晋安》诗:‘南中荣橘柚,寧知鸿鴈飞。’后人不解此句之妙。 晋安 即 闽泉州 也。‘南中荣橘柚’,即谚云‘树蛮不落叶’也。‘寧知鸿鴈飞’,即谚云‘鴈飞不到处’也。树不凋,鴈不到,本是瘴乡,乃以美言之。此是隐句之妙。”参见“ 廋辞 ”。
《漢語大詞典》:廋辞(廋辭)
隐语;谜语。国语·晋语五:“有 秦 客廋辞於朝,大夫莫之能对也。” 韦昭 注:“廋,隐也,谓以隐伏譎诡之言问於朝也。”孟子·公孙丑上“遁辞知其所穷” 宋 孙奭 疏:“大抵廋辞云者,如今呼笔为管城子、纸为楮先生、钱为白水真人,又为阿堵物之类是也。” 清 黄宗羲 《金介山诗序》:“古之能自尽其情者,莫如 渊明 ,然而《述酒》等作,未尝不为廋辞矣。”
分類:谜语廋辞
《漢語大詞典》:紫金山
山名。一称 锺山 ,在 江苏省 南京市 市区东。山有三峰,中峰最高,西峰建有天文台。名胜古迹有 中山陵 、 明孝陵 、 灵谷寺 等。
《漢語大詞典》:娘子关(娘子關)
地名。一称 苇泽关 。在 山西省 平定县 东北, 河北省 井陉县 西。相传 唐 平阳公主 率娘子军驻此,故名。历 宋 至 明 ,并为军事要戍。
《漢語大詞典》:近体诗(近體詩)
诗体名。一称今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指 唐 代定型并大量出现的律诗及绝句。这种诗体的句数、字数、属对、平仄和用韵都有严格规定。
《漢語大詞典》:蜀红(蜀紅)
指海棠。海棠一称蜀客。花色红,故名。 宋 刘圻父 《花发沁园春·呈史沧洲》词:“年年佳会,长是傍清明天气,正魏紫衣染天香,蜀红妆破春睡。”参见“ 蜀客 ”。
《漢語大詞典》:蜀客
(1).指旅居在外的 蜀 人。 唐 刘禹锡 《竹枝词》之四:“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 蜀 客驻兰橈。” 唐 雍陶 《闻杜鹃》诗:“ 蜀 客春城闻 蜀 鸟,思归声引未归心。” 宋 苏轼 《莘老葺天庆观小园》诗:“ 蜀 客南游家最远, 吴 山寒尽雪先晞。”
(2).海棠的别名。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海棠为蜀客。”
(3).指 汉 司马相如 。 相如 为 蜀郡 人,故称。 前蜀 韦庄 《乞彩笺歌》:“ 蜀客 才多染不供, 卓文 醉后开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