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密勿
(1).勤勉努力。诗·小雅·十月之交:“黽勉从事,不敢告劳。” 王先谦 诗三家义集疏谓“ 鲁 ‘黽勉’作‘密勿’。”汉书·刘向传:“君子独处守正,不挠众枉,勉彊以从王事……故其诗曰:‘密勿从事,不敢告劳。’” 颜师古 注:“密勿,犹黽勉从事也。” 南朝 梁 沈约 《刘领军封侯诏》:“内参嘉謨,外宣戎略,密勿劬劳,诚力备尽。” 宋 曾巩 《祭欧阳少师文》:“櫝敛兵革,天清地謐,日进昌言,从容密勿,开建国本,情忠力悉。” 清 顾炎武 《乾陵》诗:“弥缝由密勿,迴斡赖元功。”
(2).机要;机密。三国志·魏志·杜恕传:“与闻政事密勿大臣,寧有恳恳忧此者乎?” 唐 李德裕 《谢赐让官批答状》:“承訏俞之命,或虑闕遗;奉密勿之机,实忧不逮。” 明 黄瑜 《文渊阁铭》:“ 永乐 初,命侍读 解縉 等七人,入掌密勿。”《诗刊》1977年第3期:“忘身参密勿,忠党树仪刑。”
(3).指机要之职。 宋 王禹偁 《怀贤诗·王枢密》:“文学中甲科,风云参霸府。直躬在密勿,未始畏强御。”
《漢語大詞典》:事机(事機)
(1).古代军事术语。指在战争中用来损害敌方的计谋。吴子·论将:“凡兵有四机:一曰气机,二曰地机,三曰事机,四曰力机……善行间谍,轻兵往来,分散其众,使其君臣相怨,上下相咎,是谓事机。”
(2).行事的时机。三国志·魏志·田畴传“ 虞 自出祖而遣之” 裴松之 注引《先贤行状》曰:“ 畴 因説 虞 曰:‘今帝主幼弱,姦臣擅命,表上须报,惧失事机。’” 唐 吴兢 贞观政要·任贤:“ 勣 ( 李勣 )每行军,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冯自由 《辛亥革命贵州光复纪实》:“学社诸首领认为事机成熟,即照原定计画分路活动,剋期大举。”
(3).犹机要;机密。二刻拍案惊奇卷四:“若是洩露了事机,不惟无益,反致有害。”《孽海花》三四回:“鎗声一发惊动大众,事机更显露了,如何使得!”
《漢語大詞典》:宥密
(1).谓存心仁厚宁静。《诗·周颂·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 成王 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 毛 传:“宥,宽;密,寧也。”《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七·唐禅社首乐章》:“夙夜宥密,不敢寧宴。” 明 张居正 《基命记》:“夫蓄基厚,则发之必宏;嗣德昌,则培之愈固。二圣宥密,所基既厚且宏。”
(2).深密;机密。《诗·周颂·昊天有成命》:“夙夜基命宥密。” 唐 元稹 《追封宋若华制》:“故 宋若华 ,我 德宗孝文皇帝 躬勤庶务,寤寐以之,乃命女子之知书可付信者,省奏中宫。而 若华 等伯姊季妹,三英粲兮,皆在选中,参掌宥密。”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内阁机宜不密:“文渊阁宥密之地,外臣非公事不能至,廷陛机宜,无敢泄者。”
(3).引申指隐密之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军次实录》:“至虚无寂灭,弃絶人伦,日用之常,简弃造物,分为斋荤,逃税偷安,伪为善行,欲寡过於暗室之中,实欲作恶於宥密之内。”
(4).指枢密院。因其掌管军事机密,故称。 宋 苏轼 《赐正议大夫枢密院事安焘乞退不允批答》:“宥密之司,安危所寄。”《元典章·诏令一·建储诏》:“乃遵 裕皇 居东宫旧制,於六月朔旦,授以皇太子金宝,俾领中书之务,仍兼宥密之司。”
(5).借指机要官员,枢密使等。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宣文阁:“其为处也,跬步户庭之间,而清严邃密……於是宰辅有所奏请,宥密有所图回,争臣有所绳纠,侍从有所献替,以次入对,从容密勿,盖终日焉。”参见“ 宥地 ”、“ 宥府 ”。
《漢語大詞典》:军机(軍機)
(1).军事,战争。 北周 庾信 《周柱国楚国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属以 江 南阻兵, 渚宫 边敌,军机警急,锋鏑纵横。”陈书·高祖纪下:“军机未息,徵赋咸繁。”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一东方古文化国的稚儿,进 西欧 新旧文化, 希腊 希伯来 文化,剧斗刚到短兵相接军机迫切的战场里去了。”
(2).军事机宜。宋书·颜竣传:“﹝ 世祖 有疾,﹞唯 竣 出入卧内,断决军机。” 宋 苏舜钦 《投匦疏》:“窃观詔旨,既令先进军机,后即陛试,是陛下取将帅材者也。” 张天翼 《蜜蜂·最后列车》:“干么车子还不来……贻误军机。”
(3).军事机密。《东周列国志》第二三回:“ 竖貂 受了,遂私将 齐侯 纠合七路诸侯,先侵 蔡 ,后伐 楚 ,一段军机,备细洩漏於 蔡 。”
(4).泛指机密。 瞿秋白 《乱弹·新英雄》:“这是《申报》泄漏了一次军机!”
(5).军事机谋。 陈毅 《孟良崮战役》诗:“ 华东 战局看神变, 陕北 军机运妙韜。”京剧《取南郡》第三四场:“箭伤虽然身疼痛,自有军机在心胸。”
(6).军机处的省称。《清朝野史大观·清朝史料二·军机领袖》:“ 荣禄 在军机,势燄尤甚。”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七:“ 骆成骧 中状元, 杨锐 入军机,都是由这个学院出身,并以高唱‘新学’而取得高官厚禄的。”
(7).指军机处人员。《清朝野史大观·清朝史料二·军机领袖》:“其餘诸军机互相揣度,窃窃私议而已。”
《漢語大詞典》:机椷(機椷)
犹机密。 曹之骐 《腾越光复纪略》:“事犹未成,机椷先洩。”
分類:机密
《漢語大詞典》:天机(天機)
(1).犹灵性。谓天赋灵机。庄子·大宗师:“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
(2).谓天之机密,犹天意。 宋 陆游 《醉中草书因戏作此诗》:“稚子问翁新悟处,欲言直恐泄天机。”后亦以泛指秘密,故不能透露秘密谓之“天机不可泄漏”。参见“ 天机不可泄漏 ”。
(3).国家的机要事宜。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君临万国,秉统天机。”
(4).星宿名。即斗宿。
《漢語大詞典》:天机不可泄漏(天機不可泄漏)
亦作“ 天机不可泄露 ”。 指某些机密的事情,不到时机,不能公开。儒林外史第七回:“那时老先生尚不曾高发,天机不可泄露。”《官场现形记》第二五回:“天机不可泄漏,到时还你分晓。” 阳翰笙 《两面人》第二幕:“‘天机不可泄漏’,让你都懂了我的干法之妙了,那还成为一种干法吗!”
《漢語大詞典》:锦囊(錦囊)
(1).用锦制成的袋子。古人多用以藏诗稿或机密文件。南史·徐湛之传:“以锦囊盛 武帝 纳衣,掷地以示上。”新唐书·文艺传下·李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宋 苏舜钦 《送王杨庭著作宰巫山》诗:“落笔多佳句,时应满锦囊。”《花月痕》第四回:“忽奉令箭一枝,锦囊一个,内固封密札。”
(2).借指诗作。 宋 杨万里 《云龙歌赠陆务观》:“金印斗大值几钱?锦囊山齐今几篇?” 清 赵翼 《周长庚邂逅山塘具述倾注之意答诗志愧》:“锦囊幸免遭投厠,红袖知谁肯拂尘。”参见“ 锦囊佳句 ”。
(3).吐绶鸡的别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二·吐绶鸡:“﹝吐綬鷄﹞古今注谓之锦囊。”
《漢語大詞典》:锦囊佳句(錦囊佳句)
指优美的文句。语本 唐 李商隐 《李长吉小传》:“恆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輒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 长吉 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宋 陈瓘 《蓦山溪》词:“锦囊佳句,韵压池塘草。” 清 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询其故,笑曰:‘无师之作,愿得知己堪师者敲成之耳。’余戏题其籤曰‘锦囊佳句’,不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亦省作“ 锦囊句 ”。 明 杨慎 升庵诗话·九字梅花诗:“近观 卢赞元 《酴醿花》诗云:‘……风流何事不入锦囊句,清和天气直挽青阳回。’”
分類:优美文句
《漢語大詞典》:封章
言机密事之章奏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亦称封事。 汉 扬雄 《赵充国颂》:“ 营平 守节,屡奏封章。”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密勿奏封章,清明操简牘。” 明 张煌言 《上监国启》:“虽倾日有心,而瞻云无路。又惧旁疑他妬,未敢轻达封章。”
分類:机密章奏
《漢語大詞典》:机事(機事)
(1).机巧之事。庄子·天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实无机心,翻成机事, 汉阴 丈人闻之,岂不大笑。” 清 金农 《送宣城沈隐君游楚中》诗:“君访 汉阴 好,机心机事无。”参见“ 机心 ”。
(2).指国家枢机大事。汉书·王莽传上:“於是附顺者拔擢,忤恨者诛灭。 王舜 、 王邑 为腹心…… 平晏 领机事。” 晋 陆机 《辩亡论上》:“ 孟宗 、 丁固 之徒为公卿, 楼玄 、 贺邵 之属掌机事。”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四年:“ 隗 虽在外,而朝廷机事,进退士大夫,帝皆与之密谋。”
(3).泛指机密之事。 晋 葛洪 抱朴子·仁明:“夫料盛衰於未兆,探机事於无形……明之功也。”《宣和遗事》后集:“ 平仲 请出死力,夜劫虏营……及出,连破两寨,奈机事已泄,虏已夜徙去。”参见“ 机事不密 ”。
《漢語大詞典》:机心(機心)
(1).巧诈之心;机巧功利之心。庄子·天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於胸中,则纯白不备。” 成玄英 疏:“有机动之务者,必有机变之心。” 明 刘基 《浣溪沙》词:“早息机心劳役少,懒闻世事往来疎。清风明月总赢餘。” 沈从文 《新湘行记》:“青春生命在慢慢长成。不同处是社会变化大,见世面多,虽然对人无机心,而对自己生存却充满信心。”
(2).指钟表内部机器。
《漢語大詞典》:机事不密(機事不密)
谓泄漏机密。汉书·王莽传中:“漏泄省中及尚书事者,‘机事不密则害成’也。” 颜师古 注引易·繫辞上:“机事不密则害成。”按,今本易·繫辞上作“几事”。《杨家将演义》第四八回:“常言道‘机事不密祸先行’,老爷向堂上大声説这等话,只恐有人走漏消息。”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那可不必。‘机事不密则害成’,你回头慢慢看好了。”
分類:泄漏机密
《漢語大詞典》:心腹
(1).心与腹。战国策·秦策三:“ 秦 韩 之地形,相错如绣。 秦 之有 韩 ,若木之有蠧,人之病心腹。”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一:“譬之一人之身:本朝者,心腹也;州郡者,四支也。”《宣和遗事》后集:“帝曰:‘吾母心腹疾,汝有汤药?’阜老对曰:‘无,止有少盐酥,可煎而进之。’”
(2).比喻要害部位。东观汉记·来歙传:“上以 畧阳嚣 所依阻,心腹已坏,则制其支体易也。”朱子语类卷一三○:“ 靖康 之祸,纵 元城 了翁 诸人在,亦了不得。 伯謨 曰:心腹溃了。”
(3).亲信。在身边参与机密的人物。后汉书·窦融传:“ 宪 既平 匈奴 ,威名大盛,以 耿夔 、 任尚 等为爪牙, 邓叠 , 郭璜 为心腹。” 晋 陆机 《辩亡论》上:“ 周瑜 、 陆公 、 鲁肃 、 吕蒙 之儔,入为心腹,出作股肱。”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营长把我当做他的心腹近人,大事小事、好事坏事,一齐交托与咱。”
(4).指机要重任。明史·冯胜传:“遂命 国用 典亲兵,委以心腹。”
(5).衷情,真意。书·盘庚下:“今予其敷心腹肾肠,歷告尔百姓于朕志。”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是以海内欢慕,莫不风驰雨集……咸絜身修思,吐情素而披心腹。”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説到相知的分际,司户隐瞒不得,只得吐露心腹。” 老舍 《女店员》第一幕:“他一看我,我就要把心腹话都对他说出来。”
《漢語大詞典》:机谋(機謀)
(1).机密要政。梁书·朱异传:“自 周捨 卒后, 异 代掌机谋,方镇改换,朝仪国典,詔誥敕书,并兼掌之。” 清 李渔 《奈何天·密筹》:“我闻女寇入境以来,遍掠美貌的男子,日赞机谋,夜同枕席。”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他( 周太祖 )用 李谷 管理财政, 魏仁浦 、 王溥 、 范质 参与机谋,取帝位和治国,多得这些文臣的助力。”
(2).犹计谋,计策。 唐 张乔 《赠棋僧侣》诗:“机谋时未有,多向弈棋销。”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张主管 听了心中道:‘中我机谋了!’” 清 李渔 《慎鸾交·首奸》:“我看了这张假契,就知道他一片歹心,要晓得图佔孩儿的念头不是今日起的,我家未曾被盗之先,他就设下这段机谋了。” 殷夫 《监房的一夜》:“他那双活泼的眼睛就足表明他的性格,他是有机谋、有思想的。”
《漢語大詞典》:泄漏(洩漏)
泄露。透露出去。陈书·姚察传:“﹝ 姚察 ﹞尽心事上,知无不为;侍奉机密,未尝洩漏。”《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你切不可洩漏,待事平了,把家私分一股与你受用。”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张总兵:“有番僧某为贼侦,凡军中事无不洩漏。”
(1).泄露(机密、秘密)。三国志·吴志·周鲂传:“ 魴 建此计,任之於天,若其济也,则有生全之福;邂逅泄漏,则受夷灭之祸。” 元 白朴 《东墙记》第二折:“不争你走透消息,泄漏风声。”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只因 十三妹 的这桩事大须慎密,不好泄漏他的机关。” 茅盾 《秋收》二:“然而他还藏着两句要紧话,不肯泄漏。”
(2).渗透。 唐 柳宗元 《又祭崔简旅榇归上都文》:“ 楚 之南,其土不可以室。或坋而頽,或确而崒,阴流泄漏,瀸没渝溢。”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琬 乃取一盘底至平者,以二棬重重安盘中,灌水其中,曾无泄漏。”
《漢語大詞典》:枢密(樞密)
(1).国家机密。 唐 白居易 《得丁私发制书法司断依漏泄坐丁诉云非密事请当本罪判》:“如或事关枢密,则科漏洩之辜,请验跡於紫泥,方定刑於丹笔。”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军机御史:“军机为枢密重地,非特有詔旨,不许擅入。”
(2).中枢官署的统称。北史·刘洁传:“ 洁 久在枢密,恃宠自专,帝心稍不平。” 唐 张说 《齐黄门侍郎卢思道碑》:“太子监国于 晋阳 ,公留综宫朝,兼典枢密。” 清 蒋士铨 《桂林霜·议恤》:“持衡司礼专枢密,听履声同上金闕。”
(3).专称枢密院。 宋 苏轼 《策略二》:“今夫天下之财,举归之司农;天下之狱,举归之廷尉;天下之兵,举归之枢密,而宰相特持其大纲,听其治要而责成焉耳。”
(4).枢密使的简称。旧五代史·唐书·郭崇韬传:“於是三上章坚辞枢密之位,优詔不从。” 宋 王明清 《挥麈前录》卷二:“身见其子 肖胄 为枢密,壻 郑亿年 为资政殿大学士,仪同执政。”参见“ 枢密使 ”。
《漢語大詞典》:枢密使(樞密使)
官名。 唐代宗 始置,以宦官为之。其后宦官以此干预朝政,甚至废立君主,至 昭宗 时始改任士人。 五代 、 后梁 改名崇政使, 后唐 复称枢密使。 宋 代则以之称枢密院的长官。 明 以后多用为掌管军事的大臣的代称。宋史·职官志二:“枢密使,知院事,佐天子执兵政。”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那时 元顺帝 失政,红巾‘贼’起,大肆劫掠,朝廷命枢密使 咬咬 征讨。”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唐 枢密使亦宦官也。 五代 郭崇韜 、 安重诲 领之,遂改为宰相之要任。”
《漢語大詞典》:机务(機務)
(1).机要事务。多指机密的军国大事。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心不耐烦,而官事鞅掌,机务缠其心,世故繁其虑,七不堪也。” 宋 苏轼 《圜丘合祭六议札子》:“至於后世,海内为一,四方万里,皆听命於上,机务之繁,亿万倍於古。” 清 昭梿 啸亭杂录·世祖善禅机:“﹝帝﹞尝召 玉琳 、 木陈 二和尚入京,命驻 万善殿 ,机务之暇,时相过访。”
(2).指有关机器、机械的维修保养业务。《人民日报》1955.4.1:“在先进的机械化的大农业经济中,机务技术应该保证农业技术的要求。”
《漢語大詞典》:机宜(機宜)
(1).事理;时宜。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吾不如 嗣宗 之贤,而有慢弛之闕,又不识人情,闇於机宜。”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其所以服人心,在行事适机宜,而风采可畏爱故也。”清史稿·兵志十一:“大学士 荣禄 议令产煤铁各省,咸从速开采……所言切中机宜,亟应筹办。”
(2).依据客观情势所采取的对策。 唐 白居易 《论行营状》:“若攻战机宜,非臣所习,而军国利害,虽愚亦知。”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机宜难远度,神略决亲行。” 张天翼 《混世魔王》:“开了一个秘密会议,他面授了一些机宜。”
(3).机密,机要。 宋 范仲淹 《举张方平充经略掌书记状》:“其应答诸路文字,动涉机宜,日不暇给。”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内阁机宜不密:“ 文渊阁 宥密之地,外臣非公事不能至,廷陛机宜,无敢泄者。” 清 昭梿 啸亭续录·批本处:“故机宜慎密,从无敢迟滞删改者。”
(4).机会。明史·胡美传:“今总大军攻围城邑,必择便宜可否为进退,无失机宜。”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抚兵》:“只可恨督师无人,机宜错过。”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二幕:“人手多了,反会坐失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