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中人  拼音:zhōng rén
1.中等资质的人、常人。《论语。雍也》:「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才能不及中人。」
2.中等收入的人家。《汉书。卷四。文帝纪》:「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唐。白居易〈秦中吟。买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也称为「中户」。
3.亲信贵宠的人。《晋书。卷八八。孝友列传。李密》:「官无中人,不如归田。」三国魏。曹植〈当墙欲高行〉:「龙欲升天须浮云,人之仕进待中人。」
4.宦官。《汉书。卷九三。佞幸传。石显》:「以显久典事,中人无外党,精专可信任,遂委以政。」唐。司空曙 晚秋西省寄上李韩二舍人诗:「赐膳中人送,馀香侍女收。」
5.宫女。《史记。卷一○九。李将军列传》:「而敢有女为太子中人,爱幸。」唐。苏颋 春晚紫微省直寄内诗:「内史通宵承紫诰,中人落晚爱红妆。」
6.买卖仲介或居中调停的人。《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六:「但你我虽是相好,产业交关少不得立个文书,也要用著个中人才使得。」《儒林外史》第四七回:「那分田的卖主和中人都上县来了,住在宝林寺里。」也称为「中间人」。
7.容貌中等的人。《旧唐书。卷七一。列传。魏徵》:「徵状貌不逾中人,而素有胆智,每犯颜进谏,虽逢王赫斯怒,神色不移。」《聊斋志异。卷一○。恒娘》:「恒娘三十许,姿仅中人,而言词轻倩。」
《國語辭典》:贵人(貴人)  拼音:guì rén
1.显贵的人。《大宋宣和遗事。利集》:「形容枯黑,不复有贵人形质。」
2.占卜者谓命中应有的扶助人。
3.东汉光武帝所设置的女官。位次皇后,历代多沿用其名。见《后汉书。卷一○。皇后纪。序》。
《國語辭典》:中官  拼音:zhōng guān
宦官、太监。《后汉书。卷四三。朱晖传》:「当今中官近习,窃持国柄,手握王爵,口含天宪。」《三国演义》第二回:「中官结党,今日可乘势尽诛之。」
《國語辭典》:内臣(內臣)  拼音:nèi chén
1.国内之臣,亦指属下诸侯。《左传。庄公二十三年》晋。杜预。注:「天子内臣,不得外交诸侯,故不言使。」《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唐蒙使略通夜郎,而邛笮之君请为内臣受吏。」
2.宫禁亲近之臣。唐。韩愈顺宗实录一〉:「二十馀日,中外不通,两宫安否?朝臣咸忧惧,莫知所为,虽翰林内臣,亦无知者。」
3.宦官、太监。《喻世明言。卷三二。游酆都胡母迪吟诗》:「复至南垣一小门,题曰:『不忠内臣之狱。』」
《漢語大詞典》:黄衣
(1).黄色的衣服。古代帝王、道士均穿黄色衣服。唐代宦官也穿黄服。礼记·郊特牲:“黄衣黄冠而祭。”参见“ 黄冠 ”。礼记·玉藻:“﹝君子﹞狐裘,黄衣以裼之。锦衣狐裘,诸侯之服也。犬羊之裘不裼。”论语·乡党:“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 杨伯峻 注:“这三句表示衣服里外的颜色应该相称。古代穿皮衣,毛向外,因之外面一定要用罩衣,这罩衣就叫裼衣。这里的‘緇衣’、‘素衣’、‘黄衣’的衣指的正是裼衣。” 晋 王嘉 拾遗记·后汉:“ 刘向 於 成帝 之末,校书 天禄阁 ,专精覃思。夜有老人,着黄衣,植青藜杖,登阁而进…… 向 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金卯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 唐 韩愈 《华山女》诗:“黄衣道士亦讲説,座下寥落如明星。” 唐 白居易 《卖炭翁》诗:“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元年:“初, 太宗 定制,内侍省不置三品官,黄衣廪食,守门传命而已。”宋史·太祖纪一:“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 太祖 身。”参见“ 黄袍 ”。
(2).借指僧道或宦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四凶:“ 咸通 中降圣之辰,二教论议,而黄衣屡奔。上小不懌,宣下令后辈新入内道场,有能折衝浮图者,许以自荐。”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冬,十月,戊午,设贤良方正直言极諫、经学优深可为师法、详闲吏理达於教化等科” 元 胡三省 注:“此所谓制举也。时詔应天下诸色人中,不限前资、见任职官,黄衣草泽,并许应詔。”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食货:“ 中宗 时,黄衣乃二千员,外置千员。”
(3).用以酿酒和制酱用的蒸熟的淀粉制品在发酵过程中表面所生的霉尘。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酱法:“《食经》‘作麦酱法’:小麦一石,渍一宿,炊。卧之,令生黄衣。”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穀四·黄蒸﹝集解﹞引 苏恭 曰:“黄蒸,磨小麦粉拌水和成饼,麻叶裹,待上黄衣,取晒。”
《國語辭典》:黄袍(黃袍)  拼音:huáng páo
1.黄色的长衣,隋以后为天子服。如:「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聊斋志异。卷二。九山王》:「高卧山巢,公然自负,以为黄袍之加,指日可俟矣。」
2.僧服。为职位较高者,做佛事时所披的黄色僧袍。
3.指黄莺。唐。贯休 晚春寄张侍郎诗:「鸟听黄袍小,城临白帝寒。」
《漢語大詞典》:宦者
(1).宦官。《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齐 丞相舍人奴从朝入宫,臣 意 见之食闺门外,望其色有病气。臣 意 即告宦者 平 。”汉书·齐悼惠王刘肥传:“ 齐 有宦者 徐甲 ,入事 汉 皇太后。” 颜师古 注:“宦者,奄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上疾不能言, 伾 即入,以詔召 叔文 入坐翰林中使决事。 伾 以 叔文 意入言於宦者 李忠 。”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 天啟 间,公为编修。而宦者 魏忠贤 窃政,日杀僇士大夫不附己者。”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 李斯 ﹞渐进至左丞相, 二世 二年(公元前208年)宦者 赵高 诬以谋反,杀之。”参见“ 宦官 ”。
(2).指做官的人。 唐 白行简 《李娃传》:“生大呼数四,有宦者出。生遽访之……访其谁氏之第,曰:‘此 崔尚书 宅。’”
(3).星官名。后汉书·宦者传序:“宦者四星,在皇位之侧。” 唐 杨炯 《浑天赋》:“天皇对於摄提,皇极临於宦者。”
《國語辭典》:宦官  拼音:huàn guān
1.太监。旧时宫中侍奉君王及其家属的官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郑众传》:「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它士。」也称为「宦者」、「宦侍」。
2.官吏的通称。《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谁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
《國語辭典》:貂珰(貂璫)  拼音:diāo dāng
汉代中常侍所戴的帽子。后以宦官为中常侍,故称宦官为「貂珰」。
《國語辭典》:中涓  拼音:zhōng juān
1.职官名。古代帝王的侍从官。《史记。卷一○三。万石君传》:「以奋为中涓,受书谒。」《汉书。卷三九。曹参传》:「高祖为沛公也,参以中涓从。」唐。颜师古。注:「涓,絜也。言其在内主知絜清洒扫之事,盖亲近左右也。」
2.宦官。《明史。卷二四四。周朝瑞传》:「如辅臣阿中涓意,则其过滋大。」《三国演义》第一回:「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國語辭典》:火者  拼音:huǒ zhě
寺庙中的工人。《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三回:「小僧念他出胎失母,乳哺无人,叫过那火者来,抱他到施主家里去,布施些乳哺。」
《國語辭典》:刑人  拼音:xíng rén
1.受刑的人。《周礼。地官。司市》:「国君过市,刑人赦。」汉。桓宽《盐铁论。周秦》:「春秋罪人无名号,谓之云盗,所以贱刑人而绝之人伦也。」
2.对人处以杀戮之刑。《礼记。王制》:「刑人于市,与众弃之。」
3.古代的贱役大多由受过刑的人充当,故称为「刑人」。《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豫让传》:「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國語辭典》:老公  拼音:lǎo gōng
1.年老的人。《三国志。卷二八。魏书。王毋丘诸葛邓钟传。邓艾》:「七十老公,反欲何求?」
2.丈夫。《水浒传》第二四回:「大官人怎么不认得他老公?便是每日在县前卖熟食的。」
《國語辭典》:老公  拼音:lǎo gong
太监。《醒世姻缘传》第五回:「等到十三日,与老公上寿的日子,我们两个齐过去与他说说,量事也不难。」《官话指南。卷二。官商吐属》:「有一个乡下人很穷,没落子,心里盘算,打算要上京当老公去,又尊贵,又弄钱。」
《國語辭典》:老公公  拼音:lǎo gōng gong
1.尊称年老的男子。如:「公园里的老公公除了打太极拳,也爱给我们说故事。」
2.用以称有权势的太监。明。王世贞《觚不觚录》:「冯珰势甚张,固安武清以长乐尊父见之,亦叩头惟谨,呼老公公。冯小屈膝答之曰:『皇亲免礼而已。』」
《漢語大詞典》:宦寺
即宦官。宦官古称寺人,故云宦寺。新唐书·李石传:“方是时,宦寺气盛,陵暴朝廷。” 宋 陆游 《冬日读白集作古风》诗:“ 汉 祸始外戚, 唐 乱基宦寺。”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二年:“﹝ 蔡京 ﹞内结宦寺,外连臺諫,合党缔交,以图柄任。” 清 方苞 《书〈王氏三烈女传〉后》:“窃尝叹自古乱亡之衅,不过数端:或以权姦,或以女宠,或以宦寺。”参见“ 宦官 ”。
分類:宦官寺人
《國語辭典》:宦官  拼音:huàn guān
1.太监。旧时宫中侍奉君王及其家属的官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郑众传》:「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它士。」也称为「宦者」、「宦侍」。
2.官吏的通称。《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谁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
《國語辭典》:阉宦(閹宦)  拼音:yān huàn
太监。《三国演义》第二回:「乘此时不诛阉宦,后必为大祸。」《幼学琼林。卷一。文臣类》:「太监掌阉门之禁令,故曰阉宦。」也作「奄宦」。
分類:宦官
《國語辭典》:阍寺(閽寺)  拼音:hūn sì
阍,指阍人,负责管理内廷的门禁。寺,指寺人,掌管内寺及女宫的戒令。阍寺为阍人与寺人的合称。《礼记。内则》:「深宫固门,阍寺守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失教之家,阍寺无礼。」
《國語辭典》:阉寺(閹寺)  拼音:yān sì
宦官。《魏书。卷九四。阉官传。刘思逸传》:「思逸虽身在阉寺,而性颇豪率,轻薄无行,好结朋游。」《聊斋志异。卷二。巧娘》:「自怜生适阉寺,殁奔椓人,是以悲耳。」
分類: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