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黄衣
(1).黄色的衣服。古代帝王、道士均穿黄色衣服。唐代宦官也穿黄服。礼记·郊特牲:“黄衣黄冠而祭。”参见“ 黄冠 ”。礼记·玉藻:“﹝君子﹞狐裘,黄衣以裼之。锦衣狐裘,诸侯之服也。犬羊之裘不裼。”论语·乡党:“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 杨伯峻 注:“这三句表示衣服里外的颜色应该相称。古代穿皮衣,毛向外,因之外面一定要用罩衣,这罩衣就叫裼衣。这里的‘緇衣’、‘素衣’、‘黄衣’的衣指的正是裼衣。” 晋 王嘉 拾遗记·后汉:“ 刘向 於 成帝 之末,校书 天禄阁 ,专精覃思。夜有老人,着黄衣,植青藜杖,登阁而进…… 向 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金卯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 唐 韩愈 《华山女》诗:“黄衣道士亦讲説,座下寥落如明星。” 唐 白居易 《卖炭翁》诗:“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元年:“初, 太宗 定制,内侍省不置三品官,黄衣廪食,守门传命而已。”宋史·太祖纪一:“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 太祖 身。”参见“ 黄袍 ”。
(2).借指僧道或宦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四凶:“ 咸通 中降圣之辰,二教论议,而黄衣屡奔。上小不懌,宣下令后辈新入内道场,有能折衝浮图者,许以自荐。”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冬,十月,戊午,设贤良方正直言极諫、经学优深可为师法、详闲吏理达於教化等科” 元 胡三省 注:“此所谓制举也。时詔应天下诸色人中,不限前资、见任职官,黄衣草泽,并许应詔。”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食货:“ 中宗 时,黄衣乃二千员,外置千员。”
(3).用以酿酒和制酱用的蒸熟的淀粉制品在发酵过程中表面所生的霉尘。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酱法:“《食经》‘作麦酱法’:小麦一石,渍一宿,炊。卧之,令生黄衣。”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穀四·黄蒸﹝集解﹞引 苏恭 曰:“黄蒸,磨小麦粉拌水和成饼,麻叶裹,待上黄衣,取晒。”
《國語辭典》:黄袍(黃袍)  拼音:huáng páo
1.黄色的长衣,隋以后为天子服。如:「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聊斋志异。卷二。九山王》:「高卧山巢,公然自负,以为黄袍之加,指日可俟矣。」
2.僧服。为职位较高者,做佛事时所披的黄色僧袍。
3.指黄莺。唐。贯休 晚春寄张侍郎诗:「鸟听黄袍小,城临白帝寒。」
《國語辭典》:出笼(出籠)  拼音:chū lóng
1.从蒸笼里取出。如:「这是刚出笼的烧卖,还热腾腾的。」
2.脱离笼子。如:「出笼鸟」。《红楼梦》第五八回:「当下各得其所,就如倦鸟出笼,每日园中游戏。」
3.显露。如:「他耍宝、模仿的本领出笼后,立刻博得满堂喝采。」
《漢語大詞典》:蒸豚
蒸熟的小猪。孟子·滕文公下:“ 阳货 矙 孔子 之亡也,而馈 孔子 蒸豚。”
分類:蒸熟
《漢語大詞典》:花卷
一种蒸熟吃的面食。多卷成螺旋状。
《國語辭典》:蒸食  拼音:zhēng shí
1.将食物蒸熟食用。《说文解字。草部》:「堇:草也。根如荠,叶如细柳,蒸食之甘。」北齐。贾思协《齐民要术。卷三。蔓菁》:「甘而蒸食,既甜且美,自可籍口,何必饥馑?」
2.用蒸的方法来烹调的食物。如馒头、包子、蒸饺等。《红楼梦》第四一回:「这盒内是两样蒸食:一样是藕粉桂花糖糕,一样是松瓤鹅油捲。」
《国语辞典》:花捲  拼音:huā juǎn
一种蒸熟的面食,多捲成螺旋状。
《國語辭典》:年糕  拼音:nián gāo
用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是过旧历年的应节食品。
《漢語大詞典》:烝壶(烝壺)
蒸熟的葫芦瓜。 宋 苏轼 《岐亭》诗之二:“不见 卢怀慎 ,烝壶似烝鸭。”参见“ 烝胡卢 ”。
分類:蒸熟葫芦
《漢語大詞典》:烝胡卢(烝胡盧)
蒸熟的葫芦瓜。 宋 苏辙 《外孙文九伏中入村》诗:“孙归何用慰勤苦,烹鸡亦有烝胡卢。”自注:“﹝ 唐 相 卢怀慎 ﹞设席待客,勑庖夫净去毛,勿拗折其项。客喜,为食当烝鹅鸭。食至,乃烝胡卢耳。”
分類:蒸熟葫芦
《漢語大詞典》:裹蒸
(1).食品名。一说即粽子。南齐书·明帝纪:“太官进御食,有裹蒸。”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今之裹蒸,以餹和糯米,入香药、松子、胡桃仁等物,以竹籜裹而蒸之。” 唐 孙元晏 《咏史诗·齐明帝裹蒸》:“惜得裹蒸无用处,不如安霸取江山。” 明 王志坚 《表异录·饮食》:“南史‘大官进裹蒸’,今之角黍也。”
(2).包裹而蒸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蒸缹:“裹蒸生鱼,方七寸准,又云五寸准。豉汁煮秫米如蒸熊。生薑、橘皮、胡芹、小蒜、盐,细切,熬糝,膏油涂箬,十字裹之。糝在上,復以糝屈牖篸之。”
《漢語大詞典》:藜蒸
亦作“ 藜烝 ”。 采藜的嫩叶蒸熟为食。多指粗劣之食。 汉 王符 潜夫论·实贡:“夫説粱饭食肉,有好於面目,而不若糲粢藜烝之可食於口也。”梁书·处士传·诸葛璩:“事亲有啜菽之窶,就养寡藜蒸之给。”
《国语辞典》:寿司(寿司)  拼音:shòu sī
一种日本料理。为日语すし的音译。在刚蒸熟的饭中,放入醋、糖、盐等调味料,搅拌均匀,使之冷却。在细竹帘上先铺上一层海苔皮,再铺上一层饭,然后再铺上生鱼片、渍菜、蛋等食品,最后再压紧成长筒状,切成小块食用。
《国语辞典》:柴鱼(柴鱼)  拼音:chái yú
将除去内脏的鲜鱼蒸熟,以慢火烘烤成坚硬薰黄的鱼乾,再刨成薄片。因形状颜色似柴,故称为「柴鱼」。
《漢語大詞典》:轑饭(轑飯)
米饭的一种。做法是先将米煮一煮,捞出来放到蒸笼里蒸熟即成。 宋 陆游 《杂感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为韵》之八:“鬴中有轑饭,一饱吾何求?”自注:“ 吴 人谓饭不炊者为轑饭。轑,音劳。”
《漢語大詞典》:熟草
指蒸熟的灯心草茎的中心部分。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灯心草﹝集解﹞引 寇宗奭 曰:“蒸熟待乾,折取中心白穰燃灯者,是谓熟草。”
《漢語大詞典》:烝胡卢(烝胡盧)
蒸熟的葫芦瓜。 宋 苏辙 《外孙文九伏中入村》诗:“孙归何用慰勤苦,烹鸡亦有烝胡卢。”自注:“﹝ 唐 相 卢怀慎 ﹞设席待客,勑庖夫净去毛,勿拗折其项。客喜,为食当烝鹅鸭。食至,乃烝胡卢耳。”
分類:蒸熟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