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回肠(回腸)  拼音:huí cháng
1.形容内心焦虑,好似肠子在回转纠结。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吊影夔州僻,回肠杜曲煎。」《董西厢》卷六:「争奈按不下九曲回肠,合不定一双业眼。」
2.小肠的一部分。上连空肠,下接大肠及盲肠。也作「回肠」。
《國語辭典》:回肠(迴腸)  拼音:huí cháng
小肠的末段。上接空肠,下连大肠的部分。也作「回肠」。
《國語辭典》:回肠荡气(回腸蕩氣)  拼音:huí cháng dàng qì
形容音乐或文辞生动感人。清。龚自珍 己亥杂诗:「回肠荡气感精灵,座客苍凉酒半醒。」也作「回肠荡气」。
《國語辭典》:回肠荡气(迴腸蕩氣)  拼音:huí cháng dàng qì
形容音乐或文辞感人至深。如:「她的歌声绕梁三日,令人回肠荡气。」也作「荡气回肠」、「回肠荡气」、「回肠伤气」。
《國語辭典》:二府  拼音:èr fǔ
1.宋时因中书省、枢密院分掌文武二权,故称为「二府」。
2.明、清时俗称各府同知为「二府」。《儒林外史》第二五回:「我在安东做了二年,又到四川做了一任知州,转了个二府,今年才升到这里。」
《國語辭典》:空肠(空腸)  拼音:kōng cháng
1.小肠的一段,上接十二指肠,下连回肠。
2.黄芩的别名。参见「黄芩」条。
《國語辭典》:六腑  拼音:liù fǔ
中医上指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的特点是中空,具有受纳、消化、排泄等功能。
《國語辭典》:腑脏(腑臟)  拼音:fǔ zàng
人体内脏器官的总称。《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
《漢語大詞典》:沙囊
(1).装着沙的袋子。三国志·吴志·步骘传“然时采其言”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后有 吕范 、 诸葛恪 为説 騭 所言,云:‘每读 步騭 表,輒失笑。此 江 与开闢俱生,寧有可以沙囊塞理也!’”
(2). 楚 汉 相争时, 韩信 与 楚 将 龙且 夹 潍水 作战, 信 令以沙囊堵 潍水 上流,待 楚 军渡水时,撤囊放水冲淹,大败 楚 军。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后遂用为典实。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前锋纷其易帜,后骑决其沙囊。” 宋 苏辙 《寄题密州新作快哉亭》诗之二:“试问沙囊无处所,于今 信 怯定非真。”参见“ 囊沙 ”。
(3).鸟类的消化器官。位于胃与小肠之间。
《漢語大詞典》:囊沙
指 韩信 囊沙破敌之计。 楚 汉 战争时 韩信 与 楚 将 龙且 隔 潍水 而阵。 韩信 夜令人以万馀囊盛沙,壅水上流,然后引军半渡,进击 龙且 。既战,佯败退走。 且 追 信 渡水, 信 使人决壅囊,水大至, 龙且 军大半不得渡, 信 乘机击杀 且 ,大破 楚 军。见史记·淮阴侯列传旧唐书·郑畋传:“及至囊沙减灶,伐鼓扬旌,四凶方侈於兽心,一阵尽涂於 龙尾 。”
《國語辭典》:外部  拼音:wài bù
1.物体的表面。如:「这栋建筑物的外部设计十分特殊,常吸引路人驻足欣赏。」
2.相对于内部,泛指在某一系统或范围之外者,如:「外部评鉴」、「外部环境」、「外部连结」。
3.清时称外交部。清。薛福成〈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臣当经办文照会英国外部,援照公法及各国常例,声明中国可派领事官,分驻英国属境。」
《国语辞典》:阑门(阑门)  拼音:lán mén
中医指大小肠衔接的部位,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明。王思九等撰《难经集注》卷四:「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
《國語辭典》:绒毛(絨毛)  拼音:róng máo
1.物体表面上所披覆的柔细短毛。如:「绒毛玩具」。
2.小肠内壁无数纤细的小指状突起绒毛,内有微血管、淋巴管,可增加小肠内壁的吸收面积。
《國語辭典》:大肠(大腸)  拼音:dà cháng
1.肠的下部。上接小肠,下连肛门,较小肠粗大而短,可依次分为盲肠、结肠与直肠三部分。大肠可吸收水分和一部分养分,并主宰排遗作用。
2.糯米肠的别名。参见「糯米肠」条。
《國語辭典》:疝气(疝氣)  拼音:shàn qì
指的是脏器(如小肠、网膜等)离开正常的部位进入不正常的位置称为疝气。多伴有气痛的症状,故称为「疝气」。大多好发于腹部,特别是腹股沟(又称鼠蹊部),就叫腹股沟疝气,即是俗称的「脱肠」,好发于男性。其他还有横膈裂孔疝气、切口疝气、脐疝气等。也称为「串气」。
《国语辞典》:大肠告小肠(大肠告小肠)  拼音:dà cháng gào xiǎo cháng
大小肠子一起咕噜咕噜叫,像在互相控诉一样。比喻非常饥饿。如:「你再不买餐点回来,我已经大肠告小肠,支持不下去。」
《国语辞典》:肠泌素(肠泌素)  拼音:cháng mì sù
食糜进入小肠所引起的激素。能刺激小肠分泌肠液。
《国语辞典》:肠绒毛(肠绒毛)  拼音:cháng róng máo
小肠内壁黏膜。状似绒毛的组织。内含小血管,有吸收养分的作用。
《国语辞典》:肠系膜(肠系膜)  拼音:cháng xì mò
悬吊或固著大小肠的腹膜。可分为小肠系膜、横结肠系膜及乙状结肠系膜三种。肠系膜虽薄,但甚坚韧,且有血管、淋巴结及神经纤维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