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3,分27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分类词汇
干戈
兵马
甲兵
兵戈
兵火
兵革
战伐
兵甲
戈矛
白刃
矢石
五兵
锋镝
征尘
戈鋋
《國語辭典》:干戈  拼音:gān gē
1.泛指武器。《文选。张协。杂诗一○首之七》:「何必操干戈,堂上有奇兵。」
2.比喻兵事、战乱。《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文选。陆机。辩亡论上》:「齐民免干戈之患,戎马无晨服之虞。」
《國語辭典》:兵马(兵馬)  拼音:bīng mǎ
1.士兵和武力装备,泛指军队。如:「兵马生活二十年」《水浒传》第一○七回:「自此卢俊义等无南顾之忧,兵马长驱直入。」《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鼓楼坡来了大众的兵马,不计其数。」
2.借指战争。如:「兵马倥偬」。宋。陈与义 送人归京师诗:「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國語辭典》:甲兵  拼音:jiǎ bīng
1.铠甲和兵械。泛指兵器。《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脩我甲兵,与子偕行。」《韩非子。十过》:「府无储钱,库无甲兵。」
2.武装的士兵。亦泛指军队。《荀子。王制》:「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南史。卷六○。列传。傅昭》:「及昭至,有人夜见甲兵出。」也称为「甲士」、「甲卒」。
3.战争、战乱。《左传。哀公十一年》:「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甲兵之事,未之闻也。」唐。杜甫 诗二首之二:「甲兵年数久,赋敛夜深归。」
《國語辭典》:兵戈  拼音:bīng gē
兵器。泛指战争。唐。杜甫〈次空灵岸〉诗:「毒瘴未足忧,兵戈满边徼。」
《國語辭典》:兵火  拼音:bīng huǒ
战争。如:「兵火连天」。
《國語辭典》:兵革  拼音:bīng gé
兵器及甲冑等军械装备。亦引申指军事、战争等有关的事物。唐。杜甫〈羌村〉诗三首之二:「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三国演义》第三二回:「袁氏连年丧败,兵革疲于外,谋臣诛于内。」
《漢語大詞典》:战伐(戰伐)
征战;战争。史记·龟策列传:“然皆可以战伐攻击,推兵求胜。”三国志·魏志·辛毗传:“连年战伐,而介胄生蟣蝨。” 唐 杜甫 《阁夜》诗:“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元 马致远 《汉宫秋》楔子:“四海平安絶士马,五穀丰登没战伐。” 朔望 《英雄碑前的花朵》诗:“当年随战伐,何日命干城。”
分類:征战战争
《國語辭典》:兵甲  拼音:bīng jiǎ
1.兵器和盔甲。指军队装备。《孟子。离娄上》:「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
2.战争。《战国策。燕策二》:「闲于兵甲,习于战攻。」
《漢語大詞典》:戈矛
(1).戈和矛。亦泛指兵器。《诗·秦风·无衣》:“王于兴师,脩我戈矛,与子同仇。” 汉 张衡 《东京赋》:“戈矛若林,牙旗繽纷。”后汉书·孔融传:“ 建安 元年,为 袁谭 所攻,自春至夏,战士所餘裁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 融 隐几读书,谈笑自若。” 清 顾炎武 《广昌道中》诗之一:“出车日轔轔,戈矛接江裔。”
(2).武士;军队。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诗:“此府雄且大,腾凌尽戈矛。”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三折:“喒嘱付您箇 张子房 莫愁。看 英布 统戈矛,今番不是强夸口。”
(3).战争;冲突。 唐 王昌龄 《箜篌引》:“便令海内休戈矛,何用 班超 定远侯 。”《金瓶梅词话》第一回:“雨意云情不遂谋,心中谁信起戈矛。” 清 孙枝蔚 《讥老翁》诗:“岂无贫亲戚,视之若赘瘤。还闻骨肉间,往往生戈矛。”
《國語辭典》:白刃  拼音:bái rèn
雪亮的利刃。亦泛指刀剑。《礼记。中庸》:「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史记。卷一二七。褚少孙补日者列传》:「以官为威,以法为机,求利逆暴:譬无异于操白刃劫人者也。」
《國語辭典》:矢石  拼音:shǐ shí
箭和石头,都是古时的武器。《左传。襄公十年》:「五月庚寅,荀偃士自帅卒攻偪阳,亲受矢石。」
《國語辭典》:五兵  拼音:wǔ bīng
1.五种兵器。指戈、殳、戟、酋矛、夷矛。《周礼。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句下汉。郑玄。注:「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2.三国时代,魏置五兵尚书之官。五兵指中兵、步兵、骑兵、别兵、都兵。
3.泛指军队。《战国策。齐策五》:「彼明君察相者,则五兵不动而诸侯从。」《旧唐书。卷二。太宗本纪上》:「若轩辕善用五兵,即能北逐獯鬻。」
《漢語大詞典》:五兵尚书(五兵尚書)
官名。 三国 魏 置,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 晋 以后中、外兵又各分左右。 南朝 宋 齐 梁 陈 沿用。至 隋 改名兵部尚书。宋书·百官志上:“ 魏 世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五曹尚书……五兵尚书领中兵、外兵二曹,昔有骑兵、别兵、都兵,故谓之五兵也。”梁书·武帝纪下:“以侍中、五兵尚书 谢举 为吏部尚书。”参阅通典·职官五
《國語辭典》:锋镝(鋒鏑)  拼音:fēng dí
刀刃和箭镞,用为兵器的通称。《三国演义》第五三回:「且今日宋谦死于锋镝之下,皆主公轻敌之故。今后切宜保重。」也称为「锋鍉」、「锋镞」。
《國語辭典》:征尘(征塵)  拼音:zhēng chén
车马行走所扬起的尘土。唐。王勃 别人诗四首之一:「自然堪下泪,谁忍望征尘。」宋。张孝祥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词:「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
《漢語大詞典》:戈鋋
(1).戈与鋋。亦泛指兵器。文选·班固〈东都赋〉:“元戎竟野,戈鋋彗云。” 李善 注:“説文曰:‘鋋,小矛也。’” 唐 岑参 《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诗:“旌节罗广庭,戈鋋凛秋霜。” 清 顾炎武 《莱州》诗:“礮甲初传造,戈鋋已击屠。”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变化不知本原之害》:“彼西人之练兵也,其犹壮士之披甲胄而执戈鋋也。”
(2).借指战争。 前蜀 杜光庭 《温江县招贤观众斋词》:“一方昭泰,四境乂安,疫毒无侵,戈鋋不作。” 宋 文天祥 《高沙道中》诗:“一伻与一校,幸不逢戈鋋。” 清 秦松龄 《满目》诗:“满目红旗载米船,西南何日罢戈鋋。”泛指争斗、冲突。 宋 邵雍 《观棋长吟》:“座上戈鋋尝击搏,面前冰炭旋更移。” 明 刘元卿 《贤奕编·证学》:“今人意见相左则衷起戈鋋;格调稍殊则眼分青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