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弓剑(弓劍)
(1).弓与剑。礼记·曲礼上:“受弓剑者以袂。”《淮南子·氾论训》:“古之兵,弓剑而已矣。”
(2).指武艺或用武。 唐 柳宗元 《韦道安》诗:“ 道安 本儒士,颇擅弓剑名。” 宋 叶适 《赠李秀才肖舒》诗:“寺传弓剑烟嵐外,门掩诗书浪泊间。” 明 陈子龙 《中都》诗:“ 涂山 弓剑地,千载颂苞桑。”
(3).传说 黄帝 骑龙仙去,群臣攀附欲上,致坠帝弓。又 黄帝 葬 桥山 ,山崩,棺空,唯剑存。见史记·封禅书、 汉 刘向 列仙传·黄帝。后因以“弓剑”为对已故帝王寄托哀思之词。魏书·肃宗纪:“何图一旦,弓剑莫追,国道中微,大行絶祀。” 隋 牛弘 《隋文帝颂》:“慕深考妣,哀缠弓剑。” 唐 杜甫 《送覃二判官》诗:“先帝弓剑远,小臣餘此生。” 清 徐枋 《顾氏松风寝记》:“而事关故国,莫不动先王弓剑之思焉。”
《漢語大詞典》:奋武(奮武)
扬武;用武。书·禹贡:“二百里奋武卫。” 孔 传:“文教外之二百里。奋武卫,天子所以安。” 孔颖达 疏:“由其心安王化,奋武以卫天子,所以名此服为安也。” 三国 魏 曹丕 《述征赋》:“命元司以简旅,予愿奋武乎 南鄴 。” 唐 元稹 《王进岌冀州刺史》:“兵兴已来,习为奋武之地。” 清 魏源 《〈海国图志〉叙》:“何患攘剔之无期,何患奋武之无会?”
分類:用武
《漢語大詞典》:干戈
(1).干和戈是古代常用武器,因以“干戈”用作兵器的通称。《诗·周颂·时迈》:“戴戢干戈,载櫜弓矢。” 汉 桓宽 盐铁论·世务:“兵设而不试,干戈闭藏而不用。”《说唐》第一回:“金鼓喧天,干戈耀日。”
(2).指战争。史记·儒林列传序:“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干戈兴则武夫奋,《韶》《夏》作则文儒起。” 宋 王安石 《何处难忘酒》诗之一:“赋敛中原困,干戈四海愁。” 清 黄遵楷 《〈人境庐诗草〉跋》:“今海内鼎沸,干戈云扰。”
(3).指兵士,武力。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孙武 曰:‘吾以 吴 干戈西破 楚 ,逐 昭王 而屠 荆平王 墓。’”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不是咱家口大,略使权术,立退干戈。” 邓友梅 《别了,濑户内海》:“后来又一想,不象,两个孩子男女私情的事,警察署不用动这么大干戈的。”
(4).古代武舞。礼记·文王世子:“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皆於东序。” 孙希旦 集解:“干戈,武舞。” 宋 曾巩 《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然习其射御於礼,习其干戈於乐。”
《漢語大詞典》:用兵
(1).使用兵器。《诗·邶风·击鼓》:“击鼓其鏜,踊跃用兵。” 朱熹 集传:“踊跃,坐作击刺之状也。兵,谓戈戟之属。”逸周书·大聚:“立君子以修礼乐,立小人以教用兵。”
(2).调兵遣将,指挥战争。国语·越语下:“古之善用兵者,因天地之常,与之俱行。”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 吕尚 长於用兵,短於为国。”《秦并六国平话》卷下:“卿用兵如神。”
(3).使用武力,进行战争。史记·留侯世家:“ 殷 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復用兵。” 唐 杜甫 《岁暮》诗:“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三国演义》第十四回:“今新都未定,未可造次用兵。”
《漢語大詞典》:用武
(1).使用武力。史记·留侯世家:“ 雒阳 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 唐 杜甫 《昔游》诗:“ 幽燕 盛用武,供给亦劳哉。” 金 元好问 《赵州学记》:“用武之世而责人以儒者之事,不可也。”
(2).喻施展本领。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曹操 ﹞遂破 荆州 ,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 豫州 遁逃至此。” 清 袁枚 《斧砚铭》:“笔可为刀,砚宜作斧,膏以隃麋,英雄用武。”
《漢語大詞典》:开边(開邊)
谓用武力开拓疆土。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五:“朕思念旧民,永言攸济,故选将开边,劳来安集。”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一:“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诸经:“以 齐襄公 復九世之仇为合礼,启 汉武 开边之祸。”
《漢語大詞典》:无战(無戰)
谓不滥用武力。 唐 李峤 《军师凯旋自邕州顺流舟中》诗:“全军多胜策,无战在明时。” 唐 刘禹锡 《卧病闻常山旋师策勋宥过王泽大洽》诗:“无战陋 丹水 ,垂仁轻 槀街 。”
《漢語大詞典》:用事
(1).谓有所事。指行祭祀之事。周礼·春官·大祝:“过大山川,则用事焉。” 郑玄 注:“用事,亦用祭事告行也。”《穀梁传·定公四年》:“﹝ 蔡昭公 ﹞归,乃用事乎 汉 ” 范宁 注:“用事者,祷 汉水 神。”
(2).谓有所事。指执法行刑。《商君书·赏刑》:“ 晋文公 将欲明刑,以亲百姓,于是合诸侯大夫于 侍千宫 , 颠頡 后至,吏请其罪,君曰:‘用事焉。’吏遂断 颠頡 之脊以徇。”
(3).谓有所事。指起兵;使用武力。汉书·田儋传:“且 秦 復得志於天下,则齮齕首用事者坟墓矣。” 颜师古 注:“首用事,谓起兵而立号者也。” 五代 罗隐 谗书·书马嵬驿:“ 天宝 中,逆胡用事,鑾舆西幸, 贵妃 死於 马嵬驛 。”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契丹》:“既破虏而平 晋 ,遂用事於 燕 ,不克而还,自此虏復为中国之患。”
(4).执政;当权。战国策·秦策三:“今 秦 ,太后、 穰侯 用事, 高陵 、 涇阳 佐之。”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 灵 、 献 之世,阉宦用事,羣姦秉权。”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事〉序》:“方 介甫 用事,呼吸成祸福。凡有施置,举天下莫能夺。”
(5).指执政者。史记·伍子胥列传:“ 子胥 专愎彊諫,沮毁用事,徒幸 吴 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
(6).当令。史记·律书:“无射者,阴气盛用事,阳气无餘也。”汉书·丙吉传:“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 宋 秦观 《春日杂兴》诗之九:“桃李用事辰,鲜明夺云綺。”
(7).指文学作品中引用典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沈侯 文章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诗用事:“天下书虽不可不读,然慎不可有意於用事。” 明 胡应麟 诗薮·宋:“ 宋 人用事,虽种种魔説,然中有絶工者,如 梅昌言 :‘ 亚夫 金鼓从天落, 韩信 旌旗背水陈’,冠裳伟丽,字字天然,此用事第一法门也。”
(8).办事。红楼梦第一○一回:“吏部奏请急选郎中,奉旨照例用事。”
《漢語大詞典》:黩武(黷武)
滥用武力;好战。后汉书·刘虞传:“ 瓚 既累为 绍 所败,而犹攻之不已, 虞 患其黷武,且虑得志不可復制,固不许行,而稍节其禀假。” 唐 元稹 《四皓庙》诗:“ 秦政 虐天下,黷武穷民生。” 老舍 《四世同堂》三六:“ 中国 的抗战绝不是黩武喜杀,而是以抵抗来为世界保存一个和平的、古雅的、人道的文化。”
《漢語大詞典》:穷兵(窮兵)
(1).滥用武力。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威王问》:“用兵无备者伤,穷兵者亡。”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秦 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灭世絶祀者,穷兵之祸也。”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 汉武 穷兵征讨,虚耗海内。”
(2).指戍边之兵。 清 李渔 《奈何天·筹饷》:“我 闕忠 ,自从离了主人,押着银鞘,前往边疆去处,犒劳穷兵。”
《漢語大詞典》:武节(武節)
(1).古代将帅凭以专制军事的符节。汉书·武帝纪:“朕将巡边垂,择兵振旅,躬秉武节。置十二部将军,亲帅师焉。”北史·隋纪下·炀帝:“朕当亲执武节,临御诸军。” 隋炀帝 《饮马长城窟行示从征群臣》:“ 北河 秉武节,千里捲戎旌。”
(2).武德。使用武力应遵循的道义准则。文选·张衡〈东京赋〉:“文德既昭,武节是宣。” 薛综 注:“言文武之教,无处不临。” 唐 李德裕 《〈异域归忠传〉序》:“英才天纵,武节霆驰。” 章炳麟 《辨诗》:“及武节既衰,驰骋者至于絶臏,犹弗能企。”
(3).勇武之气节;尚武的精神。 晋 陆机 《辩亡论上》:“忠规武节未有如此其著者也。”隋书·地理志上:“ 平凉 、 朔方 ……地接边荒,多尚武节,亦习俗然焉。” 清 方苞 《读〈齐风〉》:“ 齐 之立国能强,由其民习於武节。”
《漢語大詞典》:克复(剋復)
(1).能够恢复。国语·晋语九:“基於其身,以克復其所。” 韦昭 注:“始更修之於身,以能復其先。”《三国演义》第一○三回:“使得上报君恩,下救民命,克復旧物,永延 汉 祀。”
(2).攻克收复。 三国 蜀 诸葛亮 《为后帝伐魏诏》:“除患寧乱,克復旧都。”《水浒传》第一一七回:“请陛下早选良将,添调精鋭军马,同保 乌龙岭 关隘,以图退贼,克復城池。”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步》:“ 沪宁 的克复,在看见电报的那天,我已经一个人私自高兴过两回了。”
(3).犹克服。 郭沫若 《蒲剑集·青年哟,人类的春天》:“他们不仅把老衰现象克复了,甚至连死亡现象都可以克复。”参见“ 克服 ”。
(1).用武力收复。晋书·王导传:“ 导 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剋復神州,何至作 楚 囚相对泣邪?’”南史·宋纪上:“公精贯朝日,气陵虹蜺,奋起灵武,大歼羣慝,剋復皇邑,奉歆神祇。”梁书·武帝纪中:“ 马仙琕 大破 魏 军,斩馘十餘万,剋復 胊山城 。”太平广记卷四八六引 唐 薛调 《无双传》:“ 仙客 捨輜骑警走,归 襄阳 ,村居三年。后知剋復,京师重整,海内无事。乃入京,访舅氏消息。”
(2).恢复。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遂披帷相见,悲喜交切。控左援绥,同乘至 洛 ,遂为室家,剋復旧好。”
《漢語大詞典》:克服(剋服)
(1).收复。 清 卓尔堪 《卧龙冈》诗:“克服中原事,身存未可量。” 巴金 《寒夜》十八:“我给你带来好消息: 独山 克服了。”
(2).战胜,制服。 郭沫若 《蒲剑集·青年哟,人类的春天》:“无论平时和乱时,每一个人对于自己所最难克服而且也最当克服的便是驯服于老衰现象的惰力吧。” 巴金 《迎接社会主义文艺的春天》:“我们跟着六亿五千万人民一同前进,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3).克制。 洪深 《劫后桃花》五四:“ 瑞芳 也自知不对,努力克服自己,拭干眼泪。”
征服。 闻一多 《端节的历史教育》:“刚刚对于克服自然有点把握,人又发现了第二个仇敌--他自己。”
《漢語大詞典》:称兵(稱兵)
举兵。谓动用武力,发动战争。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是月也,不可以称兵,称兵必天殃。” 三国 魏 嵇康 《管蔡论》:“称兵叛乱,所惑者广。” 唐 吴筠 《经羊角哀墓作》诗:“神道不相得,称兵解其纷。”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 娄都尔苏 既为 博囉 所庇,必称兵犯闕。” 柳亚子 《哭仲穆》诗之一:“ 伯仁 再世终无命, 张角 称兵敢跳梁。”
《漢語大詞典》:扫洒(掃灑)
亦作“ 扫洒 ”。
(1).冲洗;洒水扫地。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造此剑之时, 赤堇之山 破而出锡, 若耶之溪 涸而出铜,雨师扫洒,雷公击橐。”后汉书·赵孝传:“亭长先时闻 孝 当过,以有长者客,扫洒待之。” 宋 苏洵 《上皇帝书》:“刀锯之餘,必无忠良,纵有区区之小节,不过闈闥扫洒之勤,无益於事。”
(2).喻用武力平定廓清。 唐 韩愈 《进撰平淮西碑文表》:“伏惟 唐 至陛下,再登太平,剗刮羣姦,扫洒疆土,天之所覆,莫不宾顺。” 唐 杜牧 《郡斋独酌》诗:“腥羶一扫洒,凶狠皆披攘。”
《漢語大詞典》:武德
(1).武道。运用武力所应遵守的准则。如平定祸乱等。国语·晋语九:“有孝德以出在公族,有恭德以升在位,有武德以羞为正卿,有温德以成其名誉。”尉缭子·兵教上:“此之谓兵教,所以开封疆,守社稷,除患害,成武德也。”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 梁启超 《〈中国之武土道〉自叙》:“我神祖 黄帝 ,降自 崑崙 ,四征八讨,削平异族,以武德貽我子孙。”
(2).指《武德舞》史记·孝文本纪:“ 高庙 酎,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 司马贞 索隐引 应劭 曰:“今言‘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者,其乐总象 武王 之乐……《五行》《武舞》,执干戚而衣有五行之色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武德》兴乎 高祖 ,《四时》广於 孝文 。”参见“ 武德舞 ”。
《漢語大詞典》:武德舞
雅舞名。多用于宗庙祭礼。汉书·礼乐志:“《武德舞》者, 高祖 四年作,以象天下乐己行武以除乱也。”东观汉记·明帝纪:“上尊号曰 显宗 ,庙与 世宗 庙同,而祠祫祭於 世祖 之堂,共进《武德》之舞。”宋书·乐志一:“﹝ 汉高祖 ﹞又造《武德舞》,舞人悉执干戚。”隋书·音乐志上:“皇考 高祖武皇帝 神室奏《武德舞》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