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宿习(宿習)
(1).谓长久地学习积累。 汉 王充 论衡·逢遇:“学不宿习,无以明名。”
(2).平素所学习的;预先诵习过的。册府元龟卷九五一引 宋 陶岳 五代史补:“ 郭忠恕 ,七岁童子及第,富有文学,尤工篆隶。尝有人於 龙山 得鸟迹篆, 忠恕 一见,輒诵如宿习。”宋史·李穀传:“﹝ 李穀 ﹞发愤从学,所览如宿习。”
(3).佛教指前世具有的习性。 唐 刘禹锡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诣河南尹白侍郎》诗:“宿习脩来得慧眼,多闻第一却忘言。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罗卜 三周礼毕,遂即投仏出家,丞(承)宿习因闻法证﹝得阿罗﹞汉果。”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天下之事,有不学而能者,儒家则谓之天性, 释 氏则以为宿习,其事甚众: 唐 以文称,如 白乐天 七月而识‘之’、‘无’二字, 权德舆 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
(4).旧日的积习。 宋 陆游 《永日无一事作诗自诒》:“得非閔我老,作意鐫其顽。扫除尽宿习,使得终日閒。”
《國語辭典》:宿命  拼音:sù mìng
佛教认为世人皆有过去之世,辗转轮回,称为「宿命」。
《國語辭典》:宿根  拼音:sù gēn
1.草本植物茎叶虽枯死,但根存泥中,次年再出新芽的根。如芍药、菊等。
2.佛教谓由于前世的修行,所造就的悟道潜能。《法华文句记。卷四中》:「现惑厚薄,须知由宿根。」
《漢語大詞典》:夙慧
(1).早慧。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古之圣贤,生而神灵,长而狥齐,固不在夙慧之列也。”
(2).生来就有的悟性。红楼梦第一回:“ 士隐 本是有夙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悟彻。”
(3).佛教语。指前世所作的善业。 清 洪升 《长生殿·情悔》:“业障縈,夙慧轻。今夕徒然愧悔生,泉路茫茫隔上清。” 清 赵翼 《游孝女测字养亲》诗:“嗟哉女何贤, 曾 閔 出巾櫛,岂惟夙慧深,托业良可卹。”
《國語辭典》:命根  拼音:mìng gēn
1.花木的直根。
2.比喻最珍爱的事物。也称为「命根子」。
《國語辭典》:现世(現世)  拼音:xiàn shì
1.今生,现在之世。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一折:「你看承似现世的活菩萨,则待恋定那泼烟花。」明。陈汝元《金莲记》第四出:「罔知往世现世之因,举眼成迷。」
2.丢脸、出丑。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堪恨这两个薄劣种,现世的不成才。」《红楼梦》第六回:「他们那些门上的人也未必肯去通信。没的去打嘴现世。」
《漢語大詞典》:宿愆
(1).旧时的过失。 明 唐顺之 《与刘寒泉通府书》:“方欲尽取前稿烧毁,以销宿愆,不意为人抄録。”
(2).前世的罪过。 明 屠隆 《綵毫记·仙官列奏》:“﹝ 李白 ﹞祗缘宿业,久謫人间,困苦飘零,惩创已极,外示通脱,内保清真,受报既多,宿愆可贷。”
《漢語大詞典》:夙业(夙業)
前世的罪业、冤孽。 明 沈德符 野获编·鬼怪·献县盗鬼:“﹝ 江钟廉 ﹞比至 献县 未视事,即罹此变,哀痛不欲生,亟解官去,旋以瞽废,虽改教不能再出矣,岂前生夙业耶!” 清 龚自珍 《助刊圆觉经略疏愿文》:“伏因先慈 金坛 段氏 烦恼深重,中年永逝,愿以此功德,迴向逝者,夙业顿消,神之浄土。”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九篇:“夫曰 刘瘸子 ,其前生实为 陈敬济 ,以夙业故,体貌不全。”
《漢語大詞典》:往世
(1).过去,从前。庄子·人间世:“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尉缭子·治本:“徃世不可及,来世不可待。” 汉 王充 论衡·验符:“龙见,往世不双,维 夏 盛时,二龙在庭。”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 嵇康 著《养生》之论,而以慠物受刑; 石崇 冀服饵之徵,而以贪溺取祸,往世之所迷也。”
(2).前生,前世。 唐 白居易 《自解》诗:“ 房傅 往世为禪客, 王道 前生应画师。”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只是回头欠早,罔知往世现世之因;举眼成迷,未证前身后身之果。”
《漢語大詞典》:宿障
谓前世的罪孽。云笈七籤卷十七:“若时有人知是经意,行住坐卧若能志心念诵,深心受持,则能灭除无量一切宿障,诸恶寃家,皆得和合,无受苦报。”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自惭败坏前修,因此托身后世,清一胎投琴操,红莲舍夺朝云。当完再世之姻缘,爰示三生之契合,共消宿障,復隶玄臺。”
分類:前世罪孽
《漢語大詞典》:宿冤
(1).积久的冤屈。后汉书·陈元传:“臣 元 愚鄙,尝传师言。得以褐衣召见,俯伏庭下,诵 孔 氏之正道,理 丘明 之宿冤;若辞不合经,事不稽古,退就重诛,虽死之日,生之年也。”
(2).前世的冤仇。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无隐》:“噫!乃宿冤之动作徵应,委曲如是。” 宋 张师正 括异志·毛郎中:“言与邑君有宿冤。”《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四:“从来人死魂不散,况復生前有宿冤。”
(3).前世的冤家。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东迁道人》:“夜,梦大士告曰:‘吾何所虑?恐汝不免。盖汝前生曾杀人,今来者正宿冤也。’”
《漢語大詞典》:宿殃
前世注定的灾殃。 唐 白居易 《修香山寺记》:“凡此利益,皆名功德;而是功德,应归 微之 ,必有以灭宿殃,荐冥福也。”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二:“此僧有宿殃,故縶於此。”
《国语辞典》:孽缘(孽缘)  拼音:niè yuán
1.前世结下的因,所导致的果报。如:「这是前世的孽缘,要今生来偿。」《孽海花》第三○回:「彩云听了这几句话,也是孽缘前定,身不由主的软软儿坐住了。」
2.不美满的姻缘。如:「当初看似天造地设的神仙眷属,谁知竟是一场孽缘!」
《漢語大詞典》:宿孽
前世的罪孽;旧有的罪孽。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证果》:“笑娘行呈妖献笑,跳不出红裙腔调,好回头宿孽儿消。新缘断,旧火烧,度沉沦百尺桥。” 李大钊 《“今”》:“要晓得‘现在’的境象倘若真是这样黑暗,这样卑污,罪恶这样深重,祸患这样剧烈,也都是‘过去’所遗留的宿孽,断断不是‘现在’造的。”
分類:前世罪孽
《漢語大詞典》:宿福
谓前世注定的福分。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刘晨阮肇》:“﹝ 刘晨 阮肇 ﹞至十日后,欲求还去。女云:‘君已来是,宿福所牵,何復欲还耶?’”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报满辞阁疏》:“宿福餘庆,爰遘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