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冤抑  拼音:yuān yì
受到冤枉压抑而不得伸张。《后汉书。卷三六。贾逵传》:「冤抑积久,莫肯分明。」《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那即墨县李知县查得海潮死尸,不知何处人氏?何由落水?其故难明,亦且颈有绳痕,中间必有冤抑。」
分類:冤屈
《漢語大詞典》:幽枉
犹冤屈。后汉书·明帝纪论:“ 明帝 善刑理,法令分明。日晏坐朝,幽枉必达。”陈书·世祖纪:“﹝朕﹞屡亏听览,事多壅积,冤滞靡申,幽枉弗鉴。”旧唐书·裴谞传:“ 諝 上疏曰:‘夫諫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
分類:冤屈
《漢語大詞典》:冤结(冤結)
(1).冤气郁结。《楚辞·九章·悲回风》:“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汉 刘向 《九叹·惜贤》:“心懭悢以冤结兮,情舛错以曼忧。” 三国 魏 曹植 《出妇赋》:“嗟冤结而无诉,乃愁苦以长穷。”
(2).犹冤屈。《汉书·于定国传》:“民多冤结,州郡不理,连上书者交於闕廷。”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将残吏未胜,狱多冤结,元元愁恨,感动天气乎?” 宋 司马光 《进五规状·务实》:“姦暴不诛,冤结不理。”
(3).结下的冤仇。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因为死人在未死之前,总不免开罪于人,存着冤结,所以死后要替他解散。”
《漢語大詞典》:枉抑
冤屈。 宋 范仲淹 《再奏辩滕宗谅张亢》:“如别有缘由,亦具分析闻奏,候到,见得别无枉抑,便可取旨断遣。” 明 沈德符 野获编·鬼怪·马仲良户部:“然此妇何不祸彼夫妇,以伸枉抑,而现形怖人,卒陷无辜於贬窜,殆亦前生冤对云。”
分類:冤屈
《漢語大詞典》:枉滞(枉滯)
指不得申雪的冤屈或冤案。《宋书·后废帝纪》:“朕以眇疚,未弘政道,囹圄尚繁,枉滞犹积。”魏书·刑罚志:“如谓规不测之泽,抑絶讼端,则枉滞之徒,终无申理。”北史·源怀传:“时百姓为豪强陵压,积年枉滞,一朝见申者,日有百数。”
《漢語大詞典》:冤毒
犹冤屈。后汉书·独行传·戴就:“卿虽衔命,固宜申断冤毒,柰何诬枉忠良,强相掠理,令臣谤其君,子证其父!”
分類:冤屈
《漢語大詞典》:隐诎(隱詘)
冤屈。詘,通“ 屈 ”。 宋 王安石 《信州兴造记》:“奸强怙柔,隐詘发舒,既政大行,民以寧息。”
分類:冤屈
《漢語大詞典》:冤戾
犹冤屈。 前蜀 杜光庭 《张道衡常侍还愿醮词》:“获洗罪尤,尽消冤戾。”
分類:冤屈
《漢語大詞典》:冥屈
犹冤屈。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监禁》:“以伸冥屈而儆兇风。”
分類:冤屈
《漢語大詞典》:俛诎(俛詘)
委屈;冤屈。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抚情効志兮,俛詘以自抑。”
分類:委屈冤屈
《漢語大詞典》:亏枉(虧枉)
冤屈。 元 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大人此行,天下共知亏枉,青天可鉴,不久还朝重用也。” 明 张居正 《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况此乃非时考察,事起仓卒。恐一时廉访未真,或有亏枉,但取其罪状显著、人所共知者,量行黜降足矣。”
分類:冤屈
《國語辭典》:明镜(明鏡)  拼音:míng jìng
1.清明的镜子。《淮南子。俶真》:「莫窥形于生铁,而窥形于明镜者,以睹其易也。」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比喻见解清晰。《南史。卷七六。隐逸传下。陶弘景传》:「弘景为人员通谦谨,出处冥会,心如明镜,遇物便了。」《水浒传》第八回:「恩相明镜,念林冲负屈衔冤,小人虽是粗卤军汉,颇识些法度,如何敢擅入节堂?」
3.形容人的明晓。如:「别看他状似痴呆,心却像明镜一般清明。」
《國語辭典》:明镜高悬(明鏡高懸)  拼音:míng jìng gāo xuán
比喻官吏执法严明,判案公正,或办事明察秋毫,公正无私。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呀,只除非天见怜,奈天天又远。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三侠五义》第八四回:「望乞众位大人明镜高悬,细细详查是幸。」也作「高抬明镜」、「秦庭朗镜」、「秦镜高悬」。
《國語辭典》:平反  拼音:píng fān
推翻错判,洗雪冤情。《汉书。卷三六。楚元王传》:「每行京兆尹事,多所平反罪人。」《清史稿。卷二七三。郎廷佐列传》:「擢江西赣州知府,平反冤狱,居官有声。」
《國語辭典》:衔冤(銜冤)  拼音:xián yuān
蒙受冤屈不得伸诉。《宋史。卷二六九。杨昭俭传》:「衔冤者固当昭雪,为蠹者难免放流。」《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下》:「借有二人坐狱遇赦,则曲者幸免,直者衔冤。」
《國語辭典》:冤魂  拼音:yuān hún
因冤屈而死的鬼魂。《后汉书。卷七四下。袁绍传》:「屠城杀吏,冤魂痛于幽冥,创痍被于草棘。」唐。杜甫 天末怀李白诗:「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分類:冤屈鬼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