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19,分21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昌黎到潮阳
昌阳
尘起洛阳风(又作:洛阳尘 洛阳尘土)
贵衡阳纸
剑舞转颓阳(又作:鲁阳德 ...)
曳裾
梦识阳台(又作:孟阳台 ...)
华阳挂冠
偶然入手送东阳(又作:东阳仁)
阳乌(又作:阳鸟)
滁阳太守欧阳公
迷阳
惑阳城(又作:迷下蔡惑阳城 ...)
寿阳公主面(又作:寿阳妆 ...)
如公何地不阳春(又作:有脚阳春 ...)
典故
昌黎到潮阳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韩愈列传〉~495~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励。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扬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馀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时华州刺史阎济美以公事停华阴令柳涧县务,俾摄掾曹。居数月,济美罢郡,出居公馆,涧遂讽百姓遮道索前年军顿役直。后刺史赵昌按得涧罪以闻,贬房州司马。愈因使过华,知其事,以为刺史相党,上疏理涧,留中不下。诏监察御史李宗奭按验,得涧赃状,再贬涧封溪尉。以愈妄论,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曰:国子先生晨入太学,召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予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烧膏油以继晷,常矻矻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抵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誇。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迨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为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唯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不由其统;言虽多,不要其中;文虽奇,不济于用;行虽修,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涂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此非其幸哉!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閒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无,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踰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仍赐金紫。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曰: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年,书史不言其寿,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此时佛法亦未至中国,非因事佛而致此也。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唯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信,亦可知矣。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当时群臣识见不远,不能深究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尝恨焉!伏惟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以来未有伦比。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士,又不许别立寺观。臣当时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令诸寺递迎供养。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信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微贱,于佛岂合惜身命。所以灼顶燔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唯恐后时,老幼奔波,弃其生业。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道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于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以入宫禁!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古之诸侯,行吊于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茢,祓除不祥,然后进吊。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茢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上曰:「愈言我奉佛太过,我犹为容之。至谓东汉奉佛之后,帝王咸致夭促,何言之乖剌也?愈为人臣,敢尔狂妄,固不可赦。」于是人情惊惋,乃至国戚诸贵亦以罪愈太重,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
典故 
进豨苓


《全唐文》卷五百五十八〈韩愈十二·进学解〉~5646~2~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劄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宏,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相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閒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已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典故
二京尘
  
京尘梦
 
京洛化衣
 
京洛土
  
京洛红尘
 
京洛缁尘
 
京洛衣尘
 
京洛风尘
 
京华多尘土
 
京路尘
 
困尘缁
 
尘起洛阳风
 
帝京尘
 
染缁尘
 
洛城尘
 
洛阳尘
 
洛阳尘土
 
素衣化缁
 
素衣尘
 
素衣尘染
   
衣化客尘
 
西京尘
 
长安尘
 
风尘化客衣


《昭明文选》卷二十四〈诗丙·赠答二·为顾彦先赠妇二首〉~49~
辞家远行游,悠悠三千里。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脩身悼忧苦,感念同怀子。隆思辞心曲,沈欢滞不起。欢沈难克兴,心乱谁为理?愿假归鸿翼,翻飞浙江汜。

例句

我怀京洛游,未厌风尘衣。 孟郊 梦泽中行

楚泪滴章句,京尘染衣裳。 孟郊 张徐州席送岑秀才

始知吴楚水,不及京洛尘。 孟郊 江邑春霖奉赠陈侍御

江调难再得,京尘徒满躬。 孟郊 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

晚逐旌旗俱白首,少游京洛共缁尘。 李益 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

衣挥京洛尘,完璞伴归人。 顾况 送友失意南归

典故
贵衡阳纸
 
长安纸贵


《晋书》卷九十二〈文苑列传·左思〉~2376~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非夫研覈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斯文吾有异焉,故聊以馀思为其引诂,亦犹胡广之于官箴,蔡邕之于典引也。」陈留权又为思赋作略解,序曰:「余观三都之赋,言不苟华,必经典要,品物殊类,禀之图籍;辞义瑰玮,良可贵也。有晋徵士故太子中庶子安定皇甫谧,西州之逸士,耽籍乐道,高尚其事,览斯文而慷慨,为之都序。中书著作郎安平张载、中书郎济南刘逵,并以经学洽博,才章美茂,咸皆悦玩,为之训诂;其山川土域,草木鸟兽,奇怪珍异,佥皆研精所由,纷散其义矣。余嘉其文,不能默已,聊藉二子之遗忘,又为之略解,祇增烦重,览者阙焉。」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馀,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典故
剑舞转颓阳
 
却日戈
 
司天戈
 
回天却日
 
回戈术
 
回日轮
 
戈挥景
 
指日戈
 
挥天戈
  
挥戈回白日
 
挥戈术
  
挥日戈
 
日轮驻霜戈
 
日避挥戈勇
  
酣战挥日
 
长戈回白日
 
驻景戈
 
驻白日
   
鲁日回轮
 
鲁阳德
   
鲁阳驻日
 
麾日之戈

相关人物
鲁阳公


《淮南子》卷六〈览冥训〉~93~
鲁阳公与韩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汉·高诱注:「鲁阳,楚之县公,楚平王之孙,司马子朝之子,国语所称鲁阳文子也。楚僭号称王,其守县大夫皆称公,故曰鲁阳公。」

例句

试问羲和能驻否,不劳频借鲁阳戈。 司空图 有赠

看久愿成庄叟梦,惜留须倩鲁阳戈。 吴融 红白牡丹

惜别津亭暮,挥戈忆鲁阳。 岑参 送裴侍御赴岁入京

无因暂泊鲁阳戈,白发兼愁日日多。 李涉 再游头陀寺

箭发石开,戈挥日回。 李白 上崔相百忧章

鲁阳何德,驻景挥戈。 李白 日出行

难分太仓粟,竞弃鲁阳戈。 杜甫 伤春五首之五

唯恨鲁阳死,无人驻白日。 聂夷中 公子行二首之一

更也人皆仰,无待挥戈正。 董思恭 咏日

禅心如可学,不藉鲁阳戈。 许浑 晨自竹径至龙兴寺崇隐上人院

典故  
曳长裾
 
王门曳裾
 
长裾曳

相关人物
邹阳


《汉书》卷五十一〈贾邹枚路传·邹阳〉~2340~
臣闻交龙襄首奋翼,则浮云出流,雾雨咸集。圣王底节修德,则游谈之士归义思名。今臣尽智毕议,易精极虑,则无国不可奸;饰固陋之心,则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然臣所以历数王之朝,背淮千里而自致者,非恶臣国而乐吴民也,窃高下风之行,尤说大王之义。故愿大王之无忽,察听其志。

简释

曳裾:指阿附权贵。唐李白《行路难》:“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例句

匣有青萍筒有书,何门不可曳长裾。 吕温 道州酬送何山人之容州

会作王门曳裾客,为余前谢鲍参军。 朱长文 送李司直归浙东幕兼寄鲍将军(一作朱湾诗)

推毂几年唯镇静,曳裾终日盛文儒。 杜甫 又作此奉卫王

曳裾置醴地,奏赋入明光。 杜甫 壮游

扬子淹投阁,邹生惜曳裾。 杜甫 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景仙)颂德叙怀斐然之作三十韵

鼓瑟至今悲帝子,曳裾何处觅王门。 杜甫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并序)

差肩曳长裾,总辔奉和铃。 卢纶 纶与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苗员外发崔补阙峒耿拾遗湋李校书端风尘追游向三十载公皆负当时盛称荣耀未几俱沈下泉畅博士当感怀前踪有五十韵见寄辄有所酬以申悲旧兼寄夏侯侍御审侯仓曹钊

草檄清油推健笔,曳裾黄阁耸危冠。 羊士谔 西川独孤侍御见寄七言四韵一首为郡翰墨都捐逮此酬答诚乖拙速

题柱未期归蜀国,曳裾何处谒吴王。 韦庄 下第题青龙寺僧房

莫言词客醉,犹得曳裾还。 韩翃 宴吴王宅

贫居谪所谁推毂,仕向侯门耻曳裾。 顾况 閒居怀旧

曳裾诚已矣,投笔尚凄然。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并序)

河阳城里谢城中,入曳长裾出佩铜。 黄滔 贻宋评事

典故
来云去雨
 
入梦人
 
化朝云
 
问云楚女
 
梦峡云归
 
梦瑶姬
 
梦神女
 
梦落巫山
 
梦襄王
 
梦识阳台
   
梦高唐
 
孟阳台
 
寄朝云
 
峡雨
  
峡云巫雨
  
巫娥含雨
  
巫山女
 
巫山暮
 
巫山枕
  
巫山雨
 
巫山云
  
巫岭荆台
   
巫峡梦
 
巫峡云
 
巫岭
  
巫阳归梦
 
巫阳云气
 
巫阳云雨仙
 
巫雨
  
巫云蜀雨
 
怯雨羞云
 
爱雨怜云
 
拂楚王
  
断云残雨
 
断云零雨
 
晚云朝雨
  
暮洒朝行
 
暮为行雨
   
朝暮雨
 
朝暮云雨
 
朝朝暮暮
   
楚台云
  
楚天朝雨
 
楚山云雨
 
楚峰云
 
楚峡云归
 
楚水梦
 
楚王神女
 
楚王惊梦
 
楚环巫峡
  
楚台魂
 
楚襄恨
 
楚襄游梦
 
楚襄王
   
楚云巫雨
 
殢襄王
 
淡云轻雨
 
汉上行云
 
浓云骤雨
 
为雨
 
为云女
 
为云为雨
 
无梦到阳台
 
瑶姬梦
  
神人入梦
  
神女梦
 
神女赋
 
神女雨
 
神女云
 
腻雨娇云
 
兴寻巫峡
 
荆台暮雨
 
荆王梦
 
荆王暮雨
 
荆王神女
  
荒淫归楚襄
  
荐梦无云雨
 
蜀山梦
 
蜀烟峡雨
  
行雨行云
  
行云带雨
 
行云行雨
 
襄王
  
襄王意
 
襄王春梦
 
襄王云雨
 
赋行云
 
郢梦
 
除却巫山
 
阳台一片云
  
阳台暮雨
 
阳台楚云
 
阳台神
 
阳台神女
 
阳台行雨
 
阳台雨
 
阳台云
 
阳台云雨
   
阳云台
 
雨梦
  
雨暗阳台
 
雨暮云朝
 
雨期云约
 
雨歇巫娥
   
雨酡云醉
    
云容雨态
  
云散高唐
 
云朝暮雨
 
云归楚峡
 
云藏巫峡
  
云雨梦
 
云雨巫山
 
云雨阳台
 
云飘雨送
  
灵雨灵云
 
香云入梦
  
高唐十二峰
  
高唐神女
 
高唐赋
 
高唐雨
 
高唐云
 
高阳人
 
高阳客
 
高阳暮雨
 
丽赋朝云
 
彩云下巫峰
 
彩云梦断

相关人物
宋玉
 
楚襄王
 
瑶姬


《昭明文选》卷十九〈赋癸·情·高唐赋〉~875~
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王曰:「朝云始出,状若何也?」玉对曰:「其始出也,㬣兮若松榯。其少进也,兮若姣姬。扬袂鄣日,而望所思。忽兮改容,偈兮若驾驷马,建羽旗。湫兮如风,凄兮如雨。风止雨霁,云无处所。」王曰:「寡人方今可以游乎?」玉曰:「可。」王曰:「其何如矣?」玉曰:「高矣显矣,临望远矣!广矣普矣,万物祖矣!上属于天,下见于渊,珍怪奇伟,不可称论。」王曰:「试为寡人赋之。」玉曰:「唯唯。」
《昭明文选》卷十九〈赋癸·情·神女赋并序〉~886~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王异之,明日以白玉。

简释

朝云暮雨:咏男女之情。唐李白《寄远》:“美人美人兮归去来,莫作朝云暮雨兮飞阳台。”


例句

未减行雨荆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 上官仪 咏画障

东南正云雨,不得见阳台。 于武陵 王将军宅夜听歌

何山无朝云,彼云亦悠扬;何山无暮雨,彼雨亦苍茫。 于濆 巫山高

流苏帐里人,犹在阳台畔。 于濆 早发

鄙哉楚襄王,独好阳云台。 储光羲 杂诗二首之二

神来云雨合,神去蕙兰香。 储嗣宗 圣女祠

襄王忽妖梦,宋玉复淫辞。万事捐宫馆,空山云雨期。 元稹 楚歌十首之四

苍山云雨逐明神,唯有香名万岁春。 刘商 题黄陂夫人祠

闻道瞿塘滪堆,青山流水近阳台。知君此去无还日,妾亦随波不复回。 刘媛 送远

倾国倾城汉武帝,为云为雨楚襄王。古来容光人所羡,况复今日遥相见。 刘希夷 公子行

云归巫峡音容断,路隔星河去住难。 刘损 愤惋诗三首

婵娟似恨襄王梦,猿叫断岩秋藓稀。 刘沧 题巫山庙

相逢相笑尽如梦,为雨为云今不知。 刘禹锡 有所嗟二首

料得襄王惆怅极,更无云雨到阳台。 刘言史 赠童尼

不知巫峡雨,何事海西边。 刘长卿 杨州雨中张十宅观妓

此中一见乱人目,只疑行到云阳台。 刘长卿 观李凑所画美人障子

蒹葭新有雁,云雨不离猿。 司空曙 送史申之峡州

云白当山雨,风清满峡波。 司空曙 送夔州班使君

襄王席上一神仙,眼色相当语不传。 吴融 浙东筵上有寄

三峡却为行雨客,九天曾是散花人。 吴融 还俗尼(本是歌妓)

为云为雨徒虚语,倾国倾城不在人。 唐彦谦 牡丹

妾家巫山隔汉川,君度南庭向胡苑。 乔知之 和李侍郎古意

家本巫山阳,归去路何长。 乔知之 定情篇

风柳摇摇无定枝,阳台云雨梦中归。 严续姬 赠别

自有阳台女,朝朝拾翠过。 孟浩然 同张明府碧溪赠答

今夜神仙女,应来感梦情。 孟浩然 送桓子之郢成礼

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阳台。 孟浩然 途次望乡

朝云暮雨成古墟,萧萧野竹风吹亚。 孟郊 悼亡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 宋之问 内题赋得巫山雨

裴回行作雨,婉娈逐荆王。 宋之问 内题赋得巫山雨(一作沈佺期诗。题云巫山高)

一散阳台雨,方随越鸟巢。 宋之问 宋公宅送宁谏议

疑兼阳台雨,似杂巫山猿。 岑参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细看只似阳台女,醉着莫许归巫山。 岑参 醉戏窦子美人

巫山唱罢行云过,犹自微尘舞画梁。 和人听歌

醉中求习氏,梦里忆襄王。 崔湜 襄阳作

神魂倘遇巫娥伴,犹逐朝云暮雨归。 崔素娥 别韦洵美诗

云雨兮飞二十年,当时求梦不曾眠。今来白头重相见,还上襄王玳瑁筵。 张又新 赠广陵妓

巴东有巫山,窈窕神女颜。 张潮 江风行

萧萧暮雨荆王梦,漠漠春烟蜀帝魂。 张祜 送人归蜀

不妨高唐云,却藉宋玉说。 张祜 送蜀客

城临蜀帝祀,云接楚王台。 张说 下江南向夔州

何事桃源路忽迷,惟留云雨怨空闺。 张贲 和袭美醉中先起次韵

裁分楚女朝云片,剪破姮娥夜月光。 徐寅 追和白舍人咏白牡丹

殷勤好取襄王意,莫向阳台梦使君。 戎昱 送零陵妓

妾身愿作巫山云,飞入仙郎梦魂里。 戴叔伦 相思曲

旧栈歌难度,朝云湿未开。 戴叔伦 经巴东岭

才会雨云须别去,语惭不及琵琶槽。 方干 赠美人四首

巫山千丈高,亦恐梦相失。 曹邺 古相送

非复阳台下,空将惑楚君。 李世民 赋得含峰云

宋玉谩誇云雨会,谢连宁许梦魂通。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

众中赏我赋高唐,回看屈宋由年辈。 李商隐 偶成轻韵七十二句赠四同馀

非关宋玉有微辞,却是襄王梦觉迟。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 李商隐 有感

桂岑含芳远,莲塘属意疏。瑶姬与神女,长短空何如。 李商隐 木兰

岂知为雨为云处,只有高唐十二峰。 李商隐 深宫

可怜应是阳台女,对坐鹭鸶娇不语。 李嘉祐 江上曲

传书青鸟迎箫凤,巫岭荆台数通梦。 李峤 拟古东飞伯劳西飞燕

灵童出海见,神女向台回。 李峤

不因烟雨夕,何处梦阳台。 李德裕 秋日美晴郡楼闲眺寄荆南张书记

少年才子心相许,夜夜高堂梦云雨。 李涉 寄荆娘写真

十二山晴花尽开,楚宫双阙对阳台。 李涉 竹枝词

当时惊觉高唐梦,唯有如今宋玉知。 李涉 遇湖州妓宋态宣二首之二

去年寄书报阳台,今年寄书重相催。 李白 久别离

楼中见我金陵子,何似阳台云雨人。 李白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之一

神女去已久,襄王安在哉。 李白 古风

远忆巫山阳,花明渌江暖。 李白 寄远十一首之五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 李白 寄远十一首之六

可惜凌波步罗袜,美人美人兮归去来,莫作朝云暮雨兮飞阳台。 李白 寄远十一首之十一

相思不惜梦,日夜向阳台。 李白 寄远十一首之四

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段云。 李白 捣衣篇

汉水波浪远,巫山云雨飞。东风吹客梦,西落此中时。 李白 江上寄巴东故人

霓衣不湿雨,特异阳台云。 李白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 清平调词三首

虚传一片雨,枉作阳台神。纵为梦里相随去,不是襄王倾国人。 李白 系寻阳上崔相涣三首之三

非时妒桃李,自是舞阳台。 李益 立春日宁州行营因赋朔风吹飞雪

巫峡通湘浦,迢迢隔云雨。 李端 古别离二首

行云永绝襄王梦,野水偏伤宋玉怀。 李群玉 九日

寂寞高堂别楚君,玉人天上逐行云。 李群玉 宿巫山庙二首

自从一别襄王梦,云雨空飞巫峡长。 李群玉 宿巫山庙二首

我思何所在,乃在阳台侧。 李群玉 我思何所在

为报湘川神女道,莫教云雨湿旌旗。 李群玉 闻湘南从叔朝觐

所思云雨外,何处寄馨香。 李群玉 临水蔷薇

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 李群玉 赠人

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王。 李群玉 赠人

巫云多感梦,桂楫早回旋。 李群玉 送友人之峡

东吴有赋客,愿识阳台仙。 李群玉 送友人之峡

莫令巫山下,幽梦惹云雨。 李群玉 送郑京昭之云安

愿托襄王云雨梦,阳台今夜降神仙。 李群玉 醉后赠冯姬

瑶姬不可见,行雨在高丘。 李群玉 云安

不知精爽归何处,疑是行云秋色中。 李群玉 题二妃庙

蜀烟飞重锦,峡雨溅轻容。 李贺 恼公

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李贺 洛姝真珠

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 李贺 湘妃

行云沾翠辇,今日似襄王。 李贺 追赋画江潭苑四首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李郢 中元夜

艳质已随云雨散,凤楼空锁月明天。 杜牧 伤友人悼吹箫妓

城高铁瓮横强弩,柳暗朱楼多梦云。 杜牧 润州二首之二

凝魂空荐梦,低耳悔听琴。 杜牧 为人题赠二首

戈槛营中夜未央,雨沾云惹侍襄王。 杜牧 羊栏浦夜陪宴会

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弈棋。 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

巫峡长云雨,秦城近斗杓。 杜甫 哭王彭州抡

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 杜甫 夔州歌十绝句

白狗黄牛峡,朝云暮雨祠。 杜甫 奉使崔都水翁下峡

襄王薄行迹,莫学冷如丁。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荆扬春冬异风土,巫峡日夜多云雨。 杜甫 寄柏学士林居

始知云雨峡,忽尽下牢边。 杜甫 春夜峡州田侍御长史津亭留宴

他日辞神女,伤春怯杜鹃。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冥冥翠龙驾,多自巫山台。 杜甫

干戈盛阴气,未必自阳台。 杜甫

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杜甫 雨不绝

神女花钿落,鲛人织杼悲。 杜甫 雨四首

何须妒云雨,霹雳楚王台。 杜甫

独有荆王殿,时时暮雨过。 杨巨源 名姝咏

妾家巫峡阳,罗幌寝兰堂。纵便朦胧觉,魂犹逐楚王。 杨巨源 美人春怨

更笑巫山曲,空传暮雨过。 杨师道 初宵看婚

暮雨朝云几日归,如丝如雾湿人衣。 杨凭 春情

行雨若迷归处路,近南惟见祝融峰。 杨凭 赠马炼师

晓随云雨归何处,还是襄王梦觉愁。 权德舆 赠友人

阳台巫山上,风雨忽清旷。朝云与游龙,变化千万状。 权德舆 杂诗五首之二

芳草落花明月榭,朝云暮雨锦城春。 武元衡 同幕府夜宴惜花

他日相思梦巫峡,莫教云雨晦阳台。 武元衡 赠歌人

洛川昔云遇,高唐今尚违。 武平一 妾薄命

仙梦香魂不久留,满川云雨满宫愁。 汪遵 瑶台

使君滩上草,神女馆前云。 沈佺期 十三四时尝从巫峡过他日偶然有思

江南弄,巫山连楚梦,行雨行云几相送。 王勃 江南弄

若向阳台荐枕,何啻得胜朝云。 王勃 杂曲

谁入巫山梦,唯应洛水神。 王涯 思君恩

阳台千万里,何处作朝云。 皇甫冉 同李苏州伤美人

朝朝作行云,襄王迷处所。 皇甫冉 见诸姬学玉台体

高唐几百里,树色接阳台。 卢象 峡中作

梦寐睹神女,金沙鸣佩环。 祖咏 古意二首

好笑襄王大迂阔,曾卧巫云见神女。银锁金簧不得听,空劳翠辇冲泥雨。 秦韬玉 吹笙歌

云雨今归何处去,黄鹂飞上野棠花。 窦巩 宫人斜

何事不归巫峡去,故来人世断人肠。 章孝标 贻美人

神女云迎马,荆门雨湿衣。 綦毋潜 送崔员外黔中监选

为报高唐神女道,速排云雨候清词。 繁知一 书巫山神女祠

巫山洛浦本无情,总为佳人便得名。今日雕阴有神艳,后来公子莫相轻。 罗虬 比红儿诗

自隐新从梦里来,岭云微步下阳台。 罗虬 比红儿诗之二十五

疏属便同巫峡路,洛川真是武陵溪。 罗虬 比红儿诗之六十一

神女初离碧玉阶,彤云犹拥牡丹鞋。 范元凯 章仇公席上咏真珠姬

处士不生巫峡梦,虚劳神女下阳台。 莲花妓 献陈陶处士

行雨有时度,溪流何日穷。 蒋冽 巫山之阳香溪之阴明妃神女旧迹存焉

欲令从此行霖雨,先赐巫山一片云。 薛𦀒 敕赠康尚书美人

思惟不是梦,此会胜高唐。 薛能 戏题

昨夜巫山中,失却阳台女。朝来香阁里,独伴楚王语。 薛馧 古意

也知暮雨生巫峡,争奈朝云属楚王。 袁皓 寄岳阳严使君

荒淫却入阳台梦,惑乱怀襄父子心。 袁郊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裴虔馀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精灵应自在,云雨不相关。 许棠 贞女祠

神女暂来云易散,仙娥初去月难留。 许浑 秋晚云阳驿西亭莲池

同来不得同归去,永负朝云暮雨情。 谁氏女 题沙鹿门

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阳台近镜台。 贾岛 友人婚杨氏催妆

疑岭春应遍,阳台雨欲收。 赵冬曦 奉答燕公

云雨有归时,鸡犬无还日。 邵谒 经安容先生旧居

巫山巫峡高何已,行雨行云一时起。一时起,三春暮,若言来,且就阳台路。 郎大家宋氏 朝云引

疑逐朝云去,翻随暮雨来。 郑世翼 看新婚

江山追宋玉,云雨忆荆王。 钱起 送衡阳归客

状瑶台之微月,点巫山之朝云。 陈子昂 彩树歌

朝云无处所,荆国亦沦亡。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二十七

无心伴行雨,何必梦荆王。 陈希烈 赋得云生栋梁间

云行疑带雨,星步欲凌风。 韦渠牟 步虚词十九首

楚王宫去阳台近,莫倚风流滞少年。 韦庄 送李秀才归荆溪

朝云暮雨会合,罗袜绣被逢迎。 韩偓 六言三首之一

云凝巫峡梦,帘闭景阳妆。 韩琮 牡丹

春风淡荡无心后,见说襄王梦亦稀。 韩琮

明朝若相忆,云雨出巫山。 顾况 春游曲二首

莫怪常有千行泪,只为阳台一片云。 骆宾王 忆蜀地佳人

风流化为雨,日暮下巫阳。 高蟾 楚思

青春楚女妒云老,白日神人入梦稀。 鲍溶 巫山怀古

典故 
尘冠挂
 
挂官辞朝
 
挂两梁冠
  
挂冠侣
 
挂冠服
 
挂冠裂冕
 
挂冠贞白
 
挂朝衣
  
挂触邪冠
 
华阳挂冠
 
逢萌解冠

相关人物
逢萌


《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八〈虫豸部五·蜘蛛〉~4339~2~
《金楼子》:「楚国龚舍初随楚王朝,宿未央宫,见蜘蛛焉。有赤蜘蛛大如栗,四面萦罗网,有虫触之而死者,退而不能得出焉。舍乃叹曰:『吾生亦如是耳,仕宦者人之网罗也,岂可淹岁。』于是挂冠而退。时人笑之,谓舍为蜘蛛之隐。」
《后汉书》卷四十四〈邓张徐张胡列传·胡广〉~504~
胡广字伯始,南郡华容人也。六世祖刚,清高有志节。平帝时,大司徒马宫辟之。值王莽居摄,刚解其衣冠,县府门而去,遂亡命交阯,隐于屠肆之閒。后莽败,乃归乡里。父贡,交阯都尉。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逢萌〉~2759~
逢萌字子康,北海都昌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时尉行过亭,萌候迎拜谒,既而掷楯叹曰:「大丈夫安能为人役哉!」遂去之长安学,通春秋经。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简释

挂冠:咏辞官归隐,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客则挂冠至,交非倾盖新。”


例句

设醴降华幡,挂冠守空谷。 丘丹 经湛长史草堂

圣朝思直谏,不是挂冠时。 储嗣宗 送顾陶校书归钱塘

挂却衣冠披薜荔,世人应是笑狂愚。 刘商 寄李辅

名在仪曹籍,何人肯挂冠。 厉玄 送顾非熊及第归仍山

迟尔同携手,何时方挂冠。 孟浩然 题云门山寄越府包户曹徐起居

即事遂幽赏,何心挂儒冠。 孟云卿 新安江上寄处士

君子满清朝,小人思挂冠。 岑参 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岑参 与高适薜据登恩寺浮图

挂冠东都门,采蕨南山岑。 张九龄 在郡秋怀二首

挂冠谢朝侣,星驾别君门。 张说 杂诗四首

客来不用呼清风,此处挂冠凉自足。 施肩吾 玩友人庭竹

自于南国同埋剑,谁向东门便挂冠。 李咸用 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

昔人怀井邑,为有挂冠期。 李德裕 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

挂冠知止足,岂独汉疏贤。 李林甫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博平真人王志安,沉吟至此愿挂冠。 李白 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

常称挂冠吏,昨日归沧洲。 李颀 题綦毋校书别业

有计冠终挂,无才笔谩提。 杜牧 朱坡

故国何年到,尘冠挂一枝。 杜牧 裁竹

看著挂冠迷处所,北山萝月在移文。 杜牧 送故人归山

客则挂冠至,交非倾盖新。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惆怅都南挂冠吏,无人解向此山居。 杨鸿 晴望九华山

即事遂幽赏,何心挂儒冠。 权德舆 新安江路

借问檐前树,何枝曾挂冠。 泰系 题石室山王宁所居

南北东西无所羁,挂冠目在胜分司。 白居易 初致仕后戏酬留守牛相公并呈分司诸寮友

挂冠顾翠緌,悬车惜朱轮。 白居易 秦中吟十首不致仕

七旬才满冠已挂,半禄未及车先悬。 白居易 达哉乐天行

卧忆郊扉月,恩深未挂冠。 许浑 病中二首

每挹挂冠侣,思从初服旋。 韦嗣立 偶游龙门北溪忽怀骊山别业因以言志示弟淑奉呈诸大僚

行当挂其冠,生死君一访。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

典故 
仁风动
 
仁风扇动
 
偶然入手送东阳
 
扇似袁宏
 
持赠东冶亭
 
扬风赠扇
 
东阳仁
 
满扇好风
 
袁宏一扇风
 
袁宏扇
 
袁虎扇
 
袁郎扇
 
赠扇扬风
 
赠扇有仁风

相关人物
袁宏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40~
袁彦伯为谢安南司马,都下诸人送至濑乡。将别,既自悽惘,叹曰:「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南朝梁·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曰:「袁宏字彦伯,陈郡人,魏郎中令焕六世孙也。祖猷,侍中。父勖,临汝令。宏起家建威参军,安南司马记室。太傅谢安赏宏机捷辩速,自吏部郎出为东阳郡,乃祖之于冶亭,时贤皆集。安欲卒迫试之,执手将别,顾左右取一扇而赠之。宏应声答曰:『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合坐叹其要捷。性直亮,故位不显也。在郡卒。」
《晋书》卷九十二〈文苑列传·袁宏〉~2398~
谢安常赏其机对辩速。后安为扬州刺史,宏自吏部郎出为东阳郡,乃祖道于冶亭。时贤皆集,安欲以卒迫试之,临别执其手,顾就左右取一扇而授之曰:「聊以赠行。」宏应声答曰:「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时人叹其率而能要焉。
《晋书》卷九十二〈文苑列传·应贞〉~2370~
悠悠太上,人之厥初。皇极肇建,彝伦攸敷。五德更运,应录受符。陶唐既谢,天历在虞。于时上帝,乃顾惟眷。光我晋祚,应期纳禅。位以龙飞,文以豹变。玄泽滂流,仁风潜扇。区内宅心,方隅回面。天垂其象,地耀其文。凤鸣朝阳,龙翔景云。嘉禾重颖,蓂荚载芬。率土咸宁,人胥悦欣。

简释

仁风动:喻地方官有善政。唐独孤及《送马郑州》:“当使仁风动,遥听舆颂喧。”


例句

江湖经战阵,草木待仁风。 畅当 奉送杜中丞赴洪州

扬风非赠扇,易俗是张琴。 李隆基 赐崔日知往潞州

当使仁风动,遥听舆颂諠。 独孤及 送马郑州

衣同莱子曾分笔,扇似袁宏别有天。 罗隐 寄池州郑员外

庾监高楼月,袁郎满扇风。 罗隐 投宣武郑尚书二十韵

香暖几飘袁虎扇,格高常对孔融樽。 罗隐 虚白堂前牡丹相传云太傅手植在钱塘

楼移庾亮千山月,树待袁宏一扇风。 罗隐 途中晋州献孟中丞

羽扇扬风暇,瑶琴怅别情。 钱起 奉和宣城张太守南亭秋夕怀友

谢安春渚饯袁宏,千里仁风一扇清。 高湘 和李尚书命妓钱崔侍御

典故
三足之鸟
  
三足老鸦
 
天上鸟
 
日中侣
   
虾蟆食月
    

《史记》卷一百二十八〈龟策列传〉~3237~
孔子闻之曰:「神龟知吉凶,而骨直空枯。日为德而君于天下,辱于三足之乌。月为刑而相佐,见食于虾蟆。」
《淮南子》卷七〈精神训〉~28~
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闵,澒濛鸿洞,莫知其门。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孔乎莫知其所终极,滔乎莫知其所止息,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刚柔相成,万物乃形,烦气为虫,精气为人。是故精神,天之有也;而骨骸者,地之有也。精神入其门,而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是故圣人法天顺情,不拘于俗,不诱于人,以天为父,以地为母,阴阳为纲,四时为纪。天静以清,地定以宁,万物失之者死,法之者生。夫静漠者,神明之宅也;虚无者,道之所居也。是故或求之于外者,失之于内;有守之于内者,失之于外。譬犹本与末也,从本引之,千枝万叶莫不随也。夫精神者,所受于天也;而形体者,所禀于地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背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故曰一月而膏,二月而胅,三月而胎,四月而肌,五月而筋,六月而骨,七月而成,八月而动,九月而躁,十月而生。形体以成,五藏乃形,是故肺主目,肾主鼻,胆主口,肝主耳。外为表而内为里,开闭张歙,各有经纪。故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天有四时、五行、九解、三百六十六日,人亦有四支、五藏、九窍、三百六十六节。天有风雨寒暑,人亦有取与喜怒。故胆为云,肺为气,肝为风,肾为雨,脾为雷,以与天地相参也,而心为之主。是故耳目者日月也,血气者风雨也。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日月失其行,薄蚀无光;风雨非其时,毁折生灾;五星失其行,州国受殃。汉·高诱注:「踆,犹蹲也,谓三足乌。」

简释

阳乌:喻指太阳。唐贯休《古意九首》之二:“阳乌烁万物,草木怀春恩。”


例句

阳乌落尽酒不醒,扶上西园当月楼。 僧鸾 苦热行

月中有桂树,日中有伴侣。 刘商 乌夜啼

阳乌不自暖,雪压扶桑枝。 刘驾 苦寒行

鳌头一荡山虽没,乌足重安日不昏。 吴融 文德初闻车驾东游

阳乌犹曝翅,真恐湿蟠桃。 李群玉 洞庭风雨二首之二

千秋沧海南,名系朱鸟影。 杜甫 八哀诗(并序)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三足之乌足恐断,羲和送将何所归。 杜甫 前苦寒行二首

连花交响共命鸟,金榜双回三足乌。 杜甫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月兔走入海,日乌飞出山。 杜荀鹤 与友人话别

无乃慕高近白日,三足妒尔令尔疾。 柳宗元 跂乌词

六眸龟北凉应早,三足乌南日正长。 裴夷直 秋日

阳乌烁万物,草木怀春恩。 贯休 古意九首之二

松桂枝不动,阳乌飞半天。 贯休 苦热

尝闻古老言,疑是虾蟆精。径圆千里纳女腹,何处养女百丑形。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赤鸟司南方,尾秃尾觰沙。月蚀于汝头,汝口开呀呀,虾蟆掠汝两吻过,忍学省事不以汝觜啄虾蟆。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典故 
滁阳太守欧阳公


《史记》卷二十四〈乐书〉~78~
又尝得神马渥洼水中,复次以为太一之歌。歌曲曰:「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
典故 
已而已而
  
接舆歌
 
接舆狂
 
接舆醉
 
楚人凤
  
楚狂接舆
 
楚狂紫
    
笑孔丘
 
葛凤
 
行歌叹凤
 
衰凤
   
凤兮
 
凤兮凤
  
凤衰

相关人物
孔子
 
楚狂

参考典故
凤来仪


《论语注疏·微子》~65~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尘外遐举笺》〈历代高隐姓氏·陆通〉~996~
陆通,字接舆,楚人也,好养性,躬耕以为食。楚昭王时,通见楚政无常,乃佯狂不仕,故时人谓之楚狂。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有,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却曲,无伤吾足。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孔子下车,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子罕》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简释

接舆狂:咏隐士或狂者。五代前蜀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世随渔父醉,身效接舆狂。”


例句

狂歌问夫子,夫子莫能陈。 储光羲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

莫学楚狂隳姓字,知音还有子期听。 元孚 送李四校书

高歌一曲垂鞭去,尽日无人识楚狂。 吴融 宝灵县西测津

楚客早闻歌凤德,刘琨休更舞鸡声。 吴融 萧县道中

还知谢客名先重,肯为诗篇问楚狂。 周贺 寺居寄杨侍御

既笑接舆狂,仍怜孔丘厄。 孟浩然 山中逢道士云公

凤兮且莫叹,鲤也会闻诗。 孟郊 子庆诗

相如曾作凤兮吟,昔被文君会此音。 孙玄照 琴中歌赠王仙仙

偷归瓮间卧,逢个楚狂来。 戴叔伦 答崔载华

泣麟犹委吏,歌凤更佯狂。 李商隐 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从来叔夜懒,非是接舆狂。 李端 宿荐福寺东池有怀故园因寄元校书

凤兮衰已尽,犬也吠何繁。 李群玉 吾道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李隆基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 李颀 杂兴

接舆还入楚,王粲不归秦。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更置盈尊酒,时时醉楚狂。 权德舆 题邵端公林亭

楚国有狂夫,茫然无心想。散发不冠带,行歌南陌上。孔丘与之言,仁义莫能奖。 王维 偶然作六首

植福祠迦叶,求仁笑孔丘。 王维 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得道殊秦佚,隳名似楚狂。 皎然 因游支硎寺寄邢端公

治书招远意,知共楚狂行。 皎然 奉酬袁使君西楼钱秦山人与昼同赴李侍御招三韵

狂歌欲叹凤,失路反占龟。 卢照邻 山行寄刘李二参军

荆山璞在终应识,楚国人知不是狂。 窦庠 酬谢韦卿二十五兄俯赠辄敢书情

宣父道高休叹凤,武侯才大本吟龙。 罗隐 淮南送李司空朝觐

楚狂身世恨情多,似病如忧正是魔。 钱起 早夏

念与楚狂子,悠悠白云期。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三

凤歌空有问,龙性讵能驯。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

世随渔父醉,身效接舆狂。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归来满把如渑酒,何用伤时叹凤兮。 韦庄 鄠杜旧居二首

淋漓满襟袖,更发楚狂歌。 韩偓 答友人见寄酒

燕侠冰霜难狎近,楚狂锋刃触凡愚。 韩偓 赠湖南李思齐处士

花前醉倒歌者谁,楚狂小子韩退之。 韩愈 芍药歌

莫怪狂人游楚国,莲花只在淤泥生。 顾况 寻僧二首之二

接舆亦是狂歌者,更就将军乞一声。 顾况 赠韦清将军

鲁圣虚泣鳞,楚狂浪歌凤。 鲍溶 寓兴

典故
三年不顾
 
三年送目
 
下蔡倡
 
下蔡倾
 
下蔡城危
 
下蔡迷
 
偷窥笑眼
 
增之太长,减之太短
 
墙东宋
 
墙头岑寂
 
太赤
 
宋家东
 
宋家邻
 
宋玉墙
 
宋玉东家
 
宋玉东邻
 
宋玉墙东
 
宋玉墙头
 
宋玉邻
 
宋邻
 
宋邻东畔
 
惑阳城
 
慕宋
 
施朱施粉
  
东家一笑
    
东邻女
 
东邻妙
 
东邻子
 
楚女窥墙
  
登墙女
  
窥宋东墙
 
窥宋玉
 
窥邻
 
粉墙偷眼觑
 
红欹宋玉
 
莫把一分增减
 
西邻公子
 
西邻宋
 
西邻宋家
   
迷下蔡惑阳城
 
邻墙招
 
邻宋玉
 
阳城下蔡
 
阳城惑
 
相关人物
司马相如
 
宋玉


《昭明文选》卷十九〈 赋癸·情·登徒子好色赋〉~892~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是时,秦章华大夫在侧,因进而称曰:「今夫宋玉盛称邻之女,以为美色,愚乱之邪!臣自以为守德,谓不如彼矣。且夫南楚穷巷之妾,焉足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王曰:「试为寡人说之。」大夫曰:「唯唯。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士。足历五都。出咸阳。熙邯郸。从容郑卫溱洧之间。是时向春之未。迎夏之阳。鸧鹒喈喈。群女出桑。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臣观其丽者。因称诗曰。遵大路兮揽子袪。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恍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复称诗曰。寤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赠我如此兮不如无生。因迁延而辞避。盖徒以微辞相感动。精神相依凭。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于是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
《艺文类聚》卷十八
汉·司马相如《美人赋》:「臣之东邻,有一女子,云发丰艳,蛾眉皓齿,登垣而望臣,三年于兹矣,臣弃而不许。」(据《艺文类聚》卷十八引)

简释

三年送目:指女子爱慕男子。宋杨亿《宋玉》:“三年送目愁邻媛,七泽迷魂怨楚辞。”

宋玉墙:喻女子寄情之所。唐罗隐《桃花》:“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欹宋玉墙。”


例句

西墙邻宋玉,窥见妾眉宇。 于濆 宫怨

因游李城北,偶向宋家东。 元稹 会真诗三十韵

阳城迷处笑,京兆画时嚬。 吴融 倒次元韵

住处方窥宋,平生未嫁卢。 吴融 即席十韵

城堪迷下蔡,台合上姑苏。 吴融 即席十韵

可怜三五夕,妩媚善为邻。 吴融 和韩致光侍郎无题三首十四韵

未达东邻还绝想,不劳南浦更销魂。 吴融 春晚书怀

尘埃一别杨朱路,风月三年宋玉墙。 唐彦谦 离鸾

羞杀登墙女,饶将解佩人。 徐夤 和仆射二十四丈牡丹八韵

宋玉邻边腮正嫩,文君机上锦初裁。 徐夤 忆牡丹

昔岁曾为萧史伴,今朝应作宋家邻。 方干 赠美人四首

古有阳台梦,今多下蔡倡。 李商隐 夜思

不见华胥梦,空闻下蔡迷。 李商隐 思贤顿

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阳城十万家。 李商隐 无题

水精如意玉连环,下蔡城危莫破颜。 李商隐 赠歌妓二首

隐忍阳城笑,喧传郢市歌。 李商隐 镜槛

自古有秀色,西施与东邻。 李白 效古二首

扬清歌,发皓齿,北方佳人东邻子。 李白 白纻辞三首之一

知君调得东家子,早晚和鸣入锦衾。 李群玉 戏赠魏十四

惊杀东邻绣床女,错将黄晕压檀花。 杜牧 偶作

宋玉东家女,常怀物外多。 梁锽 观王美人海图障子

莫作经时别,西邻是宋家。 权德舆 玉台体十二首

花恨红腰柳妒眉,东邻墙短不曾窥。 段成式 戏高侍御七首

莫教才子偏惆怅,宋玉东家是旧邻。 王硕 和三乡诗

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 白居易 感情

一笑阳城人便惑,何堪教见杜红儿。 罗虬 比红儿诗

红儿若在东家住,不得登墙尔许年。 罗虬 比红儿诗

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攲宋玉墙。 罗隐 桃花

郎若姓何应解傅,女能窥宋不劳施。 罗隐

早惑阳城客,今悲华锦筵。 赵嘏 昔昔盐二十首恒敛千金笑

每笑东家子,窥他宋玉墙。 霍总 关山月

有时自患多情病,莫是生前宋玉身。 韦庄 奉和左司郎中春物暗度感而成章

千金莫惜旱莲生,一笑从教下蔡倾。 韩偓 偶见

莫道风流无宋玉,好将心力事妆台。 韩偓 席上有赠

手持双豆蔻,的的为东邻。 韩偓 无题

何曾举意西邻玉,未肯留情南陌金。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美女出东邻,容与上天津。 骆宾王 咏美人在天津桥

典故
公主花
 
刘梅贵主妆
  
含章宫下妆
 
含章春风面
 
吹到眉心
 
寿阳公主面
  
寿阳宫额
 
寿阳梅妆
 
寿阳眉
 
寿阳纤巧
 
妆光梅影
 
妆梅
 
妆额
    
梅新试妆
 
梅粉华妆
 
梅花入寿阳
 
梅花匀面妆
 
梅花妆额
 
梅花点额
 
梅蕊妆宫额
 
梅蕊宫妆
  
欲点妆额
 
深宫点额
 
添妆韵似梅
 
汉宫娇额
 
粉额妆
 
试妆看吹面
  
额花
 
额黄映日
 
飘到梅心
 
飞近娥绿

相关人物
寿阳公主


《太平御览》卷三十〈时序部十五·人日〉~269~
《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竟效之,今梅花妆是也。」
《事类赋注》卷二十六
《宋书》曰:「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之华,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后有梅花妆,后人多效之。」

简释

梅妆:喻女子华美妆饰,或喻梅花。唐李商隐《对雪二首》之二:“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

典故
如公何地不阳春
 
春脚到
  
华节布阳春
 

《开元天宝遗事》卷下〈有脚阳春〉
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

简释

阳春有脚:喻官吏有德政。宋杨万里《送吉守赵山父移广东提刑》:“阳春有脚来江城,银汉乘搓移使星。”,元王浑《春夜宴》:“阳春元有脚,玉度莹无瑕。”

《漢語大詞典》:昌阳(昌陽)
菖蒲别名。昌,通“ 菖 ”。 唐 韩愈 《进学解》:“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詰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按, 南朝 梁 陶弘景 《名医别录》认为昌阳、昌蒲是二物,自 韩愈 谓“昌阳引年”,作为一物,其后 宋 代《圣济总录》即承其说,以昌阳为昌蒲别名。吕氏春秋谓冬至后五十七日,昌蒲始生。据此,昌蒲得名昌阳,以其得阳气而昌盛。参阅吕氏春秋·任地、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参见“ 昌蒲 ”。
分類:菖蒲二物
《漢語大詞典》:昌蒲
即菖蒲。昌,通“ 菖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呈剑形,夏天开花,淡黄色,肉穗花序。根茎可做香料,中医用做健胃剂,外用可以治牙痛、齿龈出血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东则有蕙圃衡兰,芷若射干,穹穷昌蒲,江离麋芜,诸蔗猼且。”按,《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作“菖蒲”。
《漢語大詞典》:京尘(京塵)
见“ 京洛尘 ”。
《漢語大詞典》:京洛尘(京洛塵)
亦作“ 京雒尘 ”。 晋 陆机 《为顾彦先赠妇》之一:“ 京洛 多风尘,素衣化为緇。”后以“京洛尘”比喻功名利禄等尘俗之事。 唐 司空图 《下方》诗:“三十年来往,中间 京洛 尘。” 清 钱谦益 《客途有怀吴中故人·李先辈长蘅》诗:“锁院文章 京雒 尘,篝灯每共话酸辛。”亦省作“ 京尘 ”。 唐 孟郊 《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江调难再得,京尘徒满躬。” 宋 苏轼 《次韵孙巨源见寄五绝》之五:“不羡京尘骑马客,羡他 淮 月弄舟人。”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宦海沉身,京尘迷目,名韁利锁难脱。”
《漢語大詞典》:京洛尘(京洛塵)
亦作“ 京雒尘 ”。 晋 陆机 《为顾彦先赠妇》之一:“ 京洛 多风尘,素衣化为緇。”后以“京洛尘”比喻功名利禄等尘俗之事。 唐 司空图 《下方》诗:“三十年来往,中间 京洛 尘。” 清 钱谦益 《客途有怀吴中故人·李先辈长蘅》诗:“锁院文章 京雒 尘,篝灯每共话酸辛。”亦省作“ 京尘 ”。 唐 孟郊 《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江调难再得,京尘徒满躬。” 宋 苏轼 《次韵孙巨源见寄五绝》之五:“不羡京尘骑马客,羡他 淮 月弄舟人。”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宦海沉身,京尘迷目,名韁利锁难脱。”
《國語辭典》:缁尘(緇塵)  拼音:zī chén
尘污。比喻世俗的污垢。《文选。谢朓。詶王晋安诗》:「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唐。李益 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诗:「晚逐旌旗俱白首,少游京洛共缁尘。」
《國語辭典》:落尘(落塵)  拼音:luò chén
1.原子弹或氢弹爆炸,对大气造成污染后,降落至地球表面的放射性物质及被放射线污染的尘埃。往往引起严重的辐射污染。也称为「原子尘」。
2.除雨水外,一般由大气向地面降落之微细粒子,皆称为「落尘」。
《國語辭典》:挥戈(揮戈)  拼音:huī gē
挥动兵器。《十六国春秋辑补。卷五九。南燕录。慕容德传》:「奋剑与夕火争光,挥戈与秋月竞色。」
《國語辭典》:挥戈回日(揮戈回日)  拼音:huī gē huí rì
比喻奋勇力拼,挽救危机。参见「撝戈反日」条。明。刘基 次韵和石抹公悲红树诗二首之一:「却羡鲁阳功德盛,挥戈回日至今传。」
分類:危局
《漢語大詞典》:挥戈退日(揮戈退日)
见“ 挥戈回日 ”。
《國語辭典》:挥戈回日(揮戈回日)  拼音:huī gē huí rì
比喻奋勇力拼,挽救危机。参见「撝戈反日」条。明。刘基 次韵和石抹公悲红树诗二首之一:「却羡鲁阳功德盛,挥戈回日至今传。」
分類:危局
《國語辭典》:转日回天(轉日回天)  拼音:zhuǎn rì huí tiān
改变天日。形容力量很大。明。汪廷讷《狮吼记》第一一出:「望神明转日回天,急来搭救。」
《漢語大詞典》:鲁戈(魯戈)
见“ 鲁阳戈 ”。
《漢語大詞典》:鲁阳戈(魯陽戈)
《淮南子·览冥训》:“ 鲁阳公 与 韩 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后以“鲁阳戈”谓力挽危局的手段或力量。 南朝 梁 萧纪 《同萧长史看妓》诗:“想君愁日暮,应羡 鲁阳 戈。” 唐 杜甫 《伤春》诗之五:“难分太仓粟,竞弃 鲁阳 戈。” 王德钟 《十九岁述怀》诗之六:“匡时挥尽 鲁阳 戈,天意如斯奈若何!”亦省作“ 鲁戈 ”。 元 马麟 《独酌谣》:“ 鲁 戈莫麾斥, 羲 车莫招摇。” 清 袁于令 《西楼记·检课》:“一任窗前之驹隙,不愁镜里之霜华,吾以为 鲁 戈难再, 江 笔可危也。” 沈砺 《偶成》诗:“ 楚 囚对泣浑无补,谁为中原奋 鲁 戈?”
分類:危局力量
《漢語大詞典》:鲁戈回日(魯戈迴日)
同“ 鲁阳挥戈 ”。 清 丘逢甲 《和平里行》:“ 鲁 戈迴日难中天,潮生潮落穹碑前。”
《漢語大詞典》:鲁阳戈(魯陽戈)
《淮南子·览冥训》:“ 鲁阳公 与 韩 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后以“鲁阳戈”谓力挽危局的手段或力量。 南朝 梁 萧纪 《同萧长史看妓》诗:“想君愁日暮,应羡 鲁阳 戈。” 唐 杜甫 《伤春》诗之五:“难分太仓粟,竞弃 鲁阳 戈。” 王德钟 《十九岁述怀》诗之六:“匡时挥尽 鲁阳 戈,天意如斯奈若何!”亦省作“ 鲁戈 ”。 元 马麟 《独酌谣》:“ 鲁 戈莫麾斥, 羲 车莫招摇。” 清 袁于令 《西楼记·检课》:“一任窗前之驹隙,不愁镜里之霜华,吾以为 鲁 戈难再, 江 笔可危也。” 沈砺 《偶成》诗:“ 楚 囚对泣浑无补,谁为中原奋 鲁 戈?”
分類:危局力量
《國語辭典》:鲁阳挥戈(魯陽揮戈)  拼音:lǔ yáng huī gē
战国时楚国鲁阳公曾与韩激战,时值黄昏,鲁阳公为挽颓势,舞戈令太阳逆升的传说。典出《淮南子。览冥》。后用以称扬人坚强勇敢,能挽回危局。如:「年轻人要有力挽狂澜、鲁阳挥戈的气魄。」
分類:危局
《漢語大詞典》:曳裾
(1).拖着衣襟。裾,衣服的大襟。 晋 陶潜 《劝农》诗:“矧伊众庶,曳裾拱手。” 唐 王绩 《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诗:“曳裾出门迎,握手登前除。”
(2).“曳裾王门”之省称。 唐 杜甫 《又作此奉卫王》诗:“推轂几年惟镇静,曳裾终日盛文儒。” 明 蔡羽 《思田园》诗:“曳裾京华尘,徒自隳四支。”参见“ 曳裾王门 ”。
《國語辭典》:曳裾王门(曳裾王門)  拼音:yì jū wáng mén
语本《汉书。卷五一。邹阳传》:「今臣尽智毕议,易精极虑,则无国不可奸;饰固陋之心,则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指依附权贵门下,仰承鼻息。唐。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也作「曳裾侯门」。
《國語辭典》:曳裾王门(曳裾王門)  拼音:yì jū wáng mén
语本《汉书。卷五一。邹阳传》:「今臣尽智毕议,易精极虑,则无国不可奸;饰固陋之心,则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指依附权贵门下,仰承鼻息。唐。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也作「曳裾侯门」。
《漢語大詞典》:梦雨(夢雨)
迷濛细雨。 唐 李商隐 《重过圣女祠》诗:“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下:“ 萧閒 云:‘风头梦,吹无跡。’盖雨之至细,若有若无者,谓之‘梦’…… 贺方回 有‘风头梦雨吹成雪’之句,又云:‘长廊碧瓦,梦雨时飘洒。’”
分類:迷濛细雨
《國語辭典》:梦云(夢雲)  拼音:mèng yún
楚王梦巫山神女朝云行雨的故事。见《文选。宋玉。高唐赋》。后比喻幽会。唐。杜牧 润州诗二首之二:「城高铁瓮横强弩,柳暗朱楼多梦云。」宋。苏轼 永遇乐。明月如霜词:「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漢語大詞典》:峡云(峽雲)
(1).指 三峡 的云。 唐 杜甫 《送段功曹归广州》诗:“ 峡 云笼树小,湖日荡船明。” 仇兆鳌 注:“ 三峡 山高,故云笼树而小。” 宋 陆游 《寒食》诗:“ 峡 云烘日已成霞, 瀼水 生文浅见沙。”
(2).借指传说中的 巫山 神女。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谓 巫山 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楚怀王 曾于梦中与之欢会。后因以代称情人。 宋 晏殊 《寓意》诗:“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漢語大詞典》:巫娥
指 巫山 神女。亦泛指美女。 唐 杜牧 《柳》诗:“ 巫娥 庙里低含雨, 宋玉 宅前斜带风。”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一折:“劝不醒痴迷 楚子 ,直要娶薄倖 巫娥 。” 明 刘基 《题江村风雨图》诗:“龙母鮫綃云半湿, 巫娥 贝闕夜深开。”
《國語辭典》:巫山  拼音:wū shān
1.战国时楚怀王、襄王并传有游高唐、梦巫山神女荐寝事。见东周战国。宋玉〈高唐赋。序〉、东周战国。宋玉〈神女赋。序〉。后指男女欢合。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七折:「今夜同欢会,梦魂飞,巫山一对暮云归。」也作「高唐」、「阳台」、「云雨」。
2.山名:(1)位于重庆市巫山县东,为巴山山脉的高峰,有十二峰,为川鄂的界山,长江贯穿其间,形成巫峡。(2)位于山东省泰安市辖肥城市西北。
3.县名。位于重庆市东部,东、南与湖北省相邻,西接奉节县。巫山十二峰西北,南濒长江北岸,西邻奉节。东部有大宁河,滨河有神女庙。
《漢語大詞典》:巫山神女
相传 赤帝 之女名 姚姬 ,未嫁而卒,葬于 巫山 之阳, 楚怀王 游 高唐 ,昼寝,梦与其神相遇,自称“巫山之女”。见 宋玉 《高唐赋》序及 李善 注。后人附会,为之立像,称为“巫山神女”。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六:“过 巫山 凝真观 ,謁 妙用真人 祠。真人,即世所谓 巫山 神女也。” 宋 陈德武 《清平乐·咏雨》词:“经旬一见通宵,恍如身在 蓝桥 ,记与 巫山 神女,不禁暮暮朝朝。” 郭沫若 《屈原》第四幕:“把 南后 恭维得无以复加,说她是 巫山 神女下凡。”
分類:赤帝
《國語辭典》:巫山云雨(巫山雲雨)  拼音:wū shān yún yǔ
战国时楚怀王、襄王并传有游高唐、梦巫山神女自愿荐寝事。见《文选。宋玉。高唐赋。序》、《文选。宋玉。神女赋。序》。巫山云雨比喻男女欢合。《精忠岳传》第三五回:「十二巫山云雨会,襄王今夜上阳台。」亦用于形容自然界的云情雨态。唐。李白 江上寄巴东故人诗:「汉水波浪远,巫山云雨飞。」也作「云雨高唐」、「云雨巫山」。
分類:男女合欢
《國語辭典》:巫山  拼音:wū shān
1.战国时楚怀王、襄王并传有游高唐、梦巫山神女荐寝事。见东周战国。宋玉〈高唐赋。序〉、东周战国。宋玉〈神女赋。序〉。后指男女欢合。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七折:「今夜同欢会,梦魂飞,巫山一对暮云归。」也作「高唐」、「阳台」、「云雨」。
2.山名:(1)位于重庆市巫山县东,为巴山山脉的高峰,有十二峰,为川鄂的界山,长江贯穿其间,形成巫峡。(2)位于山东省泰安市辖肥城市西北。
3.县名。位于重庆市东部,东、南与湖北省相邻,西接奉节县。巫山十二峰西北,南濒长江北岸,西邻奉节。东部有大宁河,滨河有神女庙。
《國語辭典》:巫峰  拼音:wū fēng
1.男女幽会处。《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恍若今宵遇神女,红云簇拥下巫峰。」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五出:「误走到巫峰上,添了些行云想,匆匆忘却仙模样。」
2.巫山的十二峰。
《漢語大詞典》:巫山十二峰
巫山 之上,群峰迭起,其著者有十二峰,峰名说法不一。据 宋 祝穆 《方舆胜览》载十二峰为: 望霞 、 翠屏 、 朝云 、 松峦 、 集仙 、 聚鹤 、 净坛 、 上升 、 起云 、 飞凤 、 登龙 、 圣泉 。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地理》《蜀江图》则为: 独秀 、 笔峰 、 集仙 、 起云 、 登龙 、 望霞 、 聚鹤 、 栖凤 、 翠屏 、 盘龙 、 松峦 、 仙人 。 唐 李端 《巫山高》诗:“ 巫山 十二峯,皆在碧虚中。” 明无心子《金雀记·作赋》:“锦川怪石多奇样,絶胜 巫山 十二峯。” 郭沫若 《屈原》第四幕:“务求上帝怜鉴,封之为 巫山 十二峰之山神土地。”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六。
《國語辭典》:巫山  拼音:wū shān
1.战国时楚怀王、襄王并传有游高唐、梦巫山神女荐寝事。见东周战国。宋玉〈高唐赋。序〉、东周战国。宋玉〈神女赋。序〉。后指男女欢合。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七折:「今夜同欢会,梦魂飞,巫山一对暮云归。」也作「高唐」、「阳台」、「云雨」。
2.山名:(1)位于重庆市巫山县东,为巴山山脉的高峰,有十二峰,为川鄂的界山,长江贯穿其间,形成巫峡。(2)位于山东省泰安市辖肥城市西北。
3.县名。位于重庆市东部,东、南与湖北省相邻,西接奉节县。巫山十二峰西北,南濒长江北岸,西邻奉节。东部有大宁河,滨河有神女庙。
《國語辭典》:巫峡(巫峽)  拼音:wū xiá
长江三峡之一。位于湖北省巴东县西,与四川省巫山县接界。因巫山约束形成四十六公里的长峡,巫山十二峰屏列长江两边,江道狭隘,水流湍急。
《國語辭典》:巫山  拼音:wū shān
1.战国时楚怀王、襄王并传有游高唐、梦巫山神女荐寝事。见东周战国。宋玉〈高唐赋。序〉、东周战国。宋玉〈神女赋。序〉。后指男女欢合。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七折:「今夜同欢会,梦魂飞,巫山一对暮云归。」也作「高唐」、「阳台」、「云雨」。
2.山名:(1)位于重庆市巫山县东,为巴山山脉的高峰,有十二峰,为川鄂的界山,长江贯穿其间,形成巫峡。(2)位于山东省泰安市辖肥城市西北。
3.县名。位于重庆市东部,东、南与湖北省相邻,西接奉节县。巫山十二峰西北,南濒长江北岸,西邻奉节。东部有大宁河,滨河有神女庙。
《漢語大詞典》:巫阳(巫陽)
(1).古代传说中的女巫。《楚辞·招魂》:“帝告 巫阳 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魂魄离散,汝筮予之。’” 王逸 注:“女曰巫。 阳 ,其名也。” 唐 韩愈 《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又詔 巫阳 反其魂,徐命之前问何冤。” 宋 苏轼 《澄迈驿通潮阁》诗:“餘生欲老海南村,帝遣 巫阳 招我魂。” 古直 《感事》诗之二:“滚滚 珠江 水尽寃, 巫阳 不下復何言。”
(2).古神医名。参见“ 巫彭 ”。
(3). 巫山 的南面,指 巫峡 。 唐 白居易 《送萧处士游黔南》诗:“ 江 从 巴峡 初成字,猿过 巫 阳始断肠。” 宋 范成大 《假十二峰》诗:“ 巴 东 三峡 数 巫 阳,山入 西陵 更鬱苍。”
(4).即 巫山 。 宋 苏轼 《朝云》诗:“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 巫阳 云雨仙。” 明 无心子《金雀记·玩灯》:“俺只见荷花灯上浴鸳鸯,恰便似神女会 巫阳 。”《再生缘》第六九回:“鳬写可怜红更小, 襄王 何日到 巫阳 。”参见参见“巫山”。
《漢語大詞典》:巫彭
(1).传说中的神医名。山海经·海内西经:“ 开明 东有 巫彭 、 巫抵 、 巫阳 、 巫履 、 巫凡 、 巫相 ,夹 窫窳 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 郭璞 注:“皆神医也。世本曰:‘ 巫彭 作医。’”
(2).泛指名医。吕氏春秋·勿躬:“ 巫彭 作医, 巫咸 作筮。” 宋 曾巩 《代书寄赵宏》诗:“岂期艰苦天所悯,晚节幸值 巫彭 妙。”
《漢語大詞典》:巫云(巫雲)
指男女幽会。 宋 陈德武 《千秋岁》词:“濯锦丰姿新凉臺阁,懊悔 巫 云太轻薄。”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赐完》:“ 巫 云梦长,唤醒梅花帐,纤珪瘦玉残妆。”参见“ 巫山 ”。
分類:男女幽会
《國語辭典》:巫山  拼音:wū shān
1.战国时楚怀王、襄王并传有游高唐、梦巫山神女荐寝事。见东周战国。宋玉〈高唐赋。序〉、东周战国。宋玉〈神女赋。序〉。后指男女欢合。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七折:「今夜同欢会,梦魂飞,巫山一对暮云归。」也作「高唐」、「阳台」、「云雨」。
2.山名:(1)位于重庆市巫山县东,为巴山山脉的高峰,有十二峰,为川鄂的界山,长江贯穿其间,形成巫峡。(2)位于山东省泰安市辖肥城市西北。
3.县名。位于重庆市东部,东、南与湖北省相邻,西接奉节县。巫山十二峰西北,南濒长江北岸,西邻奉节。东部有大宁河,滨河有神女庙。
《國語辭典》:断雨残云(斷雨殘雲)  拼音:duàn yǔ cán yún
比喻男女间的爱情因故阻隔或断绝。明。徐霖《绣襦记》第三三出:「孤帏再把重门掩,不堪离恨寄冰弦,断雨残云思黯然。」
《國語辭典》:暮暮朝朝  拼音:mù mù zhāo zhāo
每天每夜。《群音类选。卷三。清腔类。绣停针一套。荡起商飙》:「花又好、月又皎、惜花爱月,眠迟起早,暮暮朝朝,不离花表,赏足花前,怎教残英坠了。」
分類:日日夜夜
《漢語大詞典》:暮雨
傍晚的雨。 宋 柳永 《八声甘州》词:“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许地山 《空山灵雨·爱底痛苦》:“暮雨要来,带着愁容的云片,急急飞避。”
分類:黄昏
《國語辭典》:暮雨朝云(暮雨朝雲)  拼音:mù yǔ zhāo yún
比喻男女间的情爱欢合。参见「朝云暮雨」条。元。无名氏《云窗梦》第二折:「俺两个眉尖眼角传芳信,等盘儿上暮雨朝云。」
《國語辭典》:朝云(朝雲)  拼音:zhāo yún
1.早上的云。三国魏。曹植〈赠丁仪〉诗:「朝云不归山,霖雨成川泽。」
2.神话传说中祭祀巫山神女的庙宇。《文选。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國語辭典》:朝云暮雨(朝雲暮雨)  拼音:zhāo yún mù yǔ
1.楚怀王在高唐梦见巫山神女,并与之媾合的故事。见《文选。宋玉。高唐赋序》。后比喻男女间的情爱欢合。唐。李商隐 楚宫诗二首之一:「朝云暮雨长相接,犹自君王恨见稀。」元。无名氏《度柳翠》第二折:「你本恋著朝云暮雨慵回首,却被这明月清风缠杀你那头。」也作「暮雨朝云」。
2.自然界的云云雨雨。宋。陆游 三峡歌三首之三:「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明月中。」元。邓玉宾〈端正好。俺便似画图中套。叨叨令〉曲:「青天白日藤葛笼笼葱葱障,朝云暮雨山水崎崎岖岖当。」
《國語辭典》:朝云暮雨(朝雲暮雨)  拼音:zhāo yún mù yǔ
1.楚怀王在高唐梦见巫山神女,并与之媾合的故事。见《文选。宋玉。高唐赋序》。后比喻男女间的情爱欢合。唐。李商隐 楚宫诗二首之一:「朝云暮雨长相接,犹自君王恨见稀。」元。无名氏《度柳翠》第二折:「你本恋著朝云暮雨慵回首,却被这明月清风缠杀你那头。」也作「暮雨朝云」。
2.自然界的云云雨雨。宋。陆游 三峡歌三首之三:「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明月中。」元。邓玉宾〈端正好。俺便似画图中套。叨叨令〉曲:「青天白日藤葛笼笼葱葱障,朝云暮雨山水崎崎岖岖当。」
《漢語大詞典》:楚梦(楚夢)
(1).指 楚国 云梦泽 。《文选·陆机〈齐讴行〉》:“ 孟诸 吞 楚梦 ,百二侔 秦 京。” 李善 注:“《子虚赋》曰:‘ 齐 浮 渤澥 ,游 孟诸 ,吞若 云梦 者八九。’” 南朝 陈 徐陵 《为护军长史王质移文》:“﹝ 华皎 ﹞遂乃治兵 楚梦 ,窃戴干戈,傍引西戎,共谋东夏。”
(2).本指 楚王 游 阳台 梦遇 巫山 神女事。后借指短暂的美梦。多指男女欢会。 唐 李白 《惜馀春赋》:“披 卫 情於 淇水 ,结 楚 梦於 阳云 。” 宋 贺铸 《侍香金童》词:“ 楚 梦方回,翠被寒如水。尚想见, 扬州 桃李。” 清 珠泉居士 《雪鸿小记》:“葳蕤自守, 楚 梦犹虚,余友 潘 子 研香 亟称之。”
《漢語大詞典》:楚台(楚臺)
指 楚王 梦遇神女之 阳台 。后多指男女欢会之处。 唐 吴融 《重阳日荆州作》诗:“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 楚 臺。” 宋 秦观 《醉桃源》词:“银烛暗,翠帘垂,芳心两自知。 楚 臺魂断晓云飞,幽欢难再期。” 元 张可久 《寨儿令·春思》曲:“曲未终,酒方浓,云收 楚 臺十二峯。” 明 高明 《琵琶记·瞷询衷情》:“我本是伤秋 宋玉 无聊赖,有甚心情去恋著閒 楚 臺。”
《漢語大詞典》:楚雨
(1). 楚 地之雨。 唐 杜甫 《雨》诗之四:“ 楚 雨石苔滋,京华消息迟。” 唐 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诗之一:“秋声无不搅离心, 梦泽 蒹葭 楚 雨深。” 宋 苏轼 《次韵乐著作野步》:“ 楚 雨还昏 云梦泽 , 吴 潮不到 武昌宫 。”
(2).犹苦雨。比喻相思之泪。 唐 胡曾 《车遥遥》诗:“自从车马出门朝,便入空房守寂寥……脸边 楚 雨临风落,头上春云向日销。”
分類:相思
《漢語大詞典》:楚云(楚雲)
(1). 楚 天之云。晋书·天文志中:“ 韩 云如布, 赵 云如牛, 楚 云如日,宋云如车。”
(2).比喻女子秀美的发髻。 唐 杜审言 《戏赠赵使君美人》诗:“红粉青娥映 楚 云,桃花马上石榴裙。” 元 乔吉 《水仙子·赠姑苏朱阿娇会玉真李氏楼》曲:“合欢髻子 楚 云鬆,鬭巧眉儿翠黛浓。” 明 贾仲名 《萧淑兰》第一折:“髩軃 楚 云鬆,嬾对粧奩。”
《漢語大詞典》:痴云騃雨(癡雲騃雨)
形容男女沉迷恋情。 元 萨都剌 《洞房曲》:“痴云騃雨自年年,不管人间有离别。”亦作“ 痴云腻雨 ”。 清 洪升 《长生殿·重圆》:“抹月批风随过遣,痴云腻雨无留恋。”
《國語辭典》:神女  拼音:shén nǚ
1.女神。《文选。宋玉。神女赋》:「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南朝梁。元帝〈孝德传序〉:「邻火不焚,地出黄金,天降神女,感通之至。」
2.相传楚王曾游高唐,梦见巫山神女告诉他:「愿荐枕席。」见《文选。宋玉。高唐赋。序》。后因用以指娼妓。唐。李商隐 无题诗二首之二:「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漢語大詞典》:荐梦(薦夢)
同“ 荐枕 ”。 太平广记卷四九一引 唐 皇甫枚 《非烟传》:“所恨 洛川 波隔, 贾午 墻高,联云不及於 秦 臺,荐梦尚遥於 楚 岫。” 明 徐渭 《铜雀妓》诗:“荐梦无云雨,留香别綺罗。”参见“ 荐枕 ”。
《國語辭典》:荐枕(薦枕)  拼音:jiàn zhěn
进献寝具。比喻侍寝、陪宿。唐。许尧佐《柳氏传》:「柳夫人容色非常,韩秀才文章特异。欲以柳荐枕于韩君,可乎?」
《漢語大詞典》:行雨
(1).降雨。 晋 左思 《魏都赋》:“蓄为屯云,泄为行雨。”《西游记》第七回:“老龙道:‘啟上 大圣 得知,我虽能行雨,乃上天遣用之辈。上天不差,岂敢擅自来此行雨?’” 洪深 《青龙潭》第一幕:“这位菩萨,专司行雨。”
(2).文选·宋玉〈高唐赋序〉:“ 玉 曰: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 ,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 巫山 之阳,高山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臺 之下。’” 李善 注:“朝云行雨,神女之美也。”因以“行雨”比喻美女。 唐 张祜 《爱妾换马》诗:“綺阁香销华厩空,忍将行雨换追风。” 郁达夫 《赠姑苏女子》诗:“莫使 楚 天行雨去,王孙潦倒在 沧洲 。”
(3).神雨名。尸子卷下:“ 神农氏 治天下,欲雨则雨,五日为行雨,旬为穀雨,旬五日为时雨。”
(4).阵雨。 沈从文 《边城》五:“上年一个端午,又同祖父到城河街去看了半天船,一切玩得正好时,忽然落了行雨,无人衣衫不被雨湿透。”
《國語辭典》:行云(行雲)  拼音:xíng yún
1.流动的云。《文选。曹植。王仲宣诔》:「哀风兴感,行云徘徊,游鱼失浪,归鸟忘栖。」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2.女神。参见「行雨朝云」条。唐。杜甫 雨不绝诗:「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3.借指所思念的人。唐。李白〈久别离〉诗:「东风兮东风,为我吹行云使西来。」南唐。冯延巳 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词:「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
《漢語大詞典》:襄王梦(襄王夢)
传说 楚王 游 高唐 ,梦见 巫山 神女“愿荐枕席”,“王因幸之”。神女化云化雨于 阳台 。见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序、《神女赋》序。后遂以“襄王梦”为男女欢合之典。 唐 胡曾 《咏史·阳台》:“何人更有 襄王 梦,寂寂 巫山 十二重。”《南宫词纪·桂枝香·秋怀》:“顿使我愁人不寐, 襄王 梦雨散云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栖真》:“前缘不断, 巫峡 恨浓,连牀且话 襄王 梦。”按,游 高唐 ,梦神女者,当为 楚怀王 ,非 襄王 。自古以来, 襄王 枉受其名。参阅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辩证》
《漢語大詞典》:阳台梦(陽臺夢)
(1).指男女欢会。 五代 李存勖 《阳台梦》词:“ 楚 天云雨却相和,又入 阳臺 梦。”《水浒传》第六五回:“寃魂不赴 阳臺 梦,笑煞痴心 安道全 。”参见“ 阳臺 ”。
(2).词牌名。此调有两体,四十九字者,调见《尊前集》, 五代 李存勗 ( 唐庄宗 )制,因词又有“又入阳台梦”句,遂取以为名;五十七字者,调见《花草粹编》, 宋 解昉 制,两体截然不同。
《國語辭典》:阳台(陽臺)  拼音:yáng tái
1.楼房的平台。有栏杆,可在此晒衣物,或登眺、乘凉。
2.语出《文选。宋玉。高唐赋序》:「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为男女合欢的处所。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人去阳台,云归楚峡。」《聊斋志异。卷四。狐谐》:「既不赐见,我辈留宿,宜勿去,阻其阳台。」也称为「巫山」。
3.山名。在湖北省汉川县南。一说在四川省巫山县境。
《國語辭典》:阳台(陽臺)  拼音:yáng tái
1.楼房的平台。有栏杆,可在此晒衣物,或登眺、乘凉。
2.语出《文选。宋玉。高唐赋序》:「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为男女合欢的处所。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人去阳台,云归楚峡。」《聊斋志异。卷四。狐谐》:「既不赐见,我辈留宿,宜勿去,阻其阳台。」也称为「巫山」。
3.山名。在湖北省汉川县南。一说在四川省巫山县境。
《漢語大詞典》:王屋
(1).王者所居之屋。史记·周本纪:“﹝ 武王 ﹞既渡,有火自上復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 裴駰 集解引 马融 曰:“王屋,王所居屋。”
(2).山名。在 山西省 阳城 、 垣曲 两县之间。山有三重,其状如屋,故名。书·禹贡:“ 厎柱 、 析城 ,至于 王屋 。” 唐 卢照邻 《郑太子碑铭》:“左右原野,表里山河。 析城 、 王屋 , 汾川 帝歌。” 清 孔广森 《转连珠》之二:“然而 太形 王屋 , 愚公 之山或移。”
(3).相传 黄帝 曾访道于 王屋山 ,故以泛指修道之山。 唐 王维 《送张道士归山》诗:“先生何处去? 王屋 访 茅君 。” 清 宋琬 《祭沉少参岫阳》诗:“言将归 王屋 ,终老营菟裘。”
《漢語大詞典》:阳台女(陽臺女)
指传说中 巫山 神女。常用以喻指多情女。 唐 岑参 《醉戏窦子美人》诗:“细看只似 阳臺 女,醉著莫许归 巫山 。” 唐 孟浩然 《同张明府碧溪赠答》诗:“自有 阳臺 女,朝朝拾翠过。” 唐 李嘉祐 《江上曲》:“江心澹澹芙蓉花,江口蛾眉独浣纱。可怜应是 阳臺 女,对坐鷺鷥娇不语。”参见“ 阳臺 ”。
《國語辭典》:阳台(陽臺)  拼音:yáng tái
1.楼房的平台。有栏杆,可在此晒衣物,或登眺、乘凉。
2.语出《文选。宋玉。高唐赋序》:「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为男女合欢的处所。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人去阳台,云归楚峡。」《聊斋志异。卷四。狐谐》:「既不赐见,我辈留宿,宜勿去,阻其阳台。」也称为「巫山」。
3.山名。在湖北省汉川县南。一说在四川省巫山县境。
《國語辭典》:雨散云收(雨散雲收)  拼音:yǔ sàn yún shōu
1.雨后天气转晴。亦用以比喻离散。元。高明〈二郎神。从别后套。前腔〉曲:「记待月西厢和你携素手,争奈话别匆匆,雨散云收。」《精忠岳传》第一八回:「不多时候,忽然雨散云收,浴出一轮红日,顷刻黄河解冻。」
2.比喻房事已毕。也作「云收雨散」。
《漢語大詞典》:雨沾云惹(雨沾雲惹)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 ,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 巫山 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臺 之下。’”后以“雨沾云惹”为男女情爱之典。 唐 杜牧 《羊栏浦夜陪宴会》诗:“弋槛营中夜未央,雨沾云惹侍 襄王 。” 宋 柳永 《洞仙歌》词:“嘉景,向少年彼此,争不雨沾云惹。奈傅粉英俊,梦兰品雅。”
《漢語大詞典》:雨润云温(雨潤雲温)
比喻男女情好。 宋 周邦彦 《拜星月·秋思》词:“春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念荒寒、寄宿无人馆。”
分類:男女情好
《漢語大詞典》:雨云(雨雲)
(1).降雨的云。吕氏春秋·应同:“旱云烟火,雨云水波。” 唐 李商隐 《杜工部蜀中离席》诗:“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明 杨维桢 《香奁八咏·金钱卜欢》:“星斗未分牛女会,阴阳先判雨云生。”
(2).比喻男女欢会。 唐 方干 《赠美人》诗之一:“才会雨云须别去,语惭不及琵琶槽。” 明无心子《金雀记·投崖》:“我似 楚襄王 ,体貌多才俊。暮暮朝朝,与你会雨云。” 清 孙枝蔚 《有忆》诗:“小池立处客皆去,绣被薰时宵最长。何事雨云易分散,每看星月只凄凉。”
《國語辭典》:雨魄云魂(雨魄雲魂)  拼音:yǔ pò yún hún
男女间欢爱的情事。宋。赵令畤 清平乐。春风依旧词:「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
《漢語大詞典》:云交雨合(雲交雨合)
指相会,重逢。 唐 李益 《古别离》诗:“ 江 回 汉 转两不见,云交雨合知何年。”
分類:相会重逢
《漢語大詞典》:云情(雲情)
(1).云的情状。 宋 侯寘 《踏莎行·约云庵寻梅》词:“雪意初浓,云情已厚。黄昏散尽扶头酒。”
(2).喻自由自在、不受羁绊的性格。 唐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自适题诗寄赠》:“尘意迷今古,云情识卷舒。” 宋 黄休复 《茅亭客话·张道者》:“ 慈觉长老 书 妙圆塔院 张道者 壁云: 张道者 ,貌古神清不可画。鹤性云情本自然,生死无心全不怕。”
(3).比喻男女情好之意。 宋 晏几道 《玉楼春》词:“云情去住终难信,花意有无休更问。” 明 许自昌《水浒记·冥感》:“自遭狂且毒手,已从鬼籙潜身。只是柳性未寒,云情尚在。”
《國語辭典》:云雨(雲雨)  拼音:yún yǔ
1.比喻恩泽。《后汉书。卷一六。邓禹传》:「托日月之末光,被云雨之渥泽。」
2.比喻男女欢合。《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向前将月仙搂抱在仓中,逼著定要云雨。」《红楼梦》第一二回:「贾瑞心中一喜,荡悠悠的觉得进了镜子,与凤姐云雨一番。」也作「巫山」。
《漢語大詞典》:云飞雨散(雲飛雨散)
比喻原先的事物不复存在。 隋 张公礼 《龙藏寺碑》:“金编宝字,玉牒纶言,满封盈函,云飞雨散。” 唐 温庭筠 《湘东宴曲》:“万户沉沉碧树圆,云飞雨散知何处。” 前蜀 贯休 《行路难》诗之二:“云飞雨散今如此,绣闥雕甍作荒谷。”
《漢語大詞典》:高唐
(1). 战国 时 楚国 台观名。在 云梦泽 中。传说 楚襄王 游 高唐 ,梦见 巫山 神女,幸之而去。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序:“昔者 楚襄王 与 宋玉 游於 云梦 之臺,望 高唐 之观。” 北周 庾信 《望美人山铭》:“ 高唐 碍石, 洛浦 无舟。何处相望,山边一楼。” 前蜀 韦庄 《谒巫山庙》诗:“乱猿啼处访 高唐 ,路入烟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 宋玉 ,水声犹似哭 襄王 。” 明 许自昌《水浒记·邂逅》:“束素腰,横波目,可使 高唐 赋梦。”后用为 巫山 的代称。 唐 杜甫 《晚晴》诗:“ 高唐 暮冬雪壮哉,旧瘴无復似尘埃。”
(2).借指男女幽会之所。 元 张可久 《折桂令·秋思》曲:“想像 高唐 ,縈损柔肠,梦见才郎。”白雪遗音·银纽丝·盼五更:“矇矓方才睡,一梦赴 高唐 ,与才郎携手只在 阳臺 上。”
(3).复姓。 辽 有 高唐英 。见辽史·太宗纪下
《漢語大詞典》:高唐梦(高唐夢)
借指男女交欢之事。 唐 李涉 《遇湖州妓宋态宜》诗之一:“曾识 云仙 至小时,芙蓉头上綰青丝。当时惊觉 高唐 梦,唯有如今 宋玉 知。”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 刘武僖 自 柯山 赴召,亦记岁月於 仰高亭 上,末云‘侍儿 意真 代书’。后有人题云:‘一入侯门海样深,谩留名字恼行人。夜来髣髴 高唐 梦,犹恐行云意未真。’”参见“ 高唐 ”。
分類:男女交欢
《漢語大詞典》:高唐
(1). 战国 时 楚国 台观名。在 云梦泽 中。传说 楚襄王 游 高唐 ,梦见 巫山 神女,幸之而去。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序:“昔者 楚襄王 与 宋玉 游於 云梦 之臺,望 高唐 之观。” 北周 庾信 《望美人山铭》:“ 高唐 碍石, 洛浦 无舟。何处相望,山边一楼。” 前蜀 韦庄 《谒巫山庙》诗:“乱猿啼处访 高唐 ,路入烟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 宋玉 ,水声犹似哭 襄王 。” 明 许自昌《水浒记·邂逅》:“束素腰,横波目,可使 高唐 赋梦。”后用为 巫山 的代称。 唐 杜甫 《晚晴》诗:“ 高唐 暮冬雪壮哉,旧瘴无復似尘埃。”
(2).借指男女幽会之所。 元 张可久 《折桂令·秋思》曲:“想像 高唐 ,縈损柔肠,梦见才郎。”白雪遗音·银纽丝·盼五更:“矇矓方才睡,一梦赴 高唐 ,与才郎携手只在 阳臺 上。”
(3).复姓。 辽 有 高唐英 。见辽史·太宗纪下
《漢語大詞典》:冠挂
谓帽子被东西钩去。《淮南子·原道训》:“ 禹 之趋时也,履遗而弗取,冠挂而弗顾。” 汉 崔駰 《达旨》:“与其有事,则褰裳濡足,冠挂不顾,人溺不拯,则非仁也。”
分類:帽子东西
《國語辭典》:挂冠  拼音:guà guān
比喻辞去官职。参见「挂冠」条。唐。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國語辭典》:挂冠(掛冠)  拼音:guà guān
汉王莽杀子,逢萌以为祸将累人,乃解冠挂东都城门而去。见《后汉书。卷八三。逸民列传。逢萌》。后比喻辞官。《南齐书。卷五四。高逸列传。杜京产》:「泰始之朝,挂冠辞世,遁舍家业,隐于太平。」宋。欧阳修 送襄陵令李君诗:「民淳政简居多乐,无苦思归欲挂冠。」《儒林外史》第八回:「看老世台这等襟怀高旷,尊大人所以得畅然挂冠。」也作「挂冠」、「挂衣冠」。
《國語辭典》:挂衣冠  拼音:guà yī guān
辞去官职。参见「挂冠」条。金。王寂〈日暮倚杖水边〉诗:「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國語辭典》:挂冠  拼音:guà guān
比喻辞去官职。参见「挂冠」条。唐。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國語辭典》:挂冠(掛冠)  拼音:guà guān
汉王莽杀子,逢萌以为祸将累人,乃解冠挂东都城门而去。见《后汉书。卷八三。逸民列传。逢萌》。后比喻辞官。《南齐书。卷五四。高逸列传。杜京产》:「泰始之朝,挂冠辞世,遁舍家业,隐于太平。」宋。欧阳修 送襄陵令李君诗:「民淳政简居多乐,无苦思归欲挂冠。」《儒林外史》第八回:「看老世台这等襟怀高旷,尊大人所以得畅然挂冠。」也作「挂冠」、「挂衣冠」。
《國語辭典》:仁风(仁風)  拼音:rén fēng
比喻德惠。因德惠普施有如风吹万物。《晋书。卷九二。文苑传。袁宏传》:「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大晋统天,仁风遐扬。」
《國語辭典》:三足乌(三足烏)  拼音:sān zú wū
神话传说中的神鸟:(1)太阳中的神鸟。《淮南子。精神》:「日中有踆鸟。」汉。高诱。注:「踆,犹蹲也,谓三足乌。」汉。王充《论衡。说日》:「日中有三足乌,月中有兔蟾蜍。」后以指日。唐。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莲花交响共命鸟,金榜双回三足乌。」(2)为西王母取食的青鸟。《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载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唐。张守节。正义:「三足乌,青鸟也。主为西王母取食,在昆墟之北。」
《國語辭典》:日乌(日烏)  拼音:rì wū
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日乌」。
《國語辭典》:朱鸟(朱鳥)  拼音:zhū niǎo
1.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中,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的总称。因朱乃赤色,象火,而南方属火,七宿相联起来像鸟形。故称为「朱鸟」。《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南宫朱鸟,权、衡。衡,太微,三光之廷。」也称为「朱雀」。
2.古以天文四宫布列军阵,前后左右分画四种图形为标识,前方的图形称为「朱鸟」。《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急缮其怒。」
3.传说中南方之神。《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朱鸟舒翼以峙衡,蛇蟉虬而绕榱。」《太平御览。卷八八一。神鬼》:「南方赤帝,神名赤熛怒,精为朱鸟。」也称为「朱雀」。
4.凤。《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前祝融使举麾兮,纚朱鸟以承旗。」唐。章怀太子。注:「朱鸟,凤也。」
5.燕。汉。扬雄《法言。问明》:「朱鸟翾翾,归其肆矣。」晋。李轨。注:「朱鸟,燕别名也。」
6.道教上称舌头为「朱鸟」。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一。呼吸篇》:「朱鸟舌象,白石齿象。」
《漢語大詞典》:赤鸟(赤鳥)
(1).赤色的鸟。由赤色云气聚成,古代以为不祥之兆。详“ 赤鸟夹日 ”。
(2).赤色的鸟。古代传说中的瑞鸟。墨子·非攻下:“赤鸟衔珪,降 周 之 岐 社。”
(3).赤色的鸟。用为时令(表示夏天)、方位(表示前方、南方)的标识或象征。鹖冠子·天权:“取法於天,四时求象:春用苍龙,夏用赤鸟,秋用白虎,冬用玄武。”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服制象:“剑之在左,青龙之象也;刀之在右,白虎之象也;鉤之在前,赤鸟之象也;冠之在首,元武之象也。”
(4).萤的别称。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动物三》:“白鸟之为蚊,赤鸟之为萤也,皆以大名小者也。”
《漢語大詞典》:赤鸟夹日(赤鳥夾日)
左传·哀公六年:“是岁也,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三日。”后因以“赤鸟夹日”为不祥之兆。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有鸣鹊来在閤屋上”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管辰 《管辂别传》:“赤鸟夹日,殃在 荆楚 。”
分類:不祥之兆
《漢語大詞典》:金鸦(金鴉,金鵶)
亦作“ 金鵶 ”。
(1).金乌。指太阳。 唐 韩愈 《送惠师》诗:“金鵶即腾翥,六合俄清新。” 韩醇 注:“金鵶,日也。” 宋 杨万里 《早入东省残月初上》诗:“金鸦飞上天,吐出红龙麟。” 清 姚鼐 《新城道中书所见》诗:“大雾被野天为遮,海东遏不翔金鸦。”
(2).宝石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今世之所寳者,有猫儿眼、祖母緑、颠不剌、蜜腊、金鸦……等类,然皆镶嵌首饰之用。”
《國語辭典》:阳乌(陽烏)  拼音:yáng wū
1.太阳。《文选。左思。蜀都赋》:「羲和假道于峻岐,阳乌回翼乎高标。」也称为「旸乌」。
2.动物名。一种似鹳而小,身黑,颈长而白的鸟。
《國語辭典》:阳鸟(陽鳥)  拼音:yáng niǎo
古称鸿雁之类,会随季节变换而南北迁移的鸟。《书经。禹贡》:「彭蠡既猪,阳鸟攸居。」《幼学琼林。卷四。鸟兽类》:「雁性随阳,因名之曰阳鸟。」
《漢語大詞典》:渥洼(渥窪)
即 渥洼 。 樊增祥 《〈东溪草堂词选〉自序》:“此五君者,譬诸 渥漥 美駟, 荆 野明摇,词学一日不湮,斯人亦一日不没。”参见“ 渥洼 ”。
(1).水名。在今 甘肃省 安西县 境,传说产神马之处。史记·乐书:“又尝得神马 渥洼水 中,復次以为《太一之歌》。” 裴駰 集解引 李斐 曰:“ 南阳 新野 有 暴利长 ,当 武帝 时遭刑,屯田 燉煌 界。人数於此水旁见羣野马中有奇异者,与凡马异……﹝ 利长 ﹞代土人持勒靽,收得其马,献之。” 唐 卢纶 《送史兵曹判官赴楼烦》诗:“ 渥洼 龙种散云时,千里繁花乍别离。” 清 刘大櫆 《与李侍郎书》:“盖 伯乐 过 渥洼 之渚,而马群为空。”
(2).指代神马。 唐 韩琮 《公子行》:“别殿承恩泽,飞龙赐渥洼。” 宋 苏轼 《送钱承制赴广西路分都监》诗:“舞凤尚从 天目 下,收驹时有渥洼姿。”
《漢語大詞典》:叹凤(歎鳳)
谓生不逢时。典出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 河 不出图,吾已矣夫!’” 唐 杨炯 《〈王勃集〉序》:“循叹凤之远图,宗获麟之遗制。” 唐玄宗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诗:“叹凤嗟身否,伤麟悲道穷。” 宋 王禹偁 《酬安秘丞见长歌》:“ 有周 道衰犹叹凤,天公留得归皇 宋 。”
分類:生不逢时
《國語辭典》:接舆(接輿)  拼音:jiē yú
春秋时楚国隐士陆通的字。
《國語辭典》:楚狂  拼音:chǔ kuáng
春秋时楚国的隐士陆通。字接舆,因见楚昭王时政治混乱,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后泛称佯狂者或狂放不拘的人。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分類:邢炳
《漢語大詞典》:歌凤(歌鳳)
论语·微子:“ 楚 狂 接舆 歌而过 孔子 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后遂以“歌凤”为避世隐居之典。 汉 扬雄 《法言·渊骞》:“欲去而恐罹害者也, 箕子 之《洪范》、 接舆 之歌凤也哉!” 唐 李商隐 《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泣麟犹委吏,歌凤更佯狂。” 清 钱谦益 《费县道中》诗之一:“歌凤有人供放逐,鬭鸡无相繫安危。”
分類:避世隐居
《漢語大詞典》:狂接舆(狂接輿)
接舆 , 春秋 楚国 人,佯狂避世,故称。庄子·应帝王:“ 肩吾 见 狂接舆 。”
《國語辭典》:狂歌  拼音:kuáng gē
纵情高歌。唐。白居易〈狂歌词〉:「劝君酒杯满,听我狂歌词。」《三国演义》第三六回:「庶故作狂歌于市,以动使君;幸蒙不弃,即赐重用。」
《漢語大詞典》:迷阳(迷陽)
无所用心;诈狂。《庄子·人间世》:“迷阳迷阳,无伤吾行。” 郭象 注:“迷阳,犹亡阳也。亡阳任独,不荡於外,则吾行全矣。” 成玄英 疏:“迷,亡也;阳,明也……宜放独任之无为,忘遣应物之明智。”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迷阳,伏阳也,言诈狂。”一说,谓有刺的小灌木。 王先谦 集解:“谓棘刺也,生於山野,践之伤足,至今吾 楚 舆夫遇之犹呼迷阳踢也。” 金 党怀英 《寄贾因叔》诗:“鶉居鷇食两迷阳,四十犹贪桂子香。” 清 钱谦益 《恭谒孔林先圣庙一百韵》:“累紲吾穷矣,迷阳遂已而。” 清 黄遵宪 《放歌》:“迷阳迷阳伤吾足,岂能絶漠渡磧远勒《燕然铭》。” 鲁迅 《集外集拾遗·秋夜有感》:“ 望帝 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
《漢語大詞典》:陆通歌凤(陸通歌鳳)
论语·微子:“ 楚 狂 接舆 歌而过 孔子 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后遂以“陆通歌凤”为避世隐居的典故。 唐 元稹 《放言》诗之四:“ 宁戚 饭牛图底事? 陆通 歌凤也无端。”
分類:避世隐居
《漢語大詞典》:凤歌(鳳歌)
(1).据《论语·微子》载: 孔丘 到 楚国 去, 楚 狂 接舆 唱着“凤兮”之歌讽刺 孔丘 ,走过 孔丘 车前。后即用“凤歌”指狂人之歌。 唐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寄》诗:“凤歌空有问,龙性詎能驯。” 唐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我本 楚 狂人,凤歌笑 孔丘 。”
(2).凤鸣声。 南朝 宋 鲍照 《白云》诗:“凤歌出云闕,龙驾戾 蓬山 。”
(3).形容箫笙等的吹奏声。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问女童队》:“凤歌谐律,方资燕俎之欢;鷺羽分庭,忽集寿山之下。”
《漢語大詞典》:东墙窥宋(東牆窺宋)
比喻美貌女郎倾心于男子。 元 姚燧 《新水令·冬怨》套曲:“悔当日东墙窥 宋 ,有心教夫婿乘龙。见如今天寒地冻,知他共何人陪奉。”参见“ 东家子 ”。
《漢語大詞典》:东家子(東家子)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序:“天下之佳人,莫若 楚国 ; 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然此女登墙闚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后常用为典,并以“东家子”指美貌的女子。 唐 李群玉 《戏赠魏十四》诗:“知君调得东家子,早晚和鸣入锦衾。” 唐 霍总 《关山月》诗:“每笑东家子,窥他 宋玉 墙。”亦称“ 东家处子 ”。 林学衡 《艳体》诗之一:“东家处子三年怨,南国佳人絶代容。”
分類:美貌女子
《漢語大詞典》:东家女(東家女)
泛指东邻美女。 清 方拱乾 《绝域纪略》:“男子偶有悦於东家女,女父母曰:‘必逐而妇。’归遂不动色而逐之。”参见“ 东家子 ”。
《漢語大詞典》:东家子(東家子)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序:“天下之佳人,莫若 楚国 ; 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然此女登墙闚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后常用为典,并以“东家子”指美貌的女子。 唐 李群玉 《戏赠魏十四》诗:“知君调得东家子,早晚和鸣入锦衾。” 唐 霍总 《关山月》诗:“每笑东家子,窥他 宋玉 墙。”亦称“ 东家处子 ”。 林学衡 《艳体》诗之一:“东家处子三年怨,南国佳人絶代容。”
分類:美貌女子
《國語辭典》:东墙(東牆)  拼音:dōng qiáng
东边的墙垣。借指邻家。如:「东墙处子」。
《漢語大詞典》:东墙窥宋(東牆窺宋)
比喻美貌女郎倾心于男子。 元 姚燧 《新水令·冬怨》套曲:“悔当日东墙窥 宋 ,有心教夫婿乘龙。见如今天寒地冻,知他共何人陪奉。”参见“ 东家子 ”。
《漢語大詞典》:东蘠(東蘠)
即沙蓬。一年生草本。茎由基部分枝,坚硬,具条纹,幼时被毛。叶披针形至线形。花两性。果实近圆形,两面扁平。种子可食,也可榨油。《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其高燥则生葴菥苞荔,薛莎青薠;其埤湿则生藏莨蒹葭,东蘠彫胡。” 郭璞 注引 张揖 曰:“东蘠,实可食。” 明 胡侍 《真珠船·东墙》:“ 甘 、 凉 、 银 、 夏 之野,沙中生草子,细如罌粟,堪作饭,俗名登粟,一名沙米……《子虚赋》‘东蘠雕胡’註:‘东蘠,实可食。’《广志》:‘东墙,色青黑,粒如葵子,似蓬草,十一月熟,出 幽 、 凉 、 并 、 乌丸 地。’魏书:‘ 乌丸 地宜东墙。’余意一物:‘东蘠’讹为‘登厢’,又讹为‘登粟’耳。”
《漢語大詞典》:东邻(東鄰)
(1).东边的邻居。《易·既济》:“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后汉书·刘赵淳于江传序:“言以义养,则 仲由 之菽,甘于东邻之牲。” 唐 元结 《漫问相里黄州》诗:“东邻有渔父,西邻有山僧。” 叶圣陶 《穷愁》:“赌窟既破,全市喧传,群来聚视博徒何如人…… 阿松 东邻子 金荣 与焉。”
(2).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 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后因以“东邻”指美女。 唐 李白 《效古》诗之二:“自古有秀色, 西施 与东邻。” 五代 阎选 《浣溪沙》词:“ 刘 阮 信非仙洞客, 嫦娥 终是月中人,此生无路访东邻。”
(3).亦作“ 东厸 ”。特指 殷 纣王 。汉书·叙传上:“东厸虐而歼仁兮,王合位虖三五。”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东厸, 紂 也。’厸,古邻字也。”一本作“ 东邻 ”。
《漢語大詞典》:登墙(登牆)
登上墙头。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惑 阳城 ,迷 下蔡 。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后以“登墙”作男女越礼相悦的典故。 唐 吴融 《宋玉宅》诗:“穿径早曾闻客住,登墙岂復见人窥。” 唐 罗虬 《比红儿》诗:“ 红儿 若在东家住,不得登墙尔许年。” 宋 真德秀 《欧阳四门集》:“自世之学者离道而为文,於是以文自命者知黼黻其言而不知金玉其行,工骚者有登墙之丑,能赋者有涤器之污。”
《漢語大詞典》:窥宋(窺宋)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 楚国 , 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然此女登墙闚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后因以“窥宋”指女子对意中人的爱慕。 唐 吴融 《即席十韵》:“住处方窥 宋 ,平生未嫁 卢 。” 宋 柳永 《玉蝴蝶》词:“忆情牵,粉墙曾恁,窥 宋 三年。”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一书生家有园亭,夜雨独坐。忽一女子搴帘入,自云家在墙外,窥 宋 已久,今冒雨相就。”
《漢語大詞典》:西邻玉(西鄰玉)
典出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 楚国 。 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然此女登墙闚臣三年,至今未许也。”本指 宋玉 。后泛指邻家的情郎。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何曾举意西邻玉,未肯留情南陌金。”
分類:邻家情郎
《漢語大詞典》:迷下蔡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 阳城 ,迷 下蔡 。”后因以“迷下蔡”形容女子艳丽迷人。《文选·阮籍〈咏怀诗〉之二》:“倾城迷 下蔡 ,容好结中肠。” 张铣 注:“言美皃倾人之城,迷惑 下蔡 之邑。” 唐 温庭筠 《春暮宴罢寄宋寿先辈》诗:“ 苏小 风姿迷 下蔡 , 马卿 才调似 临邛 。”亦作“ 迷伤下蔡 ”。 唐 张鷟 游仙窟:“虫蛆面子,妬杀 阳城 ;蚕食容仪,迷伤 下蔡 。”
《漢語大詞典》:阳城笑(陽城笑)
指美女迷人的笑。典出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 阳城 ,迷 下蔡 。” 唐 李商隐 《镜槛》诗:“隐忍 阳城 笑,喧传 郢市 歌。”
《國語辭典》:含章  拼音:hán zhāng
1.行文含有文采和美质。《三国志。卷一一。魏书。管宁传》:「含章素质,冰絜渊清。」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徵圣》:「然则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
2.一座汉代的宫殿。《文选。张衡。西京赋》:「麒麟朱鸟,龙兴含章。」
《漢語大詞典》:含章殿
(1). 汉 宫殿名。文选·张衡〈西京赋〉:“ 麒麟 朱鸟 , 龙兴 含章 。” 李善 注:“ 龙兴 、 含章 ,皆殿名也。”
(2). 南朝 宋 宫殿名。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含章梅妆:“ 寿阳公主 在 含章殿 ,梅花飘著其额。” 明 陈子龙 《欲偕舒章游金陵不果,各赋诗十首》之八:“东府诸王宅, 含章 公主家。”
(3). 唐 宫殿名。新唐书·裴寂传:“﹝ 裴寂 ﹞迁左僕射。帝置酒 含章殿 ,欢甚。”
分類:宫殿殿名
《國語辭典》:寿阳妆(壽陽妝)  拼音:shòu yáng zhuāng
女子华美的面额装饰。参见「梅花妆」条。宋。毛滂 浣溪沙。蜡烛花中月满窗词:「蜡烛花中月满窗,楚梅初试寿阳妆。」
《國語辭典》:宫妆(宮妝)  拼音:gōng zhuāng
宫女的妆扮。唐。郑嵎〈津阳门〉诗:「宫妆襟袖皆仙姿,青门紫陌多春风。」
《漢語大詞典》:宫额(宫額)
古代宫中妇女以黄色涂额作为妆饰,因称妇女的前额为宫额。 唐 李商隐 《又效江南曲》:“扫黛开宫额,裁裙约楚腰。” 宋 辛弃疾 《鹧鸪天·赋梅》词:“冰做骨,玉为容,常年宫额鬢云鬆。” 元 乔吉 《清江引·佳人病酒》曲:“罗帕粉香宫额上掩,宿酒春初散。”
《國語辭典》:梅妆(梅妝)  拼音:méi zhuāng
形容女子美艳的面额装饰或比喻梅花艳丽。参见「梅花妆」条。唐。李商隐 对雪诗二首之二:「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宋。石孝友 鹧鸪天。花漏乾声声词:「山作鼎,玉为浆。寿杯丛处艳梅妆。」
《國語辭典》:梅花妆(梅花妝)  拼音:méi huā zhuāng
相传南朝宋寿阳公主白天卧睡在含章殿下,梅花落在公主额头上,挥拂不去。后人多效法在额头上描画梅花之形。见《太平御览。卷九七○。果部。梅》。后形容女子美艳的面额装饰或梅花的艳丽。也作「梅妆」、「额妆」、「寿妆」、「寿阳妆」。
《漢語大詞典》:梅额(梅額)
(1).指梅花妆装点的额头。 宋 吴文英 《玉楼春·京市舞女》词:“茸茸貍帽遮梅额。金蝉罗翦胡衫窄。”参见“ 梅花粧 ”。
(2).指入梅时节。 明 徐应秋 玉芝堂谈荟·岁时杂占:“雨打梅额,河底开坼。”参见“ 梅头 ”。
《國語辭典》:梅花妆(梅花妝)  拼音:méi huā zhuāng
相传南朝宋寿阳公主白天卧睡在含章殿下,梅花落在公主额头上,挥拂不去。后人多效法在额头上描画梅花之形。见《太平御览。卷九七○。果部。梅》。后形容女子美艳的面额装饰或梅花的艳丽。也作「梅妆」、「额妆」、「寿妆」、「寿阳妆」。
《漢語大詞典》:梅头(梅頭)
(1).指黄梅季节刚开始的时候。 元 何景福 《五月五日对雨有作》诗:“雷声填填云羃羃,雨打梅头麦穗黑。” 明 徐应秋 玉芝堂谈荟·岁时杂占:“立梅日早雨,是谓之迎梅雨。谚云:‘雨打梅头,无水饮牛。’”
(2).见“ 梅鱼 ”。
《漢語大詞典》:额妆(額妝)
指古代女子华贵艳美的面妆。语本太平御览卷九七○引宋书:“ 武帝 女 寿阳公主 ,人日卧於 含章 簷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之华,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后有梅花粧,后人多効之。” 宋 陆游 《湖山·柳姑庙》诗:“汀月生眉黛,溪梅试额妆。”
《國語辭典》:有脚阳春(有腳陽春)  拼音:yǒu jiǎo yáng chūn
唐代宋璟为太守时,爱民恤物,时人称为「有脚阳春」。见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天宝下。有脚阳春》。后称颂官吏爱护百姓,施行德政。宋。李昂英〈摸鱼儿。怪朝来〉词:「丹山碧水含离恨,有脚阳春难驻。」明。张景《飞丸记》第一九出:「有脚阳春司谳听,谩说道官清民靖。」也作「阳春有脚」。
《國語辭典》:阳春有脚(陽春有腳)  拼音:yáng chūn yǒu jiǎo
称颂官吏爱护百姓,施行德政。参见「有脚阳春」条。宋。沈端节青玉案。史君标韵如徐庾〉词:「閒云无定,阳春有脚,又作南昌去。」明。汤显祖《牡丹亭》第八出:「阳春有脚,经过百姓人家。」
《國語辭典》:有脚阳春(有腳陽春)  拼音:yǒu jiǎo yáng chūn
唐代宋璟为太守时,爱民恤物,时人称为「有脚阳春」。见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天宝下。有脚阳春》。后称颂官吏爱护百姓,施行德政。宋。李昂英〈摸鱼儿。怪朝来〉词:「丹山碧水含离恨,有脚阳春难驻。」明。张景《飞丸记》第一九出:「有脚阳春司谳听,谩说道官清民靖。」也作「阳春有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