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朱鸾(朱鸞)
即朱鸟。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英英朱鸞,来自南冈。” 刘良 注:“朱鸞,瑞鸟也。亦喻君子。”参见“ 朱鸟 ”。
分類:朱鸟
《漢語大詞典》:朱鸟(朱鳥)
(1).星宿名。二十八宿中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的总称。七宿相联呈鸟形;朱色象火,南方属火,故名。史记·天官书:“南宫朱鸟。” 唐 杨炯 《浑天赋》:“南宫则黄龙赋象,朱鸟成形,五帝之座,三光之庭。”
(2).古代军事家按天文四宫布列前后左右军阵,军旗画四种图形为标识,前方的叫朱鸟。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孔颖达 疏:“此明军行象天文而作陈法也。前南,后北,左东,右西。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军前宜捷,故用鸟。” 明 沈寿民 《江上行》:“玄武后扈,朱鸟前騫。”
(3).南方之神。太平御览卷八八一引河图:“南方赤帝,神名 赤熛怒 ,精名朱鸟。”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朱鸟舒翼以峙衡,腾虵蟉虯而遶榱。” 李周翰 注:“朱鸟,朱雀,南方神也。”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九:“赤帝跃火龙,炎官控朱鸟。” 清 王韬 《瀛壖杂志》卷六:“怒控寒潮犹撼郭,魂归朱鸟已无城。”
(4).宫殿名。文选·张衡〈西京赋〉:“ 麒麟 、 朱鸟 、 龙兴 、 含章 。” 李善 注:“ 汉 宫闕名有 麒麟殿 、 朱鸟殿 。”
(5).鸟名。传说中的鸾鸟。 汉 贾谊 《惜誓》:“飞朱鸟使先驱兮,驾 太一 之象舆;苍龙蚴虬于左驂兮,白虎骋而为右騑。” 宋 梅尧臣 《送程殿丞知韶州》诗:“传闻古帝 舜 ,石上奏《九成》,凤皇为之下,朱鸟不復鸣。”参阅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6).鸟名。凤。后汉书·张衡传:“前 祝融 使举麾兮,纚朱鸟以承旗。” 李贤 注:“朱鸟,凤也。” 明 李梦阳 《杂诗》之一:“众羽日繽纷,朱鸟戢其翰。” 清 沈曰霖 《晋人麈·十二肖论》:“十二肖之宜黜者,若鼠、若猴;其宜收者,若元武、若朱鸟、若勾陈。不知何以不尔。”
(7).鸟名。雁。 汉 扬雄 《法言·向明》:“或曰:‘奚取於朱鸟哉?’曰:‘时来则来,时往则往,能来能往者,朱鸟之谓与!’” 宋咸 注:“朱鸟,随阳之鸟,谓鴈也。” 明 何景明 《织女赋》:“凤凰翼以翳车兮,命乌鹊以筑梁,先朱鸟以通媒兮,导应龙以启征。”
(8).道教语。指舌头。云笈七籤卷十一:“呼吸元气以求仙,仙公公子已可前,朱鸟吐缩白石源。”注:“朱鸟,舌象。白石,齿象。吐缩,导引津液。谓阴阳之气流通不絶,故曰源。”
《漢語大詞典》:南宫
(1).南方星宿的宫,指朱鸟星座。史记·天官书:“南宫朱鸟,权、衡。”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唐 孔颖达 疏:“推此则南宫好暘,北宫好燠,中宫四季好寒。” 唐 李频 《感怀献门下相公》诗:“日望南宫看列宿,迢迢婺女与乡比。”
(2).南面的住室或宫殿。仪礼·丧服:“子不私其父,则不成为子。故有东宫,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异居而同财。”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之八:“北闕临玄水,南宫生絳云。”明史·英宗后纪:“ 武清侯 石亨 ……以兵迎帝於南宫。”
(3). 秦 、 汉 宫殿名。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置酒 雒阳 南宫 。”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 南宫 在 雒州 雒阳县 东北二十六里 洛阳 故城中。”后汉书·冯鲂传:“明年,东巡郡国,留 鲂 宿卫 南宫 。”
(4).皇室及王侯子弟的学宫。史记·儒林列传:“ 高祖 过 鲁 , 申公 以弟子从师入见 高祖 於 鲁 南宫。”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云:“泮宫在 兗州 曲阜县 西南二百里 鲁城 内宫之内。 郑 云泮之言半也。言其制半於天子之璧雍。” 南朝 梁简文帝 《相宫寺碑》:“五明盛士,并宣北门之教;四姓小臣,稍罢南宫之学。”宋史·真宗纪二:“詔南宫北宅大将军以下,各勤讲肄,诸子十岁以上并受经学书,勿令废惰。”宋史·职官志五:“ 咸平 初,遂命诸王府官分兼南、北宅教授。南宫者, 太祖 、 太宗 诸王之子孙处之,所谓睦亲宅也。”
(5).尚书省的别称。谓尚书省象列宿之南宫,故称。后汉书·郑弘传:“ 建初 ,为尚书令…… 弘 前后所陈有补益王政者,皆著之南宫,以为故事。” 南朝 梁 丘仲孚 著《南宫故事》百卷,亦以南宫称尚书省。 唐 及以后,尚书省六部统称南宫。 唐 韦应物 《和张舍人夜直中书寄吏部刘员外》诗:“西垣草詔罢,南宫忆上才。” 唐 韩愈 《袁州刺史谢上表》:“臣以愚陋无堪,累蒙朝廷奬用,掌誥西掖,司刑南宫。” 清 宋琬 《拜梁少司农墓》诗:“尚思东阁开筵日,无復南宫曳履声。”又因进士考试多在礼部举行,故又专指六部中的礼部为南宫。 唐 韦承贻 《策试夜潜纪长句於都堂西南隅》:“才唱第三条烛尽,南宫风月画难成。” 宋 郭彖 《暌车志》卷五:“ 朱藻 字 元章 , 徽 人,某年南宫奏名,方待廷试。” 清 黄宗羲 《户部次公董公墓志铭》:“七试南宫不第,然达官高第,海内庸有不知,而无不知 次公 者。”
(6).指礼部会试,即进士考试。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一折:“去年乡闈领解,南宫未利。” 明 阮大铖 《燕子笺·入闱》:“山岳君恩隆重,主南宫大典,滥及愚蒙。”儒林外史第七回:“贤契绩学有素,虽然耽迟几年,这次南宫一定入选。” 清 吴廷华 《沈孝子行》:“居身洁白守庭训,循陔乃厄南宫离。”
(7).借指 北宋 书画家 米芾 。 米芾 曾官礼部员外郎,世称 米南宫 。 清 周亮工 《广金石韵府序》:“虽然 安石 《中郎》之帖, 清臣 《争坐》之书,皆足冠絶古今,而 南宫 评其有篆籀气。” 清 王士禛 《开先瀑布》诗:“伟矣 南宫 书,破壁鑱崔巍。”原注:“壁上有 米元章 大字。” 清 纳兰性德 《题米元章方圆菴碑》:“书至 南宫 而书之能事毕矣,然 南宫 书从 钟 、 王 来。”
(8).复姓。 春秋 有 南宫适 。见论语·宪问。适,一作“括”。
《漢語大詞典》:七星
(1).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鸟七宿的第四宿,有星七颗。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月在胃,昏七星中。” 孙希旦 集解:“七星,南方朱鸟之第四宿。”
(2).指北斗星。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长老传言, 李冰 造七桥,上应七星。” 闻捷 《生活的赞歌·夜过玉门》:“我指着山顶的几点灯光,说它是永恒的北斗七星。”
(3).七个星形的黑子或饰物。晋书·桓温传:“ 温 豪爽有风概,姿貌甚伟,面有七星。”宋史·舆服志三:“冕版以龙鳞锦表,上缀玉为七星。”
(4).古乐器名,属管乐。通典·乐四:“七星,不知谁所作,其长盈寻。”宋史·乐志四:“大晟匏有三色:一曰七星,二曰九星,三曰闰餘,莫见古制。”
《漢語大詞典》:星宿
(1).星官名。二十八宿之一,朱鸟七宿的第四宿,共七星。亦泛称二十八宿。
(2).指列星。列子·天瑞:“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天地初开,便有星宿。” 唐 李颀 《欲之新乡答崔颢綦毋潜》诗:“铜鑪将炙相欢饮,星宿纵横露华白。” 郁达夫 《蜃楼》:“自云堆的缺处,偶尔射出来的几颗星宿的光芒和几丝残月的灰线,更照出了这寒宵湖面的凄清落寞。”
(3).星象。汉书·刘向传:“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后汉书·东夷传·濊:“﹝ 濊 ﹞晓候星宿,豫知年岁丰约。”
(4).星相家谓与人相应的星官、星神。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受气结胎,各有星宿。”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况且少年科甲,也是天上一位星宿,哥哥若害了他,天理也不容。”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七:“你的星宿高,硬把 丁丁儿 克死了。”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一回:“特务和一些巫婆神官到处造谣说:‘……有星宿下凡啦!’”
(5).喻萤火。 唐 杜甫 《见萤火》诗:“ 巫山 秋夜萤火飞,疏帘巧入坐人衣。忽惊屋里琴书冷,復乱簷前星宿稀。”
星夜,急速。儒林外史第十二回:“晚生今早接到上宪諭票,催促星宿丈量。”
《漢語大詞典》:朱鸟(朱鳥)
(1).星宿名。二十八宿中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的总称。七宿相联呈鸟形;朱色象火,南方属火,故名。史记·天官书:“南宫朱鸟。” 唐 杨炯 《浑天赋》:“南宫则黄龙赋象,朱鸟成形,五帝之座,三光之庭。”
(2).古代军事家按天文四宫布列前后左右军阵,军旗画四种图形为标识,前方的叫朱鸟。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孔颖达 疏:“此明军行象天文而作陈法也。前南,后北,左东,右西。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军前宜捷,故用鸟。” 明 沈寿民 《江上行》:“玄武后扈,朱鸟前騫。”
(3).南方之神。太平御览卷八八一引河图:“南方赤帝,神名 赤熛怒 ,精名朱鸟。”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朱鸟舒翼以峙衡,腾虵蟉虯而遶榱。” 李周翰 注:“朱鸟,朱雀,南方神也。”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九:“赤帝跃火龙,炎官控朱鸟。” 清 王韬 《瀛壖杂志》卷六:“怒控寒潮犹撼郭,魂归朱鸟已无城。”
(4).宫殿名。文选·张衡〈西京赋〉:“ 麒麟 、 朱鸟 、 龙兴 、 含章 。” 李善 注:“ 汉 宫闕名有 麒麟殿 、 朱鸟殿 。”
(5).鸟名。传说中的鸾鸟。 汉 贾谊 《惜誓》:“飞朱鸟使先驱兮,驾 太一 之象舆;苍龙蚴虬于左驂兮,白虎骋而为右騑。” 宋 梅尧臣 《送程殿丞知韶州》诗:“传闻古帝 舜 ,石上奏《九成》,凤皇为之下,朱鸟不復鸣。”参阅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6).鸟名。凤。后汉书·张衡传:“前 祝融 使举麾兮,纚朱鸟以承旗。” 李贤 注:“朱鸟,凤也。” 明 李梦阳 《杂诗》之一:“众羽日繽纷,朱鸟戢其翰。” 清 沈曰霖 《晋人麈·十二肖论》:“十二肖之宜黜者,若鼠、若猴;其宜收者,若元武、若朱鸟、若勾陈。不知何以不尔。”
(7).鸟名。雁。 汉 扬雄 《法言·向明》:“或曰:‘奚取於朱鸟哉?’曰:‘时来则来,时往则往,能来能往者,朱鸟之谓与!’” 宋咸 注:“朱鸟,随阳之鸟,谓鴈也。” 明 何景明 《织女赋》:“凤凰翼以翳车兮,命乌鹊以筑梁,先朱鸟以通媒兮,导应龙以启征。”
(8).道教语。指舌头。云笈七籤卷十一:“呼吸元气以求仙,仙公公子已可前,朱鸟吐缩白石源。”注:“朱鸟,舌象。白石,齿象。吐缩,导引津液。谓阴阳之气流通不絶,故曰源。”
《漢語大詞典》:四星
(1).即苍龙、白虎、朱鸟、玄武四星宿。 汉 王充 论衡·物势:“东方木也,其星苍龙也;西方金也,其星白虎也;南方火也,其星朱鸟也;北方水也,其星玄武也。天有四星之精,降生四兽之体。”
(2).指瑞星、妖星、流星、客星。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天地四·四云四星:“瑞星曰景星,妖星曰彗星,流星曰飞星,有吉有凶者也。又有客星,随星色大小占以名之也。”
(3).指“北斗七星”中的“斗魁”四星。借指秤上四星。古人以二分半为一星,四星则言“十分”,多用以形容程度深。 元 侯克中 《醉花阴》套曲:“恰遮了北斗杓儿柄,这凄凉有四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恰寻归路,佇立空庭,竹梢风摆,斗柄云横。呀!今夜凄凉有四星,他不瞅人,待怎生!” 王季思 校注:“四星, 徐士范 曰:‘古人以二分半为一星,四星言十分也。’此説近是。”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一折:“你比那 开封府 包龙图 少四星。”
(4).秤尾端所钉的四星,引申为下梢、下场、前程等义。又,秤尾较细,四星易磨灭。因以“没了四星”形容消瘦。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二折:“我比 卓文君 有上梢,没了四星。”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诘病》:“他一搦身形,瘦的庞儿没了四星。”
《漢語大詞典》:鹑首(鶉首)
(1).星次名。指朱鸟七宿中的井宿和鬼宿。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天文家‘朱鸟’,乃取象於鶉。故南方朱鸟七宿,曰鶉首、鶉火、鶉尾是也。”
(2).古以为 秦 之分野,指 秦 地。汉书·地理志下:“自井十度至柳三度,谓之鶉首之次, 秦 之分也。” 唐 李白 《明堂赋》:“巡陵於鶉首之野,讲武於 驪山 之旁。” 清 黄遵宪 《立秋日访易实甫》诗:“鶉首赐人天亦醉,龙泉伴我世谁知?” 钱仲联 笺注引 张衡 《西京赋》:“昔者大帝悦 秦繆公 而覲之,饗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乃为金策,锡用此土,而剪诸鶉首。”
(3).指农历五月上旬。古代认为太阳至鹑首之初为芒种。芒种在五月初,故称。 清 曹寅 《晚晴述事有怀芷园》诗:“鶉首绵仍御,龙舟麦宴寒。”
《漢語大詞典》:龙翼(龍翼)
(1).帝王的辅相。后汉书·班固传下:“若夫上稽乾则,降承龙翼,而炳诸典謨,以冠德卓踪者,莫崇乎 陶唐 。” 李贤 注:“龙翼,谓 稷 契 等,为 尧 之羽翼。”一说,此指龙图、河图。文选·班固〈典引〉 李善 注:“翼,法也。言 陶唐 上能考天之则,下能承龙之法也。龙法,龙图也。” 南朝 梁 沈约 《尚书右仆射范云墓铭》:“合契兴王,匪劳物色,乘风鬱起,化成龙翼。” 夏曾佑 《送汪毅白》诗:“江湖断梗藩龙翼,一槎生平负典坟。”
(2).指东南方。龙,指东方苍龙七星;翼,代表南方朱鸟七星。 南唐 陈陶 《步虚引》:“朝天半夜闻玉鸡,星斗离离碍龙翼。”
《漢語大詞典》:鸟星(鳥星)
指南方朱鸟七宿。语出书·尧典:“日中星鸟,以殷仲春。” 孔颖达 疏:“鸟,南方朱鸟七宿。殷,正也。春分之昬,鸟星毕见,以正仲春之气节。”《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五郊乐章》:“鹤云旦起,鸟星昏集。” 唐 窦翚 《漏赋》:“清清冷冷,日殷鸟星,送春漏于重扃。”
《漢語大詞典》:井宿
星官名。二十八宿中朱鸟七宿的第一宿,也称“东井”、“鶉首”。有星八颗,属双子座。元史·天文志一:“太阴犯井宿。”参见“ 二十八宿 ”、“ 井 ”。
《漢語大詞典》:鸟火(鳥火)
书·尧典:“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又:“日永星火,以正仲夏。”鸟,指南方朱鸟七宿;火,指东方苍龙七宿。后以“鸟火”泛指体现时序变迁的日月星辰。 清 顾炎武 《尧庙》诗:“鸟火频推革,山龙竟弃捐。”
《漢語大詞典》:鹑旗(鶉旗)
朱雀旗。鹑,南方朱鸟七宿的总称,朱鸟亦称朱雀,故称。 明 徐渭 《赋得战袍红》:“自与鶉旗映,还宜蟒绣縈。”
《漢語大詞典》:翼宿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鸟七宿中的第六宿,凡二十二星。为惊蛰节子初三刻的中星。按,后世艺人所祀之神亦名“翼宿星”,又名“小儿星”、“老郎星”。神像作白面儿童状,而带微须。
《漢語大詞典》:鸟帑(鳥帑)
轸星。为南方朱鸟七宿之末。帑,通“ 孥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岁弃其次,而旅於明年之次,以害鸟帑。” 杜预 注:“南为朱鸟,鸟尾曰帑。” 孔颖达 疏:“帑者,细弱之名,於人则妻子为帑,於鸟则鸟尾曰帑。妻子为人之后,鸟尾亦鸟之后,故俱以帑为言也。”
《漢語大詞典》:鸣鹑(鳴鶉)
(1).鹌鹑。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臛 江 东之潜鼉,臇 汉 南之鸣鶉。” 宋 梅尧臣 《思归赋》:“膳羞则有鵁鶄野鴈,泽鳧鸣鶉。”
(2).指南方朱鸟七宿。 南朝 宋 鲍照 《野鹅赋》:“翔海泽之轻鸥,巢天宿之鸣鶉。” 钱振伦 注引埤雅:“南方朱鸟七宿,曰鶉首、鶉火、鶉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