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亲朋(親朋)
亲戚朋友。晋书·谢安传:“ 安 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 玄 围棊赌别墅。”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陈毅 《六国之行》诗:“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
《漢語大詞典》:还往(還往)
(1).往来。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巴郡:“或长吏忿怒,寃枉弱民,欲赴诉郡官,每惮还往。” 宋 曾巩 《答葛蕴》诗:“归来客舍中,未及还往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瞳人语:“隧道迂,还往甚非所便,不如自启门。”
(2).往来之人。指亲朋。《敦煌曲子词·长相思》:“作客在 江西 ,得病卧毫釐。还往观消息,看看似别离。” 唐 李白 《少年行》:“遮莫枝根长百丈,不如当代多还往;遮莫姻亲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
分類:往来亲朋
《漢語大詞典》:近局
(1).近邻;关系密切的亲朋。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五:“漉我新熟酒,隻鷄招近局。” 闻人倓 笺:“近局谓亲宾之相近者。局,一作属。” 清 王韬 《瀛壖杂志》卷三:“每至花时,折简招呼近局作软脚会,巡环劝酒,不醉无归。”
(2).引申为陪客。 清 赵翼 《晓东小岩香远邀我神仙馆午饭》诗:“吾友贪养颐,诱我作近局。”又有《近局将遍计日言旋再迭留别》诗。
《漢語大詞典》:寄梅
赠送梅花。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相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花诗:‘折花逢驛使,寄与 陇头 人。 江 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以“寄梅”借指对亲朋的思念和问候。 宋 徐积 《雪》诗之七:“入竹好鸣寒玉珮,寄梅兼附白云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生离》:“小弟旧自理官召居諫院,避人焚草,儘怀匡主之心;逢使寄梅,空滴思亲之泪。” 清 赵翼 《驿柳诗和蒋立庵》之四:“寄梅人去青连陇,筹笔窗开緑满庭。”
《漢語大詞典》:洗儿钱(洗兒錢)
洗儿时,亲朋赐赠给婴儿的钱。 唐 王建 《宫词》之七一:“妃子院中初降诞,内人争乞洗儿钱。” 明 沈鲸《双珠记·避兵失侣》:“﹝ 安禄山 ﹞出入禁中,拜贵妃为母,赐洗儿钱。”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可覲 请令生往一会,且以朱提三星寄 緑婴 为洗儿钱。”亦省称“ 洗钱 ”。《西游补》第一回:“造化小儿,宜弗有怒。故为乎洗钱未赐,飞鳧舄而浴西渊?”参见“ 洗儿会 ”。
《漢語大詞典》:洗儿会(洗兒會)
旧俗,婴儿生后三日或满月时亲朋会集庆贺,给婴儿洗身,叫做“洗儿会”。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育子:“至满月……大展洗儿会,亲宾盛集,煎香汤於盆中,下菓子綵钱葱蒜等,用数丈綵绕之,名曰围盆;以釵子搅水,谓之搅盆;观者各撒钱於水中,谓之添盆。盆中枣子直立者,妇人争取食之,以为生男之徵。浴儿毕,落胎髮,遍谢坐客,抱牙儿入他人房,谓之移窠。”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是贵妃娘娘与 安禄山 做洗儿会哩。”
《漢語大詞典》:小侄(小姪)
亦作“ 小侄 ”。
(1).称兄弟之子。 唐 杜牧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小姪名 阿宜 ,未得三尺长。”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七:“ 傅钦之 作中丞,言 刘仲冯 。一日, 贡父 ( 刘仲冯 之叔)逢之,曰:‘小姪何过?致起臺章。’”
(2).在父亲朋友前谦称自己。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老年伯请宽坐,容小侄出堂,问这起数与老年伯看。”儒林外史第四四回:“ 萧伯泉 道:‘世叔恭喜回府,小姪就该来请安。’”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三:“ 韦克 略一思索,道:‘伯父既然问小侄,小侄为了 潘 家三庄安危,不敢不率直陈言。’”
见“ 小姪 ”。
《漢語大詞典》:亲好(親好)
(1).亲朋好友。 南朝 宋 鲍照 《代邽街行》:“念我捨乡俗,亲好久乖违。”北齐书·文襄帝纪:“君门眷属可以无患,宠妻爱子亦送相还,仍为通家,共成亲好。” 南朝 梁 任昉 《赠郭桐庐》诗:“亲好自斯絶,孤游从此辞。”
(2).亲密友好。北史·王谊传:“詔曰:‘ 谊有周 之世,早预人伦,朕共游庠序,遂相亲好。’”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夫为商,与里人共财出贩,深相亲好,至通家往来。”
《漢語大詞典》:消寒会(消寒會)
旧俗入冬后,亲朋相聚,宴饮作乐,谓之“消寒会”。此俗 唐 代即有,也叫暖冬会。见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卷三。 清 黄景仁 《冬日忆城东诸子》诗:“东城旧有消寒会,几辈依然共往还。”红楼梦第九二回:“明儿不是十一月初一日么?年年老太太那里必是箇老规矩,要办‘消寒会’,齐打伙儿坐下,喝酒説笑。”
《漢語大詞典》:阮家会(阮家會)
喻指叔侄与亲朋好友聚会。 唐 武元衡 《闻严秘书与正字及诸客夜会因寄》诗:“闻道今宵 阮 家会,竹林明月七人同。”参见“ 阮生集 ”。
《漢語大詞典》:阮生集
三国 魏 阮籍 与侄 阮咸 同预竹材七贤之游。后因以“阮生集”喻指叔侄与友好欢聚。 唐 刘长卿 《奉陪郑中丞自宣州解印与诸侄宴馀干后溪》诗:“林中 阮生 集,池上 谢公 题。”参见“ 竹林七贤 ”。
分類:阮咸
《漢語大詞典》:洗儿会(洗兒會)
旧俗,婴儿生后三日或满月时亲朋会集庆贺,给婴儿洗身,叫做“洗儿会”。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育子:“至满月……大展洗儿会,亲宾盛集,煎香汤於盆中,下菓子綵钱葱蒜等,用数丈綵绕之,名曰围盆;以釵子搅水,谓之搅盆;观者各撒钱於水中,谓之添盆。盆中枣子直立者,妇人争取食之,以为生男之徵。浴儿毕,落胎髮,遍谢坐客,抱牙儿入他人房,谓之移窠。”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是贵妃娘娘与 安禄山 做洗儿会哩。”
《漢語大詞典》:谢奠(謝奠)
感谢亲朋祭奠死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七回:“可是没个亲人,却由 繆法人 穿了白衣,束了白带,戴了摘缨帽子,在旁边还礼谢奠。”
《漢語大詞典》:争一口气(争一口氣)
谓发愤向上,有所作为,给亲朋或自己增添光彩。 明 无名氏 《玉环记·途遇韦皋》:“且喜今日身荣贵,也与奴家争一口气。” 巴金 《家》十二:“妈要我发狠读书,给她争一口气……我说我要发狠读书,只要将来做了八府巡按,妈也就可以扬眉吐气了。”《水浒传》第十二回:“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又吃这一闪。” 沙汀 《丁跛公》:“当丈夫琢磨 干黄鳝 时,她总是叹息这一句老话来:‘你一点也不给人争口气呀。’”参见“ 争气 ”。
《漢語大詞典》:争气(争氣)
(1).意气相争。荀子·劝学:“有争气者,勿与辩也。”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一:“若以 刘沪 全无过犯,只是 狄青 、 尹洙 可罪,乃是全不计修 永洛城 经久利害,只听 郑戩 等争气加诬。” 元张国宝《罗李郎》第一折:“你交财上不应口,争气处打破头。”《三国志平话》卷上:“他为 长沙 太守,我是緑衣郎,岂能为他争气?” 太平天囯 李秀成 《自述》:“各自争气,各自逞强。”
(2).以气势相竞争。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南则积山万状,争气负高。”
(3).犹尽力,用劲。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二:“时天下无问邇遐小大,虽伟男髫女,皆争气唱之。”
(4).争光;努力向上,不甘示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得第做官回来,诚然是与宗族争气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镜听:“等男子耳,何遂不能为妻子争气!” 老舍 《女店员》第一幕第一场:“你怎这么不要强,不争气呢?”
《漢語大詞典》:谢吊(謝弔)
丧事办完后,去拜谢前来吊唁的亲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四回:“那年丁忧回籍,办过丧事之后,不免出门谢弔。”参见“ 谢孝 ”。
《漢語大詞典》:谢孝(謝孝)
旧俗指孝子家中人向吊唁者行礼。亦指丧服满后去拜谢曾来吊唁的亲友。二刻拍案惊奇卷七:“到了一个马头上, 董孺人 整备着一席酒,以谢孝为名,单请着 吕使君 。” 清 翟灏 通俗编·仪节:“读礼通考:‘后世有谢孝之礼,多谓輓近之陋习,不知古《士丧礼》篇拜君命及众宾,已先有然。’注:‘谓尊者加惠,必往拜谢。’则是所谢者,专指曾来賵賻之人,非尽弔客而徧谢之也。”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二:“亲死至七七,縗絰出,徧谢戚友,曰谢孝。”
《漢語大詞典》:雨散云收(雨散雲收)
(1).指雨后转晴。《说岳全传》第十八回:“不多时候,忽然雨散云收,推出一轮红日,顷刻 黄河 解冻。”
(2).比喻亲朋离散。 唐 温庭筠 《送崔郎中赴幕》诗:“心游目送三千里,雨散云收二十年。” 唐 慎氏 《感夫诗》:“当时心事已相关,雨散云收一餉间,便是孤帆从此去,不堪重上望夫山。”
(3).指男女欢会已毕。 明 李日华 《南西厢记·堂前巧辩》:“ 阳臺 雨散云收。春意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