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鼎足
(1).鼎有三足,比喻三方并峙之势。史记·淮阴侯列传:“参分天下,鼎足而居。”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操 军破,必北还。如此则 荆 吴 之势彊,鼎足之形成矣。”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他这一败,关系大局,迅速动摇了鼎足的平衡,使 蜀汉 一蹶不振。”
(2).引申为匹敌。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王弇州文:“后之论次 明 文者,不得不推为一大家。若 沧溟 孤峭,乃 孙樵 、 刘蜕 一流, 南溟 副墨大函,文涉应付,未足称鼎足焉。”
(3).指三公之位。 汉 张衡 《南都赋》:“ 周 召 之儔,据鼎足焉,以庀王职。”后汉书·逸民传·严光:“ 君房 足下,位至鼎足,甚善。” 清 吴伟业 《赠王鉴明五十》诗:“后皆保耆颐,或乃致鼎足。”
(4).比喻处于重要的地位。汉书·彭宣传:“三公鼎足承君,一足不任,则覆乱美实。”后汉书·刘恺传:“臣闻三公上则台阶,下象山岳,股肱元首,鼎足居职,协和阴阳,调训五品,考功量才,以序庶僚,遭烈风不迷,遇迅雨不惑,位莫重焉。”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 唐 则诗人济济, 宋 有文士蹌蹌,宜其鼎足文坛,为 三代 后之三代也。”
(5).犹鼎元。 唐 刘得仁 《送高湘及第后东归觐叔》诗:“此去几般荣,登科鼎足名。”
《漢語大詞典》:三足
见“ 三足乌 ”。
分類:三足
《漢語大詞典》:三足乌(三足烏)
(1).古代传说中的神鸟。为 西王母 取食之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 张守节 正义引 张楫 曰:“三足乌,青鸟也,主为 西王母 取食。”
(2).古代传说中的神鸟。祥瑞之鸟。东观汉记·章帝纪:“三足乌集 沛国 ,白鹿、白兔、九尾狐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湿水:“又按《瑞应图》有三足乌、赤乌、白乌之名。”周书·明帝纪:“丙申, 顺阳 献三足乌。八月甲子,羣臣上表称庆。”亦省作“ 三足 ”。后汉书·班固传:“甘露宵零於丰草,三足轩翥於茂树。” 李贤 注引古今注:“ 元和 二年,甘露降 河东 ,三足乌集 沛国 。” 晋 成公绥 《乌赋》:“若乃三足德灵,国有道则见,国无道则隐。”
(3).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日中之三足鸟。 汉 王充 论衡·说日:“儒者曰:日中有三足乌,月中有兔、蟾蜍。”艺文类聚卷一百引《黄帝占书》:“日中三足乌见者,大旱赤地。”后因以指日。 唐 杜甫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诗:“莲花交响共命鸟,金牓双廻三足乌。” 仇兆鳌 注引 黄生 曰:“金榜廻乌,犹云日射黄金牓。三足乌,即日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无端三足乌,团团光烁烁。安得 后羿 弓,射此一轮落。”亦省作“ 三足 ”。 唐 柳宗元 《跂乌词》:“无乃慕高近白日,三足妬尔令尔疾。”
《漢語大詞典》:新蟾
新月。神话传说月中有三足蟾蜍,因以蟾代称月。 唐 温庭筠 《夜宴谣》:“高楼客散杏花多,脉脉新蟾如瞪目。” 宋 王安石 《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之二:“忆在 秋浦 北,空江上新蟾。” 宋 贺铸 《菩萨蛮》词:“眉样学新蟾,春愁入翠尖。”
《漢語大詞典》:台鼎
古称三公为台鼎,如星之有三台,鼎之有三足。语本 汉 蔡邕 《太尉汝南李公碑》:“天垂三台,地建五岳,降生我哲,应鼎之足。”后汉书·陈球传:“公出自宗室,位登台鼎,天下瞻望。” 唐 颜真卿 《赠司空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李公神道碑》:“儼然王公之量,鬱有台鼎之姿。” 明 沈采《千金记·谒相》:“昔为刀笔之流,今居台鼎之职。”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浮签》:“秀才本色基台鼎,元老深情託倡酬。”
《漢語大詞典》:酒鎗
旧时一种三足温酒器。
分類:三足酒器
《漢語大詞典》:三足乌(三足烏)
(1).古代传说中的神鸟。为 西王母 取食之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 张守节 正义引 张楫 曰:“三足乌,青鸟也,主为 西王母 取食。”
(2).古代传说中的神鸟。祥瑞之鸟。东观汉记·章帝纪:“三足乌集 沛国 ,白鹿、白兔、九尾狐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湿水:“又按《瑞应图》有三足乌、赤乌、白乌之名。”周书·明帝纪:“丙申, 顺阳 献三足乌。八月甲子,羣臣上表称庆。”亦省作“ 三足 ”。后汉书·班固传:“甘露宵零於丰草,三足轩翥於茂树。” 李贤 注引古今注:“ 元和 二年,甘露降 河东 ,三足乌集 沛国 。” 晋 成公绥 《乌赋》:“若乃三足德灵,国有道则见,国无道则隐。”
(3).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日中之三足鸟。 汉 王充 论衡·说日:“儒者曰:日中有三足乌,月中有兔、蟾蜍。”艺文类聚卷一百引《黄帝占书》:“日中三足乌见者,大旱赤地。”后因以指日。 唐 杜甫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诗:“莲花交响共命鸟,金牓双廻三足乌。” 仇兆鳌 注引 黄生 曰:“金榜廻乌,犹云日射黄金牓。三足乌,即日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无端三足乌,团团光烁烁。安得 后羿 弓,射此一轮落。”亦省作“ 三足 ”。 唐 柳宗元 《跂乌词》:“无乃慕高近白日,三足妬尔令尔疾。”
《漢語大詞典》:酒铛(酒鐺)
旧时一种三足温酒器。梁书·处士传·何点:“ 子良 欣悦无已,遗 点 嵇叔夜 酒杯、 徐景山 酒鐺。” 唐 刘禹锡 《乐天少傅五月长斋广延缁徒谢绝文友坐成睽间因以戏之》诗:“暗网笼歌扇,流尘晦酒鐺。”
分類:三足酒器
《漢語大詞典》:白玉蟾
民间传说指月中的三足蟾蜍,因明月色白,故称。 清 曹寅 《游仙诗和汪萝山》之二九:“笑傲人间白玉蟾,千年一住跡长淹。”
《漢語大詞典》:酒枪(酒鎗)
旧时一种三足温酒器。南齐书·萧颖胄传:“上慕俭约,欲铸坏太官元日上寿银酒鎗,尚书令 王晏 等咸称盛德。”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元年:“ 闻喜公 子良 持酒鎗, 南郡王 长懋 行酒。” 胡三省 注:“鎗,楚庚翻,盛酒之器。按太平御览,鎗即鐺字,但鐺非可持者。” 清 钱谦益 《谢于润甫送酒》诗:“一朝归黄壤,酒鎗闭空笥。” 清 陶炜 《课业馀谈·古音转注》:“酒鎗,音鐺。”
分類:三足酒器
《漢語大詞典》:台铉(台鉉)
犹台鼎。铉,鼎耳,以代鼎。鼎三足,有三公之象,故以喻宰辅重臣。晋书·韩伯传:“ 王湛 门资台鉉,地处膏腴,识表邻机,才惟王佐。”魏书·元禧传:“太尉位居台鉉,在冢宰之上。” 唐 白居易 《赠杜佑太尉制》:“外领藩镇,内参台鉉。积勤尽悴,迨过三纪。”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或居台鉉,或处权衡。”
分類:三足三公
《漢語大詞典》:铜鐎(銅鐎)
亦作“ 铜焦 ”。 铜制的盆形炊器,下有三足,附长柄,多用于温羹。或说即刁斗。古代军中用以炊饭、巡更。盛行于 汉 晋 。 唐 骆宾王 《荡子从军赋》:“铁骑朝常警,铜焦夜不鸣。” 陈熙晋 注引 孟康 曰:“以铜作鐎器,受一斗,昼炊饭食,夜击持行,名曰刁斗。” 明 冯时可 《月赋》:“秋入铜鐎,寒侵犀札。”
《漢語大詞典》:鼎趾
鼎之三足。 宋 曾巩 《道山亭记》:“城之中三山:西曰 闽山 ,东曰 九仙山 ,北曰 粤王山 。三山者鼎趾立。”
分類:三足
《漢語大詞典》:皎蟾
传说月中有三足蟾,因以“皎蟾”为月的代称。
分類:三足
《漢語大詞典》:玄乌(玄烏)
传说中的吉祥之鸟,三足。晋书·挚虞传:“观玄乌之参趾兮,会根壹之神筹。”
分類:吉祥三足
《漢語大詞典》:三足鳖(三足鼈)
传说中的三足之鳖。山海经·中山经:“ 从水 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其中多三足鳖,枝尾,食之无蛊疫。”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一·能鳖﹝集解﹞引 姚福 《庚己编》云:“ 太仓 民家,得三足鳖,命妇烹,食毕入卧,少顷,形化为血水,止存髮耳。”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说他变了三足鳖。”
分類:三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