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颇黎(頗黎)
(1).指状如水晶的宝石。太平御览卷八○八引 汉 东方朔 十洲记:“ 崑崙山 上有红碧颇黎宫,名七宝堂是也。” 唐 李商隐 《饮席戏赠同舍》诗:“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玻璃:“本作‘颇黎’。 颇黎 ,国名也。其莹如水,其坚如玉,故名水玉,与水精同名。” 清 二石生 《三洲春语》卷下:“五联九联,缀以珊瑚、靺鞨、颇黎、木难、翡翠、孔翎、鲜花、异鸟、流苏、锦缎之属。”
(2).亦作“ 颇瓈 ”。玻璃。 陈三立 《黄小鲁观察游西湖归过访携虎跑泉相饷赋此报谢》诗:“ 涌金门 外颇黎盆,手摇大扇落晴昊。” 黄澜 《闻锺六自香港之星洲却寄》诗:“半黄残照成霞綺,一碧晴天醮颇瓈。”
《漢語大詞典》:颇梨(頗梨)
指状如水晶的宝石。魏书·西域传·波斯:“﹝ 波斯国 ﹞土地平正,出金、银、鍮石、珊瑚、琥珀、车渠、马脑,多大真珠、颇梨……盐緑、雌黄等物。” 唐 郑嵎 《津阳门诗》:“象牀尘凝罨颯被,画檐虫网颇梨碑。”自注:“温泉堂碑,其石莹彻,见人形影,宫中号为颇梨碑。”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三:“颇梨,千岁冰所化,玛瑙鬼血所化。”参见“ 颇黎 ”。
《漢語大詞典》:颇黎(頗黎)
(1).指状如水晶的宝石。太平御览卷八○八引 汉 东方朔 十洲记:“ 崑崙山 上有红碧颇黎宫,名七宝堂是也。” 唐 李商隐 《饮席戏赠同舍》诗:“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玻璃:“本作‘颇黎’。 颇黎 ,国名也。其莹如水,其坚如玉,故名水玉,与水精同名。” 清 二石生 《三洲春语》卷下:“五联九联,缀以珊瑚、靺鞨、颇黎、木难、翡翠、孔翎、鲜花、异鸟、流苏、锦缎之属。”
(2).亦作“ 颇瓈 ”。玻璃。 陈三立 《黄小鲁观察游西湖归过访携虎跑泉相饷赋此报谢》诗:“ 涌金门 外颇黎盆,手摇大扇落晴昊。” 黄澜 《闻锺六自香港之星洲却寄》诗:“半黄残照成霞綺,一碧晴天醮颇瓈。”
《漢語大詞典》:瑟瑟
(1).碧色宝石。周书·异域传下·波斯:“﹝ 波斯国 ﹞又出白象、师子……马瑙、水晶、瑟瑟。”新唐书·高仙芝传:“ 仙芝 为人贪,破 石 ,获瑟瑟十餘斛。”元史·仁宗纪一:“帝曰:所寳惟贤,瑟瑟何用焉。”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外国·乌思藏:“其官章饰,最尚瑟瑟;瑟瑟者,緑珠也。”
(2).指碧绿色。 唐 白居易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前蜀 韦庄 《乞彩笺歌》:“留得溪头瑟瑟波,泼成纸上猩猩色。” 宋 陆游 《携一尊寻春湖上》诗:“花梢已点猩猩血,水面初生瑟瑟纹。”
(3).象声词。 汉 刘桢 《赠从弟》诗之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宋书·乐志三》:“风瑟瑟,木搜搜,思念公子徒以忧。”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倒黏子花﹞中有细核,并嚼之瑟瑟有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夜叉国:“母子方徊徨间,忽见布帆南动,其声瑟瑟。” 鲁迅 《彷徨·祝福》:“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
(4).寒凉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上:“气萧萧以瑟瑟,风颼颼而飀飀。” 唐 雍陶 《和河南白尹西池北新葺水斋招赏十二韵》:“坐中寒瑟瑟,牀下细冷冷。” 清 龚自珍 《虞美人》词:“春寒瑟瑟晚来添,玉釧微闻,应是换 吴 棉。”
(5).萧索貌;寂寥貌。 唐 刘希夷 《捣衣篇》诗:“秋天瑟瑟夜漫漫,夜白风清玉露团。” 清 龚自珍 《后游》诗:“三日不能来,来觉情瑟瑟。” 周天石 《和南村原韵》:“瑟瑟荒郊悬落日,滔滔沧海决横流。”
(6).形容发抖的样子。《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媒婆﹞只剩得一件布衫,跪在地下,瑟瑟抖个不了。”《再生缘》第十五回:“她身体很疲乏,不免瑟瑟抖叫一声。”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七:“﹝我﹞不敢把头伸出到被外,身子在被里老是瑟瑟地抖,身上头上全是汗珠。”
(7). 辽 代祈雨射柳的仪礼。前期,置百柱天棚。及期,皇帝、亲王、宰执以次行射柳仪。翼日,植柳天棚之东南,巫以酒醴、黍稗荐植柳,祝之。皇帝、皇后祭东方毕,子弟射柳。不雨,则以水沃之。见辽史·礼志一。参见“ 射柳 ”。
《漢語大詞典》:射柳
(1).指 春秋 养由基 精于射箭的故事。史记·周本纪:“ 楚 有 养由基 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后用为善射的典实。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碑》:“藏松寳剑,射柳琱弓,推诚 贾復 ,屈节 廉公 。”参阅战国策·西周策
(2). 辽 金 时的一种竞技活动。在场上插柳,驰马射之,中者为胜。源于古鲜卑族秋祭时驰马绕柳枝三周的仪式。汉书·匈奴传上“大会蹛林” 唐 颜师古 注:“蹛者,绕林木而祭也。 鲜卑 之俗,自古相传,秋天之祭,无林者尚竖柳枝,众骑驰遶三周乃止。此其遗法。”辽史·太宗纪上:“射柳於 太祖 行宫。”金史·礼志八:“射柳、击毬之戏,亦 辽 俗也, 金 因之。凡重五日拜天礼服,插柳毬场,为两行,当射者以尊卑序,各以帕识,其枝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驰马前导,后驰马,以无羽横鏃箭射之。既断柳,又以接而驰去者为上;断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或中其青处,及中而不能断,与不能中者为负。每射必伐鼓以助其气。” 明 代射柳之法有异于前。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 永乐 中,禁中有翦柳之戏。翦柳,即射柳也。 陈眉公 云:胡人以鵓鴣贮葫芦中,悬之柳上,射之。射中葫芦鸽輒飞去,以飞之高下为胜负。往往会於清明、端午日,名曰射柳。”
《漢語大詞典》:流离(流離)
(1).因灾荒战乱流转离散。汉书·刘向传:“死者恨於下,生者愁於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饉,物故流离以十万数。” 颜师古 注:“流离,谓亡其居处也。” 晋 葛洪 神仙传·彭祖:“吾遗腹而生,三岁而失母,遇 犬戎 之乱,流离西域,百有餘年。” 清 方文 《秋浦感怀呈刘伯宗》诗:“况乃逢世乱,流离客他乡。” 邹韬奋 《遗嘱》:“二十餘年来追随诸先进,努力於民族解放、民主政治和进步文化事业,竭尽愚钝,全力以赴,虽颠沛流离,艰苦危难,甘之如飴。”
(2).指流转离散的人。 宋 叶适 《国子监主簿周公墓志铭》:“内藏诸库,储积丰衍,今流离满道,若量出賑救,此亦民财也。” 王闿运 《陈景雍传》:“县瘠苦僻陋,又残破,流离满途。”
(3).犹淋漓。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 晋 陆机 《文赋》:“始躑躅於燥吻,终流离於濡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宰严限追比,旬餘,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不能行捉矣。”
(4).光彩纷繁貌。 汉 扬雄 《甘泉赋》:“曳红采之流离兮,颺翠气之宛延。” 清 周亮工 《宋去损〈冰荔编〉序》:“予尝凿冰於北矣,霜雪交沦,层波成凌,峨峨皑皑,流离光彻。”
(5).流利而富文采。 晋 潘尼 《安身论》:“虽繁计策,广术艺,审刑名,峻法制,文辨流离,议论絶世,不得与争功。”晋书·张辅传:“又 迁 为 苏秦 、 张仪 、 范雎 、 蔡泽 作传,逞辞流离,亦足以明其大才。”
(6).流转、圆转貌。 三国 魏 阮籍 《鸠赋》:“终飘摇以流离,伤弱子之悼栗。” 唐 杜甫 《西阁曝日》诗:“流离木杪猿,翩躚山巔鹤。”
(7).指用网捕捉禽鸟,使之无所逃遁。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流离轻禽,蹵履狡兽。” 颜师古 注:“流离,困苦之也。”一说,放散。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李善 注:“ 张揖 曰:流离,放散也…… 善 曰: 张 説是也。”
(8).枭的别名。《诗·邶风·旄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陆玑 疏:“流离,梟也。自 关 而西谓梟为流离。” 清 恽敬 《鸱鸮说》:“鴞如鳩,一名鵩,一名流离是也。土鴞食母,一名梟鴟是也。”
(9).即琉璃。宝石名。后亦指一种烧制成的釉料或玻璃。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 罽宾国 ﹞出……珠璣、珊瑚、虎魄、璧流离。” 颜师古 注引《魏略》:“ 大秦国 出赤、白、黑、黄、青、緑、縹、紺、红、紫十种流离。”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瑠璃瓶》:“ 徽宗 尝以紫流离胆缾十付小璫,使命匠范金托其里。” 清 黄遵宪 《杂感》诗之二:“明窗敞流离,高炉爇香烟。”
《漢語大詞典》:采石
(1).有彩色花纹的石头;宝石。山海经·西山经:“ 騩山 , 凄水 出焉,西流注於海,其中多采石。” 郭璞 注:“采石,石有采色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宝石:“采石,即宝石也。”
(2).指 采石矶 。新唐书·文艺传中·李白:“﹝ 李白 ﹞尝乘月与 崔宗之 自 采石 至 金陵 ,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宋 辛弃疾 《西江月》词序:“ 江 行 采石 岸,戏作渔父词。” 清 金綎 《采石矶》诗:“峥嶸屡縈迴, 采石 屹相向。”参见“ 采石磯 ”。
《漢語大詞典》:采石矶(采石磯)
在 安徽省 马鞍山市 长江 东岸,为 牛渚山 北部突出江中而成,江面较狭,形势险要,自古为 大江 南北重要津渡,也是江防重镇。相传为 李白 醉酒捉月溺死之处。有 太白楼 、 捉月亭 等古迹,为游览胜地。 清 尤珍 《采石矶》诗:“ 李白 昔醉酒,曾游 采石磯 。”
《漢語大詞典》:松石
(1).松与石。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松石峻垝,葱翠阴烟。” 唐 宋之问 《初至崖口》诗:“锦繢织苔苏,丹青画松石。” 唐 李白 《九日》诗:“地远松石古,风扬絃管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 李德裕 在 洛阳 南置 平泉庄 。庄周围十余里,台榭百余所,有奇花异草与松石。”
(2).借指山林。 唐 宋之问 《使至嵩山寻杜回不遇》诗:“与君阔松石,於兹二十年。”
(3).松的化石。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异事:“ 婺州 金华山 有松石,又如核桃、芦根、鱼盐之类皆有成石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三·不灰木﹝附录﹞引 苏颂 曰:“今 处州 出一种松石,如松干而实石也,或云松久化为石。”
(4).宝石。呈绿色,又称绿松石。《诗刊》1978年第5期:“草地里拾得 卓玛 的松石耳环。”
《漢語大詞典》:映红(映紅)
宝石名。宝石有红蓝诸色,据云其中映红与映蓝最为珍贵。参阅 清 赵翼 《粤滇杂记》
《漢語大詞典》:珍宝(珍寶)
亦作“ 珍珤 ”。亦作“珎宝”。
(1).珠玉宝石的总称。战国策·齐策四:“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今若破敌,珍珤万倍,大功可成。” 明 孔迩 《云蕉馆纪谈》:“ 友谅 无远大之志,处兵戈间而急于珎宝。” 郭沫若 《苏联纪行·七月二日》:“集工艺之美,聚珍宝之光,帝王生活诚然富丽堂皇,到今朝尽归诸人民玩赏。”
(2). 金 代货币名。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新券初出,人亦贵之,已而復如交钞,官又为更造,号曰……珍宝。”
《漢語大詞典》:金鸦(金鴉,金鵶)
亦作“ 金鵶 ”。
(1).金乌。指太阳。 唐 韩愈 《送惠师》诗:“金鵶即腾翥,六合俄清新。” 韩醇 注:“金鵶,日也。” 宋 杨万里 《早入东省残月初上》诗:“金鸦飞上天,吐出红龙麟。” 清 姚鼐 《新城道中书所见》诗:“大雾被野天为遮,海东遏不翔金鸦。”
(2).宝石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今世之所寳者,有猫儿眼、祖母緑、颠不剌、蜜腊、金鸦……等类,然皆镶嵌首饰之用。”
《漢語大詞典》:靺鞨
(1).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 周 时称 肃慎 , 汉 魏 时称 挹娄 , 北魏 时称 勿吉 、 隋 唐 时称 靺鞨 , 五代 时称 女真 。分布在 松花江 、 牡丹江 流域及 黑龙江 下游,东至 日本海 。隋书·东夷传·靺鞨:“ 靺鞨 ,在 高丽 之北,邑落俱有酋长,不相总一。”旧唐书·北狄传·靺鞨:“ 靺鞨 ,盖 肃慎 之地, 后魏 谓之 勿吉 ,在京师东北六千餘里,……其国凡为数十部,各有酋帅。” 清 黄遵宪 《锡兰岛卧佛》诗:“极南到 朱波 ,穷北踰 靺鞨 。”
(2).亦称“ 靺羯芽 ”。宝石名。即红玛瑙,色红,隐晶质,产 靺鞨 ,故称。旧唐书·肃宗纪:“ 楚州 刺史 崔侁 献定国宝玉十三枚……七曰红靺鞨,大如巨栗,赤如樱桃。”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珠玉:“﹝宝石﹞属红黄种类者,为猫精、靺羯芽、星汉砂、琥珀、木难、酒黄、喇子。”
《漢語大詞典》:宝石(寶石)
色泽美丽、硬度高、在大气和化学药品作用下不起变化的贵重矿石。可作仪表轴承、研磨剂、装饰品等。亦泛指珍贵的石头。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十一月丁酉,行幸 许昌宫 ” 宋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金山玄川溢涌,宝石负图,状象灵龟。” 金 元好问 《云岩》诗:“ 会稽 禹 穴深无底,宝石偷来定山鬼。”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宝石:“宝石出 西番 、 回鶻 地方诸坑井内, 云南 、 辽东 亦有之。有红、緑、碧、紫数色。” 郭澄清 《大刀记》第三章:“宁做穷人脚下的尘土,不当坏人戒指上的宝石!”
《漢語大詞典》:指环(指環)
亦作“ 指鐶 ”。 以金属或宝石制成的小环,约于指上,作为饰物或信物。今称戒指。晋书·四夷传·大宛:“其俗娶妇,先以同心指鐶为娉。” 唐 王氏 妇《与李章武赠答诗》:“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其人手指皆带宝石,嵌以金锡,视其贫富,谓之指环子。”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衣裘带服·指环:“春秋繁露曰: 紂 刑 鬼侯 之女,取其指环。《五经要义》曰:古者后妃羣妾,御於君所,当御者以银环进之,娠则以金环退之。进者著右手,退者著左手。今有指环,此之遗事也。本三代之制。”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二姐索金指鐶,汝乘醉探付彼耶?”
《漢語大詞典》:珠宝
(1).原为佛经上所说转轮圣王的七种“王宝”之一,即神珠宝。 武则天 好佛,自称“金轮圣神皇帝”,亦置“珠宝”等于宫廷。见翻译名义集卷三。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太后又自加号 金轮圣神皇帝 ,置七寳于廷:曰金轮寳,曰白象寳,曰女寳,曰马寳,曰珠寳,曰主兵臣寳,曰主藏臣寳,率大朝会则陈之。”
(2).珍珠宝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女以鱼革为囊,实以珠寳。”《孽海花》第十二回:“原来这匣内,并非珠寳、也非财帛。”
(3).喻指珠子菊。 宋 苏轼 《小圃五咏·甘菊》:“无人送酒壶,空腹嚼珠宝,香风入牙颊, 楚 些发天藻。” 王文诰 辑注:“《本草》注:菊有一种开小花,瓣下如小珠子,谓之珠子菊。”
(4).喻指高贵的事物,高尚的思想。 魏钢焰 《宝地--宝人--宝事》:“我多么想就像一个勘探队员似的踏遍千山万水,访遍英雄豪杰,深入到他们那充满珠宝的心胸,开发出亿万吨诗的矿藏!”
《漢語大詞典》:宝珍(寶珍)
珍宝。指珠玉宝石等。战国策·楚策四:“宝珍 随 珠不知佩兮,褘衣与丝不知异兮。” 汉 王逸 《九思·守志》:“歷九宫兮徧观,睹祕藏兮宝珍。” 三国 魏 曹植 《圣皇篇》:“何以为赠赐,倾府竭宝珍。”
《漢語大詞典》:码碯(碼碯)
亦作“ 码瑙 ”。 一种似玉而次于玉的宝石。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码碯,石类也,南方者为之胜。”新唐书·西域传下·拂菻:“土多金、银、夜光璧、明月珠、大贝、车渠、码碯、木难、孔翠、虎魄。” 宋 苏轼 《赠常州报恩长老》诗之一:“碧玉碗盛红码瑙,井花水养石菖蒲。”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三·异宝:“尝读春渚纪闻:‘有人蓄码碯大砚,注水砚间,则水中有一小鯽游泳可爱,去水则无也。’”
分類: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