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六艺(六藝)  拼音:liù yì
1.古代教育学生的六种科目。指礼、乐、射、御、书、数。《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2.儒家的六经。指《诗》、《书》、《易》、《礼》、《乐》、《春秋》。唐。韩愈 师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國語辭典》:色相  拼音:sè xiàng
1.佛教用语。指物质的特徵。
2.引申为人的声音容貌。《醒世姻缘传》第五回:「每日叫小胡儿,奚落他,他也不露一些色相出来。」
3.色彩三要素之一,即色彩相貌。如赤、橙、黄、绿、青、紫等,就是色相的名称。
《漢語大詞典》:六时(六時)
(1).攻伐他国的六种时机。逸周书·武纪:“伐国有六时、五动、四顺。间其疏,薄其疑,推其危,扶其弱,乘其衰,暴其约,此谓六时。”
(2).佛教分一昼夜为六时: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乃起九层砖墖,形相巍然,六时虔拜。” 吴兆宜 注:“《龙树十住论》:菩萨昼夜各有三时,於此六时礼拜十方诸佛。”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六时合成一日一夜,昼三夜三。” 唐 李商隐 《题白石莲华寄楚公》诗:“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清 钱谦益 《仙坛倡和诗》之三:“已悔六时违净业,谁传四始立诗宗。”
(3).古分一昼夜为十二时,昼夜分言,则谓“六时”。常以指白日。《南齐书·武帝纪》:“丧礼每存省约,不须烦民。百官停六时入临,朔望祖日可依旧。”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到京知夫行踪》:“七宝楼晶光耀日,六时里频响洪鐘。” 清 周亮工 《须江延医》诗:“过岭人传多瘴癘,六时茗粥自兢兢。”
《國語辭典》:六气(六氣)  拼音:liù qì
1.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指阴、阳、风、雨、晦、明之气。《左传。昭公元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2.好、恶、喜、怒、哀、乐六情。《管子。戒》:「是故圣人齐滋味而时动静,御正六气之变,禁止声色之淫。」
3.中医上指:(1)人体生命活动的六种基本物质。即精、气、津、液、血、脉。(2)在天空中依不同季节、不同方位的六种气候因素而生的变化。指风、寒、暑、湿、燥、火。也称为「六元」。
《國語辭典》:六书(六書)  拼音:liù shū
1.为中国文字的六种创造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见汉。许慎〈说文解字序〉清。段玉裁。注。也称为「六体」。
2.王莽时的六种字体。即古文、奇字、篆书、左书、缪书、鸟虫书。见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也称为「六体」。
《國語辭典》:六体(六體)  拼音:liù tǐ
1.书经的六种文体。指典、谟、训、诰、誓、命。
2.易经的六爻。《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阴阳比类,交错相成,故九六之变登降于六体。」
3.人的头、身、四肢。《汉书。卷七五。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翼奉》:「阳用其精,阴用其形,犹人之五臧六体。」
4.王莽时的六种字体。指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汉书。卷三○。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也称为「六书」。
5.六种书体。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唐。张怀瓘 六体书论:「臣谨进怀瑰书大小篆及八分,臣书真行草,合成六体。」
6.中国文字的六种创造方法。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周礼。地官司徒。保氏》:「五曰六书。」唐。贾公彦。疏:「书有六体,形声实多。」也称为「六书」。
《漢語大詞典》:六府
(1).古以水、火、金、木、土、穀为“六府”。左传·文公七年:“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穀,谓之六府。”《书·大禹谟》:“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 孔颖达 疏:“府者,藏财之处;六者,货财所聚,故称六府。”《魏书·高闾传》:“重光丽天,晨暉叠旦。六府孔修,三辰贞观。” 宋 王禹偁 《拟封田千秋为富民侯制》:“是故朝有八政,货食为先;世修六府,土穀在列。”
(2).上古六种税官之总称。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典司六职。” 郑玄 注:“府,主藏六物之税者,此亦 殷 时制也。”墨子·节葬下:“五官六府。” 孙诒让 间诂:“六府,古籍无明文。《曲礼》‘六府’, 郑 君以为 殷 制,则非 周 法。《左传·文七年》《大戴礼记·四代篇》并以水火金木土穀为六府,亦非官府。《汉书·食货志》説 太公 为 周 立九府圜法, 颜 注谓即《周官》大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等官。若然,天子有九府,六府或亦诸侯制与?” 清 高其倬 《蓟州新城》诗:“九门戒楼櫓,六府严关扃。”
(3).即六腑。庄子·列御寇:“穷有八极,达有三必,形有六府。” 成玄英 疏:“八极三必穷达,犹人身有六府也。” 南朝 宋 何承天 《雉子游原泽篇》诗:“冰炭结六府,忧虞缠胸襟。” 宋 梅尧臣 《樊推官劝予止酒》诗:“每饮輙呕泄,安得六府和?”
(4).指身体的外形。《金瓶梅词话》第二九回:“这位娘子,三停平等,一生衣禄无亏,六府丰隆,晚岁荣华定取。”
(5).文昌宫之六星。晋书·天文志上:“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天之六府也,主集计天道。”
(6).古乐章名。尚书大传卷一下:“歌《大化》《大训》《六府》《九原》,而 夏 道兴。” 郑玄 注:“四章皆歌 禹 之功。”
《國語辭典》:六贼(六賊)  拼音:liù zéi
1.泛指危害天下的六种恶人。见《六韬。卷一。文韬。上贤》。
2.北宋末的蔡京、朱勔、王黼、李彦、童贯、梁师成。他们结党营私,危害国家,被太学生陈东等斥为「六贼」。见《宋史。卷二三。钦宗本纪》。
3.色、声、香、味、触、法此六种为身心所攀缘的对象。因为这六者是产生烦恼的根源,会劫夺一切善法,所以用贼来比喻。《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当知此身如空聚,六贼依止不相知。」
《國語辭典》:六尘(六塵)  拼音:liù chén
尘,接触的对象。佛教将心和感官接触的对象分成色、声、香、味、触、法(指心所对的境)六尘。若任由眼、耳、鼻、舌、身、意追逐六尘,心就会充满著烦恼。南朝梁。武帝〈十喻〉诗五首之一:「楎睢变三有,恍惚随六尘。」也称为「六处」。
《漢語大詞典》:六通
(1).谓上下四方无不通畅。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诗之四:“六通而四闢,玉烛四时和。”参见“ 六通四辟 ”。
(2).佛教语。谓六种神通力:神境智证通(亦云神足通)、天眼智证通(亦云天眼通)、天耳智证通(亦云天耳通)、他心智证通(亦云他心通)、宿住随念智证通(即宿命智证通,亦云宿命通)、漏尽智证通(亦云漏尽通)。神足通,谓其游涉往来非常自在;天眼通,谓得色界天眼根,能透视无碍;天耳通,谓得色界天耳根,听闻无碍;他心通,谓能知他人之心念而无隔碍;宿命通,谓知自身及六道众生宿世行业而无障碍;漏尽通,谓断尽一切烦恼得自在无碍。前五通,凡夫亦能得之,而第六通,唯圣者始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汰法师 云:六通三明同归,正异名耳。”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序》:“至於一乘二諦之原,三明六通之旨,西域备详,东土靡记。” 明谢谠《四喜记·诗礼趋庭》:“飞锡起金池,潦倒沙弥,六通五藴见□迷。”参阅《俱舍论·分别智品》
(3).谓通解六试题。宋史·仁宗纪四:“﹝ 至和 二年九月﹞戊辰,詔:试医官须引《医经》《本草》以对,每试十道,以六通为合格。”宋史·选举志一:“凡《三礼》《三传》《通礼》每十道义分经註六道,疏义四道,以六通为合格。”
《國語辭典》:六通四辟  拼音:liù tōng sì pì
顺应天时,任物性自然。《庄子。天道》:「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后比喻四面八方无不通达。也作「六通四达」。
《漢語大詞典》:六马(六馬)
(1).谓驾车之马众多。《书·五子之歌》:“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孔颖达 疏:“经传之文,惟此言六马。 汉 世此经不传,餘书多言驾四者。《春秋公羊》説天子驾六。毛诗説天子至大夫皆驾四。 许慎 案《王度记》云,天子驾六。 郑玄 以周礼·校人养马‘乘马一师四圉’,四马曰乘;《康王之誥》云:‘皆布乘朱黄’;以为天子驾四, 汉 世天子驾六,非常法也。然则此言马多惧深,故举六以言之。”荀子·劝学:“ 伯牙 鼓琴,而六马仰秣。”太平御览卷九○六引尸子:“鹿走而无顾,六马不能望其尘,谓不反顾也。”列子·汤问:“趣如吾,然后六轡可持,六马可御。”
(2). 秦 以后,皇帝之车驾用六马。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推终始五德之传……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 汉 蔡邕 独断:“法驾,上所乘曰金根车,驾六马,有五色。”南史·宋纪上:“ 晋帝 命帝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乘金根车,驾六马。”皇后行祀蚕礼时亦驾六马。宋书·礼志一:“蚕将生,择吉日,皇后著十二笄,依 汉 魏 故事,衣青衣,乘油盖云母安车,驾六马。”
(3).六种类型之马。周礼·夏官·校人:“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物,齐马一物,道马一物,田马一物,駑马一物。” 郑玄 注:“玉路驾种马,戎路驾戎马,金路驾齐马,象路驾道马,田路驾田马,駑马给宫中之役。”
《漢語大詞典》:六职(六職)
(1).谓治、教、礼、政、刑、事六种职事。周礼·天官·小宰:“以官府之六职,辨邦治:一曰治职,以平邦国,以均万民,以节财用。二曰教职,以安邦国,以寧万民,以怀宾客。三曰礼职,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事鬼神。四曰政职,以服邦国,以正万民,以聚百物。五曰刑职,以詰邦国,以纠万民,以除盗贼。六曰事职,以富邦国,以养万民,以生百物。”
(2).谓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妇功六种职别。周礼·考工记:“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埶,以飭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飭力以长地财,谓之农夫;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功。”
(3).谓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六种官职。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典司六职。” 郑玄 注:“府主藏六物之税者,此亦 殷 时制也, 周 则皆属司徒。司土,土均也;司木,山虞也;司水,川衡也;司草,稻人也;司器,角人也;司货,丱人也。”
《國語辭典》:六极(六極)  拼音:liù jí
1.六种极凶恶的事。指凶短折、疾、忧、贫、恶、弱。见《书经。洪范》。
2.中医指六种虚劳病的总称,即筋、骨、肉、精、气、血六项虚劳的程度达到极点。
3.四方上下。《庄子。应帝王》:「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
《漢語大詞典》:六行
(1).六个行列。《春秋·隐公五年》“初献六羽” 唐 孔颖达 疏:“六羽,谓六行之人秉羽舞也。”
(2).指 唐 代尚书省下属的吏、礼、户、工、刑、兵六部。泛指朝廷官吏。 唐 张籍 《寄梅处士》诗:“扰扰人间是与非,官闲自觉省心机;六行班里身常下,九列符中事亦稀。”
《漢語大詞典》:六印
(1).谓六国相印。史记·苏秦列传:“且使我有 雒阳 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六印磊落以佩,五都隐賑而封。” 唐 李白 《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诗:“ 洛阳 苏季子 ,剑戟森词锋。六印虽未佩,轩车若飞龙。” 金 元好问 《天门引》:“丈夫何意作 苏秦 ,六印才堪警儿女。”
(2).六将军印。史记·封禅书:“是时上方忧 河 决,而黄金不就,乃拜 大 ( 欒大 )为五利将军。居月餘,得四印,佩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印…… 大 见数月,佩六印,贵震天下。” 司马贞 索隐:“谓五利将军、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为四也。更加乐通侯及天道将军印,为六印也。”
(3). 唐 时官马身上的六种印记。 唐 杜甫 《瘦马行》:“细看六印带官字,众道三军遗路旁。”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二:“ 杜 《瘦马行》:‘细看六印带官字。’考唐六典:凡在牧马,以小官字印印右膊,以年辰印印右髀,以监名印印尾侧。二岁以飞字印印左髀膊。细马次马以龙形印印项左。送尚乘者,印三花及飞字印,外又有风字印。官马赐人者,以赐字印。配诸军及充传送驛者,以出字印。印凡八,此云六印,意赐、配者不在数耳。”
《國語辭典》:六乐(六樂)  拼音:liù yuè
黄帝以下六代的古乐。包括云门(黄帝之乐)、咸池(尧乐)、大韶(舜乐)、大夏(禹乐)、大濩(汤乐)、大武(武王之乐)。《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后泛指音乐。南朝宋。鲍照〈数名〉诗:「六乐陈广坐,组帐扬春风。」
《國語辭典》:六家  拼音:liù jiā
1.学术的流别,有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见《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
2.史书的六种体裁,有《尚书》的记言体、《春秋》的记事体、《左传》的编年体、《国语》的国别体、《史记》的通史纪传体、《汉书》的断代纪传体。见唐。刘知几《史通。卷一。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