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风尘(風塵)  拼音:fēng chén
1.疾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讽刺之祸,速乎风尘。」
2.比喻流言蜚语。《南齐书。卷四七。谢朓传》:「遂复矫构风尘,妄惑朱紫,诋贬朝政,疑閒亲贤。」也作「风尘之言」。
3.世俗。唐。高适〈封丘作〉诗:「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4.形容兵乱。唐。杜甫 野望诗:「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5.比喻旅行的劳累。如:「风尘仆仆」。
6.花街柳巷,妓女的生活。宋。严蕊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词:「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7.官途。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漢語大詞典》:风尘之警
谓兵乱之警报和惊忧。《汉书·终军传》:“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鋭,当矢石,启前行。”新唐书·马周传:“若人既劳,而用之不息,万一中国水旱,而边方有风尘之警,狂狡窃发,非徒旰食晏寝而已。”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河漕·徐州:“仅一宪臣居城中,称兵使者,而一参戎同事,所部兵止数百人,脱有风尘之警,立见瓦裂。”亦作“ 风尘之惊 ”。 王闿运 《振威将军张君墓志铭》:“归葬时,东夷有风尘之惊,廷臣諠嚣,仓黄促战。”
分類:兵乱警报
《漢語大詞典》:风尘之言(風塵之言)
指流言蜚语。晋书·刘聪载记:“闻风尘之言,谓大将军、卫将军及左右辅皆谋奉太弟,剋季春构变,殿下宜为之备。”《魏书·王慧龙传》:“ 义隆 畏将军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风尘之言,想不足介意也。”亦作“ 风尘之声 ”。宋书·氐胡传·略阳清水氐扬氏:“ 梁州 刺史 甄法护 诬臣遣 司马飞龙 扰乱 西蜀 ,诸所譖引,言非一事,长涂万里,无路自明,风尘之声,日有滋甚。”
分類:流言蜚语
《國語辭典》:骢马(驄馬)  拼音:cōng mǎ
青白色的马。泛指健壮的骏马。唐。王维〈洛阳女儿行〉:「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鲙鲤鱼。」
《漢語大詞典》:骢马使(驄馬使)
后汉书·桓典传:“﹝ 桓典 ﹞辟司徒 袁隗 府,举高第,拜侍御史。是时宦官秉权, 典 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驄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驄马御史。’……在御史七年不调,后出为郎。”后以“驄马使”指御史。 唐 张南史 《送李侍御入茅山采药》诗:“聊听驄马使,却就紫阳仙。” 明 何景明 《九日同陈侍御凤谷登宴》诗:“柏臺驄马使,兰谷凤仙家。”红楼梦第一○五回回目:“锦衣军查抄 寧国府 ,驄马使弹劾 平安州 。”
《國語辭典》:色相  拼音:sè xiàng
1.佛教用语。指物质的特徵。
2.引申为人的声音容貌。《醒世姻缘传》第五回:「每日叫小胡儿,奚落他,他也不露一些色相出来。」
3.色彩三要素之一,即色彩相貌。如赤、橙、黄、绿、青、紫等,就是色相的名称。
《國語辭典》:真空  拼音:zhēn kōng
1.完全无任何物质存在的空间。
2.比喻完全没有任何人、事物、权力等的地方或活动停摆的现象。如:「真空地带」、「真空状态」。
3.佛教用语。指一切现象都只是概念所构成,没有实体。《大智度论》卷三一:「复次毕竟空是为真空。」
《国语辞典》:间道(间道)  拼音:jiàn dào
1.捷径。《汉书。卷一。高帝纪上》:「沛公起如厕,招樊哙出,置车官属,独骑,与樊哙、靳彊、滕公、纪成步,从间道走军,使张良留谢羽。」也作「閒道」。
2.颜色相间的条纹布。《水浒传》第三回:「身穿一领白纻丝两上领战袍,腰系一条查五指梅红攒线𦞂膊,青白间道行缠绞脚,衬著踏山透土多耳麻鞋。」
《國語辭典》:异相(異相)  拼音:yì xiàng
1.奇特异常的相貌。多指命运非凡之相。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汝有异相,当为百日偏霸之主,何自在此?」
2.佛教用语:(1)谓不同的特徵。《维摩诘所说经。卷下。见阿柹佛品第十二》:「不一相,不异相。」(2)个自的特徵。《中论》卷一:「若染及染者,先各成异相。」
《漢語大詞典》:离相(離相)
佛教语。谓离开色相。 唐 崔元翰 《奉和圣制中元日题奉敬寺》:“离相境都寂,忘言理更精。” 清 龚自珍 《南岳大师〈大乘止观〉科判》:“辩心体状又分三科:一、举离相以明净心;二、举不一不异以明净心;三、举二种如来藏以明真如。”
《漢語大詞典》:檀晕(檀暈)
形容浅赭色。与妇女眉旁的晕色相似,故称。 宋 苏轼 《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之九:“鮫綃剪碎玉簪轻,檀晕粧成雪月明。” 宋 陆游 《和谭德称送牡丹》:“ 洛阳 春色擅 中州 ,檀晕鞓红总胜流。”
《國語辭典》:流漫  拼音:liú màn
1.水流漫衍。唐。宋之问〈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诗:「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后引申为遍布。汉。马融〈长笛赋〉:「僬眇睢维,涕洟流漫。」
2.沉溺、怠惰。《史记。卷八七。李斯列传》:「谏说论理之臣閒于侧,则流漫之志诎矣。」
3.色彩混杂。《淮南子。本经》:「五采争胜,流漫陆离。」
《漢語大詞典》:流僈
亦作“ 流漫 ”。 放纵;放荡。荀子·乐论:“乐姚冶以险,则民流僈鄙贱矣。流僈则乱,鄙贱则争。”史记·李斯列传:“諫説论理之臣閒於侧,则流漫之志詘矣。” 汉 刘向 说苑·反质:“妇女优倡,鐘鼓管絃,流漫不禁,而天下愈竭。”
分類:放纵放荡
《漢語大詞典》:秀映
秀色相辉映。 清 吴敏树 《新修吕仙亭记》:“由亭中以望,凡 岳阳楼 所见,无弗同者,而青苍秀映之状,幽赏者又宜之。”
分類:色相辉映
《漢語大詞典》:奸色(姦色)
非正色。两色相杂而成的颜色。古代以青、黄、赤、白、黑为正色,其它色为奸色。礼记·王制:“姦色乱正色,不粥於市。” 孙希旦 集解:“愚谓姦色,不正之色,若红紫之属也。” 明 杨慎 谭苑醍醐·奸色:“红,南方之姦色;紫,北方之姦色。五方皆有姦色。盖正色之外,杂互而成者曰姦色……姦色即间色。”
《國語辭典》:鹦哥绿(鸚哥綠)  拼音:yīng gē lǜ
一种颜色。如鹦哥羽色的绿。简称为「鹦绿」。
《漢語大詞典》:闲色(閒色)
亦作“间色”。
(1).杂色,与正色相对。礼记·玉藻:“衣正色,裳閒色。” 郑玄 注:“谓冕服玄上纁下。” 孔颖达 疏:“玄是天色,故为正;纁是地色,赤黄之杂,故为閒色。 皇氏 云:‘正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也;不正,谓五方閒色也,緑、红、碧、紫、駵黄是也。’”诗·邶风·绿衣“緑兮衣兮,緑衣黄里” 毛 传:“緑,间色;黄,正色。”太平御览卷八一四引《环济要略》:“间色有五,谓紺、红、縹、紫、流黄也。”
(2).指五行相克之色。五行相生之序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之序则间隔一行,为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金克木、水克火。这种规律称为“比相生,间相克”,故称“閒色”。色,指五行之色,如木为青色、火为赤色等。 明 杨慎 丹铅总录·订讹·五行间色:“五行之理,有相生者,有相克者。相生为正色,相克为间色。”
(3).两种原色相互混合而成的颜色。也叫“第二次色”。如红黄混合成橙色,黄青混合成绿色,青红混合成紫色。
《漢語大詞典》:伎家
指以歌舞或出卖色相为职业的女子。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六篇:“ 唐 人登科之后,多作冶游,习俗相沿,以为佳话,故伎家故事,文人间亦著之篇章。”
《國語辭典》:男色  拼音:nán sè
男子以貌美而受人宠爱。《汉书。卷九三。佞幸传。赞曰》:「柔曼之倾意,非独女德,盖亦有男色焉。」《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而今世界盛行男色,久已颠倒阴阳,那见得两男便嫁娶不得?」
《漢語大詞典》:男宠(男寵)
犹男色。晋书·五行志下:“自 咸寧 、 太康 之后,男宠大兴,甚於女色。”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士人·周解元淳朴:“﹝ 周 ﹞密问童子,知出主人意,乃大呼曰:‘ 龙山 真圣人!’……自是遂溺於男宠,不问妍媸老幼,必求通体。”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用洪文襄:“乃 毛西河 谓 洪 初不降,继命优人诱惑。 洪 故 闽 人,夙习好男宠,因之失节。”
分類:男宠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