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96,分12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达官
旷达
洞达
四达
豁达
闻达
闻达
达旦
达生
练达
达道
达尊
明达
宦达
作达
《國語辭典》:达官(達官)  拼音:dá guān
官位显达的人。《礼记。檀弓下》:「公之丧,诸达官之长,杖。」唐。杜甫〈哀王孙〉诗:「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國語辭典》:旷达(曠達)  拼音:kuàng dá
心胸豁达。《晋书。卷九二。文苑传。张翰传》:「时人贵其旷达。」《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容貌魁峨,胸襟旷达。」
《國語辭典》:洞达(洞達)  拼音:dòng dá
通晓、明白。汉。王充《论衡。知实》:「孔子见窍睹微,思虑洞达,材智兼倍,强力不倦,超踰伦等!」
《國語辭典》:四达(四達)  拼音:sì dá
1.通达四方的道路。《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达谓之逵。」
2.通达四方,风行天下。《礼记。乐记》:「周道四达,礼乐交通。」
3.通晓事理。三国魏。嵇康 答向子期难养生论:「若比之于内视反听,爱气啬精,明白四达,而无执无为。」
《國語辭典》:豁达(豁達)  拼音:huò dá
1.开通、通达。《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尔乃开南端之豁达,张笋虡之轮豳。」唐。高适 自蓟北归诗:「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
2.旷达,度量宽宏。《文选。潘岳。西征赋》:「观夫汉高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豁达大度而已也。」《红楼梦》第五回:「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國語辭典》:闻达(聞達)  拼音:wèn dá
被称扬荐拔。《文选。诸葛亮。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漢語大詞典》:闻达(聞達)
特指向皇帝报告。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既至,诸諫官纷纷言事,细碎无不闻达,天子益厌苦之。” 宋 范仲淹 《润州谢上表》:“幽远之诚,未尝闻达。”
《國語辭典》:达旦(達旦)  拼音:dá dàn
直到次日凌晨。唐。皇甫枚《王知古》:「知古及门,下马,将徙倚以达旦。」
《國語辭典》:达生(達生)  拼音:dá shēng
通达生命。《庄子。达生》:「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
《國語辭典》:练达(練達)  拼音:liàn dá
熟练通达。多指阅历广博且能通晓人情世故。《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杜预为人,老成练达、好学不倦。」《红楼梦》第五回:「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國語辭典》:达道(達道)  拼音:dá dào
1.人类遵行、永不变易的道理。《礼记。中庸》:「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2.通达其道。唐。杜甫 遣兴诗五首之三:「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
《國語辭典》:达尊(達尊)  拼音:dá zūn
1.众人所尊贵的。《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
2.传达于位尊的人。汉。蔡邕《独断。卷上》:「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
《國語辭典》:明达(明達)  拼音:míng dá
对事理有明确透澈的认识。如:「他为人明达公正,颇受大家尊敬。」
《國語辭典》:宦达(宦達)  拼音:huàn dá
官位显达、官运亨通。《文选。李密。陈情表》:「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唐。杜甫 寄高三十五詹事诗:「时来如宦达,岁晚莫情疏。」
《漢語大詞典》:作达(作達)
(1).谓仿效放达行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阮浑 长成,风气韵度似父,亦欲作达。”
(2).指放达。 清 钱谦益 《负郭》诗:“ 阮氏 籍 咸 俱作达,公孙朝穆故堪邻。” 清 黄景仁 《冬夜左二招饮》诗:“作达信有涯,生天独甘后。”
分類:放达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