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得 → 淂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眼明
(1).眼力好;看得清楚。 唐 白居易 《初除尚书郎脱刺史绯》诗:“头白喜抛黄草峡,眼明惊坼紫泥书。” 宋 陆游 《新辟小园》诗之二:“眼明身健残年足,饭软茶甘万事忘。”
(2).犹眼红。激怒的样子。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仇人相见,本来格外眼明,况且是相逢狭路。”
(3).方言。羡慕。 韩起祥 《刘巧团圆》:“她不满意咱,咱也不眼明她。”
《漢語大詞典》:眼看
(1).眼见;目睹。 唐 王绩 《过酒家》诗之二:“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 魏巍 《东方》第二部第七章:“眼看着那架敌机,机身上噗地冒出一股火来。”
(2).坐观而无所作为。多用于对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或发展。 丁玲 《团聚》:“他横竖是自作自受……我不能眼看他受苦。”
(3).看得见。有马上、很快的意思。 宋 陆游 《言怀》诗:“乐事眼看成昨梦,倦游心伏作衰翁。”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我只可笑我们 玉格 这个傻哥儿,眼看着这就要作哥儿的爹了,也这么傻头傻脑的,不言语一声儿?” 曹禺 《日出》第二幕:“ 大丰大楼 已经动了工,砸好地基,眼看着就可以盖起来。”
以目监视。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起赃》:“须差同庄地眼看起臟,起获到官。”
《漢語大詞典》:入眼
(1).看;进入视野。 唐 杜甫 《庭草》诗:“ 楚 草经寒碧,庭春入眼明。” 宋 陆游 《纵笔》诗:“关心惟酒盏,入眼独渔舟。” 明 汪道昆 《五湖游》:“淡粧浓抹,意态由来画不成;妍笑工顰,入眼平生未曾有。”
(2).中看;看得上。 宋 欧阳修 《与王懿敏公》:“ 蜀 中碑文,虽古碑断缺,仅有字者,皆打取来。如今秪见此等物,粗有心情,餘皆不入眼也。” 汪仲贤 《好儿子》:“我试了几次,自己看看总觉得不入眼,屡屡把稿本撕去。”
《漢語大詞典》:脱屣
比喻看得很轻,无所顾恋,犹如脱掉鞋子。汉书·郊祀志上:“嗟乎!诚得如 黄帝 ,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 颜师古 注:“屣,小履。脱屣者,言其便易,无所顾也。” 唐 李颀 《缓歌行》:“一沉一浮会有时,弃我翻然如脱屣。” 宋 王禹偁 《潘阆咏潮图序》:“脱屣场屋,耻原夫之流;栖心云泉,有终焉之计。” 清 侯方域 《重修颜鲁公碑亭记》:“夫 鲁公 之见厄於当时,而直伸其志,其视卿相王侯与其国封邸第,曾不若脱屣,而何有於亭?” 梁启超 《意大利建国三杰传》:“ 加里波的 之脱屣爵禄,兔起鶻落于 卡菩列拉 之一孤岛,其高风亮节,为史家所津津乐道。”
《漢語大詞典》:达观(達觀)
(1).遍览,纵观。书·召诰:“ 周公 朝至于 洛 ,则达观于新邑营。” 孔 传:“ 周公 通达观新邑所营,言周徧。”魏书·阳尼传:“彼八方之局促兮,殊无可以达观。”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盖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而达观古今,操行不轨者多富乐。”
(2).谓全面地考虑。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离骚》之出,其沾溉文林,既极广远,评騭之语,遂亦纷繁,扬之者谓可与日月争光,抑之者且不许与狂狷比跡,盖一则达观于文章,一乃局蹐于诗教,故其裁决,区以别矣。”
(3).谓一切听其自然,随遇而安。 晋 陆云 《愁霖赋》:“考幽明于人神兮,妙万物以达观。” 南朝 宋 罗含 《更生论》:“达观者所以齐死生,亦云死生为寤寐,诚哉是言!” 唐 元稹 《遣病》诗:“持谢爱朋友,寄之仁弟兄。吟此可达观,世言何足听。”
(4).谓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巴金 《春》十九:“不过 淑华 生性达观, 琴 看事比较透彻,又能自持,所以她们不曾淌一滴泪水。”
《漢語大詞典》:看得
旧时审判案件公文的开头用语。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释看语》:“看得 王可习 父子亘古奇兇也。”
《漢語大詞典》:看长(看長)
看得远,有远见。《醒世姻缘传》第十五回:“ 晁夫人 道:‘狗!是甚么是,我只説是爷儿们不看长!’”《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你若不茁茁实实的説与他,狗揽三堆屎,有了和尚,他还有‘寺’哩!甚么是看长的人!咱做这枉躭虚名的勾当。”
分類:看得远见
《漢語大詞典》:远观(遠觀)
(1).远望。 晋 崔豹 古今注·都邑:“古者每门树两观於其前,所以标表宫门也,其上可居,登之则可远观,故谓之观。” 宋 周敦颐 《爱莲说》:“可远观而不可褻玩焉。”
(2).谓看得深远。《淮南子·要略》:“乃以明物类之感,同气之应,阴阳之合,形埒之朕,所以令人远观博见者也。”
《漢語大詞典》:洞达(洞達)
(1).畅通无阻。 汉 班固 《东都赋》:“且夫僻界西戎,险阻四塞,脩其防御,孰与处乎土中,平夷洞达,万方辐凑。”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药议:“凡人之肌骨,五臟肠胃虽各别,其入肠之物,英精之气味,皆能洞达。”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十:“服贾者麏集,爰是街衢洞达,閭阎比櫛。”
(2).流畅;通顺。 汉 王褒 《洞箫赋》:“条畅洞达,中节操兮。” 南朝 梁 袁昂 《书评》:“ 蔡邕 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品艳》:“花缘酬对洞达,宜明窗。”
(3).胸襟开阔磊落。艺文类聚卷三十引 汉 司马迁 《悲士不遇赋》:“炤炤洞达,胸中豁也;昏昏罔觉,内生毒也。” 明 方孝孺 《答俞敬德书》之二:“有志者行事当洞达如日月。”《人民文学》1984年第2期:“可以说他是狂傲不羁,也可以说他是豪爽洞达,难道这是渔民气质的遗传?”
(4).理解得很透彻;看得很清楚。 汉 王充 论衡·知实:“ 孔子 见窍睹微,思虑洞达。” 宋 叶适 《滕季度墓志铭》:“余异其沉敏,学未久,坤闔乾闢,无不洞达。” 明 马中锡 《辠言》:“ 西都 邵雍 稍知粗迹,已能洞达吉凶之变。” 茅盾 《子夜》五:“ 王和甫 笑嘻嘻地看着 吴荪甫 ,说出了这样洞达人情世故的话。”
(5).穿通。 汉 王充 论衡·儒增:“当中 晋侯 之目也,可復洞达於项乎?”
《漢語大詞典》:刮眼
(1).犹刮目。擦拭眼睛。谓看得真切。 唐 韩愈 《过襄城》诗:“ 郾城 辞罢过 襄城 , 潁水 嵩山 刮眼明。” 宋 苏舜钦 《清轩》诗:“谁凿幽轩刮眼清,湖中嘉处更禪扃。”
(2).犹刮目。擦拭眼睛。喻亲切热情地待人。 宋 陆游 《赠刘改之秀才》诗:“ 放翁 七十病欲死,相逢尚能刮眼看。”
《漢語大詞典》:明目
(1).明亮的眼睛。《商君书·错法》:“夫 离朱 见秋豪百步之外,而不能以明目易人。”荀子·儒效:“若夫充虚之相施易也,‘坚白’‘同异’之分隔也,是聪耳之所不能听也,明目之所不能见也。”
(2).使眼睛看得清楚。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於行耳。”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开襟驱瘴癘,明目扫云烟。”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三幕:“爸爸教我说是蛇胆酒,吃了清心明目。”
(3).谓扬眉张目。 唐 杨炯 《宴皇甫兵曹宅》诗序:“ 皇甫君 冠冕於 安定 , 李校书 羽仪於 陇西 , 岑正字 明目於 汉 南, 石宫坊 抵掌於 河朔 。”
《漢語大詞典》:远视(遠視)
(1).看得远。亦指看得全面。后汉书·贾琮传:“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刘禹锡 《伤我马词》:“长顾远视,顺而能力。”
(2).视力缺陷的一种。能看清远处的东西,看不清近处的东西。远视是由于眼球的晶状体和视网膜间的距离过短或晶状体折光力过弱所致。
《漢語大詞典》:遐览(遐覽)
(1).看得远,远望。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假目以遐览,借耳以广听。” 唐 宋之问 《上巳泛舟昆明池宴宗主簿序》:“纵目遐览,识皇代之承平;得意同归,有吾儕之行乐。” 明 刘基 《龙虎台赋》:“明四目以遐览,沛仁泽於九垓。”
(2).往远方访察游览。 晋 傅咸 《小语赋》:“折薜足以为櫂,舫粒糠而为舟,将远游以遐览,越蝉溺以横浮。” 宋 马令 《南唐书·邓王从益传》:“秋山滴翠,暮壑澄空,爱公此行,畅乎遐览。” 明 管讷 《和陆伴读闿过梅根》:“江行愜素怀,遐览匪游冶。”
(3).广泛阅览。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是以遐览渊博者,旷代而时有,面墙之徒,比肩而接武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不窥牖以遐览,判微言而靡惑。”
《漢語大詞典》:看杀(看殺)
亦作“ 看煞 ”。谓被人争看,忙于应付而疲劳致死。晋书·卫玠传:“ 玠 字 叔寳 ,年五岁,风神秀异……京都人闻其姿容,观者如堵。 玠 劳疾遂甚, 永嘉 六年卒,时年二十七,时人谓 玠 被看杀。”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十:“ 东坡 自海外归 毗陵 ,病暑,著小冠,披半臂,坐船中,夹 运河 岸,万千人随观之。 东坡 顾坐客曰:‘莫看杀 軾 否?’”
(1).指十分爱看。 清 王士禛 居易录卷七:“买得蜻蛉小如叶,推蓬看煞 九龙山 。”
(2).把人或事看死,看得一成不变。《解放日报》1982.8.20:“我一听,心一下子热了起来,瞧,领导就有这般风度,没有我看煞。”
《漢語大詞典》:见轻(見輕)
(1).被看轻。 晋 葛洪 抱朴子·任能:“口不容而强吞之者必哽,才非匹而委仗之者见轻。” 明 何景明 《何子·处与》:“在疏则恩当而见重,在戚则分当而见轻。”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知难:“ 刘知几 负絶世之学,见轻时流,及其三为史臣,再入东观,可谓遇矣。”
(2).看得出有所减轻。如:病情见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