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狼头(狼頭)
(1).指狼头纛。 唐 高适 《部落曲》:“琱戈蒙豹尾,红旆插狼头。”
(2).借指 突厥 。 唐 王涯 《相和歌辞·从军行之二》:“燕頷多奇相,狼头敢犯边。”参见“ 狼头纛 ”。
(3).即榔头。锤子。因形状像狼头,故名。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那 韩勇 使一柄短柄鑌铁狼头,腰间一条锁链拴着一根百炼钢锥,有一尺餘长。”
(4).滩名。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唐峡漂泊有诗凡四十韵》:“ 鹿角 真走险, 狼头 如跋胡。” 仇兆鳌 注:“《一统志》: 鹿角 、 狼头 、 虎鬚 三滩,在 夷陵州 最险。”
分類:突厥锤子
《漢語大詞典》:狼头纛(狼頭纛)
用狼头作标志的大旗。隋书·北狄传·突厥:“其先国於 西海 之上,为邻国所灭,男女无少长尽杀之。至一儿,不忍杀,刖足断臂,弃於大泽中。有一牝狼,每啣肉至其所,此儿因食之,得以不死。其后遂与狼交……狼生十男,其一姓 阿史那氏 ,最贤,遂为君长,故牙门建狼头纛,示不忘本也。”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 隋 帝﹞遣太僕 元暉 出 伊吾道 ,诣 达头 ,赐以狼头纛。” 胡三省 注:“ 突厥 之先,狼种也,子孙为君长,牙门建狼头纛,示不忘本也。” 清 赵翼 《偶阅〈汴梁杂诗八首〉考汴州沿革爰补其缺》诗之六:“领得狼头纛一枝,仍容守 汴 建朝仪。”亦作“ 狼纛 ”。新唐书·回鹘传上:“﹝可汗﹞与 子仪 会 呼延谷 ,可汗恃其彊,陈兵引 子仪 拜狼纛而后见。”
分類:标志大旗
《漢語大詞典》:索葛
古代 突厥 人称头发。 宋 叶廷圭 海录碎事·地下:“ 突厥 谓髮为索葛。”
《漢語大詞典》:达官(達官)
(1).职位贵显而又受到皇帝顾命之重的大臣。礼记·檀弓下:“公之丧,诸达官之长杖。” 孔颖达 疏:“达官谓国之卿、大夫、士被君命者也。”
(2).泛指高官。 唐 韩愈 《送郑十校理序》:“常以宠丞相为大学士,其他学士皆达官也,校理则用天下之名能文学者。”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淳化 中,罢相知 安州 。 安陆 山郡,未尝识达官,见公饮啗不类常人,举郡惊骇。” 清 赵翼 《偶得》诗之六:“方参达官署,又迎贵客车。”
(3).指古代 突厥 可汗之下的首领。北史·长孙道生传:“有 突厥 达官来降,时亦预坐。”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 突厥 达官自相谓曰:‘ 唐公 相貌有异,举止不凡,智勇过人。’”
(4). 明 朝时候,称在中国做官的 鞑靼 人。因 鞑靼 亦作 达怛 、 达达 ,故称。达,通“ 韃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宫围·帝王娶外国女:“ 高丽 女白晳而美,大胜中国,因并取色目侯伯及 达 官女入内。” 明 彭时 《彭文宪公笔记》卷下:“ 吉祥 在 宣德 正统 中,屡领兵出征,麾下多 达 官,驍勇善战……早期,谋领 达 官突入为变。 达 官中有 马亮 者知之,夤夜诣恭顺侯 吴瑾 家言之。”
《漢語大詞典》:可汗
亦作“ 可罕 ”。 古代 鲜卑 、 柔然 、 突厥 、 回纥 、 蒙古 等民族中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梁鼓角横吹曲》:“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新唐书·突厥传上:“至 吐门 ,遂强大,更号可汗,犹单于也。” 明 无名氏 《开诏救忠》第一折:“被那 杨大郎 假装,瞒过俺北番,将南朝可罕救的去了。”
《漢語大詞典》:沙陀
(1).我国古代部族名。 西突厥 别部,即 沙陀突厥 。 唐 贞观 间居 金莎山 (今 尼赤金山 )之南, 蒲类海 (今 新疆 巴里坤湖 )之东。其境内有大碛(今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因以为名。 五代 李克用 、 石敬瑭 、 刘知远 均为 沙陀 人。 唐 元稹 《宪宗章武孝皇帝挽歌词》之二:“始服 沙陀 虏,方吞 逻逤 戎。”新唐书·沙陀传:“ 沙陀 , 西突厥 别部 处月 种也。”
(2).借指北方胡人、胡兵。 元 张可久 《寨儿令·题昭君出塞图》曲:“建旌旗五百 沙陀 ,送琵琶三两宫娥。”
《漢語大詞典》:突厥
古代民族名,国名。广义包括 铁勒 、 突厥 各部落,狭义指 突厥汗国 。公元6世纪初兴起于 金山 (今 阿尔泰山 )西南麓,为一游牧部落。公元552年,建政权于今 鄂尔浑河 流域。创文字、立官制,与中原交流频繁。 隋 开皇 二年(公元582年),分裂为东、西二部。周书·异域传下·突厥:“ 突厥 者,盖 匈奴 之别种,姓 阿史那氏 。” 宋 吴幵 优古堂诗话·富郑公之言出于元璹:“ 汉 与 突厥 ,风俗各异。 汉 得 突厥 ,既不能臣; 突厥 得 汉 ,復何所用。”
《漢語大詞典》:弓月
(1).弯月;弦月。 隋 明余庆 《从军行》:“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
(2).古部落名。属 西突厥 五咄陆部 ,居 碎叶 东。亦为古地名, 唐 属北庭都护府,在今 新疆 伊犁 哈萨克自治州 霍城县 塔勒奇城 北之 阿里马破城 。
《漢語大詞典》:曳落河
[突厥语elaha]壮士,健儿。新唐书·房琯传:“ 琯 雅自负,以天下为己任,然用兵本非所长。其佐 李揖 、 刘秩 等皆儒生,未尝更军旅, 琯 每诧曰:‘彼曳落河虽多,能当我 刘秩 乎?’” 清 黄遵宪 《香港感怀》诗之四:“盗喜逋逃藪,兵夸曳落河。”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 安禄山 ﹞收养 同罗 ( 铁勒 的一部)、 奚 、 契丹 等部的降人八千馀,称为曳落河。”
《漢語大詞典》:叶护(葉護)
突厥 官名。其职位仅次于可汗,为一个大部族中的分部部长,相当于 唐 代的大都督。常以可汗的子弟或宗族中的强者为之。属世袭职。北史·突厥传:“大官有叶护,次设,次特勤,次俟利发,次吐屯发,及餘小官,凡二十八等,皆世为之。”旧唐书·突厥传下:“其官有叶护,有特勤,常以可汗子弟及宗族为之。”
《漢語大詞典》:附离(附離)
(1).附着,依附。庄子·骈拇:“附离不以胶漆,约束不以纆索。” 成玄英 疏:“离,依也。” 宋 叶适 《朝议大夫蒋公墓志铭》:“胜流者有所激发以厉其节,平进者无所附离而行其志。” 清 沈珩 《〈原诗〉叙》:“诗自 唐 以后迄於 有明 ……偏畸间出,餘子或附离以起,亦不数数称也。”
(2). 突厥 族对卫士的称呼。北史·突厥传:“侍卫之士,谓之附离,夏言亦狼也。”新唐书·突厥传上:“卫士曰附离。”
《漢語大詞典》:特勤
突厥 、 回纥 官名,以可汗子弟及宗室充任。 吐鲁番 发现的木柱文字作“特银”。新、旧五代史辽史元史分别译写为“狄银”、“惕隐”、“的斤”。或讹为“特勒”。北史·突厥传:“大官有叶护,次设,次特勤。”周书·突厥传作“特勒”。旧唐书·突厥传下:“其官有叶护,有特勤,常以可汗子弟及宗室为之。”新唐书·突厥传上:“其别部典兵者曰设,子弟曰特勒,大臣曰叶护。”近世在 蒙古 发现的 唐 《契苾明碑》《阙特勤碑》,碑文及碑额皆作“特勤”。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特勤当从石刻:“ 顾 氏金石文字记,歷引史传中称‘特勒’者甚多,而 凉国公 《契苾明碑》,‘特勤’字再见。又 柳公权 《神策军碑》,亦云大特勤嗢没,斯皆书者之误。予谓……史文转写,或失其真,唯石刻出於当时真迹,况《契苾碑》宰相 娄师德 所撰, 公权 亦奉敕书,断无譌舛,当据碑以订史之误,未可轻訾疑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 回纥 最高统治者为可汗。次为特勤(亲王,史书都写作特勒)、叶护(副王、总督)、设(也译作杀,别部领兵者)。特勤、叶护、设常以可汗的子弟及宗室充任。”
《漢語大詞典》:火不思
突厥语qobuz的音译。一种弦乐器。约 宋 元 时传入内地。形似琵琶,但颈细,槽有棱角,与琵琶又有不同。元史·礼乐志五:“火不思,制如琵琶,直颈,无品,有小槽,圆腹如半瓶榼,以皮为面,四絃皮絣,同一孤柱。”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火不思:“琵琶直颈者, 宋 以来谓之‘火不思’。 俞玉吾 《席上腐谈》云:‘浑拨四’形较琵琶小,胡人改造琵琶, 昭君 笑曰:‘浑不似也。’后譌为‘浑拨四’。案‘火不思’、‘浑拨四’皆单字还音,非有改造不似义。《长安客话》谓之‘胡拨思’…… 唐 人犹有直颈琵琶、曲颈琵琶之名, 宋 元 始以直颈者名‘火不思’。”参阅 林谦三 《东亚乐器考·关于火不思(浑不似)》
《漢語大詞典》:十箭
唐 时 西突厥 分其国为十部,每部命一人统辖,赐箭一支,号为十箭。亦称“ 十设 ”、“ 十姓部落 ”。新唐书·突厥传下:“可汗分其国为十部,部以一人统之,人授一箭,号十设,亦曰十箭……其下称一箭曰一部落,号十姓部落。”
《漢語大詞典》:克汗
即可汗。古代 柔然 、 突厥 、 回纥 、 蒙古 等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宋 岳飞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诗:“马蹀閼氏血,旗梟克汗头。”《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俺家头目,要买去进奉克汗哩。”
《漢語大詞典》:朱邪
亦作“ 朱耶 ”。 唐 时 西突厥 部族族名,世居 沙陀 ,后归 唐 。族人以 朱邪 为复姓。 唐德宗 时 朱邪赤心 以功赐姓 李 ,名 国昌 。 五代 后唐 庄宗 李存勗 即其后。新五代史·唐庄宗纪上:“ 庄宗光圣神閔孝皇帝 ,其先本号 朱邪 ,盖出於 西突厥 。”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自 朱耶 之狼狈,致赤子之流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