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临民(臨民)
治民。国语·楚语下:“夫神以精明临民者也。”后汉书·崔寔传:“初, 寔 在 五原 ,常训以临民之政, 寔 之善绩,母有其助焉。”宋书·刘道彦传:“善于临民,在 雍 部政绩尤著,蛮夷前后叛戾不受化者,并皆顺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冤狱:“忽一人直上公堂,怒目视令而大駡曰:如此憒憒,何足临民!”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呜呼,古之临民者,一独夫也。”
分類:治民
《漢語大詞典》:牧民
(1).治民。国语·鲁语上:“且夫君也者,将牧民而正其邪者也,若君纵私回而弃民事,民旁有慝无由省之,益邪多矣。” 晋 葛洪 抱朴子·百里:“蒞政而政荒,牧民而民散。” 明 宋濂 《送王明府之官序》:“余闻昔 子游氏 之为 武城 也,以礼乐为教,而圣人喜之,此千载牧民之良法。” 清 姚鼐 《咏史》:“牧民岂谓非良干,伐畔何教震友邦。”
(2).指治民的官。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其郎吏学通一经,才任牧民,博士课试,擢其高第者亟用。”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我早登科甲,初任牧民,立心愿为好官。”
(3).牧区中以畜牧为主要职业的人。 降边 嘉措 《格桑梅朵》第二十章:“由于牧民一般不吃鱼,更不吃‘神湖’的鱼,所以这里的鱼根本不怕人。” 碧野 《雪路云程》:“我们的小汽车离开 蒙 族牧民居住的 和靖县 ……飞奔在依山傍河的新开辟的 乌库 公路上。”
《漢語大詞典》:驱羊(驅羊)
(1).赶羊,驱赶羊群。战国策·中山策:“﹝ 张登 ﹞见 婴子 曰:‘臣闻君欲废 中山 之王,将与 赵 魏 伐之,过矣。以 中山 之小,而三国伐之, 中山 虽益废王,犹且听也。且 中山 恐,必为 赵 魏 废其王而务附焉,是君为 赵 魏 驱羊也。’” 高诱 注:“是君为 赵 魏 驱羣羊而使得食之。”
(2).引申为牧羊。 唐 聂夷中 《相和歌辞·胡无人行》:“悠哉典属国,驱羊老一生。”
(3).犹治民。语出史记·五帝本纪“举 风后 、 力牧 、 常先 、 大鸿 以治民” 唐 张守节 正义:“帝王世纪云: 黄帝 梦大风吹天下之尘垢皆去,又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万羣。帝寤而叹曰:‘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岂有姓 风 名 后 者哉?夫千钧之弩,异力者也。驱羊数万羣,能牧民为善者也。天下岂有姓 力 名 牧 者哉?’於是依二占而求之,得 风后 於海隅,登以为相。得 力牧 於大泽,进以为将。”北齐书·文宣帝纪:“既乖为政之礼,徒有驱羊之费。”
(4).比喻容易。 唐 温庭筠 《醉歌》:“阿耋光颜不识字,指挥豪儁如驱羊。” 宋 黄庭坚 《奉送周元翁锁吉州司法厅赴礼部试》诗:“南山雾豹出文章,去取公卿易驱羊。”
《漢語大詞典》:牧人
(1).古代管理民事的地方官。书·立政:“ 文王 惟克厥宅心,乃克立兹常事司牧人,以克俊有德。” 孔颖达 疏:“惟慎择在朝有司在外牧养民之夫。”
(2).周礼官名。掌畜牧。周礼·地官·牧人:“掌牧六牲而阜藩其物。”文选·枚乘〈七发〉:“掩苹肆若,为牧人席。” 张铣 注:“周礼有牧人职。言蔽陈青苹杜若之草,为牧人席。”
(3).放牧牲畜的人。《诗·小雅·无羊》:“牧人乃梦,众维鱼矣,旐维旟矣。”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邑居不闻夜吠之犬,牧人不覩晨饮之羊。” 唐 王绩 《野望》诗:“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何其芳 《画梦录·雨前》:“清浅的水,两岸青青的草,一根长长的竹竿在牧人的手里。”
(4).谓治民。文选·潘岳〈马汧督诔〉:“牧人逶迤,自公退食。闻秽鹰扬,曾不戢翼。” 李善 注:“国语 里革 曰:且夫君也者,将牧人而正其邪。” 唐 元稹 《赠裴行立左散骑常侍敕》:“ 秦 郡守分土疆以牧人, 汉 刺史乘軺车而按部。”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六:“先是 李远 以曾有诗云:‘人事三盃酒,流年一局棋。’ 唐宣宗 以其非牧人之才,不与郡守。”
《漢語大詞典》:子民
(1).爱护人民;治民。礼记·表记:“君天下,生无私,死不厚其子。子民如父母。” 孔颖达 疏:“子谓子爱,於民如父母爱子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复古:“扇水都尉所言,当时之权,一切之术也,不可以久行而传世,此非明王所以君国子民之道也。”
(2).人民、百姓;治下的百姓。《宋书·谢晦传》:“伊 荆 汉 之良彦,逮文武之子民。见忠贞而弗亮,覩理屈而莫申。皆义概而同愤,咸荷戈而竞臻。” 明 俞弁 逸老堂诗话下:“郡守 刘瑀 ,酷虐子民。督徵粮税,乡民苦楚。”红楼梦第一○四回:“ 雨村 便道:‘我是管理这里地方的,你们都是我的子民。知道本府经过,喝了酒,不知退避,还敢撒赖!’” 孙中山 《檀香山兴中会章程》:“盖我中华受外国欺凌,已非一日,皆由内外隔絶,上下之情罔通;国体抑损而不知,子民受制而无告。”
《漢語大詞典》:理物
犹治民。 汉 班固 《白虎通·诛伐》:“王者承天理物,故率天下静,不復行役,扶助微气,成万物也。” 唐 李德裕 《上尊号玉册文》:“爰初定命,正心理物,如辰居极,而天下无邪矣!” 明 刘基 《顺斋箴为夏仲珍作》:“ 尧 舜 理物,因利除恶。”
分類:治民
《漢語大詞典》:理庶
犹治民。后汉书·祭祀志上:“理庶尊古,聪允明恕。”
分類:治民
《漢語大詞典》:综物(綜物)
(1).犹治事。 汉 蔡邕 《处士圈叔则碑》:“思心精叡,综物通灵。”
(2).治民。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
分類:治民治事
《漢語大詞典》:烹鱼(烹魚)
诗·桧风·匪风:“谁能亨鱼?溉之釜鬵。” 毛 传:“亨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亨鱼,则知治民矣。”亨,“ 烹 ”的古字。后以喻治民。 宋 王应麟 玉海·帝学·庆历迩英阁讲诗:“三月戊午讲《匪风》‘谁能亨鱼’。上曰:‘ 老子 谓治民若烹小鲜,义近是乎?’ 丁度 曰:‘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参见“ 烹小鲜 ”。
分類:治民
《漢語大詞典》:烹小鲜(烹小鮮)
《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 河上公 注:“鲜,鱼。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治国烦则下乱。”后比喻治国便民之道。 唐 高适 《过卢明府有赠》诗:“何幸逢大道,愿言烹小鲜。”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烹小鲜之讹:“ 老子 言治大国若烹小鲜,言烹小鱼者不事割鳞剖腹,意在简便耳。”
《漢語大詞典》:文治
谓以文教礼乐治民。礼记·祭法:“ 文王 以文治, 武王 以武功,去民之菑。” 宋 范仲淹 《答赵元昊书》:“小国无文治而有武功,祸莫大焉。” 清 陈梦雷 《送官子之盖州序》:“ 盛 京 以 丰 岐 重地,文治焕然一新。” 郭沫若 《蔡文姬》第一幕:“朝廷正在广罗人才,力修文治。”
《漢語大詞典》:先德
(1).谓治民之道,以德为先。管子·小问:“ 桓公 曰:‘善哉!牧民何先?’ 管子 对曰:‘有时先事,有时先政,有时先德,有时先恕。’”
(2).祖先的德行。战国策·赵策二:“嗣立不忘先德,君之道也。”文选·任昉〈百辟劝进今上笺〉:“况世哲继轨,先德在民。” 李周翰 注:“言况 高祖 之家,代有圣哲,有遗德。”
(3).称别人的父亲为先德。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三:“ 唐 刘舍人 蜕 , 桐庐 人,早以文学应进士举,其先德戒之曰:‘……吾若没后,慎勿祭祀。’”
(4).有德行的前辈。 唐 慧立 彦悰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罢讲后復北游,询求先德。” 唐 张九龄 《酬周判官兼呈耿广州》诗:“阴庆荷先德,素风惭后裔。” 宋延寿 宗镜录卷七八:“先德云:境自虚,不须畏,终朝照瞩元无对。”
《骈字类编》:治民
周礼司约见上正左传政以治民刑以 邪
分类:治民
《漢語大詞典》:四达(四達)
(1).通往四方的道路。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达谓之衢。”
(2).通达四方。庄子·刻意:“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於天,下蟠於地。” 成玄英 疏:“流,通也。夫爱养精神者,故能通达四方。”《孔子家语·入官》:“六马之乖离,必於四达之交衢;万民之叛道,必於君上之失政。” 宋 陈亮 《酌古论·曹公》:“徒见 荆州 四达,英雄之所必争,而 巴 蜀 险阻,非图天下者之所急。” 陈毅 《过贵阳》诗:“公社处处见富裕,交通四达局面新。”
(3).谓风行天下。礼记·乐礼:“ 周 道四达,礼乐交通。” 孔颖达 疏:“ 周 之道德,四方通达。”《隋书·音乐志下》:“皇道四达,礼乐成。” 明 张居正 《礼乐记》:“爱敬之施,必始於家邦,然后举而措之天下,能四达而不悖也。”
(4).谓通晓事理。 三国 魏 嵇康 《答向子期难养生论》:“若比之於内视反听,爱气嗇精,明白四达,而无执无为,遗世坐忘,以宝性全真,吾所不能同也。”
(5).旧指治民的四件大事。周礼·地官·遂大夫:“凡为邑者,以四达戒其功事而诛赏废兴之。” 郑玄 注:“四达者,治民之事。大通者有四:夫家众寡也;六畜车輦也;稼穡耕耨也;旗鼓兵革也。”
《漢語大詞典》:治术(治術)
(1).指驭臣治民之权术。亦泛指治理国家的方法、策略。 汉 王充 论衡·书解:“ 韩非 著治术,身下 秦 狱。身且不全,安能辅国?”隋书·高祖纪上:“朕君临区宇,深思治术,欲使生人从化,以德代刑。”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 杨公 又与 赵学士 秉文 ,共集自古治术,分门类,号《君臣政要》,为一编进之。”
(2).指医术。 清 顾炎武 《钱生肃润之父出示所辑方书》诗:“ 和 扁 日以遥,治术多瞀乱。”
《漢語大詞典》:群牧
古称九州治民的官长,后用以泛指众诸侯或地方长官。书·舜典:“覲四岳羣牧。” 蔡沉 集传:“羣牧,九州之牧伯也。” 唐 皮日休 《忧赋》:“非有事於名山,即展义於羣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