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袍笏  拼音:páo hù
古时官吏的朝服和手笏。《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凡五百馀人,皆赐袍笏,锡宴开宝寺,帝自为诗二章赐之。」明。李昌祺《剪灯馀话。卷五。贾云华还魂记》:「需次待缺,首具袍笏,诣贾氏拜夫人。」
《國語辭典》:文职(文職)  拼音:wén zhí
文官的职务。相对于武职而言。《后汉书。卷四一。第五伦传》:「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于是争赇抑绝,文职修理。」《水浒传》第一一八回:「原来歙州守禦,乃是皇叔大王方垕,是方腊的亲叔叔。与同两员大将,官封文职,共守歙州。」
《國語辭典》:青衫  拼音:qīng shān
1.青色的衣服。多为低阶的官服或卑贱者的衣服。亦指便服。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宋。陆游 木兰花。三年流落巴山道词:「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也称为「青衣」。
2.国剧中的角色。大都穿著黑色衣服,故称为「青衫」。多是扮演贞静端庄的贤淑女子,表情稳重,偏重唱工。也称为「青衣」、「衫子」。
《國語辭典》:青衣  拼音:qīng yī
1.青色的衣服。古代低阶文官或卑贱者所穿的衣服。也称为「青衫」。
2.便服。如:「青衣小帽」。《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换了一身青衣,教一个丫鬟随了。」也称为「青衫」。
3.春服。《礼记。月令》:「载青旂,衣青衣,服仓玉。」
4.婢女。《三国演义》第八回:「少顷,二青衣引貂蝉艳妆而出。」《红楼梦》第六八回:「只得遣人去贾府传旺儿来对词。青衣不敢擅入,只命人带信。」
5.国剧中的角色。大都穿著黑色衣服,故称为「青衣」。多是扮演贞静端庄的贤淑女子,表情稳重,偏重唱工。也称为「青衫」、「衫子」。
《國語辭典》:委任  拼音:wěi rèn
1.任用、托付。《三国演义》第五七回:「瑜以凡才,荷蒙殊遇,委任腹心,统御兵马。」《老残游记》第一六回:「我若得了你们的银子,开脱了你们,不但辜负抚台的委任,那十三条冤魂肯依我吗?」
2.文职公教人员官等之一,在简任、荐任之下。
《國語辭典》:解佩  拼音:jiě pèi
1.古代文官辞职时,解下身上所佩带的物品。比喻辞官退隐。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三首之三:「解佩袭犀渠,卷帙奉卢弓。」
2.相传郑交甫到汉皋台下游玩时,遇见二仙女,解佩相赠后忽不见。见汉。刘向《列仙传。卷上。江妃二女》。后遂以解佩为男女情爱期许之表徵。宋。晏殊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词:「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也作「解佩」。
《國語辭典》:卖剑买牛(賣劍買牛)  拼音:mài jiàn mǎi niú
汉宣帝时,渤海因饥荒,居民多带持刀剑为盗,龚遂为太守后,劝民舍弃刀剑,改业归农。见《汉书。卷八九。循吏传。龚遂传》。后比喻舍弃剽掠而改行务农。宋。陆游 答吴提宫启:「卖剑买牛,念即归于农亩,乘车载笠,尚永记于交盟。」也作「买牛卖剑」、「买犁卖剑」、「卖刀买犊」、「卖刀买牛」、「卖剑渤海」。
《國語辭典》:回避  拼音:huí bì
1.躲避。《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回避。」宋。苏轼 行香子。昨夜霜风词:「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也作「回避」。
2.因有所顾忌而退让。《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相如听得廉颇有这言语,不肯与廉颇相会,每出,才望见廉颇,辄引车回避。」也作「回避」。
《國語辭典》:回避(迴避)  拼音:huí bì
1.因有所顾忌而离开、躲避。《红楼梦》第五三回:「一时,贾珍进来吃饭,贾容之妻回避了。」《文明小史》第一○回:「等到他身走进房间,众秀才只得起身回避。」也作「回避」。
2.因避嫌而不参预其事。如:「青青到法院告黄华,如果黄华的妻子在法院当法官,她就必须回避,不能接办这件案子。」也作「回避」。
《國語辭典》:文选(文選)  拼音:wén xuǎn
1.从古今文人作品中,挑选出文章来汇集成册。如:「古今文选」。
2.书名。南朝梁萧统编,三十卷,三十八类,七百馀篇。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选录自先秦至南朝梁的诗文辞赋,不选经子,史书亦仅略选综缉辞采、错比文华的论赞。开始注意到文学与其他类型著作的区分。唐朝李善为之注释,并析为六十卷,注文蒐集资料颇多,极具价值。唐开元年间,又有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五人为之合注,然不及善注。宋人取李善注与五臣注合刻,称为《六臣注文选》。因萧统谥昭明,故后世亦习称为《昭明文选》。
《漢語大詞典》:外阃(外閫)
郭门之外。借指京城以外的武将或文官。 晋 陆机 《至洛与成都王颖笺》:“ 机 以駑闇,文武寡施,猥蒙横授,委任外閫,輒承严教。”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时 贞元 十年已后, 德宗皇帝 春秋高,理务因人,最不欲文法吏生天下罪过。外閫节将动十餘年不许朝覲,死於其地不易者十八九。”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外閫朝绅,多出门下。”
《國語辭典》:铨部(銓部)  拼音:quán bù
吏部的别名。参见「吏部」条。
《國語辭典》:卓异(卓異)  拼音:zhuó yì
1.优越的人才。《后汉书。卷三九。刘般传》:「诚宜简练卓异,以厌众望。」唐。黄滔。〈代郑郎中上令狐相启〉:「为官路之遭逢,作仕流之卓异。」
2.清制,吏部于三年举行一次大考察,才能优越的官吏,称为「卓异」。《聊斋志异。卷四。促织》:「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
《漢語大詞典》:中铨(中銓)
三铨之一。 唐 代文官的选授由吏部尚书、侍郎分别主之。侍郎二人分别负责中铨和东铨,掌八品、九品官员的选授。旧唐书·职官志二:“尚书、侍郎,分为三銓。尚书为尚书銓,侍郎二人分为中銓、东銓也。”参见“ 三銓 ”。
《漢語大詞典》:三铨(三銓)
唐 代对文武官吏选授考课,由吏部和兵部之尚书、侍郎分掌其事。尚书为尚书铨,掌五品至七品选;侍郎二人分为中铨、东铨,掌八品、九品选,合称三铨。其后皆归侍郎专之,尚书通署而已。新唐书·选举志下:“凡选有文武,文选吏部主之,武选兵部主之,皆为三銓,尚书、侍郎分主之。”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选人先遭涂毁文书者,令三銓止除诈伪,余復旧规。” 胡三省 注:“唐六典:‘吏部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官吏,以三銓分其选:一曰尚书銓,二曰中銓,三曰东銓。或云吏部东西銓并流外銓为三銓。’”按, 唐 乾元 中侍郎 崔器 奏改中铨为西铨。故 宋 王溥 唐会要·吏部尚书以尚书铨、东铨、西铨为三铨。
《國語辭典》:简任(簡任)  拼音:jiǎn rèn
1.选拔任用。《后汉书。卷二九。申屠刚传》:「刚每辄极谏,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宫,简任贤保,以成其德,帝并不纳。」
2.我国政府文职官员的官等等级,等级在特任之下,荐任之上。
《国语辞典》:荐任  拼音:jiàn rèn
文官的等级之一,在简任之下,委任之上,第六职等至第九职等皆属之。如:「他在政府单位服务,是荐任级的公务员。」
《漢語大詞典》:两梁冠(兩梁冠)
古代博士和某些高级文官所戴的一种帽子。用缁布做,有两道横脊。后汉书·舆服志下:“宗室 刘氏 亦两梁冠,示加服也。” 宋 王禹偁 《暮春》诗:“壮志休磨三尺剑,白头谁籍两梁冠。” 宋 陆游 《行在春晚有怀故隐》诗:“归计已栽千个竹,残年合挂两梁冠。”亦省称“ 两梁 ”。 唐 韩偓 《残春旅舍》:“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漢語大詞典》:换过(换過)
谓文官外任,改为武官。 宋 范仲淹 《让观察使第一表》:“自 五代 之乱,措置乖失,廉察刺史之位,遂为武官。学士丞郎,一出为之,谓之换过。入朝则不復其位,故士大夫寧甘薄禄而不乐换之者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