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袍笏  拼音:páo hù
古时官吏的朝服和手笏。《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凡五百馀人,皆赐袍笏,锡宴开宝寺,帝自为诗二章赐之。」明。李昌祺《剪灯馀话。卷五。贾云华还魂记》:「需次待缺,首具袍笏,诣贾氏拜夫人。」
《漢語大詞典》:万笏(萬笏)
笏,封建时代大臣朝见天子时所执的狭长的手板。“万笏”比喻丛立的群山。 明 华钥 《吴中胜记》:“庙后 天平 如锦屏。入座,其峰皆立,僧曰:‘此万笏朝天也。’” 清 侯方域 《倪云林十万图记》:“故跋中亦言其用景多幽暗,少开远,而自喜深秀过之。是为《万笏朝天图》《万竿烟雨图》,则彷彿 郭河阳 。” 清 林则徐 《即目》诗:“万笏尖中路渐成,远看如削近还平。”
《國語辭典》:象笏  拼音:xiàng hù
象牙制成的手板。明代以前一至五品的高官所执。《礼记。玉藻》:「史进象笏,书思对命。」《新唐书。卷二四。车服志》:「象笏,上圆下方,六品以竹木,上挫下方。」也称为「象简」。
《國語辭典》:象板  拼音:xiàng bǎn
乐器名。用两块片状板,一头以绳子联结而成的乐器。参见「拍板」条。《金瓶梅》第四三回:「内院歌姬,紧按定银筝象板。」
《國語辭典》:牙笏  拼音:yá hù
象牙制的笏板,古代臣子上朝时所用。后亦用于道士朝见真人或斋醮科仪。《西游记》第一一回:「太宗闻言,抬头观看,只见那人:头顶乌纱,腰围犀角。头顶乌纱飘软带,腰围犀角显金厢。手擎牙笏凝祥霭,身著罗袍隐瑞光。」《红楼梦》第一○二回:「法师们俱戴上七星冠,披上九宫八卦的法衣,踏著登云履,手执牙笏,便拜表请圣。」
《國語辭典》:一笏  拼音:yī hù
二十四两银子或五十两银子。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四二出:「我有黄金一笏送与,聊表报答之意。」《喻世明言。卷二三。张舜美灯宵得丽女》:「路经镇江二人复访大慈庵,赠尼师金一笏。」
《漢語大詞典》:端简(端簡)
(1).端庄持重。南齐书·徐孝嗣传:“幼而挺立,风仪端简。”宋史·曹彬传:“ 彬 执礼益恭,公府讌集,端简终日,未尝旁观。”
(2).正笏。谓两手平举捧着手板。 唐 郑谷 《寄左省韦起居序》诗:“端简炉香里,濡毫洞案边。”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太清宫玉石像:“工役掘地,得玉石人,涤去泥壤,则簪裙端简,如龙之像。”
《漢語大詞典》:遗笏(遺笏)
先人遗下的朝会手板。指后代荫袭的官职俸禄。 元 袁桷 《次韵黄可玉古墨行》:“ 郑公 诸孙保遗笏,涤志黽勉穷韦编。” 清 全祖望 《湖语》:“由来骨鯁,罔愆遗笏。节使安贫,升闻帝室。”
《漢語大詞典》:玉笏
玉制手板。管子·轻重己:“天子东出其国四十六里而坛。服青而絻青,搢玉笏,带玉监,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左传·桓公二年“袞冕黻珽” 晋 杜预 注:“珽,玉笏也。若今吏之持簿。” 陆德明 释文引 徐广 云:“持簿,手板也。”南史·崔祖思传:“琼簪玉笏,碎以为尘;珍裘绣服,焚之如草。”金史·舆服志中:“自 西魏 以来,所制玉笏皆尺有二寸。”
分類:玉制手板
《漢語大詞典》:持板
(1).谓古时官吏上朝时执持手板。 唐 杜牧 《自遣》诗:“且抽持板手,却展小年书。”
(2).谓歌女执持檀板。 宋 周紫芝 《西江月》词:“玉纤持板隔香罗,不放行云飞过。”
《漢語大詞典》:缨笏(纓笏)
冠带和手板。亦借指官吏。文选·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诗〉:“缨笏匝序,巾卷充街。” 李善 注:“缨笏,垂缨秉笏也,皆朝臣之服,故举服以明人。”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讲解移晷,缨笏塞巷,巾卷充街,莫不倾听忘倦。” 清 唐孙华 《次韵酬宫恕堂》:“落落餘数子,趋朝繫缨笏。”
《國語辭典》:尺板  拼音:chǐ bǎn
古代臣子朝见天子时所拿记事用的手板。也作「尺版」。
《國語辭典》:尺板斗食  拼音:chǐ bǎn dǒu shí
形容官小位低,俸禄微薄。南朝梁。王僧孺〈与何炯书〉:「久为尺板斗食之吏,以从皂衣黑绶之役。」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晏叔原词序》:「万不至章甫缝掖之士,尺板斗食者流,独无含咀宫商,规抚秦柳者。」
《漢語大詞典》:木笏
木制手板。 唐 制,六品以下官所持之笏。后世因之。元史·礼乐志五:“乐服:乐正副四人,舒脚幞头,紫罗公服,乌角带,木笏,皂鞾。”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衣裘带服·笏
《國語辭典》:笏板  拼音:hù bǎn
古代臣子觐见天子时所持用以记事的板子。《儒林外史》第四九回:「末脚拿笏板在旁边写了,拿到戏房里去扮。」
分類:笏板手板
《漢語大詞典》:竹笏
古代大臣入朝时所执的竹制手板。仪礼·士丧礼:“褖衣緇带,韎韐竹笏。” 唐 杜荀鹤 《贺顾云侍御府主与子弟奏官》诗:“戏把蓝袍包果子,娇将竹笏恼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