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名场(名場)
(1).名流会聚之所。 唐 王勃 《绵州北亭群公宴序》:“昔往 东吴 ,已有 梁鸿 之志;今来 西蜀 ,非无 张载 之怀。况乎践名场,携胜友。风月无几,琴酒俄乖。” 蒋青翊 注:“名胜之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所云 碧山堂 尚书者,即 东海 徐健菴 司寇,领袖名场者也。”
(2).指科举的考场。以其为士子求功名的场所,故称。 唐 刘复 《送黄晔明府岳州湘阴赴任》诗:“拟古名场第一科,龙门十上困风波。”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许棠:“既久困名场,时 马戴 佐 大同 军幕,为词宗, 棠 往謁之,一见如旧交。” 清 薛雪 一瓢诗话卷七九:“作诗非应举,何必就程式?热赶名场之人,岂有好诗好文哉?” 康有为 《除夕答从兄沛然秀才》诗:“应笑 马生 多大志,最惭 韩子 逐名场。”
(3).泛指追逐声名的场所。 唐 李咸用 《临川逢陈百年》诗:“教我无为礼乐拘,利路名场多忌讳。” 金 元好问 《伦镇道中见槐花》诗:“名场奔走竞官荣,一纸除书误半生。” 清 龚自珍 《歌哭》诗:“閲歷名场万态更,原非感慨为苍生。”
《漢語大詞典》:棘围(棘圍)
(1).指科举时代的考场。 唐 、 五代 试士,以棘围试院以防弊端,故称。 宋 黄庭坚 《博士王扬休碾密云龙同事十三人饮之戏作》诗:“棘围深锁 武成宫 ,谈天进士雕虚空。”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 清 钮琇 觚賸·洪庙神梦:“谓掇科第如拾芥,而久困棘围,年将四十,始举於乡。”参阅通典·选举三
(2).用荆棘圈成的场地。新唐书·柳子华传:“﹝ 柳 ﹞为 昭应 令,检校金部郎中、脩宫使。设棘围於市,徇邑中曰:‘民有得 华清 瓦石材用,投围中,踰三日不还者死。’不终日,已上积矣。营办略足。”宋史·李仕衡传:“前守捕群盗妻子寘棘围, 仕衡 至,悉纵罢之使去。”
《漢語大詞典》:棘场(棘塲)
考场。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阿尔萨:“朝廷奚必置棘塲,三载间取若干无用人,以为殃民误国之具?”参见“ 棘围 ”。
分類:考场
《漢語大詞典》:战场(戰場)
(1).两军交战的地方。战国策·秦策一:“於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於战场。” 唐 岑参 《九日思长安故园》诗:“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清 孙枝蔚 《临高台》诗:“战场尘起处,白骨化成灰。” 柔石 《二月》二二:“有似胆怯的人们第一次上战场去一样。”
(2).比喻考场及其他斗争的场所。 唐 李山甫 《下第献所知》诗之三:“十年磨鏃事锋鋩,始逐朱旗入战场。” 老舍 《四世同堂》六:“她已经和 尤桐芳 和两个女儿都闹过了气,现在想抓到机会另辟战场。”
《漢語大詞典》:登场(登場)
谷物收割后运到场上。借指收获完毕。 隋 王通 中说·天地:“子艺黍登场,岁不过数石。” 唐 白居易 《孟夏思渭村旧居寄舍弟》诗:“日暮麦登场,天晴蚕拆簇。” 元王晔《桃花女》第一折:“俺则见四野田畴,禾苗丰茂,登场后,鼓腹歌謳。”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三:“﹝农民们﹞或则出了四分五分的利息,向人家借了现钱去缴租……清偿期是明年新谷登场的时候。”
(1).进考场(应试)。 唐 柳宗元 《上大理崔大卿应制举不敏启》:“登场应对,剌繆经旨,不可以言乎学。”
(2).泛指进入某种场地。《元典章新集·刑部·检验》:“检验不许閒杂人登场。”《说唐》第十二回:“又有一二十处抛球场……不论膏粱子弟,军民人等,皆愿登场,踢过彩门。”
(3).犹当场。《水浒传》第十二回:“差两员相官带了仵作、行人,监押 杨志 并众邻舍一干人犯,都来 天汉州 桥边登场检验了,叠成文案。”《水浒传》第二二回:“便唤当地方仵作、行人,并地厢、里正、邻佑一干人等,来到 阎婆 家,开了门,取尸首登场检验了。”
(4).上台。红楼梦第一回:“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清 赵翼 《论诗》诗:“词客争新角短长,迭开风气递登场。”
(5).特指剧中人登上舞台。 清 彭士望 《九牛坝观抵戏记》:“方登场时,观者见其险,咸为股栗。”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胡梅》:“以狐旦登场,四坐叫絶。” 夏衍 《秋瑾传》序幕:“戴着红缨帽的 阿桂 手里拿了藤条,气吼吼地登场。”
(6).喻反面人物公开露面或登上政治舞台。 茅盾 《子夜》十五:“接着吹起警笛来了……草棚区域立刻起了一个恐怖的旋涡。大约十分钟后,这旋涡也平息了,笑脸的女管车们登场,挨家挨户告诫那些惊惶的‘小姊妹们’道:‘不要瞎担心!是共产党才要捉!’” 叶圣陶 《倪焕之》四:“他说有昏聩的 袁世凯 ,有捧 袁世凯 的那班无耻的东西,帝制的滑稽戏当然就登场了。”
《漢語大詞典》:文场(文場)
(1).犹文坛。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总术:“文场笔苑,有术有门。”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骇飞兔於文场,跃雕龙於笔海。” 元 钟嗣成 《凌波仙·吊范子英》曲:“诗筹酒令閒吟诗,占文场第一功。” 鲁迅 《花边文学·小品文的生机》:“倘若真的是‘天地大戏场’,那么,文场上当然也一定有丑脚--然而也一定有黑头。”
(2).科举的考场。 唐 白居易 《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齐入文场同苦战,五人十载九登科。” 宋 陆游 《感旧赠超师》诗:“我赴文场君受戒,道边曾共望高宗。” 明 冯惟敏 《不伏老》第一折:“既然将琴剑书箱安下了,不免到文场前面,探消息,看条约,走一遭去,早来到场门前也。”
(3).戏曲乐队所用管弦乐器的统称。如京剧的胡琴、二胡、三弦、月琴、笛、唢呐等。同锣、鼓等“武场”合称场面。旧时习惯上也把演奏管弦乐的乐师称为“文场”。
(4).曲艺的一种,流行于 广西 桂林 、 柳州 一带。
《漢語大詞典》:回避(迴避)
(1).避忌,顾忌。汉书·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回避。”南史·颜竣传:“ 竣 諫争恳切,并无所回避。”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逸文:“ 景祐 中 范文正公 知 开封府 ,忠亮讜直,言无回避,左右不便。”
(2).躲避;避让。 唐 韩偓 《即目》诗:“宦途弃掷须甘分,回避红尘是所长。” 宋 苏轼 《行香子·秋兴》词:“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水浒传》第三四回:“城上弩箭如雨点般射将下来。 秦明 只得回避。”
(3). 清 代科举考试时为防考场内官员作弊而设的制度。如 顺治 时规定,凡乡、会试主考、总裁、同考官的子弟,不许入场,谓之回避。
(4).旧时防止官吏徇情的制度。例如一般文官不得任本籍或原籍职务,亲属在同一地区或同一机构任职者,则较低级之人员应回避,予以改调。
(5).法律用语。指司法人员由于对本案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而不参加该案的侦察、审判等活动。
(1).顾忌。东观汉记·桓典传:“﹝ 桓典 ﹞为御史,是时宦者执政, 典 无所迴避。”北史·安颉传:“﹝ 安頡 ﹞为内侍长,令察举百僚,纠刺姦慝,无所廻避。”旧唐书·薛登传:“ 谦光 将加弹奏,或请寝之, 谦光 曰:‘宪臺理冤滞,何所迴避,朝弹暮黜,亦可矣。’”
(2).避让;躲开。《敦煌变文集·难佗出家缘起》:“便即将身且迴避,心中不愿见如来。” 明 沈璟 《义侠记·除凶》:“正是路狭难迴避,官差不自由。” 李準 《不能走那条路》:“ 张拴 好像故意回避的样子,急忙拐到高粱地里。”
(3).特指避离尘世。文选·范晔〈逸民传论〉:“或隐居以求其志,或迴避以全其道。” 李善 注引论语:“贤者避世,其次避地。”
(4).特指封建礼教规定:非至亲男女避不见面。《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忽报故人 叶涛 特来问疾,夫人迴避。”红楼梦第一一七回:“小婶子也是旧亲,不用迴避了。”
(5).特指封建等级制度规定:遇尊长,须避开以示恭敬。 明 刘元卿 《贤奕编·方正》:“ 魏文靖公 驥 ,直道自持, 正统 初任吏部侍郎。时 王振 怙宠,每出,虽部堂尊官亦歛舆迴避。”《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将军﹞喝问:‘西边坐着的是谁?怎么不迴避我?’”
(6).避讳。 宋 岳珂 愧郯录·旧讳训名:“ 太宗 旧讳自 大中祥符 二年六月二十四日詔中外文字有与二字相连及音同者,并令迴避。”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六年:“ 金 主旧名 珣 , 泰和 中,改赐名 从嘉 ,庚午,復旧名。詔:‘前所更名二字,自今不须迴避。’”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避孔子讳:“ 雍正 三年,奉上諭, 孔子 圣讳,理应迴避。”
(7).古代防止官员徇私的制度。一般规定文官不得任本籍或原籍职务,亲属在同一地区任职者,则职位低者应予改调。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亲族回避:“亲族迴避,起於 后汉 ,已见《蔡邕传》。”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南史·傅隆传:‘迁尚书左丞,以族弟 亮 为僕射,緦服不得相临,徙太子率更令。’按此即今之迴避。”
(8). 清 代科举考试时为防止主考官作弊的制度。凡乡试、会试,主考官亲属弟子,不许入试。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 道光 丁未会试, 山东 孔庆瑚 为同考官, 孔氏 宗族应迴避者数十人。”参阅 清 赵翼 簷曝杂记·辛巳殿试
(9).法律用语。指司法人员由于对某案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而不参加该案的侦察、检察、审判等活动。
《漢語大詞典》:秋闱(秋闈)
(1).秋试考场。 宋 章璗 等《七星岩题名》:“重试秋闈后,同考官 合沙 刘汉英 、 清源 徐雷开 来游。”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 乾隆 间, 粤 东诸生 谢啟祚 年九十八,犹入秋闈。”
(2).指秋试。 元 黄溍 《试院同诸公为主试官作》诗:“右辖升庸日,秋闈献艺初。”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转眼就是明年秋闈,再转眼就是后年春榜。”
《漢語大詞典》:桂苑
(1).亦作“ 桂菀 ”。栽有桂树的林园。文选·谢庄〈月赋〉:“廼清兰路,肃桂苑。” 李善 注:“桂苑,有桂之苑。” 北周 庾信 《咏画屏风》之四:“逍遥游桂苑,寂絶到 桃源 。” 王闿运 《牵牛花赋》:“色曖曖其初分,澄桂菀之明苔。”
(2).指科举考场。 唐 黄滔 《二月二日宴中贻同年封先辈渭》诗:“桂苑五更听榜后, 蓬山 二月看花开。”《廿载繁华梦》第二五回:“大人方进京堂秩,幼子旋攀桂苑香。”参见“ 桂林一枝 ”。
《漢語大詞典》:桂林一枝
晋书·郤詵传:“﹝ 詵 ﹞累迁 雍州 刺史。 武帝 於 东堂 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原为自谦之词,谓己只是群才之一。后用以喻科举考试中出类拔萃的人。 清 赵翼 《黄雨歌》:“桂林一枝定谁折,黄色上眉先报喜。”自注:“时诸生方乡试。” 清 蒲松龄 《与益都王禹臣亲家启》:“才得风檐片幅,已足当 齐 鲁 之大观;行佔桂林一枝,岂止坐僮僕之新敬。”
《漢語大詞典》:锁院(鎖院)
亦作“鏁院”。亦作“鎻院”。
(1).指 宋 代翰林院处理如起草诏书等重大事机时,锁闭院门,断绝往来,以防泄密。宋史·职官志二:“凡拜宰相及事重者,晚漏上,天子御内东门小殿,宣召面諭,给笔札书所得旨。禀奏归院,内侍锁院门,禁止出入。夜漏尽,具词进入;迟明,白麻出,閤门使引授中书,中书授舍人宣读。其餘除授并御札,但用寳封,遣内侍送学士院锁门而已。至於赦书、德音,则中书遣吏持送本院,内侍锁院如除授焉。”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六:“自正月九日鏁院,方定二十八日奏号。”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士人赴殿试唱名:“诸路举人到者,排日赴都堂,帘引讫,伺候择日殿试。前三日,宣押知制誥、详定、考试等官赴学士院锁院,命御策题,然后宣押赴殿。”
(2).指翰林院。 清 赵翼 《题周山茨老圃秋容图》诗:“锁院秋灯酒共倾, 粤 江风雨舟共繫。”
(3).指科举考试的一种措施。考生入试场后即封锁院门,以防范舞弊。文献通考·选举五:“詔:祖宗旧法,诸路州军科场并限八月五日锁院,缘 福建 去京远,遂先期用七月; 川 广 尤远,遂用六月。今 福建 、 二广 趋京不远,恐试下举人冒名再试,他州可依限八月初五日锁院。”
(4).指科举考试。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旧制,锁院,给左藏库十万以资费用。” 梁启超 《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於是为帖括,诗赋以錮之,浸假而鎻院,而搜检,而糊名,而誊録,而迴避。”
(5).指科举考场。 清 钱谦益 《孙鋡妻王氏墓志》:“ 鋡 欲以文墨自奋,不就尚寳廕,又不幸屡困锁院。” 清 钱谦益 《云间沈长公七十序》:“ 沈长公 少为硕儒,不得志於鎻院,年四十罢去。”
《漢語大詞典》:书策(書策)
(1).亦作“ 书筴 ”。书册,书籍。礼记·曲礼上:“先生书策琴瑟在前,坐而迁之,戒勿越。”韩非子·六反:“今学者皆道书筴之颂语,不察当世之实事。” 宋 无名氏 道山清话:“旧制讲官,坐而讲读,别置书策於御案上。”
(2).指夹带书册入考场。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挟藏入试,谓之书策。”
《漢語大詞典》:粉闱(粉闈)
(1).尚书省之别称。闱,宫中小马。 唐 李山甫 《送职方王郎中吏部刘员外自太原郑相公幕继奉徵书归省署》诗:“此生长扫朱门者,每向人间梦粉闈。” 宋 欧阳修 《送孟都官知蜀州》诗:“名郎出粉闈,佳郡古 关西 。”
(2). 唐 宋 时由尚书省举行的试进士的考场。闱,旧称试院。 唐 司空图 《省试》诗:“粉闈深锁唱同人,正是 终南 雪霽春。”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钱起:“及就试粉闈,诗题乃‘湘灵鼓瑟’。”
《漢語大詞典》:下场(下場)
下位。 汉 刘桢《遂志赋》:“翼儁乂於上列,退仄陋於下场。”
(1).犹言退场。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三:“譬如自然主义话剧的用‘三面墙’布景,与剧终时演员不下场而闭幕。”
(2).引申为消亡。 郭沫若 《天问》:“阳气一脱离了躯体,任何生物都只好下场。”
(3).比喻结局;收场。 清 洪升 《长生殿·私祭》:“风流陡然没下场。” 胡适 《红楼梦考证》:“我们看了 李煦 的先例,就可以推想 曹頫 的下场也必是因亏空而查追,因查追而抄没家产。” 曹禺 《胆剑篇》第二幕:“你们看,这就叫作‘咎由自取’。不臣服 吴国 ,就是这样的下场。”
(4).比喻摆脱为难的处境。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不这样一搭訕,叫他怎么下场。”
(5).犹出场,谓参预某项活动。 张孝若 《张季直先生传记》:“一面,保持 清 室的安全,下场善后。” 老舍 《四世同堂》三七:“他的牌打得很好,可是他知道‘喝酒喝厚了,赌钱赌薄了’的格言,不便于天天下场。”
(6).谓科举时代考生进考场应试。红楼梦第九七回:“明年乡试,务必叫他下场。”儿女英雄传第一回:“那太太便将 安老爷 下场的考篮,号帘,装吃食的口袋盒子,衣帽等物打点出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七回:“安安分分的读书,用上两年功,等起了服,也好去小考,不然,就捐个监去下场。”
《漢語大詞典》:试院(試院)
旧时科举考试的考场。宋史·选举志二:“自今乡贡,前一岁,州军属县长吏籍定合应举人,以次年春县上之州,州下之学,覈实引保,赴乡饮酒,然后送试院。”清平山堂话本·李元吴江救朱蛇:“来朝吾入试院,你有何见识教我?”《花月痕》第八回:“阁分三层,上层左临试院,万片鱼鳞,右接东城,一行雉堞。”
《漢語大詞典》:举场(舉場)
科举考场。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进士为时所尚久矣……其都会谓之举场。” 唐 张籍 《送李馀及第后归蜀》诗:“十年人咏好诗章,今日成名出举场。”《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来到京中,在举场东边,租了一个下处。”
分類:科举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