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英烈
(1).丰伟的功业。 唐 张说 《姚文贞神道碑》:“有詔掌文之官,记事盛德之老,铭功将以宠,宗臣扬英烈。” 唐 李白 《赠张相镐》诗之二:“英烈貽厥孙,百代神犹王。” 清 赵翼 《古诗》之十三:“惟有古贤杰,身去留其神,或文采映发,或英烈炳麟。”
(2).刚烈;勇猛。 宋 苏轼 《次韵章传道喜雨》:“ 常山 山神信英烈,撝驾雷公訶雷母。”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二:“ 太宗 有骏马曰‘师子驄’,极猛悍, 太宗 亲控驭之,不能驯。 则天 时侍侧,曰:‘惟妾能制之。’……由此观之,其英烈猛厉之气,亦自发露,特 太宗 不之觉耳。” 清 赵翼 《古诗》之四:“五行性各殊,惟火最英烈。”
(3).犹壮烈。勇敢而有气节。 清 刘大櫆 《乡饮宾金君传》:“ 长洪 字 师林 ,少从塾师读书,闻先生述古孝义长者英烈之事,窃听常罔倦。” 董必武 《武昌东湖九女墩》诗:“羣众最怜英烈女,口碑传出足千秋。” 欧阳山 《三家巷》三十:“ 仁哥 死得英烈,你们就是大家的亲娘,亲嫂子,生活不用担忧!”
(4).指为正义事业或民族、国家利益而献身的烈士。《中共中央为纪念抗战两周年对时局宣言》:“中共中央谨向我民族英烈致沉痛的哀悼!” 刘白羽 《歌唱李仁杰》诗:“革命英烈 李仁杰 ,虽死如生笑盈盈。”
《漢語大詞典》:猛烈
(1).强烈;剧烈。书·舜典“烈风雷雨弗迷” 唐 孔颖达 疏:“言 舜 居 大録 之时,阴阳和,风雨时,无此猛烈之风。” 宋 沈作哲 寓简卷十:“遇天晴,日色猛烈。”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城四门皆有巨砲,猛烈不可当。” 峻青 《黎明的河边》五:“我们都喝了一点,是很猛烈的白干。”
(2).刚烈;刚强。 唐 吕岩 《题桐柏山黄先生庵门》诗:“我今劝子心悲切,君自思兮生猛烈。莫教大限到身来,又是随流入生灭。” 明 李贽 《与梅长公书》:“不遇盘根错节,无以别利器……真聪明,真猛烈,真正大,不意 衡湘老 乃有此儿,又不意 衡湘老 更有此侄儿也。羡之!羡之!”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莲池大师》:“学人但患志不猛烈耳,志一猛烈则何之不可。”
(3).勇猛。周书·李延孙传:“﹝ 李长寿 ﹞所歷之处,咸以猛烈闻。讨捕诸贼,频有功。” 元 关汉卿 《哭存孝》第二折:“家将英雄武艺全,番官猛烈敢当先。”《西游记》第五三回:“这 大圣 越加猛烈,一条棒似滚滚流星,着头乱打。”
(4).指凶猛。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壮哉虎也,虽极猛烈,而亦为人所搏。”
《漢語大詞典》:鲠烈(鯁烈)
犹刚烈。魏书·李冏传:“ 冏 性鯁烈,敢直言,常面折 高祖 ,弹驳公卿,无所迴避,百僚皆惮之。”
分類:刚烈
《漢語大詞典》:觚棱(觚稜)
亦作“ 觚棱 ”。
(1).宫阙上转角处的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亦借指宫阙。文选·班固〈西都赋〉:“设璧门之凤闕,上觚稜而栖金爵。” 吕向 注:“觚稜,闕角也。”后汉书·班固传上作“柧棱”。 宋 王观国 学林·觚角:“所谓觚稜者,屋角瓦脊成方角稜瓣之形,故谓之觚稜。”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天地三·天目山》:“ 西周 浸冷觚稜月,未必迁 岐 説果非。”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百:“北望觚稜南望雁,七行狂草达京华。” 郁达夫 《偶成》诗:“不羡神仙况一官,觚棱那復梦 长安 。”参见“ 柧棱 ”。
(2).借指京城。 宋 秦观 《赴杭倅至汴上作》诗:“俯仰觚棱十载间,扁舟江海得身闲。” 康有为 《出都留别诸公》诗:“无端又作觚棱梦,醒视扁舟落五湖。”
(3).借指故国。 梁启超 《游箱根浴温泉作》诗:“忽起觚棱思,乡心到 玉关 。”
(4).棱角。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时河冰方结,觚稜如锋刃。”
(5).比喻言行方正刚烈。 清 方文 《喜左又錞见访即送其归里》诗之一:“时危明且晦,未可太觚稜。”
见“ 觚稜 ”。
《漢語大詞典》:柧棱
(1).宫阙上转角处的瓦脊。后汉书·班固传上:“设 璧门 之 凤闕 ,上柧棱而栖金雀。” 李贤 注引说文:“柧棱,殿堂上最高之处也。” 明 宋濂 《官岩院碑》:“阳马四鶱,柧棱高翔。金浮翠流,辉辉煌煌。”
(2).棱角。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干和锋芒。明史·高弘图传:“﹝ 高弘图 ﹞柧棱自持,不依丽人。”
《漢語大詞典》:青衣
(1).古代帝王、后妃的春服。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子居青阳……驾仓龙,载青旂,衣青衣,服仓王。” 郑玄 注:“皆所以顺时气也。”隋书·礼仪志七:“﹝皇后﹞青衣,青罗为之,制与鞠衣同。”
(2).青色或黑色的衣服。 汉 以后,多为地位低下者所穿。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 辛道度 ﹞游学至 雍州城 四五里,比见一大宅,有青衣女子在门。 度 诣门下求飧。”梁书·侯景传:“后 景 果乘白马,兵皆青衣。” 唐 刘禹锡 《和乐天诮失婢榜者》:“新知正相乐,从此脱青衣。”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 李元 ﹞正观玩间,忽见一青衣小童,进前作揖。”
(3).指穿青衣或黑衣的人。(1)指侍女、宫女。 三国 魏 曹操 《与太尉杨彪书》:“有心青衣二人,长奉左右。”北史·后妃传序:“青衣、女酒、女饗、女食、奚官女奴视五品。”(2)婢女;侍童。 汉 蔡邕 《青衣赋》:“噭噭青衣,我思远逝,尔思来追。” 南朝 梁 费旭 《和肃记室〈春日有所思〉》:“芳树发春暉, 蔡子 望青衣。”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许汉阳》:“ 汉阳 束带上岸投謁,未行三数步,青衣延入内厅,揖坐云:‘女郎等易服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神女:“遥见小车来,二青衣夹随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红粉能诗者多,青衣能诗者最少。”(3)指乐工。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封台》:“八角鼓乃青衣数辈,或弄絃索,或歌唱打諢,最足解颐。”红楼梦第十三回:“两班青衣按时奏乐。”(4)指役吏,差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齐天大圣:“神取方版,命笔,不知何词,使青衣执之而去。”
(4).指儒生。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三:“ 李抱玉 主课青衣,胄名奏授祭酒。”
(5). 明 清 时生员名目之一。明史·选举志一:“先以六等试诸生优劣,谓之岁考……一二等皆给赏,三等如常,四等挞责,五等则廩、增递降一等,附生降为青衣,六等黜革。”清史稿·选举志一:“﹝考列﹞五等,廩停作缺。原停廩者降增,增降附,附降青衣,青衣发社,原发社者黜为民。”
(6).指青衣旦。传统戏曲脚色行当。主要扮演性格刚烈、举止端庄的青年或中年女性。表演上着重唱功。因所扮人物大都穿青素褶子而得名。如《祭江》里的 孙尚香 ,《三击掌》里的 王宝钏 ,《宇宙锋》里的 赵艳容 便是。 老舍 《四世同堂》二四:“她能唱青衣,但拿手的是花旦。”
(7).指 青衣神 。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山不甚高,绵延有九山头,故又名 九顶 ,旧名 青衣山 。 青衣 , 蚕丛氏 之神也。”详“ 青衣神 ”。
(8).霉菌的一种。 章炳麟 《五无论》:“微菌溼生,则有青衣白醱之属,欲去之者,惟得起洁浄心。不得起损害心,斯岂尽人能然者?”
《漢語大詞典》:青衣神
即 蚕丛氏 。教民蚕桑,民尊之为神。路史·前纪四·蜀山氏“其妻曰妃,俱葬之” 宋 罗苹 注:“﹝ 南朝 齐武帝 ﹞ 永明 二年, 萧鑑 刺 益 ,治园 江 南,凿石冢,有椁无棺……有篆云: 蚕丛氏 之墓。 鑑 责功曹 何佇 坟之,一无所犯,於上立神,衣青衣,即今 成都 青衣神 也。” 清 蔡方炳 《广舆记·四川·眉州》:“﹝ 四川 眉州 青神 ﹞ 青衣神 庙。 青神 ,昔 蚕丛氏 服青衣,教民蚕事,立庙祀之。”
分類:教民蚕桑
《漢語大詞典》:懔懔(懍懍)
亦作“懔懍”。
(1).危惧貌;戒慎貌。书·泰誓中:“百姓懍懍,若崩厥角。” 孔 传:“言民畏 紂 之虐,危惧不安。” 晋 陆机 《文赋》:“心懍懍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 明 方孝孺 《答金景文书》:“僕独学宜加懍懍,而以弗获闻己过为惧。”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章二:“ 植 当 建安 、 黄初 之间,境况至苦。 曹丕 本来很猜忌他,到了 丕 一即位,便先剪除 植 的余党……他不得不懔懔小心,以求无过,以免危害。”
(2).严正貌。刚烈貌。后汉书·陈蕃传论:“及遭际会,协策 竇武 ,自谓万世一遇也。懍懍乎 伊 望 之业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廉颇 、 藺相如 虽千载上死人,懍懍恒如有生气。” 宋 陈亮 《谪仙歌》:“岂特文章为足法,懔懔气节安可移!”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 斯巴达 将士殊死战……迨 浦累皆 之役,大仇斯復,迄今读史,犹懔懔有生气也。”
(3).寒冷貌。 隋 虞世基 《出塞》诗之二:“懍懍边风急,萧萧征马烦。” 清 陈恭尹 《下祝融峰向白门寺道中作》诗:“迟迟闻远鐘,懍懍日将暮。”
《漢語大詞典》:节烈(節烈)
贞节刚烈。 清 刘大櫆 《郑节母传》:“母平生喜道人间节烈事。”《老残游记》第五回:“这 吴少奶奶 的节烈,可以请得旌表的。” 郭沫若 《〈南冠草〉附录·夏完淳》:“他的夫人 徐氏 却很节烈,闻 彦林 死难,沉水而殉。”
《漢語大詞典》:净色
(1).指明净的月色。 唐 张籍 《西楼望月》诗:“幽光落水堑,浄色在霜枝。” 唐 徐凝 《八月灯夕寄游越施秀才》诗:“四天浄色寒如水,八月清辉冷似霜。”
(2).传统戏剧脚色名称,俗称花脸。一般扮演性格刚烈或粗鲁、奸险的人物。包括正净、副净、贴净、外净等类。《水浒传》第八二回:“第四个浄色的,语言动众,颜色繁过。”
《漢語大詞典》:决烈(決烈)
亦作“决烈”。 刚烈;坚毅。隋书·地理志下:“其人率多劲悍决烈。” 唐 高适 《奉和鹘赋》:“翻决烈以电掣,皆披靡而星分。” 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四折:“大丈夫具决烈志气,慷慨英灵。”《再生缘》第十回:“妹妹果然心决烈, 孟嘉龄 ,与他做个对头人。” 寅半生 《读〈迦因小传〉两译本书后》:“﹝ 迦因 ﹞厥后与爵夫人客邸倾谈,在 蟠溪子 译本,则何等慷慨,何等决烈!”
分類:刚烈坚毅
《漢語大詞典》:勇烈
(1).勇敢刚烈;壮烈。三国志·吴志·朱桓传:“ 朱然 、 朱桓 以勇烈著闻。” 唐 李翱 《杨烈妇传》:“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公卿大臣之所难。” 清 昭梿 啸亭杂录·马壮节公:“同难者有 董提督 天弼 、 牛提督 天畀 ,皆不及公之勇烈云。”
(2).指勇敢刚烈的人。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萨他泥湿伐罗国:“王遂下令,招募勇烈,两国合战,积尸如莽。”
《漢語大詞典》:烈性
(1).刚烈性格。亦指性格刚烈。 三国 魏 曹植 《鹖赋》:“体贞刚之烈性,亮乾德之所辅。”《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陈州粜米记》:“ 王丞相 道:‘此人烈性梗直,微臣自去请他来,我王可重加官职,此人方可肯去用心救民。’”红楼梦第九二回:“怪不得那一天翻出那些东西来,他心里没事人似的,敢只是这么个烈性孩子!” 巴金 《家》二七:“看不出 鸣凤 倒是一个烈性的女子,她倒做出这样的事情!”
(2).性质猛烈。如:烈性酒;烈性炸药。
《漢語大詞典》:刚烈(剛烈)
刚毅勇烈。后汉书·吴祐史弼传论:“夫刚烈表性,鲜能优宽;仁柔用情,多乏贞直。”新唐书·薛季昶传:“ 季昶 刚烈,然喜入先语以为实,后虽有辨理,不能得也。”红楼梦第六六回:“我并不知是这等刚烈人!真真可敬!”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四章:“﹝ 陈允兴 ﹞定是正直、勇敢、愉快而又刚烈的人。”
《漢語大詞典》:武松
《水浒传》中人物。勇猛刚烈,曾在 景阳冈 徒手打死猛虎。后参加 梁山 农民起义军,到处诛除强暴,是人民群众所喜爱的英雄形象之一。《水浒传》第二三回:“那 武松 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在野兽面前,不可以表示丝毫的怯懦。我们要学 景阳冈 上的 武松 。”
《漢語大詞典》:猛厉(猛厲)
(1).严厉刚烈。荀子·王制:“凡听:威严猛厉而不好假道人,则下畏恐而不亲,周闭而不竭。” 杨倞 注:“厉,刚列也。”晋书·列女传·王广女:“辞气猛厉,言终乃自杀。”
(2).犹严酷,严厉。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彭晋叟》:“ 胡颖 为 浙西 宪政,尚猛厉,物情不安。” 康有为 《法国革命史论》:“ 段敦 猛厉,年三十为政社总理。”
(3).犹猛烈。气势盛,力量大。《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五年七月初三日》:“西风猛厉,终日不已。” 李大钊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一八五○年顷, 英国 产业有猛厉无比的发展,有濒于产业危机的征象。” 邹韬奋 《萍踪寄语》三:“据说侨胞现在所受的经济打击,重要的有两件事:一件是受世界经济恐慌的影响,还有一件是 日本 的积极猛厉的南侵。”
《漢語大詞典》:龙亢(龍亢)
《易·乾》:“上九·亢龙有悔。” 孔颖达 疏:“上九,亢阳之至,大而极盛,故曰亢龙,此自然之象。”后因以“龙亢”指一种亢阳之气、刚烈之气。 唐 白居易 《哭刘敦质》诗:“龙亢彼无悔,蠖屈此不伸。”
分類:刚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