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集辞(集辭)
犹成文。 章炳麟 《文学说例》:“昔之单纯者,语不完具,无伤于达恉。今之分析者,文非孳乳,不足以集辞。”
分類:成文
《漢語大詞典》:为文
成文,成字。例如:为文犹可识。——·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分類:为文成文
《國語辭典》:戒律  拼音:jiè lǜ
宗教徒所守的法规。唐。杨烱〈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恨深负米,荣暨击钟。爰持戒律,思答慈容。」也称为「戒条」。
《漢語大詞典》:成句
(1).整个句子。 宋 陆游 《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2).前人的现成文句。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填塞之病有三:多引古事,迭用人名,直书成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就是掉文,也不过古人的成句,恰好凑到我这句説话上来,不觉冲口而出的,借来用用罢了。”
《國語辭典》:缀文(綴文)  拼音:zhuì wén
连缀字句以成文章。《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赞曰:「自孔子后,缀文之士众矣。」《文选。皇甫谧。三都赋序》:「自时厥后,缀文之士,不率典言。」
《國語辭典》:飞文(飛文)  拼音:fēi wén
1.以不实内容,诽谤、诋毁他人之匿名文书。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一。仁宗宝元元年》:「有势者其奸如山,结舌不问;无援者索疵吹毛,飞文历诋。」明。史鉴〈先考友桂府君行状〉:「邻郡无赖者数辈,日凌轹吾土,辄飞文以诬。」
2.写作文章。《新唐书。卷一九四。卓行列传。阳城》:「有狂惑小生,依托门下,飞文陈愚。论者以为阳公过于纳污,无人师道。」宋。王禹偁〈对雪感怀呈翟使君冯中允同年〉诗:「举白朱颜凝,飞文彩笔抽。」
3.书信。宋。周必大 回周广州自强启:「某尚稽驰庆,先辱飞文。感愧交怀,指陈难喻。」元。王结〈捕蝗叹〉诗:「田间四望无边垠,老农蹙额心如焚。飞文令丞报郡守,扫除扑击连朝昏。」
4.光彩绚丽。汉。班固 东都赋:「焱焱炎炎,扬光飞文。吐爓生风,欱野喷山。日月为之夺明,丘陵为之摇震。」三国魏。曹植 七启:「挥流芳,耀飞文,历盘鼓,焕缤纷。」
《國語辭典》:飞文染翰(飛文染翰)  拼音:fēi wén rǎn hàn
挥笔疾书。南朝梁。萧统 文选序:「词人才子,则名溢于缥囊;飞文染翰,则卷盈乎缃帙。」《旧五代史。卷六七。唐书。卢程传》:「承业叱之曰:『公称文士,即合飞文染翰,以济霸国,尝命草辞,自陈短拙,及留职务,又以为辞,公所能者何也。』」
《漢語大詞典》:定令
(1).制定法令。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定令,令驃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等。”文选·班固〈公孙弘传赞〉:“定令则 赵禹 、 张汤 ,文章则 司马迁 、 相如 。” 李善 注引汉书:“ 张汤 迁太中大夫与 赵禹 共定诸律令。”
(2).固定成文的法令。魏书·世祖纪:“上无定令,民知何从?”新唐书·刘子玄传:“皇太子将释奠国学,有司具仪:从臣著衣冠,乘马。太子从之,因著为定令。”宋史·职官志十:“又有年及七十,耄昏不堪牧养而不肯自陈宫观者,復申明旧法,著为定令以律之。”
《漢語大詞典》:徵文
1.引证成文。晋书·刑法志:“主者唯当徵文据法,以事为断耳。”宋书·礼志三:“夫礼记残缺之书,本无备体。折简败字,多所闕略。正应推例求意,不可动必徵文。”
2.验证文才。 清 李渔 《凰求凤·翻卷》:“徵文考行,二者难兼并,若个堪居絶等,推敲不厌详明。”
3.向人征求诗文。 唐 白居易 《贺座主》诗:“宠新卿典礼,会盛客徵文。”
4.今指报刊、杂志等为某一主题而公开征集诗文稿件。如:《光明日报》开展以《我的老师》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國語辭典》:会文(會文)  拼音:huì wén
1.以文艺结交朋友。语本《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后指文人相聚谈艺。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出:「请回寓所看书,三六九日会文便了。」
2.旧时文人会集时作文章。也指所作的文章。《镜花缘》第五四回:「闺臣道:『叔叔今日莫非学中会文么?』」《儒林外史》第四四回:「过了三四个月,看见公子们做的会文,心里不大喜欢。」
3.汇集成文章。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镕裁》:「万趣会文,不离辞情。」
《漢語大詞典》:对言(對言)
(1).训诂学上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六“糲粱”:“列子·力命篇:‘ 北宫子 谓 西门子 曰:朕衣则裋褐,食则粢糲;子衣则文锦,食则粱肉。’以粢糲与粱肉对言。”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古书连及之词例:“周礼·宰夫职:‘二曰师,掌官成以治凡;三曰司,掌官法以治目。’ 郑 注曰:‘治凡,若月计也;治目,若今日计也。’然则凡之与目,事有巨细,故以对言。”
(2).指将两种不同的概念对举称说。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序说:“就是考妣对言也是 东周 以后的用语,古人以祖妣为对,以考母为对。”参见“ 对文 ”。
《漢語大詞典》:对文(對文)
(1).谓诗文中词句相对偶。 唐 孔颖达 《尚书正义序》:“古人言誥,惟在达情,虽復时或取象,不必辞皆有意。若其言必托数,经悉对文,斯乃鼓怒浪於平流,震惊飆於静树。”
(2).训诂学上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对文对于辨析词义和考订文字有一定的作用。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二:“《禹贡》云:‘ 彭蠡 既瀦,阳鸟攸居;三江既入, 震泽 底定。’以对文言,则 彭蠡 水之所瀦,三江水之所入,非入於 震泽 也。”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逸周书二》“农民”:“‘水性归下,农民归利。’案:此本作‘水性归下,民性归利’。民性与水性对文……玉海六十引此正作‘民性归利’。”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两字对文而误解例:“凡大小、长短、是非、美恶之类,两字对文,人所易晓也。”
《漢語大詞典》:成训(成訓)
(1).犹前令。过去的训令。 汉 张衡 《上疏请专事东观收检遗文》:“臣仰干史职,敢徼官守,窃贪成训,自忘顽愚。” 张震泽 校注:“成训,过去发过的训令,指曾受命做太史令。”
(2).前人成文的教诲。《文中子·王道》:“余小子,获覩成训,勤九载矣。” 唐 王勃 《〈续书〉序》:“躬奉成训,家传异闻,犹恐不得门而入。” 严复 《〈穆勒名学〉按语》:“若以中学言之,则古书成训十九皆然。”
《國語辭典》:衲被  拼音:nà bèi
1.补缀过的被子。宋。戴复古 求安诗:「衲被蒙头睡,翛然百虑宽。」
2.宋时杨亿为文爱用典,其所用故事,常令子侄检出处,每段用小纸片录记,掇拈所录而蓄存,当时称为「衲被」。
《漢語大詞典》:对文(對文)
(1).谓诗文中词句相对偶。 唐 孔颖达 《尚书正义序》:“古人言誥,惟在达情,虽復时或取象,不必辞皆有意。若其言必托数,经悉对文,斯乃鼓怒浪於平流,震惊飆於静树。”
(2).训诂学上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对文对于辨析词义和考订文字有一定的作用。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二:“《禹贡》云:‘ 彭蠡 既瀦,阳鸟攸居;三江既入, 震泽 底定。’以对文言,则 彭蠡 水之所瀦,三江水之所入,非入於 震泽 也。”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逸周书二》“农民”:“‘水性归下,农民归利。’案:此本作‘水性归下,民性归利’。民性与水性对文……玉海六十引此正作‘民性归利’。”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两字对文而误解例:“凡大小、长短、是非、美恶之类,两字对文,人所易晓也。”
《國語辭典》:獭祭鱼(獺祭魚)  拼音:tà jì yú
獭喜吃鱼,常将所捕的鱼井然有序的陈列岸边,如同陈列祭祀的供品,遂称为「獭祭鱼」。《礼记。月令》:「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后形容罗列典故、堆砌成文。宋。吴炯《五总志》:「唐李商隐为文,多检阅书史,鳞次堆积左右,时谓为獭祭鱼。」
《漢語大詞典》:连文(連文)
(1).谓二字相连为词。 唐 张守节 史记正义·音字例:“一字单録,乃恐致疑;两字连文,检寻稍易。” 清 俞樾 《群经平议·孟子二》“又从而礼貌之”:“古人言容貌,亦言容体,故以体貌连文。”
(2).指连数字而成文。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称谓例:“下文‘嗣举奠盥入’。按:嗣、举、奠三字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