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虚词(虛詞)  拼音:xū cí
1.誇张不实的文辞。《商君书。慎法》:「民释实事而诵虚词,则力少而非多。」
2.语法学上指无具体意义,只能做句法结构的工具词,且不能单独成句的词。有副词、介词、连接词、助词、叹词等。
《國語辭典》:虚字(虛字)  拼音:xū zì
1.无用的赘字。南朝梁。钟嵘诗品序〉:「尔来作者寖以成俗,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甚,但自然英旨,罕值其人。」
2.语法学上指无具体意义的字,如介词、连接词、助词、叹词等。也称为「虚字眼儿」。
《國語辭典》:赋得(賦得)  拼音:fù dé
古人与朋友分题赋诗,分到题目称为「赋得」。如唐代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诗。
《國語辭典》:语句(語句)  拼音:yǔ jù
泛指成句的话。《金史。卷一二六。文艺传下。王庭筠传》:「王庭筠文艺颇佳,然语句不健。」
《國語辭典》:翻案  拼音:fān àn
1.推翻已判定的罪案。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一出:「报仇翻案纷纷,正士皆逃遁。」《红楼梦》第六九回:「倘或他再将此事告诉了别人,或日后再寻出这由头来翻案,岂不是自己害了自己。」
2.推翻前人的定论。如:「翻案文章」。
《國語辭典》:虚字(虛字)  拼音:xū zì
1.无用的赘字。南朝梁。钟嵘诗品序〉:「尔来作者寖以成俗,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甚,但自然英旨,罕值其人。」
2.语法学上指无具体意义的字,如介词、连接词、助词、叹词等。也称为「虚字眼儿」。
《漢語大詞典》:虚语(虚語)
(1).假话;空话。列子·周穆王:“古之真人,其觉自忘,其寝不梦,几虚语哉。” 汉 邹阳 《狱中上梁王书》:“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下官闻‘仁不可恃,善不可依’,谓徒虚语,乃今知之。” 明 刘基 《发普济过明觉寺至深居记》:“人言天下名山水,多为浮屠所占,岂虚语哉?”
(2).不用典故的语句。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近 任昉 、 王元长 等,辞不贵奇,竞须新事,尔来作者,寖以成俗。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
《國語辭典》:造句  拼音:zào jù
以一个特定字词为基础,缀成完整的句子。
《国语辞典》:概念句  拼音:gài niàn jù
表面看来只表达一个概念的词组,却可以看成句子,与一般表达完整意思的思想句不同,这种句子叫做概念句。如:「花一样的年华。」但概念句也都含有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如:「好得很!」即含有「这件事好得很」的说话人的思想。
《國語辭典》:调书袋(調書袋)  拼音:diào shū dài
引经据典,卖弄文词。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一折:「说话处调书袋,施礼数傲吾侪。」也作「掉书袋」、「调书带儿」、「调书担儿」。
《國語辭典》:判断词(判斷詞)  拼音:pàn duàn cí
称「是」这个特殊性质的动词。其作用为联系名词的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而构成判断句。如「明天是端午节」。
《國語辭典》:句型  拼音:jù xíng
句子的类型。语法学依句子结构特点、表达功能、语气等不同标准,将句型分成各种不同模式。如主谓句、判断句、疑问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