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仂词(仂詞)
词组。 朱自清 《中国语的特征在那里》:“词品的意念应用于着重词序的中国语,可以帮助说明词、仂词、‘谓语形式’、‘句子形式’等的作用。”
分類:词组
《國語辭典》:所以  拼音:suǒ yǐ
1.因此、因而。常与「因为」连用,表示因果关系。《荀子。哀公》:「君不此问,而问舜冠,所以不对。」《老残游记》第二回:「因为人太多,所以说的甚么话都听不清楚。」
2.用此、用来。《庄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史记。卷六○。三王世家》:「古者天子必内有异姓大夫,所以正骨肉也;外有同姓大夫,所以正异族也。」
3.何以、为何。三国蜀。诸葛亮 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士,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若以精兵控守,则契丹无长驱之患,强藩绝借援之谋,一举两得,此臣所以拳拳于胡卢河之请也。」
4.原故、理由。《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文明小史》第二三回:「邓门上见他急得这样,问其所以,才知道原故。」
《國語辭典》:以及  拼音:yǐ jí
和、与。用来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的连词。如:「这种食品含有丰富的钙质、铁质以及维他命。」「这家综合医院设有内科、外科、小儿科,以及牙科。」
《國語辭典》:得得  拼音:dé dé
1.特地、专程。唐。贯休 陈情献蜀皇帝诗:「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
2.形容行走的样子。宋。黄庭坚 减字木兰花。中秋多雨词:「今夜云开,须道姮娥得得来。」
3.拟声词。形容走路的声音或马蹄声等。如:「他骑著马,得得的跑了过来。」
《國語辭典》:句法  拼音:jù fǎ
1.语法学的一部分。以词组构成、句子结构、句子类型等为研究对象。
2.指句子结构。如:「这篇文章的句法很严谨。」
《國語辭典》:句子  拼音:jù zi
1.由单词或复词联缀而成,表示完整意义的独立语言单位,必须有代表人、事或物的主语,并有说明主语的谓语,如「鸟飞」、「孔子是圣人」。
2.比喻冷言冷语。《官场现形记》第一八回:「说上去非但不听,而且还要受他们的句子。」
《國語辭典》:重读(重讀)  拼音:chóng dú
重新再读。如:「这篇文章请再重读一遍好吗?」
分類:重新阅读
《国语辞典》:多义(多义)  拼音:duō yì
词、词组或句子有一个以上的解释,称为「多义」。
《國語辭典》:并且(並且)  拼音:bìng qiě
而且,通常连接两个句子,是用以表示平列或进一层意义的连词。如:「他的学问好,并且很能干。」
《國語辭典》:语法(語法)  拼音:yǔ fǎ
1.讲求语言构造合宜,音调优美的方法。也称为「话法」。
2.语词、语句形成的规律。有时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与「文法」一词相近。
《漢語大詞典》:有所益
有好处,有益处。所益:所字结构表示这是一个名词性词组,益处,好处。例如: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资治通鉴·汉纪
《國語辭典》:造句  拼音:zào jù
以一个特定字词为基础,缀成完整的句子。
《國語辭典》:语词(語詞)  拼音:yǔ cí
1.指语法中「述语」、「说明语」、「表语」或「谓语」。
2.词或词组的合称。可作为句子的结构成分。也作「语辞」。
《漢語大詞典》:语辞(語辭)
(1).诉讼之辞。 三国 蜀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考黜》:“或有纵罪恶之吏,害告诉之人,断絶语辞,蔽藏其情。”
(2).文言虚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案诸字书,‘焉’者鸟名,或云语辞,皆音於愆反。” 金 王若虚 《谬误杂辨》:“论语称夫子‘便便言,唯谨尔’。‘唯’,语辞也。” 清 俞樾 群经平议·论语一:“诗·大东篇‘睠言顾之’,荀子·宥坐篇作‘眷焉’,后汉书·刘陶传作‘睠然’,‘焉’与‘然’皆语辞,则‘言’亦语辞。”
《國語辭典》:语序(語序)  拼音:yǔ xù
语词在词组或句子里组合排列的次序。语序的变动往往使词组或句子产生不同的意义。也称为「词序」。如「不完全懂」和「完全不懂」语序改变,意义也改变。
《國語辭典》:熟语(熟語)  拼音:shú yǔ
语言中已定型的固定词组或句子。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是在人们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