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所以  拼音:suǒ yǐ
1.因此、因而。常与「因为」连用,表示因果关系。《荀子。哀公》:「君不此问,而问舜冠,所以不对。」《老残游记》第二回:「因为人太多,所以说的甚么话都听不清楚。」
2.用此、用来。《庄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史记。卷六○。三王世家》:「古者天子必内有异姓大夫,所以正骨肉也;外有同姓大夫,所以正异族也。」
3.何以、为何。三国蜀。诸葛亮 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士,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若以精兵控守,则契丹无长驱之患,强藩绝借援之谋,一举两得,此臣所以拳拳于胡卢河之请也。」
4.原故、理由。《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文明小史》第二三回:「邓门上见他急得这样,问其所以,才知道原故。」
《國語辭典》:不堪  拼音:bù kān
1.不能胜任。《三国演义》第一一回:「老夫年迈,二子不才,不堪国家重任。」《红楼梦》第六三回:「究竟贾府二宅皆有先人当年所获之囚,赐为奴隶,只不过令其饲养马匹,皆不堪大用。」
2.无法忍受。《红楼梦》第二四回:「贾芸听他韶刀的不堪,便起身告辞。」
3.极坏。《西游记》第四回:「那次请我上界,虽是官爵不堪,却也天上走了一次,认得那天门内外之路。」《老残游记》第一回:「况且这船也就是你们祖遗的公司产业,现在已被这几个驾驶人弄的破坏不堪。」
《國語辭典》:不过(不過)  拼音:bù guò
1.仅仅,只。指不超出某种范围。《新唐书。卷一五九。卢坦传》:「坦谕县人弟输,勿顾限,违之不过罚令俸尔。」《老残游记》第一回:「相隔不过一点钟之久,那船来得业已甚近。」
2.无法超越、凌驾。《文选。曹丕。典论论文》:「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
3.但是。《红楼梦》第五七回:「也没什么要紧。不过我想著宝姐姐也在客中,既吃燕窝,又不可间断,若只管和他要,太也托实。」
4.放在形容词后面,表示非常的意思。《儒林外史》第一八回:「这位胡三先生虽然好客,却是个胆小不过的人。」
5.放在动词后面,指完成不了或承受不了此事。《朱子语类。卷五二。孟子。公孙丑上之上》:「公孙丑问孟子『动心否乎』,非谓以卿相富贵动其心;谓伯王事大,恐孟子担当不过,有所疑惧而动其心也。」《红楼梦》第六七回:「旺儿见这话,知道刚才的话已经走了风了,料著瞒不过,便又跪回道:『奴才实在不知。』」
《國語辭典》:巍巍  拼音:wéi wéi
崇高雄伟的样子。《论语。泰伯》:「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三国魏。何晏。集解:「巍巍,高大之称。」《三国演义》第五六回:「时有王朗、钟繇、王粲、陈琳一班文官,进献诗章。诗中多有称颂曹操功德巍巍,合当受命之意。」
《國語辭典》:孜孜  拼音:zī zī
1.勤勉不懈。《书经。益稷》:「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虽牵以物役,孜孜无怠。」
2.不停、不歇。《聊斋志异。卷二。婴宁》:「又吊其无家,亦殊无悲意,孜孜憨笑而已。」
3.仔细。宋。柳永 十二时。晚晴初词:「夜永有时,分明枕上,觑著孜孜地。」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二折:「朝至暮不转我这眼睛,孜孜觑定。」也作「咨咨」。
4.温婉、柔顺。宋。欧阳修〈惜芳年。因倚兰台翠云亸〉词:「睡未足,双眉尚锁,潜身走向伊行坐,孜孜地,告他梳裹。」《宋元戏文辑佚。许盼盼燕子楼》:「自来举止孜孜地,那更好模好样,一捻儿身己。」
5.拟声词。形容鸟鸣声。唐。白居易〈燕示刘叟〉诗:「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國語辭典》:上来(上來)  拼音:shàng lai
1.从低处到高处,或由远处到近处。如:「我们大夥都在三楼,就只有他没上来。」《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庵住著。」。
2.起初、开始。如:「他一上来便大力革新,呈现新人新气象。」
3.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由低处向高处或远处到近处。如:「你慢慢跑上来,我在山顶等你。」《红楼梦》第三回:「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著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
4.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完成,与动词之间常插入「得、不」。如:「这问题不难,你一定答得上来。」「这种感觉很难形容,我说不上来。」
5.用在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的增加。如:「天色渐渐黑上来了。」《水浒传》第四五回:「那妇人三杯酒落肚,便觉有些朦朦胧胧上来。」
《國語辭典》:起来(起來)  拼音:qǐ lái
1.坐起或站起。《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黛玉被宝玉缠不过,只得起来道:『你的意思,不叫我安生,我就离了你。』说著,往外就走。」
2.起床。《文明小史》第一五回:「此时姚家父子,亦都睡醒起来漱洗。」
3.置于动词词尾,表示开始发生或兴起。《红楼梦》第八回:「凤姐又在一旁帮说『过日他还来拜老祖宗』等语,说的贾母喜悦起来。」《文明小史》第三四回:「如今可先运些书籍去卖,将来连器具图画等件一总运去,就在那里开张起来。」
《國語辭典》:下来(下來)  拼音:xià lái
1.自上而下。唐。皎然 杂兴诗六首之四:「有时青冥游,顾我还下来。」
2.下面。《水浒传》第四九回:「说话的,却是甚么计策?下来便见。」《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这便唤做错封书。下来说底便是错下书。」
3.放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开始、进行或完成。宋。辛弃疾〈鹧鸪天。句里春风正剪裁〉词:「乱鸦毕竟无才思,时把琼瑶蹴下来。」《水浒传》第四回:「智深把皂直裰褪膊下来。」
《國語辭典》:下来(下來)  拼音:xià lai
1.用在形容词后,表示程度渐渐增加。如:「天色慢慢黑下来了。」
2.用在时间量词后,表示一段时间的终结。如:「一个月下来,他瘦了五公斤。」
《漢語大詞典》:得来(得來)
觅得,求得。《公羊传·隐公五年》“公曷为远而观鱼,登来之也” 汉 何休 注:“登读言得来。得来之者, 齐 人语也, 齐 人名求得为得来;作登来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百喻经·见水底金影喻:“其父觅子,得来见子,而问子言:‘汝何所作,疲困如是?’”
助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出现某种结果。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女孩儿諕得来一团儿颤。”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愁得来陡峻,瘦得来唓嗻。”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三幕:“他是乐得养尊处优,胖得来,实在连走路都很艰难了。”参见“ 得 ”。
《國語辭典》:滴滴  拼音:dī dī
1.水点连续下注。唐。李商隐 所居永乐县久旱县宰祈祷得雨因赋诗:「甘膏滴滴是精诚,昼夜如丝一尺盈。」《儒林外史》第一回:「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2.形容词词缀,用以加强所形容之程度。《董西厢》卷一:「滴滴春娇可人意,慢腾腾地行出门来。」《文明小史》第四六回:「年纪约有五十馀岁,一部浓须,好个相貌,那旁一个娇滴滴女子,看上去想是他的家眷了。」
《漢語大詞典》:滳滳
流荡貌。列子·力命:“美哉国乎!鬱鬱芊芊,若何滳滳去此国而死乎?”滳滳,一本讹作“滴滴”。
分類:流荡讹作
《漢語大詞典》:如如
(1).佛教语。谓诸法皆平等不二的法性理体。如,理的异名。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三:“诸法体同,故名为如……彼此皆如,故曰如如。” 唐 慧能 《坛经·行由品》:“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唐 李邕 《岳麓寺碑》:“以因因入果果,以灭灭而会如如。”
(2).佛教语。指永恒存在的真如。 唐 白居易 《读禅经》诗:“摄动是禪禪是动,不禪不动即如如。” 宋 苏轼 《浊醪有妙理赋》:“如如不动而体无碍,了了常知而心不用。”
(3).佛教语。引申为永存,常在。 唐 贾岛 《寄无得头陀》诗:“落涧水声来远远,当空月色自如如。”《西游记》第九九回:“丹成识得本来面,体健如如拜主人。”
(4).恭顺儒雅貌。 元 刘致 《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法则有準使民服,期于无刑佐皇图。説与当途,无毒不丈夫,为如如把平生误。” 明 陈所闻 《双调玉抱肚·怀李如真》曲:“如如风范,幸龙门当年得攀。” 清 恽敬 《答方九江》:“前过 九江 ,留数日,视署舍如山居,僚属循循如如,文学掌故,甚善甚善。”
(5).络绎不绝。尔雅·释天“二月为如” 清 郝懿行 义疏:“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
(6).形容词词尾。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痒如如把心不定,肚皮儿里骨轆轆地雷鸣,眼悬悬地专盼着人来请。”
《國語辭典》:穰穰  拼音:ráng ráng
丰盛繁多的样子。《诗经。周颂。执竞》:「降福穰穰,降福简简。」《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淳于髡传》:「五谷蕃熟,穰穰满家。」
分類:丰熟
《國語辭典》:划然(劃然)  拼音:huá rán
形容皮、肉撕裂开来。《聊斋志异。卷一。画皮》:「妪仆,人皮划然而脱,化为厉鬼。」
《國語辭典》:巉巉  拼音:chán chán
1.山势高险。唐。张祜〈游天台山〉诗:「巉巉割秋碧,娲女徒巧补。」
2.锐利、尖锐。《聊斋志异。卷一。画皮》:「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
《漢語大詞典》:那个(那個,那箇)
哪一个;谁。 五代 齐己 《月下作》诗:“满空垂列宿,那箇是文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上遂问曰:‘卿是何人?’对曰:‘臣祕书丞、审刑详议官 梁适 。’又问:‘卿是那个 梁 家?’对曰:‘先臣祖 顥 先臣父 固 俱中甲科,独臣不肖,於 张唐卿 牓行閒及第。’” 宋 程垓 《渔家傲·彭门道中》词:“流水急,不知那个传消息?”儒林外史第十六回:“﹝ 匡超人 ﹞忙问:‘老爹,这帖是拜那个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六回:“听得房外有脚步声音,便问:‘那个?’外面答道:‘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