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品评(品評)
评价;评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习凿齿 ﹞於病中犹作《汉晋春秋》,品评卓逸。” 元 陈镒 《次韵齐子和山长过访》:“明朝又向山城去,满路梅花入品评。”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某妾﹞闻窗外帘隙,有数十人悄语品评其妍媸,忸怩不敢举首。”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九章:“人们在交头接耳……品评着没过门的媳妇。”
《漢語大詞典》:估较(估較)
亦作“ 估校 ”。
(1).谓官府评定物价。晋书·南蛮传·林邑国:“初,徼外诸国尝齎寳物自海路来贸货,而 交州 刺史、 日南 太守,多贪利侵侮,十折二三。至刺史 姜壮 时,使 韩戢 领 日南 太守, 戢 估较太半,……由是诸国恚愤。”
(2).评议;评价。 明 徐渭 《子侯芳园》诗:“冯他閒估校,何处定媸妍。”
《漢語大詞典》:估量
(1).打量。《官场现形记》第一回:“那老汉点点头儿,拿眼把他上下估量了一回。”
(2).估计。 梁斌 《红旗谱》十:“我早就看见宝地上有人割谷,估量就是你哥儿俩。” 何士光 《故乡事》:“她家的收成就比人们替她估量的还多。”
评价;评议。 瞿秋白 《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 马克思 和 恩格斯 对于 巴勒扎克 的宇宙观和艺术创作的估量,是整个的,一贯的。” 鲁迅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所以估量文学,当看作品本身,不能连累到作者的阶级和身分。”
《漢語大詞典》:余价(餘價)
指死后世人的评价。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夫神灭形消,遗声餘价,亦犹蝉壳虵皮,兽迒鸟迹耳。”
分類:世人评价
《漢語大詞典》:知音
(1).通晓音律。礼记·乐记:“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於礼矣。”太平御览卷五八一引 汉 桓谭 新论:“音不通千曲以上不足为知音。” 宋 周邦彦 《意难忘》词:“知音见説无双,解移宫换羽,未怕 周郎 。”《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 僖宗皇帝 ,妙选天下知音女子,入宫供奉。”
(2).列子·汤问载: 伯牙 善鼓琴, 钟子期 善听琴。 伯牙 琴音志在高山, 子期 说“峩峩兮若 泰山 ”;琴音意在流水, 子期 说“洋洋兮若 江 河 ”。 伯牙 所念, 锺子期 必得之。后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 徐 、 陈 、 应 、 刘 ,一时俱逝,痛可言邪…… 伯牙 絶絃於 钟期 , 仲尼 覆醢於 子路 ,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唐 杜甫 《哭李常侍峄》诗:“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 明 唐顺之 《谢病赠别高参政》诗:“逝将归旧林,復此别知音。” 浩然 《艳阳天》第六九章:“﹝ 弯弯绕 ﹞可见到‘知音’了,哪还肯白白地放过去呢?”
(3).指对作品能深刻理解、正确评价的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南唐 李中 《吉水县依韵酬华松秀才见寄》:“诗情冷淡知音少,独喜江皋得见君。” 鲁迅 《集外集拾遗·文艺的大众化》:“倘若说,作品愈高,知音愈少。那么,推论起来,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漢語大詞典》:自许(自許)
自夸;自我评价。晋书·殷浩传:“ 温 既以雄豪自许,每轻 浩 , 浩 不之惮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有一俊士,自许史学,名价甚高。”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谁为倾国媒,自许连城价。”明史·马林传:“ 林 雅好文学,能诗工书,交游多名士,时誉籍甚,自许亦甚高。”
《漢語大詞典》:传说(傳説)
(1).辗转述说。 唐 司空图 《商山》诗之二:“关头传説 开元 事,指点多疑 孟浩然 。”《英烈传》第四一回:“这树向来传説是无烟木,火中烧着时,只有焰,却无烟。” 清 汪懋麟 《寄苕文兄》诗:“ 吴 人好事竞传説,尽道此翁怀抱好。” 杨朔 《铁骑兵》:“ 包头 的百姓纷纷传说八路军有一团人来攻城,差一点把城攻破。”
(2).转告。《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有话我替你传説。”《醒世姻缘传》第八回:“你两个到家时,见了大婶,传説是我嘱咐。”
(3).指民间长期流传下来的对过去事迹的记述和评价等。 唐 韩愈 《谁氏子》:“神仙虽然有传説,知者尽知其妄矣。”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传说之所道,或为神性之人,或为古英雄,其奇才异能神勇为凡人所不及,而由于天授,或天相者, 简狄 吞燕卵而生 商 , 刘媪 得交龙而孕 季 ,皆其例也。” 闻一多 《端节的历史教育》:“据另一传说,竞渡的风俗起于 越王 勾践 ,那也不可靠。”
指解经的书。汉书·艺文志:“於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説,皆充祕府。”晋书·礼志上:“臣以为今宜参采礼记,略取传説,补其未备,一其殊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诗序则同义,传説则异体,总其归涂,实相枝干。”
《漢語大詞典》:玉尺
(1).玉制的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术解:“后有一田父耕於野,得 周 时玉尺,便是天下正尺。 荀 试以较己所治鐘鼓金石丝竹,皆觉短一黍,於是服 阮 神识。”
(2).借指选拔人才和评价诗文的标准。 唐 李白 《上清宝鼎诗》:“仙人持玉尺,废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 清 赵翼 《秋闱分校即事》诗:“淡墨纔分榜蘂香,遽持玉尺许评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只为金篦能刮眼,更将玉尺付君身。”
(3).尺的美称。 宋 王圭 《宫词》:“金针玉尺裁缝处,一对盘龙落剪刀。”
(4).比喻鱼。 宋 杨万里 《松江鲈鱼》诗:“买来玉尺如何短,铸出银梭直是圆。白质黑章三四点,细鳞巨口一双鲜。” 元 王举之 《水仙子·春日即事》曲:“鱼鳞玉尺戏晴波,燕嘴芹泥补旧窝。”
《漢語大詞典》:名声(名聲)
(1).名誉声望。国语·越语下:“用力甚少,而名声章明, 种 亦不如 蠡 也。” 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名声施於无穷,功烈著而不灭。” 唐 韩愈 《举张正甫自代状》:“嫉恶如仇讎,见善若饥渴,备更内外,灼有名声。” 明 高启 《赠杨荥阳》诗:“出门得名声,不假亲旧援。”
(2).谓流传于世的评价。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八:“杀俘虏历来是名声不好的。”
《漢語大詞典》:定价(定價)
(1).规定的价钱;一定的价格。魏书·皇甫瑒传:“﹝ 皇甫瑒 ﹞性贪婪,多所受纳,鬻官卖爵,皆有定价。” 唐 元稹 《茅舍》诗:“度材无强略,庀役有定价。” 宋 苏轼 《答谢民师书》:“ 欧阳文忠公 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贵贱也。”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特别者用宣纸,此外以廉纸印若干,定价极便宜,使学生亦有力购读。”
(2).一定的评价。通志·总序:“ 肃宗 知其(指 班固 )浅陋,故语 竇宪 曰:‘公爱 班固 而忽 崔駰 ,此 叶公 之好龙也。’ 固 於当时已有定价。”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国师阅文偶误:“ 吴文定 宽 以岁贡入都,年已五十餘。 长沙 李文正 即以会、状两元许之。其时文有定价如此。”
《漢語大詞典》:定评(定評)
确定的结论性的评价。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 唐 及 宋 初,皆以诗赋取士,虽无益於实用,而人之学问才气,一览可见,其优劣自有定评,传之后代,足以不朽。”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一见你这本卷子便知为老手宿儒,晚成大器。如今果然,可见文有定评。”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十九:“ 赵尔丰 是屠户、立宪党人大部分都是骗子、起义军大部分都是好人,这并不是什么高论,而是广大人民群众早已作出的历史定评。” 王运熙 《陈子昂和他的作品》:“ 子昂 的诗歌,一反初 唐 艳丽纤弱的倾向,而开盛 唐 朴素雄健的作风,是历代有定评的。”
《漢語大詞典》:高品
(1).高手,名流。宋书·羊玄保传:“ 玄保 既善棊,而 何尚之 亦雅好棊。 吴郡 褚胤 ,年七岁,入高品。”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祝不疑奕胜刘仲甫:“众请 不疑 与 仲甫 就局, 祝 请受子。 仲甫 曰:‘士大夫非高品不復能至此,对手且当争先。’”
(2).高的官阶或品级。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刚正》:“御史中丞,非军国大事不当出使。且 仲翔 所犯赃污耳。今高品有侍御史,卑品有监察御史,今敕臣,恐非陛下之意。”旧唐书·职官志一:“千牛备身左右,卫官已上、王公已下高品子孙起家为之。”
(3).德高望重的人。 唐 张九龄 《上张燕公书》:“官爵者,天下之公器也,德望为先,勛旧次焉……而清流高品,不沾殊恩,胥吏末班,先加章黻。” 明 李贽 《豫约·感慨平生》:“世未有不是大贤高品而能流寓者。”
(4).谓给予高的评价。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苏麻喇姑:“性巧黠,国初衣冠饰样,皆其手製。 仁皇帝 幼时,赖其训迪,手教国书,故宫中甚为高品。”
《漢語大詞典》:官评(官評)
做官的声望。亦指对官吏的评价。 明 吴骐 《感时书事寄计子山陆孝曾》诗:“好爵娱姻婭,官评视篚筐。”《歧路灯》第七一回:“﹝ 谭绍闻 ﹞过了 黄河 ,晓行夜宿,到了 济寧 。饭铺吃饭,先问 娄刺史 官评,真正个个念佛。” 清 唐孙华 《奉王冰庵太守五十韵》:“官评淆黑白,流品溷 澠 淄 。”
《漢語大詞典》:翻案
(1).推翻已定的成案。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朝廷上,用逆臣,公然弃妃囚嗣君。报讐翻案纷纷,正士皆逃遁。”
(2).泛指推翻原来的评价、结论、处分等。 清 赵翼 《客有谈故相事者漫记》诗:“盖棺论定无翻案,当轴权移有转轮。” 刘掞藜 《讨论古史再质顾先生》:“这种翻案的议论,这种怀疑的精神,很有影响于我国的人心和史界。”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一:“事实是这样,这并不是我们目前想有意阿谀,或有意翻案。” 浩然 《艳阳天》第一二三章:“同志们意见大了,连炊事员、电话员对你都有了意见。你要让同志们替你的处分翻案?”
(3).指诗文中对前人成句或原意反而为之。 宋 杨万里 诚斋诗话:“ 杜 诗云:‘忽忆往时秋井塌,古人白骨生苍苔,如何不饮令心哀。’ 东坡 云:‘何须更待秋井塌,见人白骨方衔盃。’此皆翻案法也。”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家语曰:‘水至清则无鱼。’ 杜子美 曰:‘水清反多鱼。’翻案家语更有味。”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诗贵翻案。”
《漢語大詞典》:士议(士議)
士大夫的舆论、评价。新唐书·于志宁传:“ 志 寧 爱宾客,乐引后进,然多嫌畏,不能有所荐达也,为士议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