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8,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善书
法书
遗法
野鹜
蹲鸱
顿挫
今学
碑版
笔精
妙迹
宝章
嗜书
铁画
虿尾
书判
《國語辭典》:善书(善書)  拼音:shàn shū
1.好书。《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河间献王刘德传》:「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
2.工于文书计簿。《汉书。卷七二。贡禹传》:「欺谩而善书者尊于朝,悖逆而勇猛者贵于官。」
3.劝人为善的书。如阴骘文、太上感应篇等。
《國語辭典》:法书(法書)  拼音:fǎ shū
1.敬称他人所写的字,言其可为法则。
2.有关法律制度的书籍。汉。焦延寿《易林。卷一。大畜》:「典策法书,藏在兰台,虽遭乱溃,独不遇灾。」
《漢語大詞典》:遗法(遺法)
亦作“ 遗灋 ”。
(1).前代遗留下来的典章法则。汉书·艺文志:“ 周 衰俱坏,乐尤微眇,以音律为节,又为 郑 卫 所乱,故无遗法。” 唐 柳宗元 《涂山铭》:“是以 周穆 遐追遗法,復会于是山,声垂天下,亦绍前轨,用此道也。” 明 刘基 《公朝于王所仲孙羯会晋韩不信云云城成周》:“至于天子之守,则有先王之遗法焉。”
(2).留传下来的方式、方法。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汉 末丧乱,其灋中絶, 马先生 绍而作焉。今指南车, 马先生 之遗灋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齐民要术有咸杭子法,用杭木皮渍鸭卵。今 吴 人用虎杖根渍之,亦古遗法。” 金 元好问 《蒲桃酒赋》:“意天以美酿而饱予,出遗法於湮埋。” 杨树达 《古书疑义举例续补·据古人当时语气直述例》:“据此,则 史公 所述固古史记言之遗法也。”
(3).指前代传下的法书和书法艺术准则。 宋 苏舜钦 《丹阳子高得逸少〈瘞鹤铭〉于焦山之下作长句以寄》:“我久临池无所得,愿观遗法快沉冥。” 明 文徵明 《龙茶录考》:“ 晦菴 评 蔡 书,谓岁有蚤暮,力有深浅,公书至是盖无遗法矣。”
(4).指前代传下的佛法。隋书·经籍志四:“每佛灭度,遗法相传,有正、象、末三等淳醇之异。”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华严宗》:“这个贤者很留意《华严经》,能够无师自悟,绍隆遗法。”
《漢語大詞典》:野鹜(野鶩)
(1).野鸭。 清 彭孙遹 《豫章城下送春有怀故园兄弟》诗:“野鶩孤飞烟里没,江帆相背雨中开。”
(2).喻指外姓人家的书法技艺。 宋 苏轼 《跋〈庾征西帖〉》:“ 庾征西 初不服 逸少 ,有家鸡野鶩之论,后乃叹其为 伯英 ( 东汉 张芝 字)再生。” 宋 苏轼 《书刘景文左藏所藏王子敬帖绝句》:“家鸡野鶩同登俎,春蚓秋蛇总入奩。”
(3).喻非正式的匹偶。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避女色而就孌童,捨家鸡而寻野鶩,是皆情理之至悖,而举世习而安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胭脂:“只缘两小无猜,遂野鶩如家鸡之恋;为因一言有漏,致得 陇 兴望 蜀 之心。”
《漢語大詞典》:蹲鸱(蹲鴟)
(1).大芋。因状如蹲伏的鸱,故称。史记·货殖列传:“吾闻 汶山 之下,沃野,下有蹲鴟,至死不飢。” 张守节 正义:“蹲鴟,芋也。” 晋 左思 《蜀都赋》:“坰野草昧,林麓黝儵,交让所植,蹲鴟所伏。” 刘逵 注:“蹲鴟,大芋也。”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是犹见 燕 晋 之枣栗、 岷 蜀 之蹲鴟,而欲以废五穀,岂不难哉!” 清 陈维嵩 《满江红·江村夏咏》词:“论生计,蹲鴟一顷,菰蒲百亩。”
(2).饮酒猜拳时对大拇指的代称。《全唐诗》卷八七九载《招手令》:“以蹲鴟间虎膺之下,以鉤戟差玉柱之旁。”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 王章 置酒会诸朝贵,酒酣,为手势令” 元 胡三省 注:“会饮而行酒令以佐欢, 唐 末之俗也。类説曰……‘以蹲鴟间虎膺之下’,蹲鴟,大指也。”
(3).书法侧笔(点)的笔势。 明 张绅 法书通释·八法:“侧,蹲鴟而坠石。” 明 张绅 法书通释·八法:“﹝点法﹞或如蹲鴟,或如科斗,或如瓜瓣,或如栗子。”
《國語辭典》:顿挫(頓挫)  拼音:dùn cuò
停顿或急促收音。晋。陆机〈文赋〉:「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老残游记》第一○回:「听那角声,吹得呜咽顿挫,其声悲壮。」
《漢語大詞典》:今学(今學)
(1).书法名词。指北碑、 汉 篆。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体变:“吾今判之,书有古学,有今学。古学者, 晋 帖、 唐 碑也,所得以帖为多,凡 刘万庵 、 姚姬传 等皆是也。今学者,北碑、 汉 篆也,所得以碑为主,凡 邓石如 、 张廉卿 等是也。”
(2).今文经学的省称。详“ 今文经学 ”。
《漢語大詞典》:今文经学(今文經學)
经学中研究今文经籍的学派。今文经,指 西汉 学者用当时通行的隶书传授的儒家经典。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九节:“ 董仲舒 是 西汉 今文经学的创始人。”
《國語辭典》:碑版  拼音:bēi bǎn
刻有文字的碑石或石碑上的刻文。《文选。谢灵运。入华子岗麻源第三谷诗》:「图牒复摩灭,碑版谁闻传。」
《國語辭典》:笔精(筆精)  拼音:bǐ jīng
1.文笔的精妙。《文选。江淹。别赋》:「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
2.书法的精妙。唐。刘长卿〈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收二京因事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中丞行营五十韵〉:「金石悬词律,烟云动笔精。」唐。李白 王右军诗:「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
3.书名。明。徐𤊹撰,八卷。分为易通、经臆、诗谈、文字、杂记五门,其引据博赡,可资参考。
《漢語大詞典》:妙迹
(1).指佳妙的书法作品。《晋书·王羲之传》:“吾昔有 伯英 章草十纸,过 江 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絶。” 宋 黄庭坚 《跋〈兰亭〉》:“及 萧 氏 宇文 焚荡之餘,千不存一。 永 师晚出,所见妙迹,唯有《兰亭》。”
(2).谓不平凡的事迹。 唐 李峤 《纸》诗:“妙迹 蔡侯 施,芳名 左伯 驰。”
《國語辭典》:宝章(寶章)  拼音:bǎo zhāng
1.珍贵的书法真迹。如米芾记载晋、唐人墨迹的书即称为「宝章待访录」。
2.皇帝的印玺。《宋史。卷一八三。乐志十三》:「宝章煌煌,导以笙磬。还燕慈宁,邦家徯庆。」
《漢語大詞典》:嗜书(嗜書)
(1).爱好读书;喜爱书籍。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 宣宗 嗜书,尝构一殿,每退朝,必独坐内观书,或至夜中烛灺委,禁中谓上为老儒生。” 宋 苏轼 《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呈广倅萧大夫》:“ 鄴侯 藏书手不触,嗟我嗜书终日读。”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一:“﹝ 李馥 ﹞歷官 浙江 巡抚,性嗜书,所藏多善本。”
(2).喜爱书法和书法作品。 清 王士禛 分甘馀话卷下:“乃作赞,手书之,留庙中,后为好事者取去。郡守梦神告之,追获而还之庙。然则 兴霸 亦嗜书也。”
《國語辭典》:铁画(鐵畫)  拼音:tiě huà
用铁片制作的工艺品。锻打铁片成线条,钩成图案,再涂上黑色或棕红色,制成挂屏,用于壁饰。相传为安徽芜湖铁匠汤鹏所创。也称为「铁花」。
《國語辭典》:铁画银钩(鐵畫銀鉤)  拼音:tiě huà yín gōu
语本唐。欧阳询 用笔论:「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形容笔画如铁般的刚劲,如银般的柔媚。《幼学琼林。卷四。文事类》:「锦心绣口,李白之文章;铁画银钩,王羲之之字法。」也称为「铁笔银钩」、「银钩铁画」。
《國語辭典》:虿尾(蠆尾)  拼音:chài wěi
蠍尾。因其有毒,故比喻为害人者。《左传。昭公四年》:「其父死于路,已为虿尾,以令于国,国将若之何?」《三国演义》第九一回:「纵虿尾以兴妖,恣狠心而逞乱。」
《漢語大詞典》:虿发(蠆髮)
语本诗·小雅·都人士:“彼君子女,卷髮如蠆。” 郑玄 笺:“蠆,螫虫也,尾末揵然,似妇人髮末曲上卷然。” 孔颖达 疏:“彼都人君子之家,女乃曲卷其髮末如蠆之尾,言其容仪有法也。”后用以称女子头发末梢上卷的发型。亦泛指蜷曲的头发。
《漢語大詞典》:虿尾银钩(蠆尾銀鈎)
比喻书法遒劲。
分類:书法遒劲
《漢語大詞典》:书判(書判)
指书法和文理。新唐书·选举志下:“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 唐 韩愈 《李君墓志铭》:“进士及第,试书判入等。补秘书正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无名子谤议:“ 李翰 虽以辞藻擢第,不以书判擅名。” 宋 苏轼 《和子由闻将如终南太平宫读书》:“始者学书判,近亦知问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