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7,分22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分类词汇
世事
活计
身手
下手
游艺
异术
手爪
艺事
艺业
技术
批红判白
入门
升堂
供奉
博士
《漢語大詞典》:世事
(1).指士农工商各自具备的技艺。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世事教能,则民不失职。” 郑玄 注:“世事,谓士农工商之事。” 孙诒让 正义:“事谓道艺曲艺之等,四民皆有之。”
(2).指世代相传的专业,如巫、医、卜筮等。周礼·地官·大司徒:“十有一曰世事。” 孙诒让 正义引 蒋载康 云:“世事,累世专业相传,凡巫、医、卜筮诸艺事。”
(3).时事;世上的事。《商君书·更法》:“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称 帝嚳 ,下道 齐桓 ,中述 汤 武 ,以刺世事。” 宋 陆游 《书愤》诗:“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叶紫 《星》第三章一:“他们在那坟堆上抽烟,谈世事,他们向着太阳扪老虱婆。”
(4).世务;尘俗之事。文选·张衡〈归田赋〉:“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李善 注:“世务纷浊,以喻尘埃。”晋书·阮籍传:“ 籍 本有济世志,属 魏 晋 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 籍 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清 刘大櫆 《樵髯传》:“其言 武夷 九曲 ,幽絶可爱,令人遗弃世事,欲往游焉。”
(5).指社交应酬、人情世故。宋书·庾登之传:“ 登之 虽不涉学,善於世事, 王弘 、 谢晦 、 江夷 之徒,皆相知友。”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那 杨温 道:‘復员外, 温 在家,世事不会,只会使棒。’” 清 独逸窝退士 笑笑录·不晓人事:“ 李长源 虽高才,然不通世事,傲岸多怒,交游多畏之。” 徐迟 《祁连山下》四:“那些国民党分子把他请来,是别有用心的。我们的画家再不懂世事,也立刻识破了他们的企图。”
(6).大势。北齐书·王纮传:“官军频经失利,人情骚动,若復兴兵极武,出顿 江 、 淮 ,恐北狄西寇,乘我之弊,倾国而来,则世事去矣。”《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帝知世事已去,意欲遂幸 永嘉 ,羣臣皆不愿从。”
(7).局面。 孙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 崔骨碌 听了,摇头晃脑的说:‘八路军的世事越闹越旺,比早先我在的工夫可厉害多啦!’”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十九回:“ 陕北 红军闹革命,起初只有两支破枪三颗子弹,还有一颗塌火的,如今多大世事了!”
《漢語大詞典》:活计(活計)
(1).生计;谋生的工作或职业。 唐 韩愈 《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谋拙日焦拳,活计似锄剗。”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三折:“你如今做甚么活计,穿的衣服,这等新鲜,全然不像个没饭吃的。”《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某年上避兵来此,因无活计,将十三岁的儿子 秦重 ,过继与 朱 家。”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器玩·制度》:“有八口晨炊不继,犹舍旦夕而问 商 周 ,一身活计茫然,寧遣妻子而不卖古董者,人心矫异,詎非世道之忧乎。”
(2).生活费用或生活资料。 唐 牟融 《游报本寺》诗:“不留活计存囊底,赢得诗名满世间。”
(3).泛指东西。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当时随这姑姑家去看时,家里没甚么活计。”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右偏小屋,有何活计?”
(4).维持生计,生活。 宋 苏轼 《李伯时画其弟亮工〈旧隐宅图〉》诗:“晚岁与君同活计,如云鹅鸭散平湖。”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君家至亲数口,今后如何活计?”
(5).犹工夫。朱子语类卷二:“且更着实用功,不可只於文字上作活计也。”
(6).指宗教徒修行的功课。 宋 惠洪 冷斋夜话卷六:“予时方十六七,心不然之,然闻清修自守,是道人活计,喜之耳。”
(7).泛指各种体力劳动。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三折:“俺这篮中鱼尾,又不比案上罗列,活计全别。”红楼梦第五六回:“当差之人,关门闭户,起早睡晚,大雨大雪,姑娘们出入,抬轿子,撑船,拉冰牀,一应粗重活计,都是他们的差使。”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十一章:“这装白泥的工作是出名的既吃力又难干的活计。”
(8).特指裁缝、刺绣等工作或技艺。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描画剪裁,扎拉钉扣,是个活计儿,他没有不会的。” 凌叔华 《绣枕》:“这样一个水葱儿似的小姐,还会这一手活计!这鸟真绣得爱死人。”
(9).做成的或待做的手工制品。红楼梦第三六回:“﹝ 宝釵 ﹞因又见那个活计实在可爱,不由的拿起针来,就替他作。”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工段营造录》:“ 苏州 玉工用宝砂金刚钻造办仙佛人物禽兽炉瓶盘盂,备极博古图诸式。其碎者则镶嵌屏风、挂屏、插牌,谓之玉活计。” 柯岩 《奇异的书简·东方的明珠》:“在 李娥英 凝视着的夜空里,出现了故乡 石磨头 那泥泞的小路。她怎样一步一跌地拉着妈妈的衣襟去绣庄送活计。”
《漢語大詞典》:身手
(1).本领;技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诫兵:“顷世乱离,衣冠之士,虽无身手,或聚徒众,违弃素业,徼倖战功。” 唐 杜甫 《哀王孙》诗:“ 朔方 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鋭今何愚。” 张天翼 《包氏父子》:“那时候跟飞虎队拼命,他 包国维 就得显点身手。”
(2).身体;体魄。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 金 朝兵制最弊,每有征伐或边衅……其民家有数丁男好身手,或时尽拣取无遗,号泣怨嗟,闔家以为苦。” 清 吴伟业 《仿唐人本事诗》诗之三:“远愧 木兰 身手健,替耶征战在他乡。” 鲁迅 《花边文学·趋时和复古》:“原是拉车前进的好身手,腿肚大,臂膊也粗。”
(3).身上手头,指家当。 清 姚燮 《双鸩篇》:“爷娘怨郎身手穷,囚妾不使郎衾同。”
(4).身段手势。 李木庵 《秧歌舞吟》:“多少儿女笑妙才,身手色相一齐来。” 周振甫 注:“身手,身段手势。”
《漢語大詞典》:下手
(1).亦作“ 下首 ”。习惯上称右边的位置为下手。《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两个下得岭来,尚有一里多路,见一所林子里走出两个人来,上手的是 陈乾娘 ,下手的是 王婆 。”红楼梦第四十回:“ 贾母 等进来坐下……﹝ 黛玉 ﹞便命丫头把自己窗下常坐的一张椅子挪到下首,请 王夫人 坐了。” 张天翼 《清明时节》三:“坐在下手的 兔二爷 老不安地动着,总觉得屁股摆得不合式。”
(2).知识、技能低下的人。 清 恽敬 《与李爱堂书》:“今 敬 表 春麓 先生,自谓举一羽而知凤,覩一毛而知麟,世间下手,存买菜之见者,仁弟必能斥其不然,所可虑者,指为忌讳耳。”
(3).指拙劣的技艺。 许杰 《谈讽刺》:“讽刺需……天衣无缝,运用自如,一近勉强,便成下手。”
(4).助手。 巴金 《谈〈憇园〉》:“没有配角或‘下手’,主角的好些看家本领都使不出来。” 茹志鹃 《百合花》:“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
动手;着手。汉武故事:“今继母无状,手杀其父,则下手之日,母恩絶矣。”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五一:“ 玉皇 欲著红龙衮,亲唤 金妃 下手裁。”《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那时必起兵来杀我们,我们不先下手,更待何时?”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五:“她想挽回这个局面,当时又不知道从何下手。”
《漢語大詞典》:游艺(遊藝)
亦作“ 游秇 ”。
(1).谓游憩于六艺之中。后泛指学艺的修养。论语·述而:“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 何晏 集解:“艺,六艺也,不足据依故曰游。” 邢昺 疏:“六艺谓礼、乐、射、驭、书、数也。”晋书·孔安国传:“领军将军 孔安国 贞慎清正,出内播誉,可以本官领 东海王 师,必能导达津梁,依仁游艺。”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宣贵妃诔》:“游艺殫数,抚律穷机。”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祐陵 天纵游艺,素精测验,常置乙巳占在侧,日占天象以自儆戒。”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赋》:“游秇餘情,诵折枝之句;抚绥乘间,燕辞树之花。”
(2).泛指优游于技艺之中。 明 何景明 《祭董先生文》:“先生学书以游艺,饮酒以率真,蔑俗以肆志。”红楼梦第四八回回目:“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汝画笔清絶……公餘游艺,兼可成全老画师也。”
(3).艺术的才能与修养。 宋 晏殊 《连理枝》词之一:“凤竹鸞丝,清歌妙舞,尽呈游艺。”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四:“若二人者,游艺絶伦,友谊尤篤,真难兄难弟哉。” 清 唐孙华 《题〈文姬入塞图〉》诗:“ 顾生 游艺何恢奇,前身 虎头 老更痴。”
(4).游戏娱乐。 叶圣陶 《北上日记·三月十一日》:“将近九时,始为游艺。” 吴组缃 《山洪》三十:“最后是几个游艺节目,镇上土著游击队唱战歌, 戚先生 手下的几位工作同志唱救亡歌,又扮演《打回老家去》《放下你的鞭子》等等的新戏。”
(1).泛指修习学问或技艺。语出论语·述而:“子曰: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 唐 阎济美 《下第献座主张谓》诗:“转令游艺士,更惜至公年。” 清 钱谦益 《题宋徽宗〈杏花村图〉》诗:“至尊盘礴自游艺,宛是前身画师製。”
(2).犹游学。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游艺中原,脚跟无线如蓬转。”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 司马相如 ﹞贯串百家,精通经史,虽然游艺江湖,其实志在功名。”
《漢語大詞典》:异术(異術)
亦作“异术”。
(1).指不同的学说。荀子·解蔽:“私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
(2).不同的方法。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守国之埶,同归异术。”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抑引随时,变通适会。”
(3).奇妙的策略或办法。三国志·吴志·薛综传:“近守常法,无奇数异术者,则羣恶日滋,久远成害。” 宋 苏洵 《权书下·孙武》:“夫用兵岂有异术哉?能勿视其众而已矣。” 清 梅曾亮 《记日本国事》:“法立於国,而民耸然於万里之外,欲有拾取则狼顾,岂有异术焉?”
(4).指特别的技艺。北史·江式传:“又詔侍中 贾逵 修理旧文,殊艺异术,王教一端,苟有可以加於国者,靡不悉集。”
(5).犹言异端邪说。 汉 徐干 中论·考伪:“於是惑世盗名之徒,因夫民之离圣教日久也,生邪端,造异术,假先王之遗训以缘饰之。”宋书·臧焘等传论:“自 魏氏 膺命,主爱雕虫,家弃章句,人重异术。”
(6).指法术。太平广记卷七四引 唐 康骈 剧谈录·唐武宗朝术士:“ 武宗 皇帝好神仙异术,海内道流方士多至輦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老神仙:“﹝ 老神仙 ﹞本 邓州 陈 氏子,少游 终南 ,遇一道士,授异术,能生死人。”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奴才刚才访得一个异人,很有异术,可以给大家解闷。”
《漢語大詞典》:手爪
(1).手指。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然而糒脯出乎车軨,鍼石运乎手爪。今所赖者,非直车軨之糒脯,手爪之鍼石也。” 闻一多 《孤雁篇·忆菊》:“柔艳的尖瓣攒蕊的菊,如同美人底蜷着的手爪。”
(2).手艺;技艺。《玉台新咏·〈古诗〉之一》:“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清 黄景仁 《杂咏》之二十:“欲弹旧时声,中曲变呜咽。手爪非不同,芳华有时竭。”
(3).指甲。南史·梁长沙宣武王懿传:“ 懿 子 业 …… 宣武 之难,与二弟 藻 象 俱逃匿於 王严秀 家, 东昏 知之,收 严秀 付 建康 狱,考掠备极,乃以钳拔手爪,至死不言。”南史·后妃传下·陈武宣章皇后:“后少聪慧,美容仪,手爪长五寸,色并红白。”
《漢語大詞典》:艺事(藝事)
(1).技艺。书·胤征:“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諫。” 孔 传:“百工各执其所治技艺以諫。”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能:“权奇之能,伎俩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司空之任,为国则艺事之政。” 明 刘基 《郁离子·虞孚》:“艺事由己之学,虽失时在命,而不可尽谓非己也。”
(2).文学艺术之事。 宋 王明清 《春娘传》:“娼嫗教之乐色艺事,无不精絶。” 清 侯方域 《管夫人画竹记》:“然当时仕之以显官,矜重其翰墨而率使之消遣於艺事,不忧不戚,夫妇偕老。” 清 赵翼 《读史》诗:“由来艺事妙,正以人品传。”
《漢語大詞典》:艺业(藝業)
技艺;学业。宋书·颜延之传:“辅以艺业,会以文辞。” 宋 范仲淹 《答手诏条陈十事》:“又外郡解发进士诸科人,本乡举里选之式,必先考其履行,然后取以艺业。” 元 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既然你和 薛驴哥 是相识朋友,他从小里习学什么艺业来?” 清 秋瑾 《敬告姊妹们》:“如有志气,何尝不可求一个自立的基础,自活的艺业呢?”
分類:技艺学业
《漢語大詞典》:技术(技術)
(1).技艺;法术。史记·货殖列传:“医方诸食技术之人,焦神极能,为重糈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忽有一道人,亦美风表,多技术…… 张若水 介之来謁。” 清 侯方域 《再与贾三兄书》:“盖足下之性好新异,喜技术,作之不必果成,成之不必果用,然凡可以尝试为之者,莫不为之。”
(2).知识技能和操作技巧。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 张学海 是沪江纱厂保全部的青年工人,思想进步,对机器特别有兴趣,有空就钻研技术。” 李準 《李双双小传》六:“两个人见面, 双双 总要说他们猪场的新鲜事。比如一个猪下了十个猪娃呀,人工授精的新技术呀。”
(3).指文学艺术的创作技巧。 胡适 《读〈楚辞〉》:“《卜居》《渔父》为有主名的著作,见解与技术都可代表一个楚辞进步已高的时期。”《〈刘半农诗选〉自序》:“而这两位先生的学问技术,却不妨一样的高明,一样的可敬。” 张天翼 《速写三篇·“新生”》:“只要画得人家看得懂就行,即使技术很幼稚也不要紧。”
《漢語大詞典》:批红判白(批紅判白)
指移花接木的技艺。 宋 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李氏仁半园:“今 洛阳 良工巧匠,批红判白,接以他木,与造化争妙。”
分類:技艺
《漢語大詞典》:入门(入門)
(1).进门。 晋 王嘉 拾遗记·后汉:“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 唐 杜甫 《草堂》诗:“入门四松在,步屧万竹疎。”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只觉得游了六七个地方,都是上楼下楼,入门出门,一点印象也留不下。”
(2).语出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入门”原为引进之意,后指学问或技艺得到门径。 宋 陆游 《跋〈兰亭序〉》:“观《兰亭》当如禪宗勘辨,入门便了。”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文艺》:“妇人读书习字,所难止在入门。” 草明 《乘风破浪》三:“他调到这里还不满两个月,对钢铁生产还没入门。”
(3).指为初学者指示门径的书。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板经书纪略:“再将 洪武 以来,程墨垂世之稿,亦选出一半为入门,一半为极则。”又如“医学入门”、“摄影入门”。
(4).指妇女嫁到男家,成为男家的一员。 唐 韩愈 《楚国夫人墓志铭》:“ 韩氏 族大且贵,又太尉 刘公 甥,内外尊显,夫人入门,上下莫不赞贺。” 元 无名氏 《勘金环》第二折:“我入门来多少闲枝节,做丈夫的把我来迎门儿逻惹,做婶子的把我来劈面儿相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我伯母嘆了一口气道:‘侄少爷,我自从入门以后,虽然生过两个孩子,却都养不住。’”
《漢語大詞典》:升堂(陞堂)
(1).登上厅堂。 唐 韩愈 《山石》诗:“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2).旧谓官吏登堂理事为“昇堂”。 清 翟灏 通俗编·居处:“《定命録》: 张文瓘 少时,曾有人相之云:‘当为相,然不得堂食。’及在此位,每昇堂欲食,即腹胀痛。按,凡州县临厅事,今皆谓之昇堂。”
(1).登上厅堂。仪礼·乡射礼:“皆由其阶,阶下揖,升堂揖。”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唐 顾况 《公子行》:“入门不肯自升堂,美人扶踏金阶月。” 清 叶廷琯 《鸥波渔话》卷六:“升堂拜遗像,入室读其书。”
(2).比喻学问技艺已入门。论语·先进:“子曰:‘ 由 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诫兵:“ 仲尼 门徒,升堂者七十有二, 颜 氏居八人焉。”云笈七籤卷一百:“ 闕里 升堂之士,莫得而措辞云尔。” 清 王士禛 《绘川书院诗为汤荆岘侍讲赋》之一:“ 汤公 起 梁 宋 ,摄衣早升堂。”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不知道是我学舌学得太不象,还是我大哥仅学了半年的 日本 话还没有升堂,那样的一句话完全没有打响。”
(3).旧谓官吏登公堂审讯案件。二刻拍案惊奇卷二:“那 幽州 路总管 泰不华 正升堂理事,小道人随牌进府,递将状子上去。”《梼杌闲评》第三六回:“ 许显纯 叫下了软监,就将参本上道他侵挪十餘万钱粮的卷案做成。次日升堂,少不得恶狠狠的夹打一番。”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来此已是宣抚衙门,不免在廊下站立一会,伺候他升堂便了。”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三:“县衙的差役们……一齐放开那苍老低沉的嗓音大声嚎叫:‘大老爷升堂--!’最后这个‘堂’字,喊得长而且响。”
(4).见“ 升堂拜母 ”。
旧时官吏到公堂办公,谓之“陞堂”。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銮仪卫:“仪犹相沿 明 制,凡冠军使等官之任,拜印陞堂,吏皂趋贺,悉如大部制,故其秩虽次领侍卫府,而威仪过之。”
《漢語大詞典》:升堂拜母
汉 范式 与 张劭 为友。二人并告归乡里, 式 谓 劭 曰:“日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约定日期,至日, 式 果到,升堂拜母。饮尽欢而别。事见太平御览卷四○七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古代挚友相访,行登堂拜母礼,结通家之好,表示友谊的笃厚。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坚 子 策 与 瑜 同年,独相友善, 瑜 推道南大宅以舍 策 ,升堂拜母,有无通共。”旧五代史·唐书·张承业传:“ 庄宗 深感其意,兄事之,亲幸 承业 私第,升堂拜母,赐遗优厚。” 清 宋琬 《穆宾日年兄为其太夫人庐墓歌以美之》:“昔君作吏 长淮 北,升堂拜母欢相得。”亦省称“ 升堂 ”。 宋 苏轼 《潘推官母李氏挽词》:“尚有升堂他日约,岂知负土一阡新。”
《漢語大詞典》:供奉
供给;奉养。汉书·王莽传中:“ 秦 为无道,厚赋税以自供奉,罢民力以极欲。”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夫穀帛积则民有飢寒之俭,百官备则坐靡供奉之费。宿衞有徒食之众,百姓养游手之人。”南史·后妃传下·陈宣柳皇后:“每尚方供奉物,其上者皆推於贵妃,而己御其次焉。” 明 刘基 《养志斋记》:“今世之养亲者,以饮食供奉为至足,而不知戚其戚,欣其欣;至于违其情而不顾,又乌知所谓养志之云乎?”
(1).特指贡献给帝王。 宋 曾慥 高斋漫录:“今人祕色磁器,世言 钱氏 有国日, 越州 烧进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祕色。”
(2).泛指奉献。 雨尘子 《近世欧人三大主义》:“庚子以后,年赋数千万於外人,吾之民任政府之供奉,不过问也。”
(3).侍奉,伺候。南史·后妃传上·宋孝武昭路太后:“初, 明帝 少失所生,为太后所摄养,抚爱甚篤。及即位,供奉礼仪,不异旧日。”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经:“ 杨文定公 之子上京师,沿途官司供奉甚至。”红楼梦第一○三回:“倘荷不弃,京寓甚近,学生当得供奉,得以朝夕聆教。”
(4).特指以某种技艺或姿色侍奉帝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贡举:“ 李右相 在庙堂,进士 王如泚 者,妻公女,以伎术供奉。”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三折:“ 国忠 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 杨娃 亦称 杨妹子 , 宋寧宗 恭圣皇后 妹,以艺文供奉内廷。”
(5).指以某种技艺侍奉帝王的人。《坛经·行由品》:“拟请供奉 卢珍 画《楞伽经》变相及 五祖 血脉图,流传供养。” 唐 王建 《老人歌》:“如今供奉多新意,错唱当时一半声。”红楼梦第四二回:“ 贾母 见他穿着六品服色,便知是御医了,含笑问:‘供奉好?’” 鲁迅 《花边文学·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上》:“﹝ 梅兰芳 ﹞不是皇家的供奉。”
(6).祭祀神佛、祖先。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山之西北有 老君洞 ,为供奉道像之所。”《西湖佳话·六朝才迹》:“百姓感他恩德,人人垂泪,甚至人家俱画像供奉。” 李健吾 《雨中登泰山》:“这里供奉着七尊塑像,正面当中是 吕洞宾 。”
(7).指摆设供品。 柯岩 《奇异的书简·在澄蓝碧绿之间》:“即使在 日本 军国主义侵 华 时期……几位老人,也年年带着孩子悄悄前来,为 聂耳 碑洒扫祭奠,供奉鲜花。”
(8).职官名。 唐 初设侍御史内供奉、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唐玄宗 时有翰林供奉,专备应制。 宋 时设东、西头供奉官,为武职阶官,内东、西头供奉官,为宦官阶官;均用表品级,无实际职掌。 清 代称南书房行走为内廷供奉。 唐 韩愈 《董公行状》:“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宋 苏轼 《再和曾子开从驾》诗之二:“供奉清班非老处, 会稽 何日乞方回?”续资治通鉴·元明宗天历二年:“ 大都 立 奎章阁 学士院,秩正三品……又置承制、供奉各一员。”
《漢語大詞典》:博士
(1).博通古今的人。战国策·赵策三:“ 郑同 北见 赵王 , 赵王 曰:‘子南方之博士也。’” 宋 王巩 随手杂录:“九重之内,安知有 英州 、 新州 ,此必有博士。”
(2).古代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士, 秦 因之,诸子、诗赋、术数、方伎皆立博士。 汉文帝 置一经博士, 武帝 时置“五经”博士,职责是教授、课试,或奉使、议政。 晋 置国子博士。 唐 有太学博士、太常博士、太医博士、律学博士、书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 明 清 仍之,稍有不同。史记·循吏列传:“ 公仪休 者, 鲁 博士也,以高第为 鲁 相。” 宋 苏轼 《乞医疗病囚状》:“若医博士助教有闕,则比较累岁等第最优者补充。”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今之议者,莫不知此,多设博士,增置生徒,学校之盛百倍曩时。” 吴晗 《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 司马迁 还跟当时著名的学者受学,例如 孔子 的后代 孔安国 作博士的时候, 司马迁 向他学习古文尚书。”
(3).古代对具有某种技艺或专门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的尊称,犹后世称人为师傅。《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学音乐,屈博士,弄鉢调絃浑舍喜。”《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 张胜 回头看时,是一个酒博士。” 元 无名氏 《来生债》第一折:“磨博士云:‘唤我做甚么?误我打罗也’。”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家里一箇茶博士,姓 陶 ,小名叫做 铁僧 。” 明 黄省曾 《吴风录》:“至今称呼椎油作麵佣夫皆为博士。”
(4).学位名。学位的最高一级。 苏曼殊 《焚剑记》:“其人望族也,尝游学 大鹿国 ,得博士衔,人称洋状元。” 巴金 《灭亡》第八章:“前年我得到 巴黎大学 文学博士。”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二四章:“家父是医学博士,耳鼻喉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