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龙蛇(龍蛇)
(1).龙和蛇。易·繫辞下:“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后因以“龙蛇”喻隐退。汉书·扬雄传上:“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 晋 陆云 《与陆典书书》:“ 太伯 清风,遯世立德,龙蛇 东岳 ,三让天下。”晋书·陆喜传:“ 孙晧 无道,肆其暴虐,若龙蛇其身,沉默其体,潜而勿用,趣不可测,此第一人也。”
(2).喻杰出的人、物。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其母曰:‘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彼美,余惧其生龙蛇以祸女。’” 杜预 注:“言非常之地,多生非常之物。” 金 马定国 《香严病中》诗:“金弹不徒惊燕雀,春雷终待起龙蛇。” 清 顾大申 《雪后登歌风台示沛令》诗:“井邑 新丰 旧,龙虵大泽深。” 朱德 《纪念广州起义》诗:“夺得政权声势众,中原革命走龙蛇。”
(3). 汉 刘邦 起义时曾于泽中斩大蛇,有老妪哭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见《史记·高祖本纪》。后因以“龙蛇”指 刘邦 和 项羽 。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十二:“屠钓称侯王,龙蛇争霸王。” 刘开扬 笺注:“龙蛇喻 刘 项 。” 唐 常楚老 《祖龙行》:“ 陈胜 城中鼓三下, 秦 家天地如崩瓦。龙蛇撩乱入 咸阳 。”
(4).喻贤不肖的两种人。 沈从文 《王谢子弟》:“不过族大人多,子弟龙蛇不一。”
(5).喻指成功者和失败者。 唐 栖一 《垓下怀古》诗:“弓指阵前争日月,血流 垓下 定龙蛇。”参见“ 龙蛇混杂 ”。
(6).喻桀骜不驯、凶横暴虐之人。 唐 杜甫 《喜晴》诗:“干戈虽横放,惨澹鬭龙蛇。” 仇兆鳌 注:“干戈龙蛇,指 禄山 之乱。” 唐 韩愈 《郓州溪堂诗序》:“公之始至,众未孰化,以武则忿以憾,以恩则横而肆。一以为赤子,一以为龙蛇,惫心罢精,磨以岁月,然后致之难也。” 唐 刘复 《长歌行》:“龙蛇出没经两朝,胡虏凭陵大道销。”
(7).指草书飞动圆转的笔势;飞动的草书。 唐 李白 《草书歌行》:“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宋 陆游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词:“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 元 鲜于必仁 《折桂令·苏学士》曲:“醉朝云翠袖春香,半世疎狂。一笔龙蛇,千古文章。”
(8).泛指书法、文字。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词:“金鑾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 元 马致远 《新水令·夜行船》套曲:“想 秦 宫 汉 闕,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没话説,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9).借指书法作品。 清 孙枝蔚 《喜张穉恭南还因有赠》诗之五:“长开篋笥札嫌短,得挂龙蛇壁更新。”
(10).喻指植物屈曲的枝干。 唐 李商隐 《武侯庙古柏》诗:“ 蜀 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 刘学锴 等集解:“ 段文昌 《古柏文》: 武侯祠 前,柏寿千龄,盘根拥门,势如龙形。” 宋 陆游 《眉州驿舍睡起》诗:“斜阳生木影,龙蛇满窗纸。” 金 冯延登 《藤花得春字》诗:“龙蛇奋起三冬蛰,缨络纷垂百尺身。” 清 查慎行 《紫藤花》诗:“蔓引龙蛇皆上走,花披瓔珞总交垂。”
(11).指矛戟等武器。 唐 吕温 《代郑相公谢赐戟状》:“武库龙蛇,忽追飞於陋巷。” 明 许潮 《午日吟》:“萧萧马鸣,风骤驊騮骋;悠悠旆旌,日荡龙蛇影。” 清 鲫士 《从军行》:“送郎送到大门前,替郎君装上一筒烟。龙蛇影闪旂门下,我郎的一马要当先。”
(12).指辰年和巳年。古代迷信以为凶岁。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 孔子 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知命当终” 唐 李贤 注:“ 北齐 刘昼 《高才不遇传》论 玄 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 玄 以讖合之。’” 宋 苏轼 《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诗:“昔饮 雩泉 别 常山 ,天寒岁在龙蛇间。” 王十朋 集注引 尧卿 曰:“公辰年冬末,罢知 密州 ,正在辰巳之间。”
(13).指贤士困厄之时。 明 许潮 《武陵春》:“老夫 秦 朝人也,不幸时逢阳九,岁值龙蛇。”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归骸》:“念爷娘妻子敢丢开,恰遇着岁在龙蛇劫运该。”
(14).兵阵名。即一字长蛇阵。 唐 刘禹锡 《观八阵图》诗:“水落龙蛇出,沙平鹅鸛飞。”
《漢語大詞典》:龙蛇混杂(龍蛇混雜)
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古尊宿语录卷二:“ 大慧普觉 禪师语録: 无著 却问:‘和尚此间佛法如何住持?’ 殊 ( 文殊 )云:‘凡圣同居,龙蛇混杂。’”《封神演义》第九三回:“此时龙蛇混杂,是非莫辨。”红楼梦第九回:“未免人多了就有龙蛇混杂,下流人物在内。”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及至走了这条路,説不尽的风尘骯脏,龙蛇混杂。”
《漢語大詞典》:牙距
(1).犹爪牙。新唐书·郭张王苏等传赞:“ 唐 所以能威振夷荒、斥大封域者,亦有虎臣为之牙距也。” 清 魏源 《苗疆敕建傅巡抚祠碑铭》:“脱其牙距,定其狘惊,犯也仇寇,驯也孩婴。”
(2).喻矫健有力的笔势。晋书·索靖传:“﹝ 索靖 ﹞又作《草书状》,其辞曰:‘……凌鱼奋尾,蛟龙反据。投空自窜,张设牙距。’”
《漢語大詞典》:结束(結束)
(1).扎缚,捆扎。后汉书·东夷传·倭:“其男衣皆横幅结束相连。”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元宵:“内设两长竿,高数十丈,以繒綵结束,纸糊百戏人物,悬於竿上,风动宛若飞仙。”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一》:“羽族之巧过於人,其为巢,只以一口两爪,而结束牢固,甚於人工。”
(2).约束;拘束。《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唐 李白 《古风》之二三:“人生鸟过目,胡乃自结束。”
(3).整治行装。 南朝 梁 褚翔 《雁门太守行》:“便闻 雁门 戍,结束事戎车。” 唐 善生 《送智光之南值雨》诗:“结束衣囊了, 炎州 定去游。” 清 方式济 《远行曲》:“结束语童僕,鸡鸣看天曙。”
(4).装束;打扮。《杂事秘辛》:“ 姁 告 莹 曰:‘官家重礼,借是朽落。缓此结束,当加鞠翟耳。’” 唐 杜甫 《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黄家亭子》诗之一:“结束多红粉,欢娱恨白头。” 仇兆鳌 注:“结束,衣裳装束也。”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二折:“把箇 太真妃 扶在翠盘间,快结束,宜粧扮。” 叶圣陶 《旅程的伴侣》:“身上穿着布袄,结束整齐,且又清洁。”
(5).嫁妆。 宋 王明清 《摭青杂说》:“ 项 曰:‘彼一家人遭难,独留得餘生,今我既不留为子妇,寧陪些少结束,嫁一本分人。’”
(6).书法指字的笔势收束。 宋 姜夔 续书谱·真:“横直画者,字之骨体。欲其坚正圆浄,有起有止,贵长短合宜,结束坚实。” 明 赵宧光 寒山帚谈·格调:“字须结束,不可涣散;须自然,不可勉强。各自成象而结束者,自然也;曲直避让而结束者,勉然也。”
(7).处理;安排。 唐 孟郊 《赠农人》诗:“青春如不耕,何以自结束。”《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那老亡八把这两箇瘦马养着,不知作何结束!”
(8).指文章的结尾。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五:“《蜀书·马超传》叙其父 腾 事……不特事蹟不全,行文亦无结束。” 魏巍 《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五:“让我们用 毛泽东 同志青年时代的日记中的几句话,来作为本文的结束。”
(9).完毕;事至最后阶段,不再继续。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三:“他的短促的一生就这样地结束了。”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三章:“直到一架敌机被炮火击落,这场短促激烈的战斗才宣告结束。”
《漢語大詞典》:笔势(筆勢)
书画文章的意态和气势。晋书·王羲之传:“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宋 叶适 《周镇伯墓志铭》:“授 漳浦 主簿,文牘间,判疑雪枉,笔势若飞不可遏。” 清 江炳炎 《淮甸春》词:“笔势夭斜,墨痕浮动,淡扫春无迹。” 冰心 《六一姊》:“只记得纸上龙蛇飞舞,笔势很好看的。”
《漢語大詞典》:云游(雲游)
亦作“ 云游 ”。
(1).如云彩飘动浮游。喻笔势飘忽。法书要录卷八引 唐 张怀瓘 书断中:“﹝ 张弘 ﹞并善篆隶,其飞白妙絶当时,飘若云游,激如惊电。”
(2).喻行动迅捷。 明 宋濂 《平江汉颂》:“风烈虎啸,云游龙驤。”
(3).游历四方。
(4).指行踪飘忽不定。多用于僧道出家人。 唐 李公佐 《谢小娥传》:“﹝ 谢小娥 ﹞爰自入道……后数日,告我归 牛头山 ,扁舟汎 淮 ,云游南国,不復再遇。” 宋 范成大 《寄题毛君先生莲华峰庵》诗:“湖海云游二十春,归来还作住菴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诟奸》:“自家俗名 琴操 ,法号 天然 ,萍憇十方,云游四海。” 郁达夫 《迟桂花》:“你的生活,从你的日记和著作中看来,本来也是同云游的僧道一样的。”
《漢語大詞典》:牵丝(牽絲)
(1).佩绶。谓任官。《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牵丝及 元兴 ,解龟在 景平 。” 李善 注:“牵丝,初仕;解龟,去官也。” 唐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坐厌牵丝倦,因从解綬旋。” 清 钱谦益 《病榻消寒杂咏》之十一:“牵丝入仕陪元宰,执简排塲见古贤。”
(2). 唐 宰相 张嘉贞 欲纳 郭元振 为婿,因命五女各持一红丝线于幔后,露线头于外,使 郭 牵其一。 郭 牵得第三女。见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牵红丝娶妇。后以“牵丝”、“牵红”、“牵红线”、“牵红丝”为选婿或择妻的典故。《剪灯馀话·琼奴传》:“ 耕云 曰:‘古人有射屏、牵丝、设席等事,皆所以择婿也。’”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提宗》:“京邸相逢, 温郎 情致,为投诗竟遂牵红。”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当时才子,竞著黄衫;命世清流,为牵红线。” 陈寅恪 《论〈再生缘〉校补记》:“今论者竟为之强牵红丝,使成嘉偶,以效法 乔太守 之乱点鸳鸯谱,岂不异哉。”
(3).犹引绳。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二:“金蟾啮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迴。”
(4).即牵丝戏。 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梁鍠:“《咏木老人》云:‘刻木牵丝作老翁,鷄皮鹤髮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 清 钱谦益 《新岁有感》诗之二:“依社凭丛原是鬼,牵丝刻木总为神。”参见“ 牵丝戏 ”。
(5).书法术语。指笔势往来牵带痕迹显见在两画之间者。 杨再春 《中国书法工具手册·笔法·草书》:“草书妙在随势生形,其点画间的连系每以牵丝映带。”
《漢語大詞典》:牵丝戏(牽絲戲)
傀儡戏。盛行于 宋 代。傀儡多以木制,形体约一尺上下,四肢及头部和关系部分皆缀以线,表演者在上方提线操纵傀儡动作。也叫悬丝傀儡、提线木偶。参阅 宋 吴自牧 梦粱录·百戏伎艺。 宋 刘克庄 《观傀儡》诗:“酒阑有感牵丝戏,也伴儿童看到明。”亦作“ 牵丝傀儡 ”。 宋 蒋捷 《沁园春·次强云卿韵》词:“高抬眼,看牵丝傀儡,谁弄谁收?”
《漢語大詞典》:龙腾(龍騰)
(1).龙飞腾。礼记·曲礼上“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孔颖达 疏引 南朝 梁 何胤 曰:“如鸟之翔,如蛇之毒,龙腾虎奋,无能敌此四物。”
(2).如龙飞腾。《淮南子·兵略训》:“鸞举麟振,凤飞龙腾,发如秋风,疾如骇龙。”
(3).喻帝王兴起。 汉 扬雄 《剧秦美新》:“会 汉祖 龙腾 丰 沛 ,奋迅 宛 叶 。” 晋 左思 《吴都赋》:“拥之者龙腾,据之者虎视。”
(4).喻笔势遒劲。 唐 王维 《为舜闍黎谢御题大通大照和尚塔额表》:“龙腾金榜,凤转银钩。” 宋 苏轼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兰亭》茧纸入 昭陵 ,世间遗跡犹龙腾。”
《漢語大詞典》:蹲鸱(蹲鴟)
(1).大芋。因状如蹲伏的鸱,故称。史记·货殖列传:“吾闻 汶山 之下,沃野,下有蹲鴟,至死不飢。” 张守节 正义:“蹲鴟,芋也。” 晋 左思 《蜀都赋》:“坰野草昧,林麓黝儵,交让所植,蹲鴟所伏。” 刘逵 注:“蹲鴟,大芋也。”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是犹见 燕 晋 之枣栗、 岷 蜀 之蹲鴟,而欲以废五穀,岂不难哉!” 清 陈维嵩 《满江红·江村夏咏》词:“论生计,蹲鴟一顷,菰蒲百亩。”
(2).饮酒猜拳时对大拇指的代称。《全唐诗》卷八七九载《招手令》:“以蹲鴟间虎膺之下,以鉤戟差玉柱之旁。”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 王章 置酒会诸朝贵,酒酣,为手势令” 元 胡三省 注:“会饮而行酒令以佐欢, 唐 末之俗也。类説曰……‘以蹲鴟间虎膺之下’,蹲鴟,大指也。”
(3).书法侧笔(点)的笔势。 明 张绅 法书通释·八法:“侧,蹲鴟而坠石。” 明 张绅 法书通释·八法:“﹝点法﹞或如蹲鴟,或如科斗,或如瓜瓣,或如栗子。”
《漢語大詞典》:鸿归(鴻歸)
鸿雁归飞。形容笔势俊逸。 南朝 宋 鲍照 《飞白书势铭》:“差池鷰起,振迅鸿归。” 钱振伦 注引 卫恒 《书势》:“或引笔奋力,若鸿雁高飞,邈邈翩翩。”
《漢語大詞典》:走龙蛇(走龍蛇)
形容矫健迅捷的笔势。 元 宋方壶 《醉花阴·走苏卿》套曲:“走龙蛇字体儿堪人敬,他诉衷肠表志诚。”参见“ 走蚓惊蛇 ”。
《漢語大詞典》:走蚓惊蛇(走蚓驚蛇)
形容矫健迅捷的笔势。 明 汤式 《一枝花·赠明时秀》套曲:“锦綉额赠新题走蚓惊蛇,丹青帧摸巧样迴鸞舞鹤。” 明 陈大声《北伴读书·富文堂宴赏》曲:“简书文半逼 苏 ,诗律法全学 杜 ,走蚓惊蛇,写一笔 唐 怀素 。”参阅宣和书谱·草书·唐释怀素
《漢語大詞典》:惊龙(驚龍)
形容举止飘逸洒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时人目 王右军 ,飘如游云,矫若惊龙。”亦形容笔势生动的书法。 宋 苏轼 《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诗:“挥毫落纸勿言疲,惊龙再起震失匙。”
《漢語大詞典》:飘逸(飄逸)
(1).疾飞貌。 汉 王粲 《浮淮赋》:“苍鹰飘逸,递相竞軼。”
(2).谓神态举止瀟洒脱俗。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米元章 风度飘逸,自处 晋 宋 人物,然所为不覊,得‘颠’之名。”《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举目看 十八姨 ,体态飘逸,言词泠泠有林下风气。” 叶圣陶 《倪焕之》六:“同时她的步态显得很庄重,这庄重里头却流露出处女所常有而不自觉的飘逸。”
(3).形容文学作品风格清新洒脱,意境高远。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飘逸》:“飘逸:落落欲往,矫矫不羣, 緱山 之鹤, 华 顶之云。高人惠中,令色絪緼,御风蓬叶,汎彼无垠。”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一:“ 荆公 云: 李白 歌诗豪放飘逸,人固莫及,然其格止于此而已,不知变也。” 丁玲 《三日杂记》五:“然而歌词的转折,情致的飘逸是如此之新鲜。”
(4).指书画家笔势飞动灵活。 宋 姜夔 续书谱·真:“故 唐 人下笔,应规入矩,无復 晋 魏 飘逸之气。”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五·国风图:“ 南宋 马和之 侍郎常写毛诗进御,画家称其行笔飘逸。”
(5).轻率,不稳重。
(6).轻柔飘动。 叶圣陶 《友谊》:“ 丁亦秋 在绸衣的下缘缀上大红大绿的花边,她不赞成,说缀上花边,下缘就不飘逸了。” 叶圣陶 《未厌集·赤着的脚》:“一身飘逸的纱衣恰称她秀美的姿态。”
《漢語大詞典》:龙跳(龍跳)
喻笔势纵逸雄健。 宋 刘克庄 《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词:“乌丝阑展,醉墨龙跳。”参见“ 龙跳虎卧 ”。
《漢語大詞典》:龙跳虎卧(龍跳虎卧)
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语本 张彦远 法书要录引 南朝 梁 袁昂 《古今书评》:“ 萧思话 书走墨连绵,字势屈强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四:“ 香雪 《兰陵王》一闕,句句从对面写来,直至结处云:‘这般情景,怎教我,不念著。’一笔叫醒,戛然而止,用笔亦有龙跳虎卧之奇。”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取隋:“ 裴镜民 匀粹秀整,态度安和; 灵庆池 则有腾掷之势,略见龙跳虎卧气象,尤为妙品。”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异日者龙跳虎卧,磨崖 崑崙 之巔,波涌云垂,张乐 洞庭 之泽。”
《漢語大詞典》:凌云笔(凌雲筆)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一:“ 庾信 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本为赞扬 庾信 笔势超俗,才思纵横出奇,后遂以“凌云笔”泛指为文作诗的高超才华。 宋 辛弃疾 《鹊桥仙·席上和赵晋臣敷文》词:“问 东湖 带得几多春,且看凌云笔健。” 金 元好问 《论诗三十首》诗之三:“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清 王掞 《虹友兄斋同汉槎夜话》诗:“知君具有凌云笔,得藉 陈汤 返 汉 京。”
《漢語大詞典》:锋颖(鋒穎)
(1).尖细。 汉 挚峻 《报司马子长书》:“有能者见锋颖之秋豪。”
(2).锋快,尖利。 唐 裴铏 《传奇·周邯》:“忽见水精自井面跃出数百步,续有金手亦长数百尺,爪甲锋颖,自空拏攫水精。”
(3).指笔锋,笔势。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所见 宋 拓者,无虑十数本,率皆前小后大,锋颖亦前钝后鋭。”
(4).比喻立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并师心独见,锋颖精密,盖人伦之英也。” 唐 王勃 《冬日羁游汾阴送韦少府入洛序》:“纵横振锋颖之才,吐纳积江湖之量。”
(5).比喻犀利的才辩。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括锋颖而如訥,韜修翰於彤管。”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逮於 战国 已降,去圣弥远,然后能露其锋颖,倜儻不羈。” 清 吴定 《方立中夫子时文序》:“先生貌癯而气清,话言温温,不见锋颖。”
(6).比喻卓越的才干,凌厉的气势。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砥礪锋颖,以榦王事。”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与士卒均辛苦,生其气势,见将军之锋颖,凛然有向敌之意。” 清 方苞 《书卢象晋传后》:“即未达之士,少见锋颖,即防其异日之难驯而豫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