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劭伯树
 
南山遗爱
 
召伯遗泽
  
召南棠
 
思召伯
   
忆召公
 
忆甘棠
 
故国裁棠
 
棠影
    
棠树遗爱
 
棠花
  
棠茂
 
棠叶
 
棠遗善政
 
棠郊
     
甘棠不剪
 
甘棠少讼
  
甘棠颂
 
蔽芾棠阴
  
遗爱召伯
  
相关人物
召公姬奭

参考典故
周召分陕


《毛诗正义》卷一之四〈国风·召南·甘棠〉~54~
毛诗序:「〈甘棠〉,美召伯也。召伯之教,明于南国。」诗曰:「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史记》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550~
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
《说苑》卷五〈贵德〉~27~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惟恐其不至于大也。诗曰:「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传曰:自陕以东者周公主之,自陜以西者召公主之。召公述职当桑蚕之时,不欲变民事,故不入邑中,舍于甘棠之下而听断焉,陜间之人皆得其所。是故后世思而歌诔之,善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夫诗思然后积,积然后满,满然后发,发由其道而致其位焉;百姓叹其美而致其敬,甘棠之不伐也,政教恶乎不行!孔子曰:「吾于甘棠,见宗庙之敬也。」甚尊其人,必敬其位,顺安万物,古圣之道几哉!
《孔子家语》卷第二〈好生第十〉~2~
孔子常自筮其卦,得贲焉,愀然有不平之状。子张进曰:「师闻卜者得贲卦,吉也,而夫子之色有不平,何也?」孔子对曰:「以其离耶!在周易,山下有火谓之贲,非正色之卦也。夫质也黑白宜正焉,今得贲,非吾兆也。吾闻丹漆不文,白玉不雕,何也?质有馀不受饰故也。」孔子曰:「吾于甘棠,见宗庙之敬甚矣,思其人必爱其树,尊其人必敬其位,道也。」

简释

棠树政:咏官吏治理有方,政绩卓著。唐许浑《郡斋夜坐寄旧乡二侄》:“三月已乘棠树政,二年空负竹林期。”


例句

东风二月淮阴郡,唯见棠梨一树花。 刘商 送元使君自楚移越

人咏甘棠茂,童谣竹马群。 刘商 送庐州贾使君拜命

从发坡头向东望,春风处处有甘棠。 刘禹锡 同乐天送令狐相公赴东都留守(自户部尚书拜)

白芷江边分驿路,山桃蹊外接甘棠。 刘禹锡 朗州窦员外见示与澧州元郎中郡斋赠答长句二篇因以继和

闻说天台有遗爱,人将琪树比甘棠。 刘禹锡 衢州徐员外使君遗以缟纻兼竹书箱因成一篇用答佳贶(按此郡本自婺州析置。徐(州)自合州迁)

暂辍清斋出太常,空携诗卷赴甘棠。 刘禹锡 送王司马之陕州(自太常丞授。工为诗)

儒行公才竟何在,独怜棠树一枝存。 刘长卿 哭陈歙州

梅吹前军发,棠阴旧府空。 刘长卿 奉钱郎中四兄罢馀杭太守恩加侍御史充行军司马赴汝南行营

留客胜看竹,思人比爱棠。 司空曙 和李员外与舍人咏玫(一作冬)瑰花寄徐侍郎

甘棠名异奭,大树姓非冯。 吴融 赴阙次留献荆南成相公三十韵

公门何事更相牵,邵伯优贤任养闲。 姚鹄 和陕州参军李通微首夏书怀呈同寮张裳段群二先辈

勿剪棠犹在,波澄水更清。 孟浩然 送韩使君除洪州都曹

棠颂庶可比,桂词难以逾。 孟郊 和宣州钱判官使院厅前石楠树

被兹甘棠树,美掩召伯诗。 岑参 尹相公京兆府中棠树降甘露诗

无复甘棠在,空馀蔓草深。 张九龄 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

讼虚棠户曙,观静竹檐曛。 张垍 奉和岳州山城

空惭棠树下,不见政成歌。 张说 岳州看黄叶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 李商隐 武侯庙古柏

爱此如甘棠,谁云敢攀折。 李白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

岘山风已远,棠树事难追。 李逢吉 再赴襄阳辱宣武相公贻诗今用奉酬

树古棠阴在,耕馀让畔空。 李隆基 途次陕州

岘山云影畔,棠叶水声前。 杜牧 往年随故府吴兴公夜泊芜湖口今赴官西去再宿芜湖感旧伤怀因成十六韵

凄风洛下同羁思,迟日棠阴得醉歌。 杜牧 陕州醉赠裴四同年

敬逾齐国社,恩比召南棠。 柳宗元 弘农公以硕德伟才屈于诬枉(弘农公杨凭也。为御史李夷简所弹)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惭非甘棠咏,岂有思人不。 白居易 三年为刺史二首之一

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 白居易 别州民

到后定知人易化,满街棠树有遗风。 卢渥 题嘉祥驿

烟月一时搜古句,山川两地植甘棠。 章碣 赠婺州苏员外

棠遗善政阴犹在,薤送哀声事已空。 罗隐 商于驿楼东望有感

化向棠阴布,春随棣萼芳。 罗隐 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

今日斯文向谁说,泪碑棠树两成空。 罗隐 故洛阳公镇大梁时隐得游门下今之经历事往人非聊抒所怀以伤以谢

玉帐空严道,甘棠见野花。 羊士谔 题郡南山光福寺寺即严黄门所置时自给事中京兆少尹出守年三十性乐山水故老云每旬数至后分阃(一有西字)川州门有云思碑即郤拾遗之词也

川原馀让畔,歌吹忆遗棠。 蔡希寂 陕中作

闻说公卿尽南望,甘棠花暖凤池头。 许浑 闻韶州李相公移拜郴州因寄

甘棠城上客先醉,苦竹岭头人未归。 许浑 听歌鹧鸪辞(并序)

龙城凤沼棠阴在,只恐归鸿更北飞。 许浑 贺少师相公致政

三月已乖棠树政,二年空负竹林期。 许浑 郡斋夜坐寄旧乡二侄

共喜甘棠有新咏,独惭霜鬓又攀龙。 路贯 和元常侍除浙东留题

我家有棠阴,枝叶竟不繁。 邵谒 送从弟长安下第南归觐亲

郡移棠转茂,车至鹿还驯。 钱起 送王使君移镇淮南

红旆正怜棠影茂,彩衣偏带桂香浓。 颜萱 送羊振文归觐桂阳

樵童不须剪,聊起邵公思。 马戴 路傍树

憩棠疑勿剪,曳葛似攀樛。 骆宾王 至分陕

已听甘棠颂,欣陪旨酒欢。 高适 同群公十月朝宴李太守宅

向风扃戟户,当署近棠阴。 高适 同郭十题杨主簿新厅

游子不缘贪献赋,永依棠树托蓬根。 黄滔 鄜畤李相公

典故
尘随马去
 
明月逐人
 
星桥火树
 
暗尘随马
 

《全唐诗》卷六十五〈正月十五夜【上元】〉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游骑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玉漏莫频催】。
典故 
八千春
 
八千椿
 
八千岁
 
冥灵墓
 
寿木大椿
   
春算
 
春难老
 
春龄
  
松椿寿
 
椿不争年
 
椿同
  
椿姿
  
椿树
  
椿菌年
  
漆园椿
 
燕山训
 
祝椿算
 
庄木八千年
   
说椿
 
相关人物
庄子


《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唐·成玄英疏:「朝菌者,谓天时滞雨,于粪堆之上热蒸而生,阴湿则生,见日便死,亦谓之大芝,生于朝而死于暮,故曰朝菌。月终谓之晦,月旦谓之朔;假令逢阴,数日便萎,终不涉三旬,故不知晦朔也。蟪蛄,夏蝉也。生于麦梗,亦谓之麦节,夏生秋死,故不知春秋也。菌则朝生暮死,蝉则夏长秋殂,斯言龄命短促,故谓之小年也。」「冥灵大椿,并木名也,以叶生为春,以叶落为秋。冥灵生于楚之南,以二千岁为一年也。而言上古者,伏牺时也。大椿之木长于上古,以三万二千岁为一年也。冥灵五百岁而花生,大椿八千岁而叶落,并以春秋赊永,故谓之大年也。」

简释

椿龄:喻长寿。唐吴筠《步虚词》其七:“绵绵庆不极,谁谓椿龄多。”


例句

既许焚香为弟子,愿教年纪共椿同。 令狐楚 赠毛仙翁

莫将凡圣比云泥,椿菌之年本不齐。 崔元略 赠毛仙翁

徒以菌蟪姿,缅攀修真诀。 李群玉 别尹炼师

但求椿寿永,莫虑杞天崩。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

月里昔曾分兔药,人间今喜得椿年。 牟融 赠浙西李相公

锦衣玉食将何报,更俟庄椿一举头。 罗隐 钱尚父生日

今朝献寿将何比,愿似庄椿一万寻。 贯休 寿春节进大蜀皇帝五首

帝力言何有,椿年喜渐长。 钱起 柏崖老人号无名先生男削发女黄冠自以云泉独乐命予赋诗

能齐大椿长,不与小山同。 顾封人 月中桂树

典故
乞我飞霞佩
 
光万丈
  
拔鲸牙
 
新词光万丈
 
笔头光焰
 
万丈光芒
 
万丈文章光焰
  
雄文光焰


《全唐诗》卷三百四十〈调张籍〉
李杜文章在,光燄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巨刃摩天扬】。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惟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剪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
典故
人情挂剑
 
剑悬
 
剑挂宰上
 
季札挂剑
 
宝剑悬
 
宝剑赠君
 
宝剑非所惜
 
带丘墓
 
延州空挂
 
延陵件
 
延陵心
 
延陵轻宝剑
 
思挂剑
  
把剑觅徐
 
把剑觅徐君
  
挂剑酬知己
 
挂坟松
 
挂延陵
 
树头千金剑
 
留剑
 
留墓剑
  
留树
 
相酬无宝剑
 
结交期一剑
  
赠墓剑
 
送剑
 
相关人物
季札
 
徐君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459~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新序·节士第七》~22~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即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简释

挂剑:表示追念亡友。宋黄庭坚《李浸州挽词》:“虽云挂剑来坟上,亦恐藏书在壁中。”


例句

曾被桂树枝,寒光射林薮。 元稹 说剑

碑传门客建,剑是故人留。 崔堤 秦州薛都督挽词

芜漫藏书壁,荒凉悬剑枝。 崔融 哭蒋詹事俨

徒悬一宝剑,何处访徐公。 张说 右侍郎集贤学士徐公挽词二首之一

故老空悬剑,邻交日散金。 张说 和魏仆射还乡

一朝宾客散,留剑在青松。 张说 崔尚书挽词

虽云挂剑来坟上,亦恐藏书在壁中。 方干 哭江西陈陶处士

叹嗟悬剑陇,谁识梦刀祥。 李隆基 过王浚墓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杜甫 别房太尉墓

欲挂留徐剑,犹回忆戴船。 杜甫 哭李尚书

素车犹恸哭,宝剑欲高悬。 杜甫 哭韦大夫之晋

罢琴明月夜,留剑白云天。 沈佺期 哭苏眉州崔司业二公

不期先挂剑,长恐后施鞭。 王维 哭祖六自虚

还闻汉明主,遗剑泣东平。 卢僎 让帝挽歌词二首之一

遽痛兰襟断,徒令宝剑悬。 卢照邻 哭明堂裴主簿

心许留家树,辞直断佞臣。 窦群 题剑

人送剑来归陇上,雁飞书去叫衡阳。 窦巩 哭吕衡州八郎中

树悲悬剑所,溪想钓璜馀。 苏颋 奉和魏仆射秋日还乡有怀之作

悬剑空留信,亡珠尚识机。 骆宾王 夕次旧吴

典故
俊逸鲍参军
 
吟渭北
 
尊酒怀李白
 
尊酒论文
 
把酒论文
 
杜陵尊酒
 
樽酒论诗
 
江南渭北
 
江东思渭北
 
江东渭北相思句
 
渭北春天,日暮江东
 
渭北春天树
 
渭树江云
 
白也无敌
 
相逢樽酒
 
重与细论文

相关人物
杜甫
 
李白
 
鲍照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四〈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白也诗无数】,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豪迈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重与话斯文】。
典故
土花封玉树
  
埋玉树
 
泉下琪树
 
玉人埋处
 
玉有谁埋
 
玉树凋
 
玉树埋
 
玉树埋尘
 
白璧埋黄土
 
随玉树

相关人物
庾亮


《世说新语》下卷上《伤逝》
庾文康亡,何扬州临葬云:「埋玉树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伤逝〉~64~
庾文康亡,何扬州临葬云:「埋玉树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
《晋书》卷七十三〈庾亮列传〉~923~
亮自邾城陷没,忧慨发疾。会王导薨,徵亮为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又固辞,帝许之。咸康六年薨,时年五十二。追赠太尉,谥曰文康。丧至,车驾亲临。及葬,又赠永昌公印绶。亮弟冰上疏曰:「臣谨详先事,亦曾闻臣亮对臣等之言,恳恳于斯事。是以屡自陈请,将迄十年。岂直好让而不肃恭,顾曩时之衅近出宇下,加先帝神武,算略兼该,是以役不踰时,而凶强馘灭。计之以事,则功归圣主;推之于运,则胜非人力。至如亮等,因圣略之弘,得效所职,事将何论!功将何赏!及后伤蹶,责踰先功,是以陛下优诏听许。亮实思自效以报天德,何悟身潜圣世,微志长绝,存亡哀恨,痛贯心膂。愿陛下发明诏,遂先恩,则臣亮死且不朽。」帝从之。亮将葬,何充会之,叹曰:「埋玉树于土中,使人情何能已。」

简释

埋玉:用以悼亡。宋陆游《与高安刘丞游大愚观壁间两苏先生诗》:“泉扃一埋玉,世事几炊黍。”

埋玉树:用以悼亡。宋陆游《与高安刘丞游大愚观壁间两苏先生诗》:“泉扃一埋玉,世事几炊黍。”


例句

已悲泉下双琪树,又惜天边一卧龙。 李德裕 忆金门旧游奉寄江西沈大夫

鲤庭埋玉树,那忍见门人。 李端 慈恩寺怀旧

银钩见晚书无报,玉树埋深哭不闻。 白居易 令孤相公与梦得交情索深眷予分亦不浅一闻梦逝相顾泫然施有使来得前月未殁之前数日书

银钩尘覆年年暗,玉树泥埋日日深。 白居易 醉中见徵之旧卷有感

天上文星落,林端玉树凋。 窦牟 故秘监丹阳郡公延陵包公挽歌

还家路远儿童小,埋玉泉深昼夜长。 窦巩 哭吕衡州八郎中

金兰徒有契,玉树已埋尘。 陈子昂 同旻上人伤寿安傅少府

典故
半死心
 
半死桐
 
半死龙门树


《昭明文选》卷三十四汉·枚叔(乘)《七发》
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中郁结之轮菌,根扶疏以分离。上有千仞之峰,下临百丈之溪,湍流波,又澹淡之,其根半死半生。……于是背秋涉冬,使琴挚斫斩以为琴。

例句

何言峄山树,还似半心生。 张九龄 故荥阳君苏氏挽歌词三首

可怜半死龙门树,懊恼春风作底来。 徐凝 和嘲春风

昔慕能鸣雁,今怜半死桐。 李端 长安感事呈卢纶

尚错雄鸣管,犹伤半死心。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河汉重泉夜,梧桐半树春。 韩愈 梁国惠康公主挽歌词二首

哀响云合来,清馀桐半死。 鲍溶 悲湘灵

典故
伴冬青
  
冬青一树栽
 
冬青愁
 
冬青枝
 
冬青树
 
哭冬青
 
兰亭秋树


《南村辍耕录》卷四《发宋陵寝》~239~2~
唐君名?,字玉潜,会稽山阴人。家贫,聚徒授经,营滫瀡以养其母。岁戊寅,有总江南浮屠者杨琏真珈,怙恩横肆,势燄烁人,穷骄极淫,不可具状。十二月十有二日,帅徒役顿萧山,发赵氏诸陵寝,至断残支体,攫珠襦玉柙,焚其胔,弃骨草莽间。唐时年三十二岁,闻之痛愤。亟货家具,得白金百星许,执券行贷,得白金又百星许。乃具酒醪,市羊豕,邀里中少年若干辈,狎坐轰饮。酒且酣,少年起请曰,君儒者,若是,将何为焉。唐惨然具以告,愿收遗骸共瘗之。众谢曰,诺。中一少年曰,发丘中郎将,眈眈饿虎,事露奈何。唐曰,余固筹矣。今四郊多暴骨,取窜以易,谁复知之。乃斲文木为匮,复黄绢为囊,各署其表曰,某陵某陵,分委而散遣之,蕝地以藏,为文而告。诘旦,事讫,来集,出白金羡馀酬,戒勿泄。越七日,总浮屠下令裒陵骨,杂置牛马枯骼中,筑一塔压之,名曰镇南。杭民悲戚,不忍仰视,了不知陵骨之犹存也。祸淫不爽,流传京师,上达四聪,天怒赫赫,飞风雷号令,捽首祸者北焉。山阴人始有籍籍传唐事者。由是唐之义风,震动吴越,声生势长,若胥江掀八月之涛。名虽高,困固自若。……唐葬骨后,又于宋常朝殿掘冬青树,植于所函土堆上,……宋太学生林德阳,字景曦,号霁山。当杨总统发掘诸陵寝时,林故为杭丐者,背竹箩,手持竹夹,遇物即以夹投箩中。林铸银作两许小牌百十,系腰间,取贿西番僧曰,馀不敢,望收其骨,得高家孝家斯足矣。番僧左右之,果得高孝两朝骨,为两函贮之。归,葬于东嘉。……葬后,林于宋常朝殿掘冬青一株,植于所函土堆上。
典故
一瓢
 
一瓢不挂
 
一瓢喧
 
一瓢闲挂
 
一瓢风入
 
厌喧解瓢
 
孤瓢枝上閒寄
  
挂树瓢空
  
挂瓢人
 
枝上瓢
 
枝上瓢空
 
枯瓢枝上寄
 
枯瓢闲寄
  
瓢挂树
  
风作瓢生
  
饮水箕山

相关人物
许由


东汉·蔡邕《琴操》
《箕山操》,许由作也。许由者,古之贞固之士也。尧时为布衣,夏则巢居,冬则穴处,饥则仍山而食,渴则仍河而饮。无杯器,常以手捧水而饮之。人见其无器,以一瓢遗之。由操饮毕,以瓢挂树。风吹树动,历历有声。由以为烦扰,遂取捐之。(据《平津馆丛书》本)
《太平御览》卷七百六十二〈器物部七·瓢〉~353~
《琴操》:「许由无杯器,常以手捧水,人以一瓢遗之。由操饮毕,以瓢挂树。风吹树,瓢动,历历有声。由以为烦扰,遂取捐之。」

例句

一瓢遗却在何处,应挂天台最老松。 施肩吾 遇王山人

邑罕悬磬贫,山无挂瓢逸。 李峤 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

瓢中谁寄酒,叶上我留书。 李频 华山寻隐者

瓢饮唯三径,岩栖在百层。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一瓢风入犹嫌闹,何况人间万种人。 汪遵 箕山

近日营家计,绳悬一小瓢。 贾岛 寄乔侍郎

幽林尝伴许,陋巷亦随回。 郑审 酒席赋得匏瓢

挂瓢余隐舜,负鼎尔干汤。 骆宾王 秋日送尹大赴京

典故
庭花遗曲
  
歌玉树
 
玉树唱
 
璧月琼枝
 
璧月琼树
 
琼枝璧月

相关人物
陈叔宝(陈后主)


《陈书》卷七〈皇后列传〉~32~
后主每引宾客对贵妃等游宴,则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互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词,被以新声,选宫女有容色者以千百数,令习而哥之,分部迭进,持以相乐。其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大指所归,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也。其略曰:「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

例句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刘禹锡 金陵五题并序台城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刘禹锡 金陵怀古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包佶 再过金陵

兵围梁殿金瓯破,火发陈宫玉树摧。 司空图 南北史感遇十首之五

玉树花飘凤失栖,一声初压管弦低。 司空图 歌者十二首之二

可道新声是亡国,且贪惆怅后庭花。 吴融 水调

一闻歌玉树,萧瑟后庭秋。 李白 月夜金陵怀古

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李白 金陵歌送别范宣

典故
播兰蕙
 
树蕙辞


《楚辞》卷一《离骚》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例句

名香播兰蕙,重价蕴琼瑶。 岑参 和刑部成员外秋夜寓直寄台省知己

离忧苟可怡,孰能知其他。爨竹茹芳叶,宁虑瘵与瘥。留连树蕙辞,婉娩采薇歌。 柳宗元 种术

典故
不才樗
 
寿栎
 
山樗
 
得全社栎
       
曲猿树
 
曲辕社
    
樗栎之身
 
樗栎寿
 
樗栎身
  
相关人物
惠施
 
庄子


《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39~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集释》卷二中〈内篇·人间世〉~70~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石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 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沈,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简释

散樗:用以自谦、,或指不愿为世俗做事。唐杜甫《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例句

安知幽涧侧,独与散樗丛。 周存 禁中春松

散材无所用,老向琐闱眠。 姚合 送狄尚书镇太原

翠羽怜穷鸟,琼枝顾散樗。 张南史 早春书事奉寄中书舍人

野人无本意,散木任天材。 戴叔伦 酬赠张众甫

散木今何幸,良工不弃捐。 朱湾 筝柱子

须知片木用,莫向散材看。 朱湾 咏柏板

广文遗韵留樗散,鸡犬图书共一船。 杜牧 郑瓘协律

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杜甫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适因拥肿材,成此懒慢趣。 权德舆 祗役江西路上以诗代书寄内

散木固无堪,虚舟常任触。 权德舆 酬南园新亭宴会璩新第慰庆之作时任宾客

桃李有奇质,樗栎无妙姿。 欧阳詹 寓兴

幸自同樗栎,何妨惬所怀。 罗隐 城西作

散材诚独善,正觉岂无徒。 羊士谔 郡斋读经

归田语不忘,樗散料非才。 薛能 早春归山中旧居

多幸沾行苇,无庸类散樗。 虞世南 奉和幸江都应诏

已阻青云期,甘同散樗老。 钱起 南中春意

行潦难朝海,散材空遇圣。 钱起 寄任山人

散才非世用,回音谢云萝。 钱起 长安落第作

摧残空有恨,拥肿遂无庸。 骆宾王 浮槎

典故
三年不窥园树
  
下帷人
 
下书帷
 
不知门外有园蔬
 
仲舒不窥园
 
仲舒园
 
仲舒帷
   
绝窥园
 
舒帷
 
董子帷
  
董生下帷
 
董生帷
 
相关人物
董仲舒


《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
「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唐·颜师古注:「虽有园圃,不窥视之,言专学也。」

简释

下帷:喻指专心读书。唐李白《行行且游猎篇》:“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例句

且逍遥,还酩酊。仲舒漫不窥园井。 刘言史 放萤怨

对景嗟移晷,窥园讵改阴。 孟简 惜分阴

才雄子云笔,学广仲舒帷。 张说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

谁知不鸣者,独下董生帷。 朱湾 咏玉

久闭先生户,高褰太守车。 李峤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李白 行行游且猎篇

男儿称意须及时,闭门下帷人不知。 权德舆 放歌行

草色凝陈榻,书声出董帷。 牟融 题朱庆余闲居四首之四

故园高枕度三春,永日垂帷绝四邻。 王维 故人张諲工诗善易卜兼能丹青草隶顷以诗见赠聊获酬之

自尔厌游侠,闭户方垂帷。 王维 送高适弟耽归临淮作

下帷长日尽,虚馆早凉生。 阎宽 秋怀

下帷如不倦,当解惜馀光。 骆宾王 秋萤

典故
梦中芳草
 
梦惠连
 
梦春池
 
梦春草
 
梦芳草池塘
 
梦草池塘
 
梦谢塘
 
梦通谢惠
 
梦阿连
 
好句池塘
 
庭草
 
惠连梦
 
忆惠连
 
春塘草
 
春草句
 
春草吟笔
 
春草梦
 
春草池塘
 
残梦芳草
 
池塘句
 
池塘梦
 
池塘春草
 
池塘春草句
 
池塘生春草
 
池塘草
 
池塘草绿
 
池有草
 
池草
 
满塘春草
 
生池草
  
芳草梦
 
芳草池塘
 
草池春晓
 
草绿池塘
 
诗塘春草
 
诗有神助
 
谢堂神语
 
谢客池塘
 
谢家春草
   
谢池吟
  
谢池诗
 
谢郎梦
 
高树变鸣禽

相关人物
谢惠连
 
谢灵运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五十五〈钟嵘·诗品中〉~3278~
宋法曹参军谢惠连诗,小谢才思富捷,恨其兰玉夙凋,故长辔未骋。秋怀捣衣之作,虽复灵运锐思,亦何以加焉?又工为绮丽歌谣,风人第一。《谢氏家录》云:「康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常云:『此语有神助,非吾语也。』」
《南史》卷十九《谢惠连传》
「子惠连,年十岁能属文,族兄灵运嘉赏之,云『每有篇章,对惠连辄得佳语。』尝于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忽梦见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常云『此语有神功,非吾语也』。本州辟主簿,不就。」

简释

梦惠连:指创作诗文有神来之笔。唐李白《书情寄从弟邢州长史昭》:“昨梦见惠连,朝吟谢公诗。”


例句

惯识江南春早处,长惊蓟北梦回时。谢家园里成吟久,只欠池塘一句诗。 吴融

随梦入池塘,无心在金谷。 唐彦谦 春草

秪应宵梦里,诗兴属池塘。 严维 送舍弟

宋玉谩誇云雨会,谢连宁许梦魂通。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之二

梦得春草句,将非惠连谁。 李白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

昨梦见惠连,朝吟谢公诗。东风引碧草,不觉生华池。 李白 书情寄从弟邠州长史昭

梦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长价登楼诗。 李白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之一

他日相思一梦君,应得池塘生春草。 李白 送舍弟

谢公池塘上,春草飒已生。 李白 游谢氏山亭

到日池塘春草绿,谢公应梦惠连来。 李群玉 送唐侍御福建省兄

惠连忽赠池塘句,又遣羸师破胆惊。 李逢吉 奉酬忠武李相公见寄

诗应有神助,吾得及春游。 杜甫 游修觉寺

如何北楼望,不得共池塘。 武元衡 八月十五酬从兄常望月有怀

城郭悲歌旧,池塘丽句新。 武元衡 和李中丞题故将军林亭

靡草知节换,含葩向新阳。不嫌三径深,为我生池塘。 独孤及 山中春思

池塘草绿无佳句,虚卧春窗梦阿怜。 白居易 梦行简

险语破鬼胆,高词媲皇坟。至宝不雕琢,神功谢锄耘。 韩愈 醉赠张秘书

《漢語大詞典》:召公棠
见“ 召棠 ”。
《國語辭典》:召棠  拼音:shào táng
周召伯巡行南国,舍于甘棠之下,国人爱之而敬其树,作甘棠。见《诗经。召南。甘棠》。比喻官吏的德化显著,遗爱在民。南朝梁。刘孝绰 栖隐寺碑:「地虽旧域,其宇惟新,召棠且思,羊碑犹泣。」
分類:巡行
《漢語大詞典》:爱棠(愛棠)
左传·襄公十四年:“ 武子 之德在民,如 周 人之思 召公 焉,爱其甘棠,况其子乎?” 杜预 注:“ 召公 奭 听讼,舍於甘棠之下, 周 人思之,不害其树,而作勿伐之诗,在《召南》。”后以“爱棠”为称颂地方官德政之典。 唐 刘禹锡 《奉送裴司徒令公自东都留守再命太原》诗:“爱棠餘故吏,骑竹见新童。”
《漢語大詞典》:憩棠
《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败, 召伯 所憩。”此为 周 人怀念 召伯 德政的颂诗。后因以“憩棠”喻地方官的德政。 宋 梅尧臣 《送棣州唐虞部》诗:“风俗已如此,憩棠无讼争。”参见“ 爱树 ”。
《國語辭典》:爱树(愛樹)  拼音:ài shù
相传周武王时燕召公曾决讼于甘棠树下,教化乡民,死后乡人追怀召公而不忍砍伐其树。典出《诗经。召南。甘棠》。后比喻把爱心推及他人。《文选。潘岳。马汧督诔》:「思人爱树,甘棠不剪。」
《漢語大詞典》:棠户
指施行惠政的官署。 唐 张垍 《奉和岳州山城》:“讼虚棠户曙,观静竹簷曛。”参见“ 棠树政 ”。
《漢語大詞典》:棠树政(棠樹政)
喻惠政。 唐 许浑 《郡斋夜坐寄旧乡二侄》诗:“三月已乖棠树政,三年空负竹林期。”亦省作“ 棠政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明年,甘露復降殿前树。从事 冯巡 、主簿 华操 等相与褒树,表勒棠政。”参见“ 棠树 ”。
分類:惠政
《漢語大詞典》:棠树(棠樹)
棠梨树。史记·燕召公世家:“ 召公 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因以“棠树”喻惠政。 唐 刘禹锡 《寄陕州姚中丞》诗:“相思望棠树,一寄商声謳。” 唐 黄滔 《鄜畤李相公》诗:“游子不缘贪献赋,永依棠树託蓬根。”
《漢語大詞典》:棠树政(棠樹政)
喻惠政。 唐 许浑 《郡斋夜坐寄旧乡二侄》诗:“三月已乖棠树政,三年空负竹林期。”亦省作“ 棠政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明年,甘露復降殿前树。从事 冯巡 、主簿 华操 等相与褒树,表勒棠政。”参见“ 棠树 ”。
分類:惠政
《漢語大詞典》:棠树(棠樹)
棠梨树。史记·燕召公世家:“ 召公 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因以“棠树”喻惠政。 唐 刘禹锡 《寄陕州姚中丞》诗:“相思望棠树,一寄商声謳。” 唐 黄滔 《鄜畤李相公》诗:“游子不缘贪献赋,永依棠树託蓬根。”
《漢語大詞典》:棠芾
《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召伯 所茇。”蔽芾,树木茂盛、浓荫覆蔽貌。后因以“棠芾”喻惠政。 宋 李昴英 《贺新郎·陪广帅方右史登越台》词:“清明官府歌棠芾。且萧閒事外,下看玉城珠市。”参见“ 棠树 ”。
《漢語大詞典》:棠树(棠樹)
棠梨树。史记·燕召公世家:“ 召公 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因以“棠树”喻惠政。 唐 刘禹锡 《寄陕州姚中丞》诗:“相思望棠树,一寄商声謳。” 唐 黄滔 《鄜畤李相公》诗:“游子不缘贪献赋,永依棠树託蓬根。”
《漢語大詞典》:棠郊成政
犹言棠树政。 宋 柳永 《永遇乐》词:“甘雨车行,仁风扇动,雅称安黎庶。棠郊成政,槐府登贤,非久定须归去。”参见“ 棠树政 ”。
《漢語大詞典》:棠树政(棠樹政)
喻惠政。 唐 许浑 《郡斋夜坐寄旧乡二侄》诗:“三月已乖棠树政,三年空负竹林期。”亦省作“ 棠政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明年,甘露復降殿前树。从事 冯巡 、主簿 华操 等相与褒树,表勒棠政。”参见“ 棠树 ”。
分類:惠政
《國語辭典》:棠阴(棠陰)  拼音:táng yīn
周时召伯巡行南国,曾在棠树下听讼理事。召公死后,后人爱其树不忍剪伐。见《史记。卷三四。燕召公世家》。后以棠阴誉称去职官吏的政绩。唐。刘长卿 馀乾夜宴奉饯前苏州韦使君新除婺州诗:「幸容栖托分,犹恋旧棠阴。」
《漢語大詞典》:棠树(棠樹)
棠梨树。史记·燕召公世家:“ 召公 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因以“棠树”喻惠政。 唐 刘禹锡 《寄陕州姚中丞》诗:“相思望棠树,一寄商声謳。” 唐 黄滔 《鄜畤李相公》诗:“游子不缘贪献赋,永依棠树託蓬根。”
《漢語大詞典》:棠颂(棠頌)
诗·召南·甘棠的歌颂之辞。该篇歌颂 周 召公奭 巡行南国,在棠树下听讼断案的惠政,故称。 唐 孟郊 《和宣州钱判官使院厅前石楠树》:“始觉石楠咏,价倾赋《两都》。棠颂庶可比,桂词难以踰。”
《國語辭典》:甘棠  拼音:gān táng
1.棠梨的别名。参见「棠梨」条。
2.《诗经。召南》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甘棠,美召伯也。」或以为南国之人,爱召穆公虎而及其所曾憩息之树,因作是诗。首章二句为:「蔽芾甘棠,勿剪勿伐。」
《國語辭典》:甘棠遗爱(甘棠遺愛)  拼音:gān táng yí ài
本指周代召公行德政,人民感戴,对召公憩息过的甘棠树亦爱护有加。后用以表示对贤官廉吏的爱戴或怀念。典出《诗经。召南。甘棠》。《镜花缘》第五回:「这个异种,大约就是武则天留的甘棠遗爱。」也作「甘棠之惠」、「甘棠之爱」、「甘棠有荫」。
《國語辭典》:甘棠  拼音:gān táng
1.棠梨的别名。参见「棠梨」条。
2.《诗经。召南》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甘棠,美召伯也。」或以为南国之人,爱召穆公虎而及其所曾憩息之树,因作是诗。首章二句为:「蔽芾甘棠,勿剪勿伐。」
《漢語大詞典》:讼棠(訟棠)
《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召伯 所茇。” 郑玄 笺:“ 召伯 听男女之讼,不重烦劳百姓,止舍小棠之下而听断焉。国人被其德,説其化,思其人,敬其树。”遂以“讼棠”指政简刑清、人民仰戴的官府。 宋 洪适 《贺方镇江启》:“讼棠可款,曾无步武之遥;荫樾焉依,更借齿牙之助。”
分類:人民官府
《漢語大詞典》:遗棠(遺棠)
典出《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召伯 所茇。” 郑玄 笺:“茇,草舍也。 召伯 听男女之讼,不重烦劳,百姓止舍小棠之下听断焉,国人被其德,説其化,思其人,敬其树。”后以“遗棠”指 召伯 留下的盛德惠政。 唐 蔡希叔 《陕中作》诗:“川原餘让畔,歌吹忆遗棠。”
《漢語大詞典》:邵伯
周 召公 奭 。因封地在 召 ,故称 召公 或 召伯 ,又作 邵公 、 邵伯 。 汉 王符 潜夫论·爱日:“ 邵伯 讼不忍烦民,听断棠下,能兴时雍而致刑错。”参见“ 邵伯树 ”。
分類:封地
《漢語大詞典》:邵伯树(邵伯樹)
史记·燕召公世家:“ 召公 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 召公 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 张守节 正义:“今之棠梨树也。”后因称棠梨树为“邵伯树”。 唐 杜甫 《巴山》诗:“天寒 邵伯 树,地阔 望仙臺 。” 仇兆鳌 注引《九域志》:“ 邵伯 甘棠树在 陕州府 署西南隅。”
分類:棠梨梨树
《漢語大詞典》:银花火树(銀花火樹)
比喻灿烂的焰火或灯火。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城北录》:“银花火树,光焰竞出。”《花月痕》第四回:“到了黄昏时候,城中银花火树,一色通明。”参见“ 火树银花 ”。
《國語辭典》:火树银花(火樹銀花)  拼音:huǒ shù yín huā
形容灯火通明,灯光灿烂的景象。唐。苏味道 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也作「火树琪花」。
《漢語大詞典》:仙椿
传说中的大椿树。用为长寿的象征。语出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宋 无名氏 《建安军迎奉圣像导引》词:“太霄 玉帝 ,总御冠灵真,威德耸天人……圣寿比仙椿。”
《漢語大詞典》:大椿
古寓言中的木名,以一万六千岁为一年。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木,一名橓。橓,木槿也。” 郭庆藩 集释:“案齐民要术引 司马 云:木槿也,以万六千岁为一年。一名蕣椿。与释文所引小异。”后用以喻指父亲。 明 杨珽 《龙膏记·砥节》:“痛惊风大椿忽掊,恨临霜灵萱摧朽。”
《國語辭典》:小年  拼音:xiǎo nián
1.年寿短促。《庄子。逍遥游》:「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2.幼年。唐。杜甫〈醉歌行〉:「陆机二十作文赋,汝更小年能缀文。」
3.形容时间漫长。宋。唐庚 醉眠诗:「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4.俗称阴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为「小年」。传统习俗在这一天要送灶神上天,等到除夕时接灶神,便正式过年。
《國語辭典》:小年夜  拼音:xiǎo nián yè
1.除夕的前一天晚上,即阴历十二月二十九日的晚上。
2.阴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的晚上。
《國語辭典》:朝菌  拼音:zhāo jùn
朝生暮死的菌类。《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唐。韩偓 小隐诗:「灵椿朝菌由来事,却笑庄生始欲齐。」
《國語辭典》:椿寿(椿壽)  拼音:chūn shòu
祝人长寿之辞。如:「敬具菲仪,用祝椿寿。」也称为「椿龄」。
《漢語大詞典》:椿年
大椿的年龄。《庄子·逍遥游》中谓,上古有大椿木,以八千岁为一春,八千岁为一秋。后世因以“椿年”为祝人长寿之词。 唐 钱起 《柏崖老人命予赋诗》:“帝力言何有,椿年喜渐长。” 唐 牟融 《赠浙西李相公》诗:“月里昔曾分兔药,人间今喜得椿年。” 宋 苏轼 《内和御侍已下贺皇太后冬至词语》诗:“愿先柏酒以称觴,更指椿年而献寿。”
分類:大椿年龄
《漢語大詞典》:椿年
大椿的年龄。《庄子·逍遥游》中谓,上古有大椿木,以八千岁为一春,八千岁为一秋。后世因以“椿年”为祝人长寿之词。 唐 钱起 《柏崖老人命予赋诗》:“帝力言何有,椿年喜渐长。” 唐 牟融 《赠浙西李相公》诗:“月里昔曾分兔药,人间今喜得椿年。” 宋 苏轼 《内和御侍已下贺皇太后冬至词语》诗:“愿先柏酒以称觴,更指椿年而献寿。”
分類:大椿年龄
《漢語大詞典》:椿岁(椿歲)
大椿的年岁。比喻长寿。 唐 孟郊 《井上枸杞架》诗:“花盃承此饮,椿岁小无穷。”参见“ 椿年 ”。
《漢語大詞典》:椿年
大椿的年龄。《庄子·逍遥游》中谓,上古有大椿木,以八千岁为一春,八千岁为一秋。后世因以“椿年”为祝人长寿之词。 唐 钱起 《柏崖老人命予赋诗》:“帝力言何有,椿年喜渐长。” 唐 牟融 《赠浙西李相公》诗:“月里昔曾分兔药,人间今喜得椿年。” 宋 苏轼 《内和御侍已下贺皇太后冬至词语》诗:“愿先柏酒以称觴,更指椿年而献寿。”
分類:大椿年龄
《國語辭典》:椿龄(椿齡)  拼音:chūn líng
祝人长寿之辞。唐。吴筠〈步虚〉词一○首之七:「绵绵庆不极,谁谓椿龄多。」宋。柳永 御街行。燔柴烟断星河曙词:「椿龄无尽,萝图有庆,常作乾坤主。」也称为「椿寿」。
分類:祝人长寿
《漢語大詞典》:椿年
大椿的年龄。《庄子·逍遥游》中谓,上古有大椿木,以八千岁为一春,八千岁为一秋。后世因以“椿年”为祝人长寿之词。 唐 钱起 《柏崖老人命予赋诗》:“帝力言何有,椿年喜渐长。” 唐 牟融 《赠浙西李相公》诗:“月里昔曾分兔药,人间今喜得椿年。” 宋 苏轼 《内和御侍已下贺皇太后冬至词语》诗:“愿先柏酒以称觴,更指椿年而献寿。”
分類:大椿年龄
《漢語大詞典》:庄椿(莊椿)
祝人长寿之词。语本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唐 罗隐 《钱尚父生日》诗:“锦衣玉食将何报,更俟 庄 椿一举头。” 宋 刘克庄 《乳燕飞·寿干官》词:“更把百倍添来, 庄 椿身世,又十头添撇。” 元 萨都剌 《溪行中秋玩月》诗:“惟期母寿 庄 椿踰,有子愿效返哺乌。”
分類:祝人长寿
《漢語大詞典》:菌蟪
朝菌和蟪蛄。语本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南朝 梁 陶弘景 《寻山志》:“悼菌蟪之危促,羡灵椿兮未央。”
分類:朝菌蟪蛄
《國語辭典》:灵椿(靈椿)  拼音:líng chūn
1.相传古代有大椿树,树龄很长,后世称为「灵椿」。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折:「这的是沟中断,爨下馀。怎便做千年的灵椿觑。」
2.祈祝尊长长寿的用语。唐。冯道 赠窦十诗:「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漢語大詞典》:天浆(天漿)
(1).天上的饮料、浆汁。 唐 韩愈 《调张籍》诗:“刺手拔黥牙,举瓢酌天浆。”
(2).喻指甘美的饮料、浆汁。 唐 窦牟 《李舍人少尹惠家醖一小榼立书绝句》:“禁琐天浆嫩,虞行夜月寒。” 宋 苏轼 《食荔枝》诗:“炎云駢火实,瑞露酌天浆。”
(3).甜石榴的别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石榴甜者谓之天浆,能已乳石毒。”
《國語辭典》:蚍蜉撼树(蚍蜉撼樹)  拼音:pí fú hàn shù
比喻不自量力。参见「蚍蜉撼大树」条。《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有人咏一首诗道:『北汉刘崇敢伐丧,蚍蜉撼树不知量。天戈一指士争奋,鼠窜狼奔返晋阳。』」
《國語辭典》:蚍蜉撼大树(蚍蜉撼大樹)  拼音:pí fú hàn dà shù
蚍蜉,大蚂蚁。蚍蜉撼大树指以大蚂蚁的力量想去摇动大树。比喻不自量力。唐。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也作「蚍蜉撼树」。
《漢語大詞典》:悬剑(懸劍)
史记·吴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过 徐君 。 徐君 好 季札 剑,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 徐 , 徐君 已死,於是乃解其寳剑,繫之 徐君 冢树而去。从者曰:‘ 徐君 已死,尚谁予乎?’ 季子 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后因以“悬剑”指守信。 南朝 梁 刘孝标 《重答刘秣陵诏书》:“但悬剑空壠,有恨如何?” 唐 骆宾王 《夕次旧吴》诗:“悬剑空留信,亡珠尚识机。”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海上述林〉下卷序言》:“凡原本所有的图画,也全数插入--这,自然想借以增加读者的兴趣,但也有些所谓‘悬剑空壠’的意思的。”
分類:守信
《國語辭典》:挂剑(掛劍)  拼音:guà jiàn
表示对亡友的追怀及信义。参见「季札挂剑」条。唐。方干 哭江西处士陈陶诗:「虽云挂剑来坟上,亦恐藏书在壁中。」
《漢語大詞典》:留徐剑(留徐劍)
史记·吴太伯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过 徐君 。 徐君 好 季札 剑,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 徐 , 徐君 已死,於是乃解其宝剑,繫之 徐君 冢树而去。从者曰:‘ 徐君 已死,尚谁予乎?’ 季子 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后以“留徐剑”为悼友之典故。 唐 杜甫 《哭李尚书》诗:“欲挂留 徐 剑,犹迴忆 戴 船。” 明 何景明 《哭以道》诗:“他时若挂留 徐 剑,忍向 桥山 觅墓林。”
《漢語大詞典》:解剑(解劍)
(1).史记·吴太伯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过 徐 君。 徐 君好 季札 剑,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 徐 , 徐 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宝剑,繫之 徐 君冢树而去。”后以“解剑”为不违心诺之典。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陵王墓下作》诗:“解剑竟何及,抚坟徒自伤。” 清 魏耕 《历历白榆行》:“解剑空心许,抚躬徒自吁。”
(2).指卸官。 南朝 齐 谢朓 《始之宣城郡》诗:“解剑北宫朝,息驾南川涘。”
分類:不违违心
《漢語大詞典》:遗剑(遺劍)
亦作“ 遗劒 ”。
(1).谓遗失宝剑。后汉书·独行传·王烈:“后有老父遗剑於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新唐书·张九龄传:“臣以谓始造簿书,备遗忘耳。今反求精於案牘,而忽於人才,是所谓遗剑中流,契舟以记者也。”
(2).指遗失的剑。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所谓刻舟以摸遗剑,参天而射五步。”
(3). 晋 张华 观天象,言 丰城 有剑,补 雷焕 为 丰城 令以寻剑。 雷 掘地得两剑,以一遗 华 。 华 以为剑当有二,他日终当合。后 华 死,剑失所在。 雷 死,子持剑过 延平津 ,剑忽跃入水,但见二龙各长数丈,光彩照水。见晋书·张华传。后遂以“遗剑”指此典实。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石室祕书愁摄电,星池遗剑已成龙。”
(4).指死者遗留下来的剑。 唐 张景毓 《大唐朝散大夫行润州句容县令岑君德政碑》:“抚遗劒而空存,想游冠而无及。” 宋 王圭 《冬节起居南京鸿庆宫等处神御殿表》之三:“奉容衣于别寝,悼遗劒于昔游。”
《國語辭典》:埋玉  拼音:mái yù
埋葬有才华的人或女子。《梁书。卷五○。陆云公传》:「不谓华龄,方春掩质,埋玉之恨,抚事多情。」
《漢語大詞典》:冬青
(1).常绿乔木,叶子长椭圆形,边缘有浅锯齿,花小,白色,雌雄异株,核果椭圆形,红色。木材坚韧,种子和树皮可入药。 明 张宁 《方洲杂言》:“草木中耐寒者极多,素馨、车前、凤尾、治蘠、薜荔、石菖蒲、冬青、木犀……不可胜纪。” 清 卓尔堪 《遗民诗序》:“或为 唐珏 谢翱 ,而夜哭西臺,涕洒冬青。” 清 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过 佛山镇 ,见人家墙顶多列盆花,叶如冬青,花如牡丹,有大红、粉白、粉红三种,盖山茶花也。”按,女贞、柞木等,俗亦称冬青。
(2).犹言冬日呈青绿色。文选·张衡〈东京赋〉:“ 永安 离宫,脩竹冬青。” 薛综 注:“冬青,谓不彫落也。”
《漢語大詞典》:悬瓢(懸瓢)
(1).葫芦瓢。古代用为盛酒器。 唐 张说 《咏瓢》:“美酒酌悬瓢,真淳好相映。”
(2).相传 许由 饮水无杯,有人赠以一瓢, 由 饮毕,悬于树上。后以为隐居的典故。 南唐 李中 《赠蒯亮处士》诗:“吾君侧席求贤切,未可悬瓢枕碧流。”参阅太平御览卷七六二引《琴操》
《國語辭典》:挂瓢(掛瓢)  拼音:guà piáo
比喻避世隐居。参见「许由弃瓢」条。唐。李峤〈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居〉诗:「邑罕悬磬贫,山无挂瓢逸。」
《漢語大詞典》:弃瓢(棄瓢)
汉 蔡邕 《琴操·箕山操》载, 尧 时 许由 隐居 箕山 ,常以手捧水而饮。人见其无器,以一瓢遗之。 由 饮毕,以瓢挂树。风吹树动,历历有声, 由 以为烦扰,遂取瓢弃之。后因以“弃瓢”为隐居的典实。 明 刘训 《许由隐居》诗:“弃瓢林下风生树,洗耳溪边水漾湾。”
《漢語大詞典》:瓢饮(瓢飲)
(1).语出《论语·雍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 也不改其乐。”原谓以瓢勺饮水。后用以喻生活简朴。后汉书·章帝纪:“动务省约,但患不能脱粟瓢饮耳。”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瓢饮唯三径,巖楼在百层。” 清 巢鸣盛 《题匏杯》诗:“ 回 也资瓢饮,悠然见古风。”
(2).指瓢勺之类的饮器。 清 杜岕 《永宁寺试泉》诗:“再游期独往,瓢饮掛衣襟。”
《漢語大詞典》:风瓢
指水瓢。古代常用以借指隐居生活。 唐 罗隐 《许由庙》诗:“高掛风瓢濯 汉 滨,土阶三尺愧清尘。” 元 虞集 《仙游道士余岫云为从珠溪余隐士求得华山下黄茅冈一曲规作丹室喜而赋之》诗之二:“刀耕火种从兹始,雨笠风瓢便有餘。” 清 厉鹗 《同筠谷太虚上人游花坞诸精舍·溪饮庵》诗:“斸苔傍溪居,春来泉脉动。喧寂两俱忘,风瓢聊可用。”
分類:隐居
《國語辭典》:后庭花(後庭花)  拼音:hòu tíng huā
1.词牌名。原为南朝陈后主〈玉树后庭花〉词的简称,后为唐教坊曲名。因其词轻荡,歌声哀怨,且为亡国之音,故后以喻亡国之音。唐。杜牧 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金。吴激〈人月圆。南朝千古伤心地〉词:「南朝千古伤心地,还唱后庭花。」
2.曲牌名。北曲入仙吕调只曲。
《國語辭典》:拥肿(擁腫)  拼音:yǒng zhǒng
1.隆起而不平直。《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
2.形容肥胖笨重、不灵巧。唐。韩偓 诗:「饷妇寥翘布领寒,牧童拥肿蓑衣湿。」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滦阳续录二》:「京都有富室子,形状拥肿,步履蹒跚。」也作「臃肿」。
《漢語大詞典》:散才
平庸之才。 唐 杜甫 《回棹》诗:“散才婴薄俗,有迹负前贤。” 唐 钱起 《长安落第作》诗:“散才非世用,回音谢云萝。”
分類:平庸
《國語辭典》:散木  拼音:sǎn mù
无用的木材。《庄子。人间世》:「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也称为「散材」。
《漢語大詞典》:散材
无用之木。常比喻不为世所用之人。 唐 施肩吾 《玩手植松》诗:“今日散材遮不得,看看气色欲凌云。” 宋 苏轼 《东山浮金堂戏作》诗:“我子乃散材,有如木轮囷。” 明 唐顺之 《提督军务兼巡抚谢表》:“樗櫟散材,策非韜虎。”参见“ 散木 ”。
分類:无用
《國語辭典》:散木  拼音:sǎn mù
无用的木材。《庄子。人间世》:「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也称为「散材」。
《漢語大詞典》:散樗
不成材之樗木。比喻无用之人。常用作自谦之辞。语本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 唐 虞世南 《奉和幸江都应诏》:“多幸霑行苇,无庸类散樗。” 唐 骆宾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 宾王 散樗易朽,蟠木难容。” 明 屠隆 《綵毫记·归隐林泉》:“下官出山潦草,隐志不坚,立朝散樗,勛名未立,负媿良多。”
《漢語大詞典》:散栎(散櫟)
不成材的树木。比喻无用之人。 明 唐顺之 《天宁寺尘外楼》诗之三:“已甘散櫟终年计,耻逐冥鸿万里腾。”参见“ 散木 ”。
《國語辭典》:散木  拼音:sǎn mù
无用的木材。《庄子。人间世》:「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也称为「散材」。
《國語辭典》:樗散  拼音:shū sǎn
樗木材质粗松。比喻平庸无用之人,或自谦才能低下。唐。杜牧 郑瓘协律诗:「广文遗韵留樗散,鸡犬图书共一船。」
《國語辭典》:樗材  拼音:shū cái
樗树的木质粗松,没有用处。比喻平庸没有才能。多用为自谦之词。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七。姑妄听之三》:「且云或香闺姣女,并已乘龙。或鄙弃樗材,不堪倚玉。」也作「樗朽之材」。
分類:无用谦词
《國語辭典》:樗栎(樗櫟)  拼音:shū lì
1.樗和栎都是木质粗松的木头,虽大而无用。见《庄子。逍遥游》、《庄子。人间世》。后以樗栎比喻无用的人。
2.自谦无用之人。清。宣鼎《夜雨秋灯录。卷三。麻疯女邱丽玉》:「自惭樗栎,仰托茑萝,良所深愿。」
《國語辭典》:臃肿(臃腫)  拼音:yōng zhǒng
1.毒疮。《战国策。韩策三》:「人之所以善扁鹊者,为有臃肿也。」
2.形容笨重、肥胖、不灵巧。南朝梁。何逊〈夜梦故人〉诗:「已如臃肿木,复似飘飖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当头那人,生得臃肿肥胖,唇上长了几根八字鼠须。」也作「拥肿」。
《漢語大詞典》:庄樗(莊樗)
庄子·逍遥游:“ 惠子 谓 庄子 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后因以“庄樗”喻无用之材。 唐 黄滔 《南海韦尚书启》:“而某器同 魏 瓠,凡若 庄 樗。” 宋 杨亿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虚名同 郑 璞,散质类 庄 樗。”
分類:无用
《國語辭典》:下帷  拼音:xià wéi
本指放下帷幕,开课授业。《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董仲舒传》:「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后比喻深居专心苦读,不与闻外事。《聊斋志异。卷二。红玉》:「但请下帷读,勿问盈歉,或当不殍饿死。」
《漢語大詞典》:垂帷
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借指专心读书或写作。语出艺文类聚卷五五引 晋 束晳 《读书赋》:“垂帷帐以隐几,披紈素而读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结虑司契,垂帷制胜。” 唐 王维 《送高道弟耽归临淮作》诗:“自尔厌游侠,闭户方垂帷。”
《漢語大詞典》:窥园(窺園,闚園)
观赏园景。汉书·董仲舒传:“﹝ 仲舒 ﹞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颜师古 注:“虽有园圃,不窥视之,言专学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追下帷之绩者,不以窥园涓目。” 清 蒋恭棐 《景州董子故里》诗:“下帷絶窥园,精心究典謨。”参见“ 目不窥园 ”。
闚園: 指到园中嬉戏。汉书·董仲舒传:“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董仲舒 三年不闚园,谓勤苦不游嬉也。馆中著庭有园,每会饭罢,輒相语曰:‘今日闚园乎?’”  
《國語辭典》:目不窥园(目不窺園)  拼音:mù bù kuī yuán
比喻治学刻苦专心。参见「三年不窥园」条。《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那公子却也真个足不出户,目不窥园,日就月将,功夫大进。」
《漢語大詞典》:董帷
汉书·董仲舒传:“﹝ 董仲舒 ﹞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后因以“董帷”指授课之处。 明 高启 《送殷孝章赴咸阳教谕》诗:“独抱遗经出 董 帷,秋风送骑入关迟。”
分類:指授授课
《漢語大詞典》:闭户(閉户)
指人不预外事,刻苦读书。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闭户自精,开卷独得。” 李善 注引《楚国先贤传》:“ 孙敬 入学,闭户牖,精力过人,太学谓曰‘闭户生’。” 南朝 梁 王僧孺 《太常敬子任府君传》:“下帷闭户,投斧悬梁。” 清 张穆 《与陈颂南书》:“窃见先生年来日以招呼名士为事,苟有闻於世,必宛转引为同类,从无闭户自精、读书味道之时。”
《國語辭典》:神功  拼音:shén gōng
神奇的功夫。如:「武侠小说里,经常可以看到主角习得神功的传奇情节。」
《漢語大詞典》:谢家池(謝家池)
南朝 宋 诗人 谢灵运 家的池塘。后亦泛指诗人家中的池塘。 元 汪元亨 《醉太平·警世》曲:“怪鶯儿乱啼,惊蝶梦初回,正春风草满 谢 家池。” 明 宋濂 《题常牧溪五燕图》诗:“髣髴 谢 家池上见,柳丝烟煖水溶溶。”亦省称“ 谢池 ”。 宋 晏几道 《木兰花》词:“晚红初减 谢 池花,新翠已遮琼苑路。” 元 钱抱素 《台城路》词:“念 贾 阁香空, 谢 池诗冷,流水斜阳,旧游那是旧风景。”参见“ 谢池草 ”。
《漢語大詞典》:谢池草(謝池草)
《南史·谢惠连传》:“族兄 灵运 嘉赏之,云‘每有篇章,对 惠连 輒得佳语’。尝於 永嘉 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忽梦见 惠连 ,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常云‘此语有神功,非吾语也’。”后遂以“谢池草”为怀念弟弟之典。 明 何景明 《除夕和以道怀弟之作》:“相怜 谢 池草,明日又春华。”亦省作“ 谢草 ”。 清 张廷潞 《送魏定野归柏乡》诗:“ 莱 衣爱日春方永, 谢 草关情梦未安。”
分類:怀念弟弟
《漢語大詞典》:谢池(謝池)
见“ 谢家池 ”。
《漢語大詞典》:谢家池(謝家池)
南朝 宋 诗人 谢灵运 家的池塘。后亦泛指诗人家中的池塘。 元 汪元亨 《醉太平·警世》曲:“怪鶯儿乱啼,惊蝶梦初回,正春风草满 谢 家池。” 明 宋濂 《题常牧溪五燕图》诗:“髣髴 谢 家池上见,柳丝烟煖水溶溶。”亦省称“ 谢池 ”。 宋 晏几道 《木兰花》词:“晚红初减 谢 池花,新翠已遮琼苑路。” 元 钱抱素 《台城路》词:“念 贾 阁香空, 谢 池诗冷,流水斜阳,旧游那是旧风景。”参见“ 谢池草 ”。
《漢語大詞典》:谢池草(謝池草)
《南史·谢惠连传》:“族兄 灵运 嘉赏之,云‘每有篇章,对 惠连 輒得佳语’。尝於 永嘉 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忽梦见 惠连 ,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常云‘此语有神功,非吾语也’。”后遂以“谢池草”为怀念弟弟之典。 明 何景明 《除夕和以道怀弟之作》:“相怜 谢 池草,明日又春华。”亦省作“ 谢草 ”。 清 张廷潞 《送魏定野归柏乡》诗:“ 莱 衣爱日春方永, 谢 草关情梦未安。”
分類:怀念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