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臃肿(臃腫)
(1).痈疽;肌肉肿胀。 明 无名氏 《赠书记·旅病托栖》:“行不上,悲双足,都臃肿。我头炫晕,好似在雾云中。” 清 李渔 《巧团圆·防辱》:“只因巴豆的性子极狠极烈,莫説喫下肚去,要泻死人,只消皮肤粘着了,也就登时臃肿起来,令人吓死。”
(2).形容物体粗大笨重。 南朝 梁 何逊 《夜梦故人》诗:“已如臃肿木,復似飘颻蓬。” 宋 梅尧臣 《和江邻几咏雪二十韵》:“庭槐高臃肿,屋盖素模胡。” 俞樾 《茶香室续钞·翁鞋》引 朱点 《东郊土物》诗注:“北人冬月,履纳绵絮,臃肿粗坌,谓之翁鞋。”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九:“靠东方的海上堆积着一层层灰色的云彩,臃肿而又厚实,迟缓地浮动着。”
(3).形容身体或衣着过分肥大,转动不灵。 清 汪懋麟 《洗象》诗:“自媿臃肿形,难为耳目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当头那人生得臃肿肥胖,脣上长了几根八字鼠鬚。” 冰心 《分》:“他两臂直伸着,头面埋在青棉的大风帽之内,臃肿得像一只风筝!”
(4).谓文章、书法等显得笨重呆滞。 南朝 梁武帝 《答陶弘景论书书》二:“点掣短则法臃肿,点掣长则法离澌。”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世人学 杜 ,未得其雄健,而已失之粗率;未得其深厚,而已失之臃肿。” 清 戴名世 《宋嵩南制义序》:“今之文支离臃肿,夸多斗靡,而决裂先正之规矩者至矣。”
(5).比喻机构庞大,调度不灵。 康有为 《公民自治篇》:“故国之无地方自治者,其国臃肿頽败不生活,虽庞然大物,亦号之曰废国。” 马南邨 《燕山夜话·“推事”种种》:“光从推事的这许多名目上,就可以看出当时的官僚制度庞大、臃肿、腐败、落后到何等惊人的地步。”
《漢語大詞典》:疣赘(疣贅)
(1).疣。泛指痈疽疮毒。旧唐书·忠义传上·俞文俊:“臣闻天气不和而寒暑併,人气不和而疣赘生。” 明 唐顺之 《囊痈卧病作》诗之三:“疣赘勿嫌能侈性,支离番笑足全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 文敏公 误信祝由,割指上疣赘,创发,病卒。”
(2).比喻多馀无用的。 汉 扬雄 《法言·问道》:“允治天下,不待礼文与五教,则吾以 黄帝 、 尧 、 舜 为疣赘。”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如二传之叙事也,榛芜溢句,疣赘满行,华多而实少,言拙而寡味。” 章炳麟 《文学说例》:“有韵之文,或以数字成句度,不可增损;或取协音律,不能曲随己意。强相支配,疣赘实多。”
《漢語大詞典》:痈疽(癰疽)
(1).毒疮名。 汉 桓宽 盐铁论·申韩:“若痈疽之相泞,色淫之相连,一节动而百枝摇。”急就篇卷四:“痈疽瘛瘲痿痹痮。” 颜师古 注:“痈之言壅也,气壅否结,里肿而溃也。痈之久者曰疽。” 宋 叶适 《故赠右諫议大夫龚公谥节肃议》:“方谗人尚炽,邪正未分,如痈疽隐起於其身,不决溃之不止。”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 文帝 偶然生下个痈疽,脓血迸流,疼痛难忍。” 清 陈睿思 《阅〈三朝要典〉》诗:“譬如痈疽生腹心,毒气烁体亡身命。”
(2).比喻祸患;毛病。旧唐书·方伎传·孙思邈:“山崩土陷,天地之痈疽也。” 鲁迅 《南腔北调集·我们不再受骗了》:“我们的痈疽是它们的宝贝,那么,它们的敌人,当然是我们的朋友。”
《漢語大詞典》:砭石
(1).古代用以治痈疽、除脓血的石针。《素问·异法方宜论》:“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 王冰 注:“砭石,谓以石为鍼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大论:“是以砭石藏而不施,法令设而不用。”南史·王僧孺传:“侍郎 全元起 欲注《素问》,访以砭石。 僧孺 答曰:‘古人当以石为针,必不用铁。’”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持素持篇:“粗工用砭石,病愈多出血。”
(2).即窆石。石上端有孔,用以穿绳引棺下穴。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一·动石银锚:“ 大禹 之塚在 绍兴 ,去城十餘里。塚上直竖一石,名曰砭石,如人家擂搥,可以动摇。”
《漢語大詞典》:疮疡(瘡瘍)
痈疽疔疖等体表疾患。《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 唐 裴铏 《传奇·陶尹二君》:“遍体疮疡,肠中痛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翩翩:“生浴后,觉疮疡无苦。既醒,摸之,则痂厚结矣。”
《漢語大詞典》:吮痈(吮癰)
用嘴吸痈疽的脓血以祛毒。汉书·佞幸传·邓通:“ 文帝 尝病痈, 邓通 常为上嗽吮之。”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孝文帝》:“及太中大夫 邓通 ,以佞幸吮痈疡癑汁见爱,拟於至亲,赐以 蜀郡 铜山,令得铸钱。”后遂用为卑鄙媚上的典实。 唐 薛奇童 《拟古》诗:“吮痈世所薄,挟纊恩难顾。”
《漢語大詞典》:徙痈(徙癰)
一种江湖医术,传说能移去痈疽。语出南史·薛伯宗传:“时又有 薛伯宗 善徙痈疽, 公孙泰 患背, 伯宗 为气封之,徙置斋前柳树上。明旦痈消,树边便起一瘤如拳大。”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素常乐为之药》:“予一生疗病,全用是方,无疾不试,无试不验,徙痈浣肠之奇,不是过也。”
《漢語大詞典》:疽痈(疽癰)
(1).痈疽,恶疮。 宋 曾巩 《边将》诗:“当今羌夷久猖獗,兵如疽痈理须决。”
(2).借指丑恶的事物或坏人坏事。 瞿秋白 《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文学》十一:“那种堕落的神态真是 俄国 社会的疽痈。”
《漢語大詞典》:内消
(1).中医治疗痈疽的一种方法。即运用消散的药物,使初起尚未化脓的肿疡得到消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内消治法歌》:“内消表散有奇功,脉证俱实用最灵。”
(2).紫荆的别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紫荆:“其木似黄荆而色紫,故名。其皮色红而消肿,故疡科呼为肉红,又曰内消,与何首乌同名。”
《漢語大詞典》:面创(面創)
疾病名。面部痈疽的总称。晋书·谢石传:“ 石 少患面创,疗之莫愈,乃自匿。夜有物来舐其疮,随舐随差,舐处甚白,故世呼为 谢白面 。”
《漢語大詞典》:疮疾(瘡疾)
泛指疥癣痈疽等皮肤及外科疾患。 唐 独孤及 《故隋镜智禅师碑》:“谓身相非真,故示以疮疾。”
《漢語大詞典》:痈疮(癰瘡)
痈疽恶疮。法苑珠林卷一一二:“想见诸饮食如脓血,想受诸饮食如涂痈疮。”
分類:痈疽痈疮
《漢語大詞典》:赘疽(贅疽)
赘瘤痈疽。喻多馀无用。 宋 刘挚 《县斋岁晚寄莱芜田同年》诗:“今古看毫髮,功名賸赘疽;何时拂衣去,相与醉鱸鱼。”
《漢語大詞典》:赘痈(贅癰)
赘疣,痈疽。 明 陈贞慧 《防乱公揭本末》:“ 鋮 ( 阮大鋮 )罪无籍揭,士大夫与交通者未尽不肖,特未有‘逆案’二字提醒之;使一点破,如赘痈粪溷,争思决之为快,未必於人心无补。”
分類:赘疣痈疽
《漢語大詞典》:弹疽(彈疽)
割治痈疽。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故能使个弹疽者,必其忍痛者也。”
分類:痈疽